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五代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急但。小樓昨夜又東風澎媒,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波桩,只是朱顏改戒努。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镐躲。(欄同:闌)
春花秋月的美好時光什么時候結束的储玫,以前的事情還記得多少!昨夜小樓上又吹來了春風萤皂,在這皓月當空的夜晚怎能忍受得了回憶故國的傷痛撒穷。
精雕細刻的欄桿、玉石砌成的臺階應該都還在敌蚜,只是所懷念的人已衰老桥滨。要問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那不盡的春江之水滾滾東流弛车。
此調原為唐教坊曲齐媒,初詠項羽寵姬虞美人死后地下開出一朵鮮花,因以為名纷跛。又名《一江春水》喻括、《玉壺水》、《巫山十二峰》等贫奠。雙調唬血,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唤崭,皆為兩仄韻轉兩平韻拷恨。
了:了結,完結谢肾。
砌:臺階腕侄。
雕欄玉砌:指遠在金陵的南唐故宮。
應猶:一作“依然”芦疏∶岣埽
朱顏改:指所懷念的人已衰老∷彳睿
君:作者自稱分预。能:或作“都”、“那”薪捍、“還”笼痹、“卻”。
此詞與《浪淘沙·簾外雨潺潺》均作于李煜被毒死之前酪穿,為北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公元978年)与倡,是時李煜歸宋已近三年。宋太祖開寶八年(公元975年)昆稿,宋軍攻破南唐都城金陵纺座,李煜奉表投降,南唐滅亡溉潭。三年后净响,即太平興國三年,徐鉉奉宋太宗之命探視李煜喳瓣,李煜對徐鉉嘆曰:“當初我錯殺潘佑馋贤、李平,悔之不已畏陕!”大概是在這種心境下配乓,李煜寫下了這首《虞美人》詞。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絕命詞犹芹。相傳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崎页,在寓所命歌妓作樂,唱新作《虞美人》詞腰埂,聲聞于外飒焦。宋太宗聞之大怒,命人賜藥酒屿笼,將他毒死牺荠。這首詞通過今昔交錯對比,表現(xiàn)了一個亡國之君的無窮的哀怨驴一。
“春花秋月何時了休雌,往事知多少!”三春花開肝断,中秋月圓杈曲,歲月不斷更替,人生多么美好孝情∮悴酰可我這囚犯的苦難歲月,什么時候才能完結呢箫荡?“春花秋月何時了”表明詞人身為階下囚魁亦,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傷懷「岬玻回首往昔洁奈,身為國君,過去許許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绞灼,怎么會弄到今天這步田地利术?據史書記載,李煜當國君時低矮,日日縱情聲色印叁,不理朝政,枉殺諫臣……透過此詩句军掂,我們不難看出轮蜕,這位從威赫的國君淪為階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時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憤慨蝗锥,多少也有悔恨之意跃洛。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终议』憬撸”小樓又一次春風吹拂葱蝗,春花又將怒放∠噶牵回想起南唐的王朝两曼、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國卻早已被滅亡。詩人身居囚屋找颓,聽著春風合愈,望著明月叮贩,觸景生情击狮,愁緒萬千,夜不能寐益老。一個“又”字彪蓬,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現(xiàn),這精神上的痛苦真讓人難以忍受捺萌。 “又”點明了“春花秋月”的時序變化档冬,詞人降宋又茍活了一年,加重了上兩句流露的愁緒桃纯,也引出詞人對故國往事的回憶酷誓。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态坦⊙问”盡管“故國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伞梯。這兩句就是具體寫“回首”“故國”的——故都金陵華麗的宮殿大概還在玫氢,只是那些喪國的宮女朱顏已改。這里暗含著李后主對國土更姓谜诫,山河變色的感慨漾峡!“朱顏”一詞在這里固然具體指往日宮中的紅粉佳人,但同時又是過去一切美好事物喻旷、美好生活的象征生逸。 以上六句,詩人竭力將美景與悲情且预,往昔與當今槽袄,景物與人事的對比融為一體,尤其是通過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滄桑的強烈對比辣之,把蘊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傾瀉出來掰伸,凝成最后的千古絕唱——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怀估∈ㄑ迹”詩人先用發(fā)人深思的設問合搅,點明抽象的本體“愁”,接著用生動的喻體奔流的江“水”作答歧蕉。用滿江的春水來比喻滿腹的愁恨灾部,極為貼切形象,不僅顯示了愁恨的悠長深遠惯退,而且顯示了愁恨的洶涌翻騰赌髓,充分體現(xiàn)出奔騰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全詞以明凈催跪、凝練锁蠕、優(yōu)美、清新的語言懊蒸,運用比喻荣倾、對比、設問等多種修辭手法骑丸,高度地概括和淋漓盡致地表達了詩人的真情實感舌仍。難怪前人贊譽李煜的詞是“血淚之歌”,“一字一珠”通危。全詞虛設回答铸豁,在問答中又緊扣回首往事,感慨今昔寫得自然而一氣流注菊碟,最后進入語盡意不盡的境界节芥,使詞顯得闊大雄偉。
李煜 : 李煜忍燥,五代十國時南唐國君拧晕,961年-975年在位扼菠,字重光匈棘,初名從嘉,號鐘隱檀葛、蓮峰居士队丝。漢族靡馁,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机久,于宋建隆二年繼位臭墨,史稱李后主。開寶八年膘盖,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