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 兩漢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锉屈,蘭澤多芳草。
采之欲遺誰髓考,所思在遠道部念。
還顧望舊鄉(xiāng),長路漫浩浩氨菇。
同心而離居儡炼,憂傷以終老。
我踏過江水去采荷花查蓉,生有蘭草的水澤中長滿了香草乌询。
可是我采了荷花要送給誰呢?我想要送給遠方的愛人。
回頭看那一起生活過的故鄉(xiāng)豌研,路途顯得那么無邊無際妹田。
兩心相愛卻不能在一起。于是我們要各在一方鹃共,愁苦憂傷以至終老異鄉(xiāng)鬼佣。
芙蓉:荷花的別名。
蘭澤:生有蘭草的沼澤地霜浴。
遺(wèi):贈晶衷。
遠道:猶言“遠方”。
還顧:回顧阴孟,回頭看晌纫。
舊鄉(xiāng):故鄉(xiāng)。
漫浩浩:猶“漫漫浩浩”永丝,形容路途的遙遠無盡頭锹漱。形容無邊無際。
同心:古代習用的成語慕嚷,多用于男女之間的愛情或夫婦感情融洽指感情深厚哥牍。
終老:度過晚年直至去世。
兩漢時期闯冷,千千萬萬的學子離鄉(xiāng)游學求宦砂心。但大多無處施展才華,這些宦途失意的游學的士子在宦途無望蛇耀、朋友道絕的孤單失意中辩诞,自然會苦苦地懷念故鄉(xiāng)和親人。本詩即是《古詩十九首》中描寫懷鄉(xiāng)思親的代表纺涤。
《涉江采芙蓉》初讀時十分單純译暂,而這”單純“其實寓于頗微妙的婉曲表現(xiàn)中抠忘。初看起來,似乎無須多加解說外永,即可明白它的旨意崎脉,乃在表現(xiàn)遠方游子的思鄉(xiāng)之情。詩中的“還顧望舊鄉(xiāng)伯顶,長路漫浩浩”囚灼,正把游子對“舊鄉(xiāng)”的望而難歸之思,抒寫得極為凄惋祭衩。那么灶体,開篇之“涉江采芙蓉”者,也當是離鄉(xiāng)游子了掐暮。不過蝎抽,游子之求宦京師,是在洛陽一帶路克,是不可能去“涉”南方之“江”采摘芙蓉的樟结,而且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諧音雙關(guān)手法,“芙蓉”(荷花)往往以暗關(guān)著“夫容”精算,明是女子思夫口吻瓢宦,當不可徑指其為“游子”。連主人公的身分都在兩可之間灰羽,可見此詩并不單純刁笙。不妨先從女子口吻,體味一下它的妙處谦趣。
夏秋之交,正是荷花盛開的美好季節(jié)座每。在風和日麗中前鹅,蕩一葉小舟,穿行在“蓮葉何田田”峭梳、“蓮花過人頭”的湖澤之上舰绘,開始一年一度的采蓮活動,可是江南農(nóng)家女子的樂事葱椭。采蓮之際捂寿,摘幾枝紅瑩可愛的蓮花,歸去送給各自的心上人孵运,難說就不是妻子秦陋、姑娘們真摯情意的表露。何況在湖岸澤畔治笨,還有著數(shù)不清的蘭驳概、蕙芳草赤嚼,一并摘置袖中、插上發(fā)際顺又、幽香襲人更卒,更教人心醉≈烧眨——這就是“涉江采芙蓉蹂空,蘭澤多芳草”兩句吟嘆,所展示的如畫之境果录。倘若傾耳細聽上枕,讀者想必還能聽到湖面上、“蘭澤”間傳來的陣陣戲謔雕憔、歡笑之聲姿骏。
但這美好歡樂的情景,剎那間被充斥于詩行間的嘆息之聲改變了斤彼。鏡頭迅速搖近分瘦,人們才發(fā)現(xiàn),這嘆息來自一位悵立船頭的女子琉苇。與眾多姑娘的嬉笑打諢不同嘲玫,她卻注視著手中的芙蓉默然無語。此刻并扇,“芙蓉”在她眼中幻出了一張親切微笑的面容——他就是這位女子苦苦思念的丈夫去团。“采之欲遺誰穷蛹?所思在遠道土陪!”長長的吁嘆,點明了這女子全部憂思之所由來:當姑娘們競采摘著荷花肴熏,聲言要揀最好的一朵送給“心上人”時鬼雀,女主人公思念的丈夫,卻正遠在天涯蛙吏!她徒然采摘了象征美好的芙蓉源哩,卻難以遺送給心上人。人們總以為鸦做,倘要表現(xiàn)人物的寂寞励烦、凄涼,最好是將他(她)放在孤身獨處的清秋泼诱,因為那最能烘托人物的凄清心境坛掠。但是否想到,有時將人物置于美好、歡樂的采蓮背景上却音,抒寫女主人公獨自思夫的憂傷改抡,更具有以“樂”襯“哀”的強烈效果。
