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辛棄疾的《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何處望神州骏啰?滿眼風光北固樓节吮。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判耕。不盡長江滾滾流透绩。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zhàn)未休壁熄。天下英雄誰敵手帚豪?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草丧。
從哪里可以眺望故土中原狸臣?眼前卻只見北固樓一帶的壯麗江山,千百年的盛衰興亡昌执,不知經(jīng)歷了多少變幻烛亦?說不清呀。往事連綿不斷懂拾,如同沒有盡頭的長江水滾滾地奔流不息煤禽。
想當年孫權在青年時代,已統(tǒng)領著千軍萬馬委粉。坐鎮(zhèn)東南呜师,連年征戰(zhàn),沒有向敵人低過頭贾节。天下英雄誰是孫權的敵手呢汁汗?只有曹操和劉備可以和他鼎足成三。難怪曹操說:“生下的兒子就應當如孫權一般栗涂!”
南鄉(xiāng)子:詞牌名知牌。
京口:今江蘇省鎮(zhèn)江市。北固亭:在今鎮(zhèn)江市北固山上斤程,下臨長江角寸,三面環(huán)水菩混。
望:眺望。神州:這里指中原地區(qū)扁藕。
北固樓:即北固亭沮峡。
興亡:指國家興衰,朝代更替亿柑。
悠悠:形容漫長邢疙、久遠。
年少:年輕望薄。指孫權十九歲繼父兄之業(yè)統(tǒng)治江東疟游。兜鍪(dōu móu):指千軍萬馬。原指古代作戰(zhàn)時兵士所帶的頭盔痕支,這里代指士兵颁虐。
坐斷:坐鎮(zhèn),占據(jù)卧须,割據(jù)另绩。東南:指吳國在三國時地處東南方。休:停止故慈。
敵手:能力相當?shù)膶κ帧?p>曹劉:指曹操與劉備板熊。
生子當如孫仲謀:曹操率領大軍南下,見孫權的軍隊雄壯威武 察绷,喟然而嘆:“生子當如孫仲謀干签,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鸷常”
此詞約作于宋寧宗嘉泰四年(公元1204年)或開禧元年(公元1205年)容劳,當時辛棄疾在鎮(zhèn)江知府任上。嘉泰三年(1203)六月末闸度,辛棄疾被起用為紹興知府兼浙東安撫使后不久竭贩,即第二年三月,改派到鎮(zhèn)江去做知府莺禁。鎮(zhèn)江留量,在歷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業(yè)之地,此時成了與金人對壘的第二道防線哟冬。每當他登臨京口(即鎮(zhèn)江)北固亭時楼熄,觸景生情,不勝感慨系之浩峡。這首詞就是在這一背景下寫成的可岂。
此詞通過對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頌,表達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樣金戈鐵馬翰灾,收復舊山河缕粹,為國效力的壯烈情懷稚茅,飽含著濃濃的愛國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報國無門的無限感慨平斩,蘊含著對茍且偷安亚享、毫無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憤懣之情。全詞寫景绘面、抒情虹蒋、議論密切結合;融化古人語言入詞飒货,活用典故成語;通篇三問三答峭竣,層次分明塘辅,互相呼應;即景抒情皆撩,借古諷今扣墩;風格明快,氣魄闊大扛吞,情調(diào)樂觀昂揚呻惕。
詞以一個問句開始,詞人寫道:“何處望神州滥比⊙谴啵”“神州”指中原地區(qū)∶し海“興亡”指國家興衰濒持,朝代更替。這里的“神州”是詞人心中不忘的中原地區(qū)寺滚,是他一生都想收復的地方柑营。接著寫道:“滿眼風光北固樓〈迨樱” “北固樓”在今鎮(zhèn)江市北固山上官套,下臨長江。詞人登上北固亭以望神州蚁孔,看到的卻是北固樓的優(yōu)美風光奶赔。然而,那時候卻是山河破碎勒虾,國家處于風雨飄搖之中纺阔,這對于愛國詩人來說,觸景生情修然,心念家國笛钝,哪里有興致去欣賞美景质况。
詞人接著說: “千古興亡多少事?”這是一句問話玻靡。詞人禁不住發(fā)問结榄,從古到今,到底有多少國家興亡大事呢囤捻?往事悠悠臼朗,是非成敗已成陳跡,只有這無盡的江水依舊滾滾東流蝎土∈友疲“悠悠”形容漫長、久遠誊涯。這里挡毅,疊詞的運用,不僅暗示了時間之慢暴构,而且也表現(xiàn)了詞人心中無盡的愁思和感慨跪呈。接著的“不盡長江滾滾流”句,詞人借用杜甫的“無邊落木蕭蕭下取逾,不盡長江滾滾來”意境耗绿,不但寫出了江水奔騰而去的雄壯氣勢,還把由此而產(chǎn)生的空間感砾隅、歷史感都形象地表達出來误阻。
