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 唐代 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
散發(fā)乘夕涼,開軒臥閑敞辙诞。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轻抱。
欲取鳴琴彈飞涂,恨無知音賞。
感此懷故人十拣,中宵勞夢想封拧。(中宵 一作:終)
shān guāng hū xī luò , chí yuè jiàn dōng shàng 夭问。
山光忽西落泽西,池月漸東上。
sàn à chéng xī liáng 缰趋, kāi xuān wò xián chǎng 捧杉。
發(fā)乘夕涼,開軒臥閑敞秘血。
hé fēng sòng xiāng qì 味抖, zhú lù dī qīng xiǎng 。
荷風送香氣灰粮,竹露滴清響仔涩。
yù qǔ míng qín tán , hèn wú zhī yīn shǎng 粘舟。
欲取鳴琴彈熔脂,恨無知音賞佩研。
gǎn cǐ huái gù rén , zhōng xiāo láo mèng xiǎng 霞揉。
感此懷故人旬薯,中宵勞夢想。
傍山的日影忽然西落了适秩,池塘上的月亮從東面慢慢升起绊序。
披散著頭發(fā)在夜晚乘涼,打開窗戶躺臥在幽靜寬敞的地方秽荞。
一陣陣的晚風送來荷花的香氣骤公,露水從竹葉上滴下發(fā)出清脆的響聲。
正想拿琴來彈奏蚂会,可惜沒有知音來欣賞淋样。
感慨良宵,懷念起老朋友來胁住,整夜在夢中也苦苦地想念。
韻譯
夕陽忽然間落下了西山刊咳,東邊池角明月漸漸東上彪见。
披散頭發(fā)今夕恰好乘涼,開窗閑臥多么清靜舒暢娱挨。
清風徐徐送來荷花幽香余指,竹葉輕輕滴下露珠清響。
心想取來鳴琴輕彈一曲跷坝,只恨眼前沒有知音欣賞酵镜。
感此良宵不免懷念故友,只能在夜半里夢想一場柴钻。
山光:傍山的日影淮韭。
池月:池邊的月色。
東上:從東面升起
開軒:開窗贴届。
臥閑敞:躺在幽靜寬敞的地方靠粪。
恨:遺憾。
感此:有感于此毫蚓。
中宵:整夜占键。
勞:苦于。
夢想:想念元潘。
《夏日南亭懷辛大》是唐代詩人孟浩然的作品畔乙。此詩描繪了夏夜乘涼的悠閑自得,抒發(fā)了詩人對老友的懷念翩概。開頭寫夕陽西下與素月東升牲距,為納涼設(shè)景袖订;三、四句寫沐后納涼嗅虏,表現(xiàn)閑情適意洛姑;五、六句由嗅覺繼續(xù)寫納涼的真實感受皮服;七楞艾、八句寫由境界清幽想到彈琴,想到“知音”龄广,從納涼過渡到懷人硫眯;最后寫希望友人能在身邊共度良宵而生夢。全詩寫景狀物細膩入微择同,語言流暢自然两入,情境渾然一體,詩味醇厚敲才,意韻盎然裹纳,給人一種清閑之感。
南亭紧武,似應(yīng)在澗南園剃氧,位于孟浩然家鄉(xiāng)襄陽郊外的峴山附近。辛大疑即辛諤阻星,為作者同鄉(xiāng)友人朋鞍,常于夏日來南亭納涼,與孟浩然約為琴酒之會妥箕。
此詩載于《全唐詩》卷一百五十九滥酥。下面是四川詩詞學會理事、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教授周嘯天對此詩的賞析畦幢。
孟浩然詩的特色是“遇景入詠坎吻,不拘奇抉異”(皮日休),雖只就閑情逸致作清描淡寫呛讲,往往能引人漸入佳境禾怠。《夏日南亭懷辛大》就是有代表性的名篇贝搁。
