出自宋代蘇軾的《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
世事一場大夢牡辽,人生幾度秋涼?夜來風葉已鳴廊敞临√粒看取眉頭鬢上。(秋涼一作:新涼)
酒賤常愁客少挺尿,月明多被云妨奏黑。中秋誰與共孤光炊邦。把盞凄然北望。
世上萬事恍如一場大夢熟史,人生經歷了幾度新涼的秋天馁害?到了晚上,風吹動樹葉發(fā)出的聲音蹂匹,響徹回廊里碘菜,看看自己,愁思爬上了眉頭限寞,鬢邊生出了白發(fā)忍啸。
酒價便宜,反而常常憂愁客少履植,月亮雖明计雌,卻多被云層遮住。在這中秋之夜玫霎,誰能夠和我共同欣賞這美妙的月光凿滤?我只能拿起酒杯,凄然望著北方庶近。
西江月:原為唐教坊曲翁脆,后用作詞調”侵郑《樂章集》《張子野詞》并入“中呂宮”反番。五十字,上下片各兩平韻普舆,結句各葉一仄韻恬口。
世事一場大夢:《莊子·齊物論》:“且有大覺,而后知其大夢也沼侣∽婺埽”李白《春日醉起言志》:“處世若大夢,胡為勞其生蛾洛⊙”
新涼:一作“秋涼”。
風葉:風吹樹葉所發(fā)出的聲音轧膘。鳴廊:在回廊上發(fā)出聲響钞螟。《淮南子·說山訓》:“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將暮谎碍×郾酰”徐寅《人生幾何賦》:“落葉辭柯,人生幾何”蟆淀。此由風葉鳴廊聯想到人生之短暫拯啦。
眉頭鬢上:指眉頭上的愁思鬢上的白發(fā)澡匪。
賤:便宜。
妨:遮蔽褒链。
孤光:指獨在中天的月亮唁情。
琖:同“盞”,酒杯甫匹。
不同的蘇軾詩詞選本甸鸟、論著對蘇軾《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一詞作于何時、為誰而作有不同的說法兵迅,有的甚至標題都不同伞芹。大致有如下二種不同的說法:一局蚀、公元1097年(紹圣四年)作于儋州俐芯。二肄渗、公元1080年(元豐三年)作于黃州后雷。
詩詞聯想
提起蘇軾的中秋詞季惯,大家都會想起那首著名的《水調歌頭》,但同是寫于中秋的這首《西江月》臀突,情緒卻顯得非常落寞勉抓,應該是寫于被貶黃州之時。在這首詞中候学,蘇軾以“中秋”這一深具情感意義的節(jié)日為背景藕筋,抒寫了遠貶黃州的孤獨悲苦的心情,同時又在感嘆時間的流逝中梳码,表達出對人生歷史的深沉思考隐圾,以及對人世真情的深深眷戀。在清寒孤寂的意境氛圍的營造中掰茶,讀者可以見到豪放詞人蘇東坡在曠達超然背后悲情婉約的一面暇藏。
詩句賞析
詞一開端,便慨嘆世事如夢濒蒋,雖然蘇軾詩詞中常常流露出人生如夢的思想盐碱,但或是自我排遣之語,或為往古來今之思沪伙,讀來往往覺其放達瓮顽,而不覺其悲切。此處卻不然围橡,以一種歷盡滄桑的語氣寫出暖混,加上幾度秋涼之問,風葉鳴廊翁授,忽覺人生短暫拣播,已驚繁霜侵鬢善绎,益覺開頭浮生若夢的感嘆,并非看破紅塵的徹悟诫尽,而是對自身遭際有不平之意禀酱,從而深感人生如夢境般荒謬與無奈。
“世事一場大夢”中的“世事”既可以指具體的歷史實事牧嫉,即指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的事情剂跟,亦可以理解為蘇軾對人生命運的抽象意義的認識『ㄔ澹“世事如夢”曹洽,“人生如夢”,一切皆如白駒過隙辽剧,雪后飛鴻送淆,人生只是天地間偶然的飄蓬,所以不可執(zhí)著于現實中的得失榮辱怕轿,而應超脫于具體的萬事萬物偷崩,使自己內心趨于平衡∽灿穑“人生幾度秋涼”阐斜,用“新涼”指又一個秋天的來臨,并且突出了秋天乍到的“新”诀紊,可見詩人對節(jié)候變化的敏感谒出,時間的流逝磨蝕著有限的生命,詞人由此產生出真摯的惜時之情邻奠◇栽“新涼”亦指詩人再次遭到排擠打擊的人生際遇,用一個“涼”字碌宴,表達了詩人心中的凄涼之情杀狡,所以,“人生幾度秋涼”不僅指自然節(jié)候的變化唧喉,同時也是指人生命運的起伏不定捣卤、變幻莫測。這句話把自然與人生結合起來八孝,以自然的變幻來反襯出詞人對人生命運的無奈謂嘆董朝,寄意深刻,韻味悠遠干跛。開頭兩句詞遠遠不止是蘇東坡在記敘一時一地之事子姜,或是一己一身之感,而是借寫具體的事實楼入,表達他對抽象意義上的人生命運的深沉思忖哥捕。
“夜來風葉已鳴廊牧抽,看取眉頭鬢上∫W”在冷落清秋的夜里扬舒,涼風吹打著庭院里的樹葉,在空曠的長廊里發(fā)出凄涼的回響凫佛。詞人取過鏡子讲坎,看見兩鬢爬滿了白發(fā),“人生何處得秋霜愧薛?”詞人由此陷入了深沉的思索中晨炕,讀者同樣可以感覺到陣陣寒意襲來。
