旻天疾威葱绒,天篤降喪。瘨我饑饉斗锭,民卒流亡地淀。我居圉卒荒。
天降罪罟岖是,蟊賊內(nèi)訌帮毁。昏椓靡共豺撑,潰潰回遹烈疚,實靖夷我邦。
皋皋訿訿聪轿,曾不知其玷爷肝。兢兢業(yè)業(yè),孔填不寧陆错,我位孔貶灯抛。
如彼歲旱,草不潰茂危号,如彼棲苴牧愁。我相此邦素邪,無不潰止外莲。
維昔之富不如時,維今之疚不如茲兔朦。彼疏斯粺偷线,胡不自替?職兄斯引沽甥。
池之竭矣声邦,不云自頻。泉之竭矣摆舟,不云自中亥曹。溥斯害矣邓了,職兄斯弘,不烖我躬媳瞪。
昔先王受命骗炉,有如召公,日辟國百里蛇受,今也日蹙國百里句葵。於乎哀哉!維今之人兢仰,不尚有舊乍丈!
老天暴虐難提防,接二連三降災荒把将。饑饉遍地災情重轻专,十室九空盡流亡。國土荒蕪生榛莽察蹲。
天降罪網(wǎng)真嚴重铭若,蟊賊相爭起內(nèi)訌。讒言亂政職不供递览,昏憒邪僻肆逞兇叼屠,想把國家來斷送。
欺詐攻擊心藏奸绞铃,卻不自知有污點镜雨。君子兢兢又業(yè)業(yè),對此早就心不安儿捧,可惜職位太低賤荚坞。
好比干旱年頭到,地里百草不豐茂菲盾,像那枯草歪又倒颓影。看看國家這個樣懒鉴,崩潰滅亡免不了诡挂。
昔日富裕今日窮,時弊莫如此地兇临谱。人吃粗糧他白米念秧,何不退后居朝中涌乳?情況越來越嚴重父晶。
池水枯竭非一天肉迫,豈不開始在邊沿?泉水枯竭源頭斷抄课,豈不開始在中間唱星?這場禍害太普遍雳旅,這種情況在發(fā)展,難道我不受災難间聊?
先王受命昔為君岭辣,有像召公輔佐臣。當初日辟百里地甸饱,如今國土日受損沦童。可嘆可悲真痛心叹话!不知如今滿朝人偷遗,是否還有舊忠臣?
旻(mín)天:《爾雅·釋天》:“秋為旻天驼壶∈贤悖”此泛指天。
疾威:暴虐热凹。
篤:厚泵喘,重。
瘨(diān):災病般妙。
居:國中纪铺。圉(yǔ):邊境。
罪罟(gǔ):罪網(wǎng)碟渺。
昏椓(zhuó):昏鲜锚,亂;椓苫拍,通“諑”芜繁,讒毀。靡共:不供職绒极。共骏令,通“供”。
潰潰:昏亂垄提±拼回遹(yù):邪僻。
靖夷:想毀滅塔淤。靖摘昌,圖謀;夷高蜂,平。
皋皋:欺誑罕容。訿(zǐ)訿:讒毀备恤。
孔:很稿饰。填(chén):長久。
貶:指職位低露泊。
潰:毛傳:“遂也喉镰。”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遂者草之暢達惭笑,與‘茂’義相成侣姆。”
苴(chá):枯草沉噩。
相:察看捺宗。
止:語氣詞。
時:是川蒙,此蚜厉,指今時。
疚:貧病畜眨。
疏:程瑤田《九谷考》以為即稷昼牛,高粱】的簦粺(bài):精米贰健。
替:廢,退恬汁。
職:主霎烙。兄(kuàng):“況”的假借。斯:語助詞蕊连。引:延長悬垃。
頻(bīn):濱。
溥(pǔ):同“普”甘苍,普遍尝蠕。
弘:大。
烖(zāi):同“災”载庭。
先王:指武王看彼、成王。
召(shào)公:周武王囚聚、成王時的大臣靖榕。
蹙(cù):收縮。
於(wū)乎:同“嗚呼”顽铸。
這是一首諷刺周幽王亂政亡國的詩茁计。周幽王昏憒腐朽,寵幸褒姒谓松,敗壞紀綱星压,倒行逆施践剂,招致天怒人怨。因此娜膘,詩人作這首《大雅·召旻》諷刺之逊脯。此詩與《小雅·節(jié)南山》、《小雅·正月》竣贪、《小雅·十月之交》军洼、《小雅·雨無正》、《小雅·小旻》和《大雅·瞻卬》等為同類作品演怎。