詩的內(nèi)容可分兩部分吗氏,既寫夏夜水亭納涼的清爽閑適,同時又表達對友人的懷念雷逆。“山光忽西落弦讽,池月漸東上”,開篇就是遇景入詠,細味卻不止是簡單寫景往产,同時寫出詩人的主觀感受被碗。“忽”、“漸”二字運用之妙仿村,在于它們不但傳達出夕陽西下與素月東升給人實際的感覺(一快一慢)锐朴;而且,“夏日”可畏而“忽”落蔼囊,明月可愛而“漸”起焚志,只表現(xiàn)出一種心理的快感。“池”字表明“南亭”傍水畏鼓,亦非虛設(shè)酱酬。
近水亭臺,不僅“先得月”云矫,而且是先退涼的膳沽。詩人沐浴之后,洞開亭戶让禀,“散發(fā)”不梳挑社,靠窗而臥,使人想起陶潛的一段名言:“五六月中北窗下臥堆缘,遇涼風暫至滔灶,自謂是羲皇上人。”(《與子儼等疏》)三四句不但寫出一種閑情吼肥,同時也寫出一種適意——來自身心兩方面的快感。
進而麻车,詩人從嗅覺缀皱、聽覺兩方面繼續(xù)寫這種快感:“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动猬。”荷花的香氣清淡細微啤斗,所以“風送”時聞;竹露滴在池面其聲清脆赁咙,所以是“清響”钮莲。滴水可聞,細香可嗅彼水,使人感到此外更無聲息崔拥。詩句表達的境界宜乎“一時嘆為清絕”(沈德潛《唐詩別裁》)。寫荷以“氣”凤覆,寫竹以“響”链瓦,而不及視覺形象,恰是夏夜給人的真切感受。
“竹露滴清響”慈俯,那樣悅耳清心渤刃。這天籟似對詩人有所觸動,使他想到音樂贴膘,“欲取鳴琴彈”了卖子。琴,這古雅平和的樂器刑峡,只宜在恬淡閑適的心境中彈奏洋闽。據(jù)說古人彈琴,先得沐浴焚香氛琢,屏去雜念喊递。而南亭納涼的詩人此刻,已自然進入這種心境阳似,正宜操琴骚勘。“欲取”而未取,舒適而不擬動彈撮奏,但想想也自有一番樂趣俏讹。不料卻由“鳴琴”之想牽惹起一層淡淡的悵惘。象平靜的井水起了一陣微瀾畜吊。相傳楚人鐘子期通曉音律泽疆。伯牙鼓琴,志在高山玲献,子期品道:“峨峨兮若泰山”殉疼;志在流水,子期品道:“洋洋兮若流水捌年。”子期死而伯牙絕弦瓢娜,不復演奏。(見《呂氏春秋·本味》)這就是“知音”的出典礼预。由境界的清幽絕俗而想到彈琴眠砾,由彈琴想到“知音”,而生出“恨無知音賞”的缺憾托酸,這就自然而然地由水亭納涼過渡到懷人上來褒颈。
此時,詩人是多么希望有朋友在身邊励堡,閑話清談谷丸,共度良宵∧钛恚可人期不來淤井,自然會生出惆悵。“懷故人”的情緒一直帶到睡下以后,進入夢鄉(xiāng)币狠,居然會見了親愛的朋友游两。詩以有情的夢境結(jié)束,極有余味漩绵。
孟浩然善于捕捉生活中的詩意感受贱案。此詩不過寫一種閑適自得的情趣,兼帶點無知音的感慨止吐,并無十分厚重的思想內(nèi)容宝踪;然而寫各種感覺細膩入微,詩味盎然碍扔。文字如行云流水瘩燥,層遞自然,由境及意而達于渾然一體不同,極富于韻味厉膀。詩的寫法上又吸收了近體的音律、形式的長處二拐,中六句似對非對服鹅,具有素樸的形式美;而誦讀起來諧于唇吻百新,又“有金石宮商之聲”(嚴羽《滄浪詩話》)企软。
孟浩然 : 孟浩然(689-740)铅辞,男藻治,漢族,唐代詩人巷挥。本名不詳(一說名浩),字浩然验靡,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倍宾,世稱“孟襄陽”。浩然胜嗓,少好節(jié)義高职,喜濟人患難,工于詩辞州。年四十游京師怔锌,唐玄宗詔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