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一日视粮,過烽火磯。南朝自武昌至京口橙凳,列置烽燧蕾殴,此山當(dāng)是其一也。自舟中望山岛啸,突兀而已钓觉。及拋江過其下,嵌巖竇穴坚踩,怪奇萬狀议谷,色澤瑩潤,亦與它石迥異。又有一石卧晓,不附山芬首,杰然特起,高百余尺逼裆,丹藤翠蔓郁稍,羅絡(luò)其上,如寶裝屏風(fēng)胜宇。是日風(fēng)靜耀怜,舟行頗遲,又秋深潦縮桐愉,故得盡見财破。杜老所謂“幸有舟楫遲,得盡所歷妙”也从诲。
過澎浪磯左痢、小孤山,二山東西相望系洛。 小孤屬舒州宿松縣俊性,有戍兵。凡江中獨(dú)山描扯,如金山定页、焦山、落星之類绽诚,皆名天下典徊,然峭拔秀麗皆不可與小孤比。自數(shù)十里外望之恩够,碧峰巉然孤起卒落,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擬玫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犀勒,姿態(tài)萬變屎飘,信造化之尤物也。但祠宇極于荒殘贾费,若稍飾以樓觀亭榭钦购,與江山相發(fā)揮,自當(dāng)高出金山之上矣褂萧。廟在山之西麓押桃,額曰“惠濟(jì)”,神曰“安濟(jì)夫人”导犹。紹興初唱凯,張魏公自湖湘還羡忘,嘗加營葺,有碑載其事磕昼。又有別祠在澎浪磯卷雕,屬江州彭澤縣,三面臨江票从,倒影水中漫雕,亦占一山之勝。舟過磯峰鄙,雖無風(fēng)浸间,亦浪涌,蓋以此得名也吟榴。昔人詩有“舟中估客莫漫狂魁蒜,小姑前年嫁彭郎”之句,傳者因謂小孤廟有彭郎像煤墙,澎浪廟有小姑像梅惯,實不然也。晚泊沙夾仿野,距小孤一里铣减。微雨,復(fù)以小艇游廟中脚作,南望彭澤葫哗、都昌諸山,煙雨空濛球涛,鷗鷺滅沒劣针,極登臨之勝,徙倚久之而歸亿扁。方立廟門捺典,有俊鶻摶水禽,掠江東南去从祝,甚可壯也襟己。廟祝云,山有棲鶻甚多牍陌。
二日早擎浴,行未二十里,忽風(fēng)云騰涌毒涧,急系纜贮预。俄復(fù)開霽,遂行。泛彭蠡口仿吞,四望無際滑频,乃知太白“開帆入天鏡”之句為妙。始見廬山及大孤茫藏。大孤狀類西梁误趴,雖不可擬小姑之秀麗,然小孤之旁务傲,頗有沙洲葭葦凉当,大孤則四際渺彌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售葡,亦一奇也看杭。江自湖口分一支為南江,蓋江西路也挟伙。江水渾濁楼雹,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尖阔,過夕乃可飲贮缅。南江則極清澈,合處如引繩介却,不相亂谴供。晚抵江州。州治德化縣齿坷,即唐之潯陽縣桂肌,柴桑、栗里永淌,皆其地也崎场;南唐為奉化軍節(jié)度,今為定江軍遂蛀。岸土赤而壁立谭跨,東坡先生所謂“舟人指點岸如赪”者也。泊湓浦李滴,水亦甚清螃宙,不與江水亂。自七月二十六日至是悬嗓,首尾才六日污呼,其間一日阻風(fēng)不行十办,實以四日半溯流行七百里云赃春。
八月一日躲雅,(船)經(jīng)過烽火磯路媚。南朝以來周瞎,從武昌(今鄂城)到京口苗缩,依次設(shè)置了很多(報警的)烽火臺,這座山應(yīng)該是其中之一声诸。從船上看山酱讶,只是見到高聳的山峰罷了。等到拋錨停船后彼乌,(我)走過山下泻肯,(看到)裂縫的巖石和各式的洞穴,奇形怪狀慰照,色彩光亮潤澤灶挟,也和別的石頭不大一樣。又有一塊巨石毒租,與烽火磯不相連稚铣。高峻雄偉地拔地而起,高約一百多尺墅垮,有紅藤綠蔓蒙絡(luò)在它上面惕医,像寶石鑲嵌的屏風(fēng)。這一天算色,風(fēng)平浪靜抬伺,船走得很慢,又因為深秋剃允,江水較淺沛简,所以能看到這里的一切美景,(正像)杜甫所說的“幸有舟楫遲斥废,得盡所歷妙”椒楣。