此詩是《大雅》的最后一篇匕争,它的主題,《毛詩序》以為是“凡伯刺幽王大壞也”颤枪,與前一篇《大雅·瞻卬》的解題一字不異汗捡。這種情況在《毛詩序》中并不多見,說明《召旻》與《瞻卬》的內(nèi)容是有關(guān)聯(lián)的畏纲。從詩的開頭看扇住,讀者多少也能發(fā)現(xiàn)一些共同點,《瞻卬》首兩句是“瞻卬昊天盗胀,則不我惠”艘蹋,仰望茫茫上空,慨嘆老天沒有恩情票灰,《召旻》首兩句是“昊天疾威女阀,天篤降喪”,悲呼老天暴虐難當屑迂,不斷降下災禍浸策,兩者語氣十分相似,只是《召旻》的口吻更激切一些惹盼。周幽王寵幸褒姒庸汗,斥逐忠良,致使國家瀕于滅亡手报,所以詩人作《瞻卬》一詩刺之蚯舱;周幽王又任用奸佞,敗壞朝綱掩蛤,這與寵幸褒姒一樣對國家造成極大危害枉昏,所以詩人再作《召旻》一詩刺之。
此篇共七章揍鸟,句式基本為四字句兄裂,但也有三字句、五字句、六字句乃至七字句穿插其間懦窘。首章一開始就責天前翎,責天實際上并不是簡單的指斥稚配。因為周人的天命觀已有天人感應的色彩畅涂,國家的最高統(tǒng)治者天子的所作所為會影響天的意志,天子政治清明道川,自然風調(diào)雨順午衰,天子昏庸暴虐,天就會降下各種自然災害冒萄;所以“天篤降喪”必然是天子缺德的結(jié)果臊岸。這樣,百姓受饑饉荼毒尊流,流離失所帅戒,即使在邊僻之地也遭災荒的慘象馬上就攫住了讀者的心,使之受到強烈的震撼崖技,為受難的民眾而悲憫逻住,并由此去思索上天為何降罪于世人。
第二章逐漸進入主題迎献∠狗茫“天降罪罟”義同上章的“天篤降喪”,變易其詞反覆陳說老天不仁吁恍,當然仍是意在斥王扒秸。這一句與前一篇《瞻卬》的“天之降罔(網(wǎng))”也是同義的,這多少也可見出兩章內(nèi)容上的相關(guān)性冀瓦。然“蟊賊內(nèi)訌”伴奥,勾心斗角,敗壞朝綱翼闽,是昏王縱容的結(jié)果拾徙,已與上章所說天降之災帶來饑饉流亡全然不同,這也可見“天降罪罟”實在的意思應是“王施惡政”肄程÷嗪穑“昏椓靡共,潰潰回遹”二句蓝厌,所用的語詞雖然今人不很熟悉玄叠,但在當時卻是很有生命力的詞匯。痛斥奸佞小人亂糟糟地互相讒毀傷害拓提,不認真供職读恃,昏憒邪僻盡做壞事,已經(jīng)是咬牙切齒的憤恨,但這還不夠寺惫,于是最后再加上一句:“實靖夷我邦”——這是要把我們好好一個國家給葬送掉罢畛浴!讀到此處西雀,讀者仿佛可以看到詩人的心在淌血萨驶。
在上章不遺余力地痛斥奸人之后,第三章詩人從另一個角度繼續(xù)進行抨擊艇肴,并感嘆自己職位太低無法遏制他們的氣焰腔呜。上章有帶疊字詞的“潰潰回遹”句,這章更進一步又用了兩個雙疊字詞組“皋皋訿訿”再悼、“兢兢業(yè)業(yè)”核畴,一毀一譽,對比鮮明冲九,不啻有天壤之別谤草。“曾不知其玷”莺奸,問那些小人怎么會不知道他們的缺點丑孩?可謂明知故問,是在上一章強弓硬弩般的正面進攻之后轉(zhuǎn)為匕首短劍般的旁敲側(cè)擊憾筏,雖方式不同嚎杨,但照樣刺得很深。而“我位孔貶”又糅入了詩人的身世之感氧腰,這種身世之感不是單純的位卑權(quán)微之嘆枫浙,而是與傷幽王寵信奸人敗壞政事的家國之恨密不可分的。身為士大夫古拴,哪怕是地位最低的那一層次箩帚,也有盡心竭力諷諫規(guī)勸君王改惡從善的責任與義務(wù),這雖尚不如后來顧炎武所標舉的“天下興亡黄痪,匹夫有責”的精神境界那么高紧帕,卻也不乏時代的光輝了。
