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清代納蘭性德的《畫堂春·一生一代一雙人》
一生一代一雙人劝堪,爭教兩處銷魂。相思相望不相親揉稚,天為誰春秒啦?
漿向藍(lán)橋易乞,藥成碧海難奔搀玖。若容相訪飲牛津余境,相對忘貧。
明明是一生一世,天作之合芳来,卻偏偏不能在一起暴氏,兩地分隔。經(jīng)常想念绣张、盼望卻不能在一起答渔,看著這一年一年的春色,真不知都是為誰而來侥涵?
藍(lán)橋相遇并不是難事沼撕,難的是即使有不死的靈藥,也不能像嫦娥那樣飛入月宮與她相會芜飘。如果能夠像牛郎織女一樣务豺,渡過天河團(tuán)聚,即使拋卻榮華富貴也甘心嗦明。
爭教:怎教笼沥。銷魂,形容極度悲傷娶牌、愁苦或極度歡樂奔浅。
藍(lán)橋:地名。在陜西藍(lán)田縣東南藍(lán)溪上诗良,傳說此處有仙窟汹桦,為裴航遇仙女云英處。此處用這一典故是表明自己的“藍(lán)橋之遇”曾經(jīng)有過鉴裹,且不為難得舞骆。
藥成碧海難奔:《淮南子·覽冥訓(xùn)》:“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姮娥竊之径荔,奔月宮督禽。”高誘注:“姮娥总处,羿妻狈惫,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未及服之辨泳。姮娥盜食之虱岂,得仙。奔入月宮菠红,為月精第岖。”李商隱《嫦娥》:“嫦娥應(yīng)悔偷靈藥试溯,碧海青天夜夜心蔑滓。”這里借用此典說,縱有不死之靈藥键袱,但卻難像嫦娥那樣飛入月宮去燎窘,意思是縱有深情卻難以相見。
飲牛津:晉代張華《博物志》:“舊說云:天河與海通蹄咖,近世有人居海諸者褐健,年年八月,有浮槎來去澜汤,不失期蚜迅。人有奇志,立飛閣于搓上俊抵,多資糧谁不,乘搓而去。至一處徽诲,有城郭狀刹帕,屋舍甚嚴(yán),遙望宮中多織婦谎替,見一丈夫牽牛諸次飲之偷溺,此人問此何處,答曰:‘君還至蜀郡問嚴(yán)君平則知之”院喜,故飲牛津系指傳說中的天河邊亡蓉。這里是借指與戀人相會的地方。
這首詞的具體創(chuàng)作背景不詳喷舀。有認(rèn)為詞中所寫乃是一“入宮女子”,并指此女子即性德表妹謝氏淋肾,謂其未入宮時硫麻,意欲結(jié)為夫妻,入宮之后等于嫦娥奔月樊卓,便再難回人間拿愧,而納蘭性德對心上人的愛戀,卻只能通過此詞來遙寄碌尔。也有解作悼亡之作浇辜。
這首描寫愛情的《畫堂春》與納蘭容若以往大多數(shù)描寫愛情的詞不同,以往容若的愛情詞總是纏綿悱惻唾戚,動情之深處也僅僅是帶著委屈柳洋、遺憾和感傷,是一種呢喃自語的絮語叹坦,是內(nèi)心卑微低沉的聲音熊镣。而這一首詞仿佛換了一個人,急促的愛情表白,顯得蒼白之余绪囱,還有些呼天搶地的悲愴测蹲。
上片“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鬼吵,明白如話扣甲,更無絲毫的妝點(diǎn);素面朝天齿椅,為有天姿的底蘊(yùn)琉挖。這樣的句子,并不曾經(jīng)過眉間心上的構(gòu)思媒咳、語為驚人的推敲粹排、詩囊行吟的揣摩,不過是脫口而出涩澡,再無其他道理顽耳。
明明天造地設(shè)一雙人,偏要分離兩處妙同,各自銷魂神傷射富、相思相望。他們在常人的一日里度過百年粥帚,他們在常人的十分鐘里年華老去胰耗。縱使冀北鶯飛芒涡、江南草長柴灯、蓬山陸沉、瀚海揚(yáng)波费尽,都只是平白變故著的世界赠群,而不是真實發(fā)生過的人生。萬千錦繡旱幼,無非身外物外查描,關(guān)乎萬千世人,唯獨(dú)非關(guān)你我柏卤。