過片兩句毫炉,更可見牢騷瓮栗。“酒賤常愁客少瞄勾,月明多被云妨费奸。”“酒賤”是因為“人賤”丰榴,暗指身遭貶斥货邓,受人冷遇秆撮∷谋簦“月明”句隱喻小人當道,君子遭讒职辨。蘇軾遠貶黃州盗蟆,心中的失落與不滿是以這種自我嘲諷的形式來表現的。因“烏臺詩案”受蘇軾牽連被貶的人太多舒裤,而蘇軾也因此不愿連累友人喳资,所以絕少與故人交往,這里的“客少”應是指當時的實際情況腾供。在這靜寂的夜里仆邓,在這皓月當空之時,清秋的寒氣陣陣襲人伴鳖,此時节值,蘇軾心中的孤獨凄涼之感是難以排遣的。中秋月明榜聂,而明月總是被烏云遮去光芒搞疗。有人認為“東坡在黃州,中秋夜對月獨酌须肆,作《西江月》詞”匿乃,可見“月明多被云妨”一句寫的是眼前實景桩皿,是自然現象,但似乎還有更深的內涵幢炸,是在借自然之景抒寫他對社會環(huán)境的認識泄隔。這里隱含了作者深深的政治憤懣情緒,“云妨”比喻小人當道宛徊,欺瞞主上迷惑視聽排斥忠良梅尤。作者為自己忠而被謗,謫居偏地黃州岩调,政治抱負難于發(fā)揮而深感憂傷苦悶巷燥,而此情此景,唯有對月把孤盞聊以解憂愁了号枕。
“中秋誰與共孤光缰揪,把盞凄涼北望”點出了作詞的時間與主旨〈写荆“中秋”是傳統(tǒng)意義上團聚的節(jié)日钝腺,蘇軾選取“中秋”這一宴樂的節(jié)日作為背景,以虛筆中的樂景寫哀情赞厕,使哀情為之更哀艳狐。“北望”點出了作詞的主旨皿桑『聊浚“北望”的含義,歷代論者有所爭議诲侮,《古今詞話》認為蘇軾“一日不負朝廷镀虐,其懷君之心,末句可見矣”沟绪,而胡仔認為是“兄弟之情見于句意之間矣”刮便。據記載這首詞下原有注釋“寄子由”,可見蘇軾此詞是在中秋之夜寫給其兄弟蘇轍的绽慈。其實恨旱,蘇軾當時政治上受迫害,孤苦寂寥坝疼,凄然北望之中搜贤,思弟之情,憂國之心裙士,身世之感入客,或許交織在一起,作為欣賞者,也不妨拋開考證桌硫,作寬泛理解夭咬。蘇軾晚年飽受政治打擊,他多以佛铆隘、道思想來超然物外卓舵,以消解現實的苦悶,但此詞籠罩著一層悲涼的氣氛膀钠,可見蘇軾始終沒能擺脫塵世的痛苦掏湾。在這熱鬧的中秋月明之時,唯一可以慰藉自己落寞孤寂情懷的是那真摯的手足深情肿嘲。蘇軾渴望著與兄弟一訴衷腸融击,無奈遠貶黃州的他只能在北望中借明月遙寄相思。天涯同一月雳窟,相思兩地情尊浪,遙望卻不能與之相聚,明天卻又要面臨現實中太多的痛苦與無奈封救,蘇軾因而陷入更為深沉的悲涼之中拇涤。
特點
整首詞突出了一個“涼”字,以清寒的中秋之夜的涼風誉结、明月與孤燈等情感意象鹅士,營造了一個情景交融的完美意境。蘇軾借寫節(jié)候之“涼”惩坑,抒寫人生之“悲涼”掉盅,表達了他對現實人生的深沉思考。與這首詞意境與主旨相似的就是那首寫于密州的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旭贬,在那首詞中怔接,蘇軾寫道:“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稀轨,高處不勝寒“毒”與這首《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相比奋刽,兩詞都是借寫景抒懷,都渲染了一個“寒”艰赞、“涼”情緒意境佣谐,給詞蒙上了一層深厚的情感意韻。所不同的是前者在于指出節(jié)候之“清寒”方妖,后者重在喻示人生之“凄涼”狭魂;前者寫天上人間之“清寒”,后者寫現實人間之“凄涼”;前者想象天上人間之“寒”以反襯人世間值得留戀雌澄,后者借人間之真情以慰藉自己“凄涼”的心靈斋泄。兩詞相得益彰,情韻悠遠镐牺,表達了飽受政治打擊的蘇軾對歷史人生的深刻認識炫掐,以及對人世真情的深深眷戀。
總結
蘇軾這首詞也寄寓了一定的哲理意味睬涧。但這種哲理意味是通過營造一個完美的審美意境傳達出來的募胃。讀者首先感受到的是中秋之夜清寒的月色與空寂的長廊,孤獨的詞人身影與孤獨的黯淡燈光畦浓,以及由此流露出來的詞人深沉的人生思考與真摯的人世之戀痹束,讀者并不感覺到說理、議論的空洞與枯燥讶请,而是為詞中深沉的情感所打動参袱,然后體驗出作者蘊含于詞中的哲理趣味。另外秽梅,蘇軾是宋代豪放詞派的代表詞人抹蚀,然而這首詞風格柔婉,可以看出蘇軾的詞風也有悲情婉約的一面企垦,這種哀怨隱忍之作更讓人久久不能忘懷环壤。
蘇軾 : 蘇軾(1037-1101)荧降,北宋文學家接箫、書畫家、美食家朵诫。字子瞻辛友,號東坡居士。漢族剪返,四川人废累,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脱盲,學識淵博邑滨,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钱反。其文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