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離洪澤岸頭沙掖看,人到淮河意不佳匣距。
何必桑乾方是遠,中流以北即天涯哎壳!
劉岳張韓宣國威毅待,趙張二相筑皇基。
長淮咫尺分南北归榕,淚濕秋風(fēng)欲怨誰尸红?
兩岸舟船各背馳,波浪交涉亦難為刹泄。
只余鷗鷺無拘管外里,北去南來自在飛。
中原父老莫空談特石,逢著王人訴不堪盅蝗。
卻是歸鴻不能語,一年一度到江南姆蘸。
船離開洪澤湖岸邊风科,到了淮河后心情就變得很不好。何必說要到遙遠的桑乾河才算塞北邊境呢乞旦,淮河中流線以北就已經(jīng)天盡頭了!
劉錡题山、岳飛兰粉、張俊、韓世忠眾將抗金宣示了國威顶瞳,趙鼎和張俊二賢相奠定了國家基業(yè)玖姑。淮河兩岸咫尺之間南北分裂慨菱,秋風(fēng)中灑淚應(yīng)該怨恨誰焰络?
淮河中的舟船相背而馳,連激起的波痕接觸一下也難以做到符喝。只能看到天上的鷗鷺無拘無束闪彼,自由自在地在南北岸之間飛翔。
中原的父老們沒說一句客套話,遇到我這個皇帝使者便訴說不能忍受金朝壓迫之苦畏腕。反而是不會說話的鴻雁缴川,還能夠一年一度回到江南。
洪澤:洪澤湖描馅。
桑乾:亦作“桑干”把夸。桑干河為永定河上游。桑干河流域當時已淪入金人之手铭污。
中流:指淮河的中流線恋日,為宋、金的分界線嘹狞。
劉岳張韓:劉錡岂膳、岳飛、張俊刁绒、韓世忠闷营。
趙張:趙鼎和張俊。
咫(zhǐ)尺:周制八寸為咫知市,十寸為尺傻盟。形容距離近。
為(wéi):做嫂丙。
王人:帝王的使者娘赴。
淳熙十六年(1189)冬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來南宋賀歲跟啤,楊萬里奉命去迎接金廷派來的“賀正使”(互賀新年的使者)诽表,這組詩是他來到原為北宋腹地,當時已成為宋金國界的淮河后觸景傷懷所寫的四首絕句隅肥。
第一首寫詩人入淮時的心情竿奏。首兩句總起、入題腥放。交代了出使的行程和抑郁的心情泛啸,為這一組詩奠定了基調(diào)。詩人離開洪澤湖之沙岸一進入淮河秃症,胸懷就煩亂候址、騷動,這是因為昔日國中流水今日已為邊境界線种柑。這兩句寫出了南宋人面對長淮時心理上獨特的變化岗仑。后兩句寫感慨,是“意不佳”的原因之一聚请≤瘢“桑乾”即永定河上游的桑乾河,在今山西省北部與河北省的西北部,唐代這里是北方少數(shù)民族的交接處舞虱。唐代詩人雍陶《渡桑乾水》一詩有“南客豈曾諳塞北欢际,年年唯見雁飛回”之句,表示過了桑乾河才是中國的“塞北”的意思矾兜。劉皂《渡桑乾》也有“無端更渡桑干水损趋,卻望并州是故鄉(xiāng)”之句。在北宋椅寺,蘇轍元祐五年在出使契丹回國離開遼境時所寫的《渡桑乾》一詩中仍曾這樣寫道:“胡人送客不忍去浑槽,久安和好依中原。年年相送桑乾上返帕,欲話白溝一惆悵桐玻。”正因為前人有過那樣的邊境觀念荆萤,所以現(xiàn)在作者說“何必”镊靴,表面看來似乎是不滿于前人的看法,其實詩人正是通過這種不滿的語氣在今不如昔的對比中表達對江山半壁的哀惋和對朝廷偏安的怨恨链韭,這是一種委婉的表達方式偏竟。“天涯”原指極遠的地方敞峭,這里指宋踊谋、金以淮河為界的邊境線。這兩句是說:何必要到遙遠的桑乾河才是塞北邊境呢旋讹,而今淮河以北不就是天的盡頭了么殖蚕!詩人說桑乾用“遠”字,稱準河卻用“天涯”沉迹,一方面強調(diào)了淮河的邊界意念睦疫、一方面渲染了淮河的遙遠。這種渲染進一步表達了作者對南宋王朝心理上棄北逃南鞭呕、政策上妥協(xié)投降笼痛,視國土淪陷于不顧,置中原人民于不救的哀怨和不滿琅拌。
