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 魏晉 陶淵明 《雜詩》
人生無根蒂栈源,飄如陌上塵。
分散逐風轉竖般,此已非常身甚垦。
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涣雕!
得歡當作樂艰亮,斗酒聚比鄰。
盛年不重來挣郭,一日難再晨迄埃。
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兑障。
人生在世沒有根蒂侄非,飄泊如路上的塵土。
生命隨風飄轉流译,此身歷盡了艱難逞怨,已經(jīng)不是原來的樣子了。
世人都應當視同兄弟福澡,何必親生的同胞弟兄才能相親呢叠赦?
遇到高興的事就應當作樂,有酒就要邀請近鄰共飲革砸。
青春一旦過去便不可能重來除秀,一天之中永遠看不到第二次日出糯累。
應當趁年富力強之時勉勵自己,光陰流逝册踩,并不等待人泳姐。
蒂(dì):瓜當、果鼻棍好、花與枝莖相連處都叫蒂仗岸。陌:東西的路,這里泛指路借笙。
此:指此身扒怖。非常身:不是經(jīng)久不變的身,即不再是盛年壯年之身业稼。
落地:剛生下來盗痒。
斗:酒器。比鄰:近鄰低散。
盛年:壯年俯邓。
及時:趁盛年之時熔号。
陶淵明《雜詩》共有十二首稽鞭,此為第一首。王瑤先生認為前八首“辭氣一貫”引镊,當作于同一年內(nèi)朦蕴。據(jù)其六“奈何五十年,忽已親此事”句意弟头,證知作于公元414年(晉安帝義熙十年)吩抓,時陶淵明五十歲,距其辭官歸田已有八年赴恨。
這組《雜詩》疹娶,實即“不拘流例,遇物即言”(《文選》李善注)的雜感詩伦连。正如明黃文煥《陶詩析義》卷四所云:“十二首中愁嘆萬端雨饺,第八首專嘆貧困,余則慨嘆老大惑淳,屢復不休额港,悲憤等于《楚辭》⊙淳郏”可以說锹安,慨嘆人生之無常短荐,感喟生命之短暫倚舀,是這組《雜詩》的基調(diào)叹哭。
這種關于“人生無常”“生命短暫”的嘆喟痕貌,是在《詩經(jīng)》《楚辭》中即已能聽到的风罩,但只是到了漢末魏晉時代,這種悲傷才在更深更廣的程度上擴展開來舵稠,從《古詩十九首》到“三曹”超升,從“竹林七賢”到“二陸”,從劉琨到陶淵明哺徊,這種嘆喟變得越發(fā)凄涼悲愴室琢,越發(fā)深厚沉重,以至成為整個時代的典型音調(diào)落追。這種音調(diào)盈滴,在今天看來不無消極悲觀的意味,但在當時特定的社會條件下轿钠,卻反映了人的覺醒巢钓,是時代的進步。
“人生無根蒂”四句意本《古詩十九首》之“人生寄一世疗垛,奄忽若飄塵”症汹,感嘆人生之無常。蒂贷腕,即花果與枝莖相連接的部分背镇。人生在世即如無根之木、無蒂之花花履,沒有著落芽世,沒有根柢,又好比是大路上隨風飄轉的塵土诡壁。由于命運變幻莫測济瓢,人生飄泊不定,種種遭遇和變故不斷地改變著人妹卿,每一個人都已不再是最初的自我了旺矾。這四句詩,語雖尋常夺克,卻寓奇崛箕宙,將人生比作無根之木、無蒂之花铺纽,是為一喻柬帕,再比作陌上塵,又是一喻,比中之比陷寝,象外之象锅很,直把詩人深刻的人生體驗寫了出來,透露出至為沉痛的悲愴凤跑。陶淵明雖然“少無適俗韻”爆安,懷有“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的宏大抱負仔引,但他生值晉宋易代前后扔仓,政治黑暗,戰(zhàn)亂頻仍咖耘,國無寧日翘簇,民不聊生。迫于生計儿倒,他幾度出仕缘揪,幾度退隱,生活在矛盾痛苦之中义桂,終于在四十一歲時辭職歸田找筝,不再出仕。如此世態(tài)慷吊,如此經(jīng)歷袖裕,使他對人生感到渺茫,不可把握溉瓶。雖然在他的隱逸詩文中急鳄,讀者可以感受到他的曠達超然之志,平和沖淡之情堰酿,但在他的內(nèi)心深處疾宏,蘊藏著的是一種理想破滅的失落,一種人生如幻的絕望触创。
