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國學經典

養(yǎng)育華夏兒女

登岳陽樓二首

宋代 / 陳與義
古詩原文
[挑錯/完善]

洞庭之東江水西花椭,簾旌不動夕陽遲。

登臨吳蜀橫分地房午,徙倚湖山欲暮時矿辽。

萬里來游還望遠,三年多難更憑危。

白頭吊古風霜里袋倔,老木滄波無限悲雕蔽。

天入平湖晴不風,夕帆和雁正浮空宾娜。

樓頭客子杪秋后批狐,日落君山元氣中。

北望可堪回白首前塔,南游聊得看丹楓贾陷。

翰林物色分留少,詩到巴陵還未工嘱根。

譯文翻譯
[請記住我們 國學夢 www.shunbangexp.com]

巍巍岳陽樓矗立在洞庭湖之東長江之西,夕陽黃昏巷懈,沒有晚風卷起该抒,樓閣上的招牌靜止不動。

登臨當年吳國和蜀國的分界之處(荊州)顶燕,在湖山黃昏下徘徊凑保。

行程萬里,今日登高遠望是什么心緒涌攻?為避戰(zhàn)亂我奔波三年欧引。

登樓憑吊古人,我自己已是兩鬢如霜恳谎,看著遠山的古樹芝此,青蒼中,隱含無限的傷悲因痛。

平湖映著天空的影子婚苹,晴空萬里,波瀾不驚鸵膏,大雁在空中飛來飛去膊升。

岳陽樓很多人都在看秋天的景色,看日落君山谭企。

往北邊可以看到白首廓译,往南邊可以看到丹楓。

一路欣賞景色债查,結果到了巴陵還沒有寫出來詩非区。

注釋解釋

⑴簾旌(jīng):酒店或茶館的招子。夕陽遲:夕陽緩慢地下沉攀操。遲院仿,緩慢。

⑵吳蜀橫分地:三國時吳國和蜀國爭奪荊州,吳將魯肅曾率兵萬人駐扎在岳陽歹垫。橫分剥汤,這里指瓜分。

⑶徙(xǐ)倚(yǐ):徘徊排惨。

⑷三年多難:公元1126年(宋欽宗靖康元年)春天北宋滅亡吭敢,到寫此詩時已有三年。憑危:指登樓暮芭。憑鹿驼,靠著。危辕宏,指高處畜晰。

⑸吊古:哀吊,憑吊瑞筐。

⑹晴不風:晴空萬里凄鼻,波瀾不驚。

⑺杪(miǎo)秋:晚秋聚假。

⑻君山:全稱君山島块蚌,位于湖南岳陽東部的洞庭湖中。

⑼白首:白發(fā)膘格。這里指為枯萎而不凋謝的白色草峭范。

⑽丹楓:經霜泛紅的楓葉。

創(chuàng)作背景

北宋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瘪贱,金兵攻破開封纱控,北宋滅亡。當時菜秦,陳與義被貶在陳留(在今河南開封東南)做監(jiān)酒稅的小官其徙,自然加入到逃亡的難民行列中,南奔襄漢喷户,顛沛湖湘唾那,流離失所。他流亡到洞庭湖褪尝,幾次登岳陽樓闹获,寫下了數首詩歌以記其事,其中就有這兩首《登岳陽樓》河哑。

詩文賞析
[搜索 國學夢 即可回訪本站]

其一

登岳陽樓》二首都是七言律詩避诽。其中第一首是詩人寫岳陽樓的開篇之作,所以精心打造璃谨,鄭重其事沙庐。首聯(lián)寫岳陽樓的地理位置鲤妥,先從大處著墨,以洞庭湖和長江為背景拱雏,在一個宏觀視野中隆重推出岳陽樓棉安。“洞庭之東江水西”铸抑,詩人在一句七字之中贡耽,巧妙地運用了“東”“西”兩個方位詞,并以湖鹊汛、江系之蒲赂,則岳陽樓之所在,如或可見刁憋。而后再寫舉目所見滥嘴,為“簾旌不動夕陽遲”。這一句是全詩寫景濃墨重彩的一筆至耻,看似平常氏涩,實則細膩∮邪穑“簾旌”為近景,“夕陽”為遠景意系,近景遠景合而為一泥耀,詩人的視線由近及遠地掃描,逐漸放開蛔添,融入那蒼茫的暮色中痰催。不動的簾旌,表明湖面風平浪靜迎瞧;遲落的夕陽夸溶,提示著傍晚的安詳。這樣富有詩情意的情境凶硅,不禁引起詩人豐富的遐想缝裁。

