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晏殊的《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鳖藕,燕子雙飛去魔慷。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著恩。(雙飛去一作:雙來去院尔;離恨苦一作:離別苦)
昨夜西風凋碧樹蜻展,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召边。欲寄彩箋兼尺素铺呵,山長水闊知何處?
欄外的菊花籠罩著一層愁慘的煙霧隧熙,蘭花沾露好似默默飲泣片挂。羅幕閑垂,空氣微寒贞盯,一雙燕子飛去音念。明月不明白離別之苦,斜斜的銀輝直到破曉還穿入朱戶躏敢。
昨天夜里秋風勁吹闷愤,凋零了綠樹。我獨自登上高樓件余,望盡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讥脐。想給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但是高山連綿啼器,碧水無盡旬渠,又不知道我思念的人究竟在何處。
蝶戀花:又名“鳳棲梧”“鵲踏枝”等端壳。唐教坊曲告丢,后用為詞牌∷鹎《樂章集》《張子野詞》并入“小石調(diào)”岖免,《清真集》入“商調(diào)”。趙令畤有《商調(diào)蝶戀花》照捡,聯(lián)章作《鼓子詞》颅湘,詠《會真記》事。雙調(diào)麻敌,六十字栅炒,上下片各四仄韻。
檻(jiàn):古建筑常于軒齋四面房基之上圍以木欄术羔,上承屋角赢赊,下臨階砌,謂之檻级历。至于樓臺水榭释移,亦多是檻欄修建之所。
羅幕:絲羅的帷幕寥殖,富貴人家所用玩讳。
不諳(ān):不了解涩蜘,沒有經(jīng)驗。諳:熟悉熏纯,精通同诫。離別:一作“離恨”。
朱戶:猶言朱門樟澜,指大戶人家误窖。
凋:衰落。碧樹:綠樹秩贰。
彩箋:彩色的信箋霹俺。尺素:書信的代稱。古人寫信用素絹毒费,通常長約一尺丙唧,故稱尺素,語出《古詩十九首》“客從遠方來觅玻,遺我雙鯉魚想际。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溪厘。兼:一作“無”沼琉。
婉約派詞人許多傷離懷遠之作中,這是一首頗負盛名的詞桩匪。它不僅具有情致深婉的共同特點,而且具有一般婉約詞少見的寥闊高遠的特色友鼻。它不離婉約詞傻昙,卻又某些方面超越了婉約詞。
起句“檻菊愁煙蘭泣露”彩扔,寫秋曉庭圃中的景物妆档。菊花籠罩著一層輕煙薄霧,看上去似乎脈脈含愁虫碉;蘭花上沾有露珠贾惦,看起來又像默默飲泣。蘭和菊本就含有某種象喻色彩(象喻品格的幽潔)敦捧,這里用“愁煙”“泣露”將它們?nèi)烁窕氚澹瑢⒅饔^感情移于客觀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兢卵∠肮澹“愁”“泣”二字,刻畫痕跡較顯秽荤,與大晏詞珠圓玉潤的語言風格有所不同甜奄,但借外物抒寫心情柠横、渲染氣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课兄。
次句“羅幕輕寒牍氛,燕子雙飛去”,這兩種現(xiàn)象之間本不一定存在聯(lián)系烟阐,但在充滿哀愁搬俊、對節(jié)候特別敏感的主人公眼中,那燕子似乎是不耐羅幕輕寒而飛去曲饱。這里與其說是燕子的感覺悠抹,不如說是寫簾幕中人的感覺——不只是在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輕寒,而且在心理上也蕩漾著因孤孑凄清而引起的寒意扩淀。燕的雙飛楔敌,更反托出人的孤獨。這兩句只寫客觀物象驻谆,不著有明顯感情色彩的詞語卵凑,表示的感情非常委婉含蓄。
“明月不諳離恨苦胜臊,斜光到曉穿朱戶勺卢。”上片后兩句是說象对,明月不明白離別的痛苦黑忱,斜斜的銀輝直到破曉還穿入朱戶。
從今晨回溯昨夜勒魔,明點“離恨”甫煞,情感也從隱微轉為強烈。明月本是無知的自然物冠绢,它不了解離恨之苦抚吠,而只顧光照住戶,原很自然弟胀;既如此楷力,似乎不應怨恨它。但卻偏要怨孵户。這種仿佛是無理的埋怨萧朝,卻正有力地表現(xiàn)了女主人公在離恨的煎熬中對月徹夜無眠的情景和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棖觸的。
“昨夜西風凋碧樹延届,獨上高樓剪勿,望盡天涯路》酵ィ”過片承上“到曉”厕吉,折回寫今晨登高望遠酱固。“獨上”應上“離恨”头朱,反照“雙飛”运悲,而“望盡天涯”正從一夜無眠生出,脈理細密项钮“嗝校“西風凋碧樹”,不僅是登樓即目所見烁巫,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臥聽西風落葉的回憶署隘。碧樹因一夜西風而盡凋,足見西風之勁厲肅殺亚隙,“凋”字正傳出這一自然界的顯著變化給予主人公的強烈感受磁餐。景既蕭索,人又孤獨阿弃,幾乎言盡的情況下诊霹,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展現(xiàn)出一片無限廣遠寥廓的境界:“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渣淳∑⒒梗”這里固然有憑高望遠的蒼茫之感,也有不見所思的空虛悵惘入愧,但這所向空闊鄙漏、毫無窒礙的境界卻又給主人公一種精神上的滿足,使其從狹小的簾幕庭院的憂傷愁悶轉向對廣遠境界的騁望棺蛛,這是從“望盡”一詞中可以體味出來的泥张。這三句盡管包含望而不見的傷離意緒,但感情是悲壯的鞠值,沒有纖柔頹靡的氣息;語言也洗凈鉛華渗钉,純用白描彤恶。這三句是此詞中流傳千古的佳句。
高樓騁望鳄橘,不見所思声离,因而想到音書寄遠:“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瘫怜!”彩箋术徊,這里指題詩的詩箋;尺素鲸湃,指書信赠涮。兩句一縱一收子寓,將主人公音書寄遠的強烈愿望與音書無寄的可悲現(xiàn)實對照起來寫,更加突出了“滿目山河空念遠”的悲慨笋除,詞也就這渺茫無著落的悵惘中結束斜友。“山長水闊”和“望盡天涯”相應垃它,再一次展示了令人神往的境界鲜屏,而“知何處”的慨嘆則更增加搖曳不盡的情致。
這首詞上下片之間国拇,在境界洛史、風格上是有區(qū)別的。上片取景較狹酱吝,風格偏于柔婉也殖;下片境界開闊,風格近于悲壯掉瞳。但上片深婉中見含蓄毕源,下片于廣遠中有蘊涵。王國維借用詞中“昨夜”三句來描述古今成大事業(yè)陕习、大學問的第一種境界霎褐,雖與詞作原意了不相涉,卻和這三句意象特別虛涵该镣,便于借題發(fā)揮分不開的冻璃。
晏殊 : 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嫁审,著名詞人跋炕、詩人、散文家律适,北宋撫州府臨川城人(今江西進賢縣文港鎮(zhèn)沙河人辐烂,位于香楠峰下,其父為撫州府手力節(jié)級)捂贿,是當時的撫州籍第一個宰相纠修。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