經(jīng)過澎浪磯、小孤山牡肉,(這)兩座山東西相望捧灰。小孤山屬于舒州宿松縣,山上有兵戍守著统锤。所有江中的獨(dú)山毛俏,如金山、焦山饲窿、落星山之類煌寇,都是名聞天下的,但從峭拔秀麗上看逾雄,都不能和小孤山相比阀溶。從幾十里外看去腻脏,小孤山碧綠的山峰高高聳立著,直插云霄银锻,已經(jīng)不是別的山可以相比的了永品。越近(看)越秀麗,冬天击纬,夏天鼎姐,晴天,雨天更振,姿態(tài)變化萬千炕桨,確實是自然界風(fēng)景最優(yōu)美的地方。只是(山上的)廟宇太荒涼殘破了肯腕,如果再增加些樓臺亭榭谋作,與山光水色互相輝映,自然會比金山更漂亮了乎芳。廟在西邊山腳下遵蚜,匾額上寫著“惠濟(jì)”二字,(里面供奉的)神叫“安濟(jì)夫人”奈惑。紹興初年吭净,魏國公張浚從湖南回來,曾經(jīng)修繕過肴甸,有座碑記載了這件事寂殉。又有另一座廟在澎浪磯,在江州彭澤縣境內(nèi)原在,三面臨著長江友扰,山的倒影映在水中,也是一處名山勝景庶柿。船過澎浪磯村怪,即使無風(fēng),浪也很大浮庐,澎浪磯大概因此而得名吧甚负。 古人有詩:“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审残∷笥颍”傳說的人說小孤山的廟里有彭郎像,澎浪磯廟里有小姑像搅轿,其實并不是這樣的病涨。這天晚上,(我的船)就停在沙夾璧坟,距小孤山大約一里遠(yuǎn)既穆。天下著雨凌彬,(我)又乘小艇到小孤山的廟中瀏覽。向南遠(yuǎn)望循衰,彭澤、都昌一帶山巒褐澎,煙雨迷茫会钝,沙鷗和白鷺隱沒了蹤跡。登山臨水瀏覽名勝可算登峰造極了工三,徘徊了很長時間才回去迁酸。剛到廟門口站著,(就看到)有一只健美的老鷹正在追逐水鳥俭正,掠過江面東南方向飛去奸鬓,非常壯觀。守廟的人說掸读,山上棲息著很多老鷹串远。
第二天早晨,(船)行不到二十里儿惫,忽然風(fēng)起云涌澡罚,(于是)急忙系上纜繩。不一會兒肾请,天又轉(zhuǎn)晴留搔,(船又)繼續(xù)前行。泛舟到彭蠡口铛铁,四面望去隔显,沒有邊際,這時我才領(lǐng)會李白“開帆入天鏡”這句詩的妙處饵逐。這時才看到廬山和大孤山括眠。大孤山的樣子像西梁山,雖然比不上小孤山那樣秀麗倍权,但是小孤山的旁邊哺窄,很有幾塊沙洲和初生的蘆葦;大孤山的四周卻是茫茫無際的江水账锹,遠(yuǎn)望它像浮在水面上一樣萌业,也是一種奇觀呀!長江從湖口分出一支成為南江奸柬,是江西路一帶水域生年。(這一段)長江的水很渾濁,每逢要汲用江水時廓奕,都需用杏仁來澄清抱婉,過一個晚上才能喝档叔。南江的水卻很清,兩江的水合流處像用繩尺劃分過一樣蒸绩,不相混淆衙四。晚上到達(dá)江州,州府設(shè)在德化縣患亿,就是唐代的潯陽縣传蹈。柴桑、栗里步藕,都屬于江州地面惦界;南唐時由奉化軍管轄,現(xiàn)在是定江軍咙冗。岸上的土是紅色的沾歪,像墻一樣起直立著,東坡先生所說的“舟人指點岸如赪”雾消,說的就是這個灾搏。(船)停泊在湓浦口,水也是很清的立润,不和江水相混确镊。從七月二十六日到今天,前后才六天范删,其中有一天因為風(fēng)阻(船)不能行蕾域,實際用了四天半的時間,逆水而上到旦,航行了七百里旨巷。