接著兩句空間突然轉(zhuǎn)換系瓢,出現(xiàn)在畫面上的阿纤,似乎已不是拈花沉思的女主人公,而是那身在“遠道”的丈夫了:“還顧望舊鄉(xiāng)夷陋,長路漫浩浩欠拾。”是女主人公在想丈夫在干什么骗绕,這是古體詩長用手法藐窄。而且仿佛是心靈感應(yīng)似的,正當女主人公獨自思夫的時候酬土,她遠方的丈夫荆忍,此刻也正帶著無限憂愁,回望著妻子所在的故鄉(xiāng)撤缴。他當然不能望見故鄉(xiāng)的山水刹枉、那在江對岸湖澤中采蓮的妻子。此刻展現(xiàn)在他眼間的屈呕,無非是漫漫長路微宝,和那阻山隔水的浩浩煙云。許多讀者以為虎眨,這兩句寫的是還望“舊鄉(xiāng)’的實境蟋软,從而產(chǎn)生了詩之主人公乃離鄉(xiāng)游子的錯覺。實際上嗽桩,這兩句的“視點”仍在江南岳守,表現(xiàn)的依然是那位采蓮女子的痛苦思情。不過在寫法上碌冶,采用了“從對面曲揣彼意棺耍,言亦必望鄉(xiāng)而嘆長途”(張玉谷《古詩賞析》)的“懸想”方式,從面造出了“詩從對面飛來”的絕妙虛境种樱。
這種“從對面曲揣彼意”的表現(xiàn)方式,與《詩經(jīng)》“卷耳”俊卤、“陟岵”的主人公嫩挤,在懸想中顯現(xiàn)丈夫騎馬登山望鄉(xiāng),父母在云際呼喚兒子的幻境消恍,正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所以岂昭,詩中的境界應(yīng)該不是空間的轉(zhuǎn)換和女主人公的隱去,而是畫面的分隔和同時顯現(xiàn):一邊是痛苦的妻子狠怨,正手拈芙蓉约啊、仰望遠天邑遏,身后的密密荷葉、紅麗荷花恰矩,襯著她飄拂的衣裙记盒,顯得那樣孤獨而凄清;一邊則是云煙縹緲的遠空外傅,隱隱約約搖晃著返身回望的丈夫的身影纪吮,那一閃而隱的面容,竟那般愁苦萎胰!兩者之間碾盟,則是層疊的山巒和浩蕩的江河。雙方都茫然相望技竟,當然誰也看不見對方冰肴。正是在這樣的靜寂中,天地間幽幽響起了一聲凄傷的浩漢:“同心而離居榔组,憂傷以終老熙尉!”這浩嘆無疑發(fā)自女主人公心胸,但因為是在“對面”懸想的境界中發(fā)出瓷患,讀者所感受到的骡尽,就不是一個聲音:它仿佛來自萬里相隔的天南地北,是一對同心離居的夫婦那痛苦嘆息的交鳴擅编!這就是詩之結(jié)句所傳達的意韻攀细。當你讀到這結(jié)句時,或許能感覺到:此詩抒寫的思夫之情雖然那樣“單純”爱态,但由于采取了如此婉曲的表現(xiàn)方式谭贪,便如山泉之曲折奔流,最后終于匯成了飛凌山巖的急瀑锦担,震蕩起撼人心魄的巨聲俭识。
上文已經(jīng)說到,此詩的主人公應(yīng)該是位女子洞渔,全詩所抒寫的套媚,乃是故鄉(xiāng)妻子思念丈夫的深切憂傷。但倘若把此詩的作者磁椒,也認定是這位女子堤瘤,那就錯了。馬茂元先生說得好:“文人詩與民歌不同浆熔,其中思婦詞也出于游子的虛擬本辐。”因此,《涉江采芙蓉》最終仍是游子思鄉(xiāng)之作慎皱,只是在表現(xiàn)游子的苦悶老虫、憂傷時,采用了“思婦詞”的“虛擬”方式:“在窮愁潦倒的客愁中茫多,通過自身的感受祈匙,設(shè)想到家室的離思,因而把一性質(zhì)的苦悶地梨,從兩種不同角度表現(xiàn)出來”(馬茂元《論〈古詩十九首〉》)菊卷。從這一點看,《涉江采芙蓉》為表現(xiàn)游子思鄉(xiāng)的苦悶宝剖,不僅虛擬了全篇的“思婦”之詞洁闰,而且在虛擬中又借思婦口吻,“懸想”出游子“還顧望舊鄉(xiāng)”的情景万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