“落地為兄弟坎藐,何必骨肉親『甙螅”承前而來岩馍,既然每個人都已不是最初的自我,那又何必在乎骨肉之親抖韩、血緣之情呢蛀恩。來到這個世界上的都應該成為兄弟。這一層意思出自《論語》:“子夏曰:‘君子敬而無失茂浮,與人恭而有禮双谆。四海之內(nèi)壳咕,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顽馋?”這也是陶淵明在戰(zhàn)亂年代對和平囱井、泛愛的一種理想渴求∪け埽“得歡當作樂,斗酒聚比鄰新翎〕膛粒”閱歷的豐富往往使人對人生的悲劇性有更深刻的認識忘苛,年齡的增長常常使人更難以尋得生活中的歡樂和激動碱蒙,處于政治黑暗時期的陶淵明更是如此莹菱,這在他的詩中表露得非常明確:“荏苒歲月頹渺尘,此心稍已去场晶。值歡無復娛咆爽,每每多憂慮脆丁∫舭瘢”(《雜詩》其五)但他畢竟沒有完全放棄美好的人生理想蔚鸥,他轉向官場宦海之外的自然去尋求美惜论,轉向仕途榮利之外的村居生活去尋求精神上的歡樂,這種歡樂平淡沖和止喷、明凈淳樸馆类。“斗酒聚比鄰”正是這種陶淵明式的歡樂的寫照弹谁,在陶淵明的詩中時有這種場景的描述乾巧,如:“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预愤」涤冢”(《移居》)“日入相與歸,壺漿勞近鄰植康】跆”(《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這是陶淵明式的及時行樂,與“晝短苦夜長销睁,何不秉燭游”泳秀;“不如飲美酒,被服紈與素”榄攀;“何不策高足嗜傅,先據(jù)要路津”(《古詩十九首》)有著明顯的差異,體現(xiàn)了更高的精神境界檩赢。
“盛年不重來”四句常被人們引用來勉勵年輕人要抓緊時機吕嘀,珍惜光陰违寞,努力學習,奮發(fā)上進偶房。在今天趁曼,一般讀者若對此四句詩作此理解,也未嘗不可棕洋。但陶淵明的本意卻與此大相徑庭挡闰,是鼓勵人們要及時行樂。既然生命是這么短促掰盘,人生是這么不可把握摄悯,社會是這么黑暗,歡樂是這么不易尋得愧捕,那么奢驯,對生活中偶爾還能尋得的一點點歡樂,不要錯過次绘,要及時抓住它瘪阁,盡情享受。這種及時行樂的思想邮偎,必須放在當時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加以考察管跺,“它實質(zhì)上標志著一種人的覺醒,即在懷疑和否定舊有傳統(tǒng)標準和信仰價值的條件下禾进,人對自己生命伙菜、意義、命運的重新發(fā)現(xiàn)命迈、思索贩绕、把握和追求。陶淵明在自然中發(fā)現(xiàn)了純凈的美壶愤,在村居生活中找到了質(zhì)樸的人際關系淑倾,在田園勞動中得到了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
這首詩起筆即命運之不可把握發(fā)出慨嘆征椒,讀來使人感到迷惘娇哆、沉痛。繼而稍稍振起勃救,詩人執(zhí)著地在生活中尋找著友愛碍讨,尋找著歡樂,給人一線希望蒙秒。終篇慷慨激越勃黍,使人為之感奮。全詩用語樸實無華晕讲,取譬平常覆获,質(zhì)如璞玉马澈,然而內(nèi)蘊卻極豐富,波瀾跌宕弄息,發(fā)人深省痊班。
陶淵明 : 陶淵明(約365年—427年)缨称,字元亮凝果,(又一說名潛,字淵明)號五柳先生具钥,私謚“靖節(jié)”,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液兽、文學家骂删、辭賦家、散文家四啰。漢族宁玫,東晉潯陽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