1.《過小孤山大孤山》選自《陸游集·入蜀記》,題目是編者加的添忘。小孤山采呐,在今江西彭澤北,安徽宿松東搁骑,與南岸彭浪磯相對斧吐,俗訛小姑山。大孤山仲器,在今江西九江市南鄱陽湖出口處煤率,與小孤山遙遙相對。
2.烽火磯:設(shè)置烽火臺的江邊小山乏冀。磯蝶糯,水邊突出的巖石。
3.烽燧:即烽火辆沦,古代邊防報警的信號昼捍。夜間燃的火叫烽识虚,白天燒的煙叫燧。
4.拋江:拋錨停船于江中妒茬。
5.嵌巖竇穴:裂縫的巖石和各式巖洞担锤。嵌,形容山石如張口的樣子乍钻。竇肛循,孔,洞团赁。
6.杰然特起:高俊雄偉地拔地而起。杰然谨履,形容高大的樣子欢摄。特起,拔地而起笋粟。
7.寶裝屏風(fēng):寶石鑲嵌的屏風(fēng)怀挠。
8.潦縮:水位下降。潦害捕,積水绿淋。
9.杜老,指杜甫尝盼。
10.幸有舟楫遲吞滞,得盡所歷妙:引自杜甫《次空靈岸》。意思是幸而船只行駛緩慢盾沫,因此能盡情欣賞所經(jīng)歷的一切美景裁赠。
11.巉:險峻陡峭。
12.信造化之尤物:誠然是自然界風(fēng)景最優(yōu)美的地方赴精。造化佩捞,這里指天地、自然界蕾哟。尤物一忱,特異之物,這里指風(fēng)景最美的地方谭确。
13.與江山相發(fā)揮:樓觀亭榭與山光水色互相輝映帘营。
14.昔人詩:指北宋文學(xué)家蘇軾的詩。
15.舟中估客莫漫狂逐哈,小姑前年嫁彭郎:引自蘇軾《李思訓(xùn)畫<長江絕島圖>》仪吧。估客,販貨的行商鞠眉。漫狂薯鼠,縱情择诈、放蕩。世俗將彭浪轉(zhuǎn)稱彭郎出皇,將小孤轉(zhuǎn)稱轉(zhuǎn)稱小姑羞芍,并傳說彭郎小姑婿。
16.徙倚:徘徊不忍去郊艘。
17.摶:持荷科,抓。這里指俊鶻用利爪抓住水禽纱注。
18.廟祝:廟堂里管香火的人畏浆。
19.開帆入天鏡:引自李白《下尋陽城泛彭蠡寄黃判官》。意思是開船進(jìn)入明亮如鏡狞贱、水天一色的鄱陽湖刻获。
20.沙洲葭葦:沙洲,江河邊上由泥沙淤積而成的大片地面瞎嬉。葭葦蝎毡,初生的蘆葦,這里即指蘆葦氧枣。
21.渺彌:形容水勢浩淼沐兵,廣闊無邊。
22.州治:州的官署所在地便监。治扎谎,舊時稱地方政府所在地為“治”。
23.奉化軍節(jié)度:奉化軍管轄烧董。軍簿透,南唐至宋朝時的區(qū)劃名稱。節(jié)度解藻,這里是管轄的意思老充。
24.赪:紅色。
陸游主張抗金螟左,恢復(fù)中原啡浊,被罷官。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胶背,起用為夔州(今四川奉節(jié))通判巷嚣。第二年閏五月,他由故鄉(xiāng)山陰(今浙江紹興)出發(fā)钳吟,至十月二十七日抵達(dá)任所廷粒。途中以日記紀(jì)行,集成日記體游記《入蜀記》。本篇是作者路過小孤山和大孤山時所寫的兩則日記坝茎。
本文是游記涤姊,寫山川景物形象,并在其中蘊(yùn)含著豐富的情趣和韻味嗤放。作者船行于長江小孤山至大孤山一段思喊,所見所游,非止一處次酌,為避免重復(fù)單調(diào)恨课,需要用精彩的變化的筆墨,抓住各處景物特征進(jìn)行描繪岳服。文中寫烽火磯“嵌巖竇穴剂公,怪奇萬狀,色澤瑩潤”吊宋,寫峭石’‘杰然特起”.“丹藤翠蔓纲辽,羅絡(luò)其上,如寶裝屏風(fēng)”贫母,寫小孤山“碧峰巉然孤起文兑,上干云霄”盒刚,寫澎浪磯“雖無風(fēng)腺劣,亦浪涌,蓋以此得名”因块,寫大孤山“四際渺彌皆大江橘原,望之如浮水面”,只寥寥幾筆就描繪出鮮明獨(dú)特的形象涡上。
