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家南渡日幌绍,此地舊長安目锭。
地即帝王宅,山為龍虎盤纷捞。
金陵空壯觀痢虹,天塹凈波瀾。
醉客回橈去主儡,吳歌且自歡奖唯。
地?fù)斫鹆陝荩腔亟鳌?/p>
當(dāng)時百萬戶糜值,夾道起朱樓丰捷。
亡國生春草,王宮沒古丘寂汇。
空余后湖月病往,波上對瀛州。
六代興亡國骄瓣,三杯為爾歌停巷。
苑方秦地少,山似洛陽多榕栏。
古殿吳花草畔勤,深宮晉綺羅。
并隨人事滅扒磁,東逝與滄波庆揪。
晉家朝廷南遷長江,金陵就是當(dāng)時的首都——長安妨托。
地勢有帝王之氣缸榛,山水則虎踞龍蟠。
金陵空自壯觀兰伤,長江亦非天塹内颗。
酒醉回船歸家去,口吟吳歌獨自歡医清。
金陵地勢雄壯起暮,江水空搖,高墻巍峨不動。
東晉在這里建都负懦,百萬富豪紛紛在這里夾道修建高樓筒捺。
東晉終于滅亡,宮殿被荒草湮滅纸厉。
只有玄武湖上的明月系吭,在波浪上空注視著曾經(jīng)繁華的江洲。
魏晉六代颗品,興衰迭起肯尺,我且痛飲三杯,為金陵高歌一曲躯枢。
這里的宮殿不比長安的少则吟,四周山巒圍城,比洛陽的山更多锄蹂。
古殿傍邊吳王種植的花草氓仲,深深宮院里美女穿戴著的晉朝樣式的綺羅綢緞的服裝。
都隨著人事變換而消失得糜,就像東流的江水敬扛,一去不回。
晉元帝南渡江朝抖,于金陵即位啥箭,遂都之。
鐘山龍蟠治宣,石頭虎踞急侥,諸葛武侯稱為帝王之宅。
《隋書》:陳禎明三年炼七,隋師臨江缆巧,后主從容言曰:“齊兵三來,周兵再來豌拙,無勿摧敗,彼何為者题暖?”都官尚書孔范曰:“長江天塹按傅,占以限隔南北,今日北軍豈能飛度耶胧卤?”
顏師古《漢書注》:“楫謂棹之短者也唯绍。今吳越之人呼為橈≈μ埽”
擁:環(huán)抱的樣子况芒。金陵:這里指金陵山,即今南京的鐘山叶撒。
當(dāng)時:指六朝绝骚。
謝朓詩:“逶迤帶綠水耐版,迢遞起朱摟⊙雇簦”
國:都城粪牲。亡國:指相繼滅亡的六朝的故都金陵。
空余:只剩下止剖。后湖:一名玄武湖腺阳,在今南京市東北。
瀛洲:傳說中的仙山穿香。這里指玄武湖中的小洲亭引。
《小學(xué)紺珠》:六朝:吳、東晉皮获、宋痛侍、齊、梁魔市、陳主届,皆都建業(yè)。
《景定建康志》:洛陽四山圍待德,伊君丁、洛、瀍将宪、澗在中绘闷。建康亦四山圍,秦淮较坛、直讀在中印蔗。
這三首詩是李白于公元756年(至德元年)在金陵時所作,吊六朝遺跡丑勤,抒興亡之感华嘹。金陵是六朝建都之地,當(dāng)時“朱樓”法竞、“王宮”耙厚,備極華麗,到唐代都湮沒不見了岔霸。這和唐代天寶(742—756)薛躬、至德(756—758)年間兩京殘破的景象,頗有相似之處呆细。
瞿蛻園型宝、朱金城指出這組詩同儲光羲《臨江亭王詠》詞意相似,都是懷古概今、憂傷時事之作趴酣,顯有弦外之音(《李白集校注》卷二十二評箋)梨树。
第一首描繪金陵城的壯險形勢以寄慨。詩人一落筆便流露出深沉的吊古傷今之情价卤。起句“晉家南渡日”概括了西晉末的一場歷史浩劫劝萤。晉懷帝永嘉五年(311),前漢劉聰?shù)南鄧鴦㈥滓ハ萋尻柹麒担瑧训郾环蚕樱棵袼勒呷f余人。漢兵燒殺搶掠胸私,掘陵墓厌处,焚宮廟,將洛陽變成一片廢墟岁疼。是年阔涉,漢兵又攻占長安。中原士民避亂者多南渡江捷绒。而今瑰排,李白游金陵之時,自范陽起兵的安祿山已攻陷長安暖侨,玄宗倉皇出逃四川椭住。北方人土紛紛攜家南渡,避亂江東字逗。歷史好像重演了西晉永嘉年間的故事京郑。因此,這一句詩猶如驚雷劈空而來葫掉,撼人心魄些举,表明了當(dāng)時唐王朝已面臨山河破碎、社稷傾圮的嚴(yán)重局面俭厚。次句“此地舊長安”户魏,飽含著詩人對胡騎踐踏京都長安的悲痛。金陵此地套腹,今日依然是歌舞昇平氣象绪抛,這正像昔日的長安。詩人沒有說如今長安是怎樣一副局面电禀,他是不忍心說。這里可參照詩人在《永王東巡歌》中所描寫的“三川北虜亂如麻笤休,四海南奔似永嘉”的情景尖飞,想象當(dāng)時長安的悲慘境地。