第四章的描寫又回應第一章桅打,以天災喻人禍是嗜。引人注意的是兩個“如彼……”句式,一般來說挺尾,下一個“如彼……”句之后鹅搪,應該也有說明性的文字,但這兒“草不潰茂”既是上承“如彼歲旱”的說明性文字遭铺,又是下應“如彼棲苴”的說明性文字丽柿。也就是說恢准,照例是“如彼歲旱,草不潰茂甫题;如彼棲苴馁筐,草不潰茂”的完整句式縮掉了一句,但此種縮略并不影響語義坠非,反而使文勢更具跌宕之致敏沉,這恐怕也不是詩人有意為之,而是他的妙手偶得麻顶。此章末兩句“我相此邦赦抖,無不潰止”舱卡,詩人說:我看這個國家辅肾,沒有不滅亡的道理!這種寫出來的預言恰恰反映出詩人心理上的反預言轮锥,痛陳國家必遭滅亡正是為了避免這種滅亡矫钓。但歷史告訴人們:指出滅亡的趨勢并不能使昏君暴君停止倒行逆施,他們對國家形勢的覺悟只可能是在遭遇滅亡之后舍杜,但遭遇滅亡便是終結(jié)新娜,覺悟便也毫無意義;忠臣義士的勸諫對此種歷史過程向來是無能為力的既绩,他們的所作所為概龄,無非是為歷史中黯淡的一幕幕抹上一絲悲壯的色彩罷了。
第五章詩人作起了今昔對比饲握,前面兩句私杜,是頗工整的對偶,這兩句也有人點作四句救欧,“不如時”衰粹、“不如茲”單獨成句,亦可笆怠÷脸埽“富”與“疚”的反差令人傷心,更令人對黑暗現(xiàn)實產(chǎn)生強烈的憎恨蹬刷,于是詩人再一次針砭那些得勢的小人瓢捉,“彼疏斯粺,胡不自替”办成,斥責別人吃粗糧他們吃細糧泡态,卻盡干壞事,不肯退位讓賢诈火。這兩句令人想起《魏風·伐檀》的名句:“彼君子兮兽赁,不素餐兮状答。”
第六章開頭四句也是對偶刀崖,是全詩僅有的比興句(“如彼歲旱”惊科、“如彼棲苴”當然也可視為用了“比”的手法,可是也不妨解為天災之實象亮钦,雖有“如”字而無“比”意)馆截,清代陳奐《詩毛氏傳疏》以為“池竭喻王政之亂由外無賢臣,泉竭喻王政之亂由內(nèi)無賢妃”蜂莉,可備一說蜡娶。這數(shù)句用意一如《大雅·蕩》末章“顛沛之揭,枝葉未有害映穗,本實先撥”(大樹推倒橫在地窖张,枝葉暫時沒損傷,但是根斷終枯死)數(shù)句蚁滋,告戒幽王當懸崖勒馬宿接,迷途知返,否則小禍積大禍辕录,小難變大難睦霎,國家終將覆亡∽叩“職兄斯弘”句與上章末句“職兄斯引”僅一字不同而意義完全一樣副女,不惜重言之,正見詩人希望幽王認識局勢的嚴重性的迫切心情蚣旱。而“不烖我躬”決不是詩人擔心自己遭殃的一念之私碑幅。詩人反問:災難普遍,難道我不受影響姻锁?意在向王示警:大難一起枕赵,覆巢之下豈有完卵?您大王也將身受其害位隶,快清醒清醒吧拷窜!改弦更張現(xiàn) 在還來得及。
于是涧黄,末章懷念起當朝的前代功臣篮昧,希望像當初召公那樣的賢明而有才干的人物能出來匡正幽王之失,挽狂瀾于既倒笋妥,而這又是與此篇斥責奸佞小人的主題是互為表里的懊昨。這一章中,昔日“辟國百里”與今日“蹙國百里”的對比極具夸張性春宣,但也最真實地反映了今昔形勢的巨大差異酵颁,讀之令人有驚心動魂之感嫉你。最后兩句“維今之人,不尚有舊”躏惋,出以問句幽污,問當時之世是否還有赤膽忠心的老臣故舊,是詩人由失望而瀕于絕望之際簿姨,迸發(fā)全部力量在寄托那最后的一絲希望距误。這一問,低徊掩抑扁位,言近旨遠准潭,極具魅力。后世許多詩詞作品以問句作結(jié)以求取得特殊的藝術(shù)效果域仇,實濫觴于《詩經(jīng)》中此類句法刑然。
明代孫鑛認為,詩人其心苦殉簸、其詞迫而導致此詩各章意思若斷若連闰集,但全詩“不經(jīng)意”中自有“奇峭”的特色。這是一篇好詩般卑,但其作者凡伯到底是怎樣的人,古代學者卻聚訟紛紜爽雄。清代李超孫《詩氏族考》認《大雅·板》之凡伯與《瞻卬》蝠检、《召旻》之凡伯為兩人,后者為前者世襲爵位的后裔挚瘟。而此篇何以取名為《召旻》叹谁,今人程俊英《詩經(jīng)譯注》此篇的題解說:“比較合理的說法是最后一章提到召公,所以取名‘召旻’乘盖,以別于《小旻》(《小雅》中的一篇)焰檩。”這種看法比《毛詩序》解“旻”為“閔(憫)”要圓通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