由于景點多趾断,僅是孤立地寫出特征,也可能會失之分散吩愧。作者注意了景點間的聯(lián)系芋酌。一是各處景物雖千姿百態(tài),但又均有山與江水相互生發(fā)輝映的描寫雁佳,構(gòu)成整體背景脐帝,使景物在多樣中見統(tǒng)一;二是注意各景點地理位置上的聯(lián)系糖权。文章屢次寫江流和船行堵腹,即在分散的景點中貫以線索。至于寫澎浪磯和小孤山星澳,“二山東西相望”疚顷,寫大孤山時又與小孤山作比,更見出其間聯(lián)系,從而由各景點共同組成一幅完整的長江山水圖腿堤。
在各景點中阀坏,以對小孤山的貓寫最為充分。作者用筆靈活多變释液,從各個角度寫這一江中絕景全释。既隨角度變化顯現(xiàn)作者是在江行中覽眺景物,又從多個角度充分展現(xiàn)了山水景物的千姿百態(tài)误债。
作者在記述山川景物浸船、名勝古跡過程中,隨時觸合抒情和議論寝蹈,并將有關(guān)的傳聞軼事李命、前人詩句都信手拈來,還隨筆寫出郡縣沿革箫老、地形防戍等情況封字,豐富了作品的內(nèi)容,使寫景記游具有思想深度耍鬓,同時亦為景物添彩生色阔籽,使一景一物似乎都帶有詩的靈氣,文的推致牲蜀,神話的氛圍笆制,歷史的積淀,詩文傳說與勝景相互映發(fā)涣达,更為引人入勝在辆。
作為散文,所描摹的山水形象度苔,與用詩歌寫出的山水形象是有差別的匆篓。文貼近山水的本來面貌,寫得具體寇窑,而詩則是寫意的鸦概,境象與情思都升華得更為高遠(yuǎn)一些。在陸游之前甩骏,蘇軾有詠大孤山小孤山的著名題畫詩《李思訓(xùn)畫<長江絕島圖>》:
山蒼蒼窗市,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横漏。崖崩路絕猿鳥去谨设,惟有喬木攙天長《薪剑客舟何處來扎拣?棹歌中流聲抑揚(yáng)。
沙平風(fēng)軟望不到,孤山久與船低昂二蓝。峨峨兩煙鬟誉券,曉鏡開新妝。舟中估客莫漫狂刊愚,小姑前年嫁彭郎踊跟。
詩的最后兩句,為陸游文中所引鸥诽,但詩中以浪漫之筆寫得煞有介事商玫,而文中僅作為詩家浪漫想象的妙語,并對有關(guān)傳說予以考校牡借。蘇拳昌、陸二家,一詩一文钠龙。蘇詩是凌空飄飏的炬藤,所展現(xiàn)的形象,真有“山蒼蒼碴里,水茫蒙蚩螅”“沙平風(fēng)軟望不到”的感覺,而陸文則是腳路實地咬腋,從多種側(cè)面羹膳,作了細(xì)致真實的描寫。蘇詩能啟發(fā)我們展開想象的翅膀帝火,陸文則讓我們?nèi)缤砼R其境溜徙。對比之下湃缎,可以顯見其差異犀填。但這種差異,是體現(xiàn)著文學(xué)藝術(shù)手段的豐富多樣嗓违,并無高下優(yōu)劣之分九巡。
陸游 : 陸游(1125—1210),字務(wù)觀蹂季,號放翁冕广。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偿洁,南宋著名詩人撒汉。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yīng)禮部試涕滋,為秦檜所黜睬辐。孝宗時賜進(jìn)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詳細(x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