頷聯(lián)寫金陵城的陸地形勢。上句說政基,金陵為六朝帝都贞铣,這里遺留著帝王住宅、巍峨宮闕沮明。金陵城東有鐘山辕坝,城西有石頭山。王琦注引張勃《吳錄》載荐健,諸葛亮曾稱嘆“鐘山龍蟠酱畅,石頭虎踞〗。”下句說纺酸,鐘山和石頭山猶如龍蟠虎踞于金陵東西,氣象雄壯址否。這一聯(lián)在寫景中顯現(xiàn)出金陵城歷代的繁華餐蔬,宮廷的偉麗,王朝的興盛佑附,山勢的壯觀樊诺。詩人傾注了對祖國錦繡山川和悠久帝都的熱愛之情。頸聯(lián)寫江面音同。金陵城北是空闊長江词爬,主與鐘山爭雄。由于有長江限隔南北瘟斜,金陵歷來易守難攻缸夹,號稱“天塹”。然而螺句,六朝的末代統(tǒng)治者都是奢侈淫樂虽惭,不修內(nèi)政,專恃天險蛇尚,以為可以長治久安芽唇,但結(jié)果無一不導(dǎo)致金陵失陷而亡國。李白眺望著滔滔江流取劫,回顧歷史匆笤,聯(lián)想當(dāng)世,不由得喟然長嘆谱邪。這兩句含蓄地揭示了六朝興亡的秘密炮捧,其意蘊正與后來詩人劉禹錫在《金陵懷古》中以精辟議論道出的“興廢由人事,山川空地形”相同惦银。這里寫的是“金陵空壯觀”咆课,其實詩人是暗諷“長安空壯觀末誓。”當(dāng)今唐代的統(tǒng)治者依托關(guān)中百二山河之險书蚪,也沒有能夠阻遇安史叛軍長驅(qū)入關(guān)攻占長安喇澡,以致重蹈六朝的復(fù)轍∈庑#“空”字可謂意味深長晴玖。“天塹凈波瀾”句为流,又透露出李白對平定叛亂的思考呕屎。瞿、朱二先生曾指出艺谆,《金陵三首》“當(dāng)與《永王東巡歌》合看榨惰。”他們在《永王東巡歌》的按語中說:“當(dāng)時玄宗號令不出劍門静汤,肅宗崎嶇邊塞琅催,忠于唐室之諸將皆力不足以敵安、史虫给,則身處江南如李白者藤抡,安得不思抒奇計以濟(jì)時艱?”(《李白集校注》卷二十二評箋)因為此后不久抹估,李白就加入了永王李璘軍幕并獻(xiàn)奇計缠黍,力主永王據(jù)金陵為根本,而后用舟師泛海药蜻,直取幽燕瓷式,顛覆安史老巢∮镌螅可以推想李白寫“天塹凈波瀾”句時贸典,對于據(jù)有長江天險的金陵城面臨的重要戰(zhàn)略地位已有所預(yù)見,并作了思考踱卵。
然而廊驼,寫這組詩的時候,李白還是流落江湖的布衣詩人惋砂。他自負(fù)有謝安之志妒挎、王佐之才,卻請纓無路西饵,報國無門酝掩,內(nèi)心的痛苦和焦慮可想而知。尾聯(lián)寫他正在吊古傷今之際眷柔,忽然聽到從江上舟中和江岸歌樓酒館傳來一陣陣軟媚的吳歌聲庸队。詩人痛感在這衰世之年积蜻,竟仍有人不以國家危亡為念闯割,照舊聲色歌舞彻消,尋歡作樂。他實在不愿聽這種靡靡之音宙拉,于是令船家轉(zhuǎn)棹而去宾尚。這里的“醉客”,是詩人自喻谢澈。說是“醉客”煌贴,其實他是最清醒的。這一聯(lián)運用倒卷筆法锥忿,先寫醉客回橈而去牛郑,再點出吳歌自歡,這樣就更含蓄地表達(dá)出詩人對當(dāng)時享樂腐敗世風(fēng)的辛辣諷刺敬鬓,他的深沉悲痛和無限感嘆淹朋。這里的意蘊,同劉禹錫的“《后庭花》一曲钉答,幽怨不堪聽”(《金陵懷古》)和杜牧的“商女不知亡國恨础芍,隔江猶唱后庭花”(《泊秦淮)》,正是一脈相承的数尿。
第二首用盛衰對照手法仑性,抒寫興亡之感,借以示警當(dāng)世右蹦。首聯(lián)以倒裝句式诊杆,描繪金陵城依山環(huán)水的地理形勢。頷聯(lián)寫六朝興盛時期何陆,金陵城人戶百萬晨汹,朱樓夾道,一片富麗繁華景象甲献。頸聯(lián)一轉(zhuǎn)宰缤,感嘆亡國后滿城春草萋萋,王宮埋沒于古丘晃洒,觸目荒涼慨灭、衰敗。這兩聯(lián)一盛一衰球及,前后映照氧骤,包含著極深的歷史教訓(xùn)。尾聯(lián)描繪惟有那亙古不變的后湖月吃引,仍舊照著湖波上那個荒涼冷落的瀛洲島筹陵。這一幅清冷刽锤,朦朧的景色,融合著詩人對于故國蕭條朦佩、人事變幻的深沉感傷并思。余音裊裊,發(fā)人深思语稠,引人遐想宋彼。