第二首是對造成山河破碎的南宋朝廷的譴責(zé)。南宋初年的名將劉錡摘刑、岳飛进宝、張俊、韓世忠枷恕,力主抗金党晋,屢建功勛。趙、張指趙鼎和張俊未玻,都在南宋前期兩度任相灾而,重用岳、韓扳剿,奠定南宋基業(yè)旁趟。詩人在這里采取了欲抑先揚的手法。在第三句來了一個陡轉(zhuǎn)到反面庇绽,而今竟然出現(xiàn)了“長淮咫尺分南北”的奇恥大辱的結(jié)果锡搜。前面的因和這里的果似乎產(chǎn)生了明顯的矛盾,再加上結(jié)尾的“欲怨誰”一語瞧掺,更是發(fā)人深思: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耕餐?該由誰來負責(zé)?當時以高宗趙構(gòu)和秦檜為首的主和派貶辟狈、殺抗金將領(lǐng)肠缔,這怎能不使人在肅殺的“秋風(fēng)”中涕淚滿襟呢!詩人的滿懣之情哼转,以婉語微諷明未,曲折道出,顯得更為深沉释簿。
第三首因眼前景物起興亚隅,以抒發(fā)感慨∈埽淮河兩岸舟船背馳而去煮纵,了無關(guān)涉;一過淮水偏螺,似乎成了天造地設(shè)之界行疏。這里最幸運的要數(shù)那些在水面翱翔的鷗鷺了,只有它們才能北去南來套像,任意飛翔酿联。兩者相比,感慨之情自見夺巩≌耆茫“波痕交涉”之后,著以“亦難為”三字柳譬,凝聚著作者的深沉感喟喳张。含思婉轉(zhuǎn),頗具匠心美澳。詩人采取了虛實相生的寫法销部,前兩句實寫淮河兩岸舟船背弛摸航、波痕接觸也難以做到,虛寫作者對國家南北分離的痛苦與無奈舅桩。后兩句實寫鷗鷺可以南北自由飛翔酱虎,虛寫作者對國家統(tǒng)一、人民自由往來的強烈愿望擂涛。
第四首寫中原父老不堪忍受金朝統(tǒng)治之苦以及他們對南宋朝廷的向往读串,感慨更為深沉。前兩句說中原父老見到“王人”像遇到了久別的親人一樣歼指,滔滔不絕地訴說不堪忍受金朝壓迫之苦爹土。“莫空談”中一個“莫”字踩身,即排除了一切泛泛的應(yīng)酬客套話胀茵。他們向使者談的話題都集中在“訴不堪”這一點上。這是詩人想象中的情景挟阻,并非實事琼娘。因為根據(jù)當時的實際情況,南宋使者到了北方后不可能直接跟遺民通話附鸽,中原父老更不會面對面地向南使“訴不堪”脱拼。但是中原遺民向往南宋朝廷之心卻用各種方式來表白。此詩所表達的中原父老的故國情思坷备,雖非實事熄浓,但確是實情。這里的弦外之音是對南宋小朝廷的強烈譴責(zé)省撑,以率直的方式表現(xiàn)了曲折的心思赌蔑,讀來宛轉(zhuǎn)有致。后兩句借羨慕能南飛的鴻雁來表達遺民們對故國的向往竟秫⊥薰撸“卻是”為反是、倒是之意:羨慕的是鴻雁一年一度的南歸肥败;遺憾的是鴻雁不解人意趾浅,不能代為傳達這故國之情。真是含不盡之意于言外馒稍。
《初入淮河四絕句》以“意不佳”為貫穿全組詩的感情主線:有“長淮咫尺分南北”“中流以北即天涯”的沉痛感喟皿哨;也有“北去南來自在飛”“一年一度到江南”的向往和痛苦。前兩首側(cè)重于詩人主觀感情的抒寫纽谒,后兩首則為淮河兩岸人民往史、特別是中原遺民代言,主題鮮明佛舱。全詩寓悲憤于和婉椎例,把悲憤之情寄托在客觀景物的敘寫之中怨而不怒,風(fēng)格沉郁请祖,語言平易自然订歪,時用口語。這些都體現(xiàn)了“誠齋體”的特色肆捕。
楊萬里 : 楊萬里刷晋,字廷秀,號誠齋慎陵,男眼虱,漢族。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人席纽。南宋杰出詩人捏悬,與尤袤、范成大润梯、陸游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过牙、“南宋四大家”。...[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