下片轉(zhuǎn)折冬三,接連用典。小令一般以頻繁用典為大忌缘缚,此為通例勾笆,而才子手筆所向,再多的禁忌也要退避三舍忙灼。這匠襟,就是容若钝侠。“漿向藍(lán)橋易乞”酸舍,這是裴航的一段故事:裴航在回京途中與樊夫人同舟帅韧,贈詩以致情意,樊夫人卻答以一首離奇的小詩:“一飲瓊漿百感生啃勉,玄霜搗盡見云英忽舟。藍(lán)橋便是神仙窟,何必崎嶇上玉清淮阐《T模”
航見了此詩,不知何意泣特,后來行到藍(lán)橋驛浩姥,因口渴求水,偶遇一位名叫云英的女子状您,一見傾心勒叠。此時此刻,裴航念及樊夫人的小詩膏孟,恍惚之間若有所悟眯分,便以重金向云英的母親求聘云英。云英的母親給裴航出了一個難題:“想娶我的女兒也可以柒桑,但你得給我找來一件叫做玉杵臼的寶貝弊决。我這里有一些神仙靈藥,非要玉杵臼才能搗得魁淳∑”裴航得言而去,終于找來了玉杵臼界逛,又以玉杵臼搗藥百日疚察,這才得到云英母親的應(yīng)允〕鹉蹋——這不僅僅是一個愛情故事,在裴航娶得云英之后還有一個情節(jié):裴航與云英雙雙仙去比驻,非復(fù)人間平凡夫妻该溯。
“漿向藍(lán)橋易乞”,句為倒裝别惦,實為“向藍(lán)橋乞漿易”狈茉,容若這里分明是說:像裴航那樣的際遇于我而言并非什么難事。言下之意掸掸,似在暗示自己曾經(jīng)的一些因緣往事氯庆。到底是些什么往事蹭秋?只有詞人冷暖自知。
那么堤撵,藍(lán)橋乞漿既屬易事仁讨,難事又是什么?是為“藥成碧海難奔”实昨。這是嫦娥奔月的典故洞豁,頗為易解,而容若借用此典荒给,以縱有不死之靈藥也難上青天丈挟,暗喻縱有海枯石爛之深情也難與情人相見志电。這一嘆息曙咽,油然又讓人想起那“相逢不語”的深宮似海、咫尺天涯挑辆。
之后所寫的“若容相訪飲牛津例朱,相對忘貧”也是一個典故。傳說大海的盡頭就是天河之拨,那里曾有人每年八月乘槎往返于天河與人間茉继,從不失期,好奇的人便效仿踏上了探險之路蚀乔。漂流數(shù)日后烁竭,那人見到了城鎮(zhèn)房屋,還有許多男耕女織的人們吉挣。他向一個男子打聽這是什么地方派撕,男子只是告訴他去蜀郡問問神算嚴(yán)君平便知道了。嚴(yán)君平掐指一算后睬魂,居然算出那里就是牛郎織女相會的地方终吼。詞人用這個典故,是想說自己雖然知道心中愛的人與自己無緣氯哮,但還是渴望有一天能夠與她相逢际跪,在天河那里相親相愛。結(jié)句則采用了中國詩詞用典時暗示的力量喉钢,納蘭容若有意讓詞意由“飲牛津”過渡到“牛衣對泣”的典故姆打,他是權(quán)相明珠之子,家產(chǎn)本不貧窮肠虽,現(xiàn)在用“相對忘貧”之語幔戏,無非說如果他若能同她相見,一個像牛郎税课,一個像織女闲延,便是做睡在牛衣中的貧賤夫婦痊剖,他也滿足。
全詞直抒胸臆垒玲,落落大方陆馁,將一段苦戀無果乃至悲痛終生的感情完美呈現(xiàn),絲毫沒有其他愛情詞中小女人式的委婉侍匙,表達(dá)了詞人縱然無法相守也保留著一線美好的愿望氮惯。
納蘭性德 :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储狭,字容若互婿,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辽狈。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yù)慈参,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也占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