詩的頷聯(lián)從靜態(tài)舒緩的景物描寫中振起,轉而為強烈的抒情足绅。仿佛是音樂的變奏捷绑,這兩句詩似乎是在重復上面的主題,風格卻又迥然不同了氢妈〈馕郏“登臨吳蜀橫分地”,也是在說登臨的地理位置首量,卻加入了厚重的歷史感壮吩;“徙倚湖山欲暮時”进苍,也是在寫黃昏時分登樓觀景,卻融入了些許悵惘之情鸭叙。這樣的漸變觉啊,是一種烘托,是一種過渡递雀,是一種物我兼融的摹狀柄延。在這里,詩人的主體形象不經意地缀程、自然而然地出現在詩中搜吧,他在思索,在徘徊杨凑,在融情入景滤奈,在借景抒懷。

經過前面的蓄勢撩满,詩人終于在頸聯(lián)以近于直呼的方式蜒程,發(fā)出了最高亢最強烈的吶喊:“萬里來游還望遠,三年多難更憑危伺帘≌烟桑”這兩句詩,道出了一個亡國之臣心中的憤懣伪嫁×祆牛“萬里”與“三年”對舉,分別從空間张咳、時間的跨度上來敘述其事帝洪,收到了雙重疊加的藝術效果,讀之讓人感慨萬分脚猾。詩人的“萬里來游”不過是萬里逃難的高雅說法葱峡,但是又無可奈何。心中的苦悶龙助,只好在“遠望”中消解砰奕。“三年多難”提鸟,本來已經不勝觳觫脆淹,卻還要在這里登高臨危,讓人不堪忍受沽一。詩意至此盖溺,已經一波三折,千回百轉铣缠,把感情推向了極致烘嘱。

詩的最后一聯(lián)昆禽,顧影自憐,以無限悲涼的身世之慨收束全篇蝇庭。此時醉鳖,詩人已屆四十,到了不惑之年哮内,所以言“白頭”盗棵;不說傷今,而言“吊古”北发,含蓄蘊藉纹因,意味深長;“風霜”明指自然事物琳拨,實喻社會現實瞭恰,語意雙關;而“老木滄波”更是包裹詩人形象的一件外衣狱庇,無限悲恨惊畏。這一聯(lián)似乎是詩人自語,未老先衰頭已白密任,為國事颜启,為家事,為自己浪讳,為那些與自己一樣國破家亡的同鄉(xiāng)們焦慮缰盏、憂愁,吊古傷今驻债,感懷傷時,在秋霜的季節(jié)里形葬,更覺時世如風霜相逼合呐,冷峭之極。那衰老的枯木笙以、那蒼涼的湖面淌实,就像是作者自己。淪落天涯無盡的凄涼猖腕,國破家亡的無限悲痛拆祈,一切盡在不言中。

其二

第一首寫登樓倘感,而第二首轉寫景和歸途放坏。詩人登上岳陽樓,看到的是“天入平湖晴不風老玛,夕帆和雁正浮空淤年【ǎ”這就描繪了多種景物:天空、湖水麸粮、倒影溉苛、夕日、大雁弄诲,構成了洞庭湖獨有的美景愚战。表面上“晴不風”三字略顯俗套,但這正和“大漠孤煙直齐遵,長河落日圓”有相同韻味寂玲,不加修飾,只是寫的是湖水之壯美洛搀,這更顯手法獨特敢茁。第二聯(lián)寫人亦寫景,而且再次點明時間是傍晚時分留美。第三聯(lián)起彰檬,開始寫詩人的歸途了,而且又再一次將詩句引向了景物谎砾,向北看逢倍,見白草稀稀,向南望則見楓葉紅紅景图,這一聯(lián)的描寫將整首詩推向高潮较雕,對仗工整,別有韻味挚币。最后兩句就是寫詩人只顧觀景亮蒋,寫著的詩到了江陵還未完,這就從側面襯托了長江洞庭之間風光之好妆毕。整首詩的感情同第一首一樣慎玖,是“憂”的,因為兩首詩記述的為同一系列的事笛粘,其感情也是相同的趁怔,只是被隱藏了,這首詩實際上表達了北宋國亡后薪前,作者只能觀景排憂之情润努。

作者介紹
[挑錯/完善]

陳與義 : 陳與義,字去非铺浇,號簡齋,漢族垛膝,其先祖居京兆随抠,自曾祖陳希亮遷居洛陽裁着,故為宋代河南洛陽人(現在屬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拱她,卒于南宋宋高宗紹興八年二驰。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詩...[詳細]

陳與義的名句
你可能喜歡
用戶評論
揮一揮手 不帶走一片云彩
國學經典推薦

登岳陽樓二首古詩原文翻譯賞析-陳與義

古詩國學經典詩詞名句成語詩人周易起名關于本站免責聲明

Copyright ? 2016-2024 www.shunbangex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學夢 版權所有

桂ICP備2021001830號

做暖视频免费成人,高清无码在线成人,成人午夜网站免费,日韩东京热app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