第三首直以六代興亡喻指唐王朝盛衰。首聯(lián)即以唱嘆出之仙畦。詩人為六代忽興忽亡之國澆灑三杯美酒输涕,唱一曲悲愴挽歌。頷聯(lián)巧妙地將眼前的金陵城與心中系念著的洛陽慨畸、長安聯(lián)系起來寫莱坎。從字面上說,這兩句不過是寫由于歷經(jīng)兵燹寸士,金陵的宮苑多已坍塌荒蕪檐什,比起秦地即長安來是少了;但圍繞著這座故都的群山碉京,卻同洛陽一樣多厢汹。其實,內(nèi)在的深層含意是說:宮苑如林的長安城而今只怕在胡人的鐵蹄下已化作一片廢墟谐宙、焦土了烫葬。東都洛陽四周雖有群山作屏障,卻因當(dāng)政和握兵者的昏庸無能早已淪落凡蜻;金陵城的山峰同洛陽一樣多搭综,到底能不能堅守得住也是難說。詩人的感慨藏而不露划栓,寄寓在仿佛是純客觀的景物描寫之中兑巾。這一聯(lián)是嘆今。頸聯(lián)接寫對歷史陳跡的憑吊忠荞。吳國昔日金碧輝煌的宮殿蒋歌,而今長滿了野花荒草;當(dāng)年東晉深宮中的綺羅珍寶委煤,也早已蕩然無存堂油。言外之意是說,這一代代的王朝衰亡得如此迅疾碧绞,已足以使人深思府框,警醒。尾聯(lián)總束一筆讥邻,感嘆六朝繁華已盡隨人事而滅迫靖,好像與長江的碧波一道向東流逝院峡,一去不返。詩人在第一首詩中系宜,還只是通過“金陵空壯觀”暗示國家興亡不在于山川形勢的險要照激;而在這里他已用“人事”一詞,點出了社稷的存滅取決于人事蜈首。這是組詩畫龍點睛的一筆实抡。結(jié)句展現(xiàn)長江滄波,無休無止欢策,滾滾東流而去。這正是詩人不可抑止的滾滾心潮赏淌。這個結(jié)尾猶如“臨去秋波”踩寇,情緒無限悲涼,意境渾茫六水、渺遠(yuǎn)俺孙。
總的來看,李白的《金陵三首》以十分簡括掷贾、濃縮的筆墨睛榄,選擇了很少的帶象喻性的金陵景物意象,巧妙地將它們銜接想帅、映襯與對照场靴,使之容納了大跨度的時間與空間,從而抒發(fā)出吊古傷今港准、借古鑒今的豐富情思旨剥。三首詩的情調(diào)慷慨悲涼,意境壯闊深遠(yuǎn)浅缸,深深地體現(xiàn)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滿腔熱忱轨帜。李白作詩任情而寫,揮灑自如衩椒,不喜受聲律約束蚌父,尤擅于七言古風(fēng)。他寫律詩毛萌,也常運古詩之氣格入律苟弛,使律中有古,對中有散朝聋∥宋纾《金陵三首》中,有頷聯(lián)不對仗的冀痕,如“當(dāng)時百萬戶荔睹,夾道起朱樓”狸演;有頸聯(lián)不工對的,如“金陵空壯觀僻他,天塹凈波瀾”宵距;也有首聯(lián)對仗的,如“地?fù)斫鹆陝荻洲郑清慕髀摹!笨梢娝麑φ滩痪谐8袢芭瘢內(nèi)巫匀簧谘肌_@三首五律寫得自然流走,有飄逸之致娇妓,節(jié)奏明快而不平直像鸡,語意斬截而不淺露,詞采清麗而又雄健哈恰。它沒有杜甫五律組詩那樣描寫工致只估,格律謹(jǐn)嚴(yán),章法縝密着绷,沉郁頓挫蛔钙。它是疏宕的,粗線條的荠医,大寫意和大概括的吁脱。它雖非李白的代表作,卻是唐代詩人中較早地以金陵懷古為題材的佳篇子漩,對于后來劉禹錫豫喧、杜牧等人的金陵懷古詠史詩給予了很大的影響。
李白 : 李白(701年-762年)幢泼,字太白紧显,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缕棵,被后人譽(yù)為“詩仙”孵班。祖籍隴西成紀(jì),出生于西域碎葉城招驴,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篙程。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詳細(x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