接下來,辛棄疾為了把這層意思進一步發(fā)揮晴埂,不惜以夸張之筆極力渲染孫權不可一世的英姿堕绩。他異乎尋常地第三次發(fā)問,以提醒人們注意:“天下英雄誰敵手邑时?”作者自問又自答曰:“曹劉”奴紧,唯曹操與劉備耳!據(jù)《三國志·蜀書·先主傳》記載:曹操曾對劉備說:“今天下英雄晶丘,惟使君(劉備)與操耳黍氮。”辛棄疾便借用這段故事浅浮,把曹操和劉備請來給孫權當配角沫浆,說天下英雄只有曹操、劉備才堪與孫權爭勝滚秩。曹专执、劉、孫三人郁油,論智勇才略本股,孫權未必在曹劉之上攀痊。稼軒在《美芹十論》中對孫權的評價也并非稱贊有加,然而拄显,在這首詞里苟径,詞人卻把孫權作為三國時代第一流叱咤風云的英雄來頌揚,其所以如此用筆躬审,實借憑吊千古英雄之名棘街,慨嘆當今南宋無大智大勇之人執(zhí)掌乾坤。這種用心承边,更于篇末見意遭殉。 作者在這里極力贊頌孫權的年少有為,突出他的蓋世武功博助,其原因是孫權“坐斷東南”恩沽,形勢與南宋極似,作者這樣熱情贊頌孫權的不畏強敵翔始,其實是對茍且偷安、毫無振作的南宋朝廷的鞭撻里伯。
據(jù)載城瞎,曹操曾對劉備說:“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疾瓮〔倍疲”辛棄疾借用此典,意在說明只有像曹操狼电、劉備那樣的英雄蜒灰,才能與孫權一決高低。其實肩碟,暗示了只有孫權才是天下第一英雄强窖。詞人贊賞孫權,就是要此借憑吊千古英雄之名削祈,感嘆如今南宋當下沒有像孫權這樣的人來扭轉(zhuǎn)乾坤翅溺。
于是,詞人末句寫道:“生子當如孫仲謀髓抑×椋”據(jù)有關資料記載,曹操有一次與孫權對壘吨拍,見孫權儀表堂堂褪猛,氣度不凡,于是感嘆說:“ 生子當如孫仲謀羹饰,若劉景升兒子伊滋,豚犬耳碳却。” 意思是說新啼,生兒子應該像孫權一樣追城,而劉景升的兒子就像豬狗一樣。我們從詞人用這一典故來看燥撞,希望南宋有如孫權那樣的有志之士座柱。其實,這也暗示了自己就如孫權一樣物舒,有奮發(fā)圖強色洞,收復失地的偉大理想。當然冠胯,暗示了自己的對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憤恨火诸。
曹操所一褒一貶的兩種人,形成了極其鮮明荠察、強烈的對照置蜀,在南宋搖搖欲墜的政局中,也有著主戰(zhàn)與主和兩種人悉盆。聰明的詞人只做正面文章盯荤,對劉景升兒子這個反面角色,便不指名道姓以示眾了焕盟。然而縱然作者不予道破秋秤,而又能使人感到不言而喻。因為上述曹操這段話眾所周知脚翘,雖然辛棄疾只說了前一句贊語灼卢,人們馬上就會聯(lián)想起后面那句罵人的話,從而使人意識到辛棄疾的潛臺詞:可笑當朝主和議的眾多王公大臣来农,都是劉景升兒子之類的豬狗鞋真。詞人此種別開生面的表現(xiàn)手法,頗類似歇后語的作用沃于。而且在寫法上這一句與上兩句意脈不斷灿巧,銜接得很自然。上兩句說揽涮,天下英雄中只有曹操抠藕、劉備配稱孫權的對手。連曹操都這樣說蒋困,生兒子要像孫權這個樣盾似。再從“生子當如孫仲謀”這句話的蘊含和思想深度來說,南宋時代人,如此看重孫權零院,實是那個時代特有的社會心理的反映溉跃。因為南宋朝廷實在太萎靡庸碌了,在歷史上告抄,孫權能稱雄江東于一時撰茎,而南宋經(jīng)過了好幾代皇帝,卻沒有出一個像孫權一樣的人打洼。所以龄糊,“生子當如孫仲謀”這句話,本是曹操的語言募疮,而由辛棄疾口中說出炫惩,卻是代表了南宋人民要求奮發(fā)圖強的時代的呼聲。
這首詞通篇三問三答阿浓,互相呼應他嚷,感愴雄壯,意境高遠芭毙。它與稼軒同時期所作另一首登北固亭詞《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相比筋蓖,一風格明快,一沉郁頓挫退敦,同是懷古傷今粘咖,寫法大異其趣,而都不失為千古絕唱苛聘,亦可見辛棄疾豐富多彩之大手筆也。
辛棄疾 :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肥荔。原字坦夫绿渣,改字幼安朝群,別號稼軒,漢族中符,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姜胖。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淀散。21歲參加抗金義軍右莱,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吧凉、江西隧出、湖南、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