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代韋應(yīng)物的《寄李儋元錫》
去年花里逢君別拉讯,今日花開又一年。(又一年一作:已一年)
世事茫茫難自料鳖藕,春愁黯黯獨成眠魔慷。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錢著恩。
聞道欲來相問訊院尔,西樓望月幾回圓。
去年那花開時節(jié)我們依依惜別喉誊,如今又是花開時節(jié)邀摆,我們分別已一年。
世事渺茫自我的命運怎能預(yù)料伍茄,春愁讓人心中郁郁栋盹、孤枕難眠。
多病的身軀讓我想歸隱田園間敷矫,看著流亡的百姓愧對國家俸祿例获。
早聽說你將要來此地探望我,我到西樓眺望幾度看到明月圓曹仗。
李儋(dān)元錫:李儋榨汤,曾任殿中侍御史,為作者密友怎茫;元錫收壕,字君貺,為作者在長安鄠縣時舊友轨蛤。
春愁:因春季來臨而引起的愁緒蜜宪。黯黯:低沉暗淡。一作“忽忽”祥山。
思田里:想念田園鄉(xiāng)里端壳,即想到歸隱。
邑有流亡:指在自己管轄的地區(qū)內(nèi)還有百姓流亡枪蘑。愧俸錢:感到慚愧的是自己食國家的俸祿损谦,而沒有把百姓安定下來。
問訊:探望岳颇。
這首七律是韋應(yīng)物晚年在滁州刺史任上的作品照捡,大約作于公元784年(唐德宗興元元年)春天。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暮春入夏時節(jié)话侧,韋應(yīng)物離開長安栗精,秋天到達滁州任所。李儋、元錫悲立,是韋應(yīng)物的詩交好友鹿寨,在長安與韋應(yīng)物分別后,曾托人問候薪夕。次年春天脚草,韋應(yīng)物寫了這首詩寄贈以答。
此詩描述了詩人與友人分別之后的思念原献。開首二句即景生情馏慨,花開花落,引起對茫茫世事的感嘆姑隅。接著直抒情懷写隶,寫因多病而想辭官歸田,反映內(nèi)心的矛盾讲仰∧脚浚“邑有流亡愧俸錢”,不僅是仁人自嘆未能盡責(zé)鄙陡,也流露進退兩難的苦悶秩贰。結(jié)尾道出寄詩的用意,是極需友情的慰勉柔吼,渴望和友人暢敘。全詩起于分別丙唧,終于相約愈魏,體現(xiàn)了朋友間的深摯友誼,感情細(xì)膩動人想际,同時章法嚴(yán)密培漏,對仗工整,用語婉轉(zhuǎn)胡本,堪為七律名篇牌柄。
詩是寄贈好友的,所以從敘別開頭侧甫。首聯(lián)即謂去年春天在長安分別以來珊佣,已經(jīng)一年。以花里逢別起披粟,即景勾起往事咒锻,有欣然回憶的意味;而以花開一年比襯守屉,則不僅顯出時光迅速惑艇,更流露出別后境況蕭索的感慨。
頷聯(lián)寫自己的煩惱苦悶”醢停“世事茫盟脊啵”是指國家的前途,也包含個人的前途恭取。當(dāng)時長安尚為朱泚盤踞泰偿,皇帝逃難在奉先,消息不通秽荤,情況不明甜奄。這種形勢下,他只得感慨自己無法料想國家及個人的前途窃款,覺得茫茫一片课兄。他作為朝廷任命的一個地方行政官員,到任一年了晨继,眼前又是美好的春天烟阐,但他只有憂愁苦悶,感到百無聊賴紊扬,一籌莫展蜒茄,無所作為,黯然無光餐屎。
頸聯(lián)具體寫自己的思想矛盾檀葛。正因為他有志而無奈,所以多病更促使他想辭官歸隱腹缩;
尾聯(lián)則是說他看到百姓貧窮逃亡屿聋,覺得自己未盡職責(zé),于國于民都有愧藏鹊,所以他不能一走了事润讥。這樣進退兩難的矛盾苦悶處境下,詩人十分需要友情的慰勉盘寡。尾聯(lián)便以感激李儋的問候和亟盼他來訪作結(jié)楚殿。
這首詩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和語言技巧,并無突出的特點竿痰。有人說它前四句情景交融脆粥,頗為推美。這種評論并不切實影涉。因為首聯(lián)即景生情冠绢,恰是一種相反相成的比襯,景美而情不歡常潮;頷聯(lián)以情嘆景弟胀,也是傷心人看春色,茫然黯然,情傷而景無光孵户;都不可謂情景交融萧朝。其實這首詩之所以為人傳誦,主要是因為詩人誠懇地披露了一個清廉正直的封建官員的思想矛盾和苦悶夏哭,真實地概括出這樣的官員有志無奈的典型心情检柬。
這首詩的思想境界較高,尤其是“身多疾病思田里竖配,邑有流亡愧俸錢”兩句何址,自宋代以來,甚受贊揚进胯。范仲淹嘆為“仁者之言”用爪,朱熹盛稱“賢矣”。這些評論都是從思想性著眼的胁镐,贊美的是韋應(yīng)物的思想品格偎血。但也反映出這詩的中間兩聯(lián),在封建時代確有較高的典型性和較強的現(xiàn)實性盯漂。事實上也正如此颇玷,詩人能夠?qū)懗鲞@樣真實、典型就缆、動人的詩句帖渠,正由于他有較高的思想境界和較深的生活體驗。
韋應(yīng)物 : 韋應(yīng)物(737~792),中國唐代詩人脾还。漢族伴箩,長安人。今傳有10卷本《韋江州集》鄙漏、兩卷本《韋蘇州詩集》嗤谚、10卷本《韋蘇州集》。散文僅存一篇怔蚌。因出任過蘇州刺史巩步,世稱“韋蘇州”。詩風(fēng)恬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