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府者鸟顺,聲依永惦蚊,律和聲也。鈞天九奏讯嫂,既其上帝蹦锋;葛天八闋,爰及皇時欧芽。自《咸》莉掂、《英》以降,亦無得而論矣千扔。至于涂山歌于候人憎妙,始為南音;有娀謠乎飛燕曲楚,始為北聲厘唾;夏甲嘆于東陽,東音以發(fā)龙誊;殷整思于西河抚垃,西音以興:音聲推移,亦不一概矣。匹夫庶婦讯柔,謳吟土風,詩官采言护昧,樂胥被律魂迄,志感絲篁,氣變金石:是以師曠覘風于盛衰惋耙,季札鑒微于興廢捣炬,精之至也。
夫樂本心術(shù)绽榛,故響浹肌髓湿酸,先王慎焉,務(wù)塞淫濫灭美。敷訓(xùn)胄子推溃,必歌九德,故能情感七始届腐,化動八風铁坎。自雅聲浸微,溺音騰沸犁苏,秦燔《樂經(jīng)》硬萍,漢初紹復(fù),制氏紀其鏗鏘围详,叔孫定其容典朴乖,于是《武德》興乎高祖,《四時》廣于孝文助赞,雖摹《韶》买羞、《夏》,而頗襲秦舊嫉拐,中和之響哩都,闃其不還。暨武帝崇禮婉徘,始立樂府漠嵌,總趙代之音,撮齊楚之氣盖呼,延年以曼聲協(xié)律儒鹿,朱馬以騷體制歌,《桂華》雜曲几晤,麗而不經(jīng)约炎,《赤雁》群篇,靡而非典,河間薦雅而罕御圾浅,故汲黯致譏于《天馬》也掠手。至宣帝雅頌,詩效《鹿鳴》狸捕,邇及元成喷鸽,稍廣淫樂,正音乖俗灸拍,其難也如此做祝。暨后漢郊廟,惟雜雅章鸡岗,辭雖典文混槐,而律非夔曠。
至于魏之三祖轩性,氣爽才麗声登,宰割辭調(diào),音靡節(jié)平揣苏。觀其北上眾引捌刮,《秋風》列篇,或述酣宴舒岸,或傷羈戍绅作,志不出于雜蕩,辭不離于哀思蛾派。雖三調(diào)之正聲俄认,實《韶》、《夏》之鄭曲也洪乍。逮于晉世眯杏,則傅玄曉音,創(chuàng)定雅歌壳澳,以詠祖宗岂贩;張華新篇,亦充庭萬巷波。然杜夔調(diào)律萎津,音奏舒雅,荀勖改懸抹镊,聲節(jié)哀急锉屈,故阮咸譏其離聲,后人驗其銅尺垮耳。和樂之精妙颈渊,固表里而相資矣遂黍。
故知詩為樂心,聲為樂體俊嗽;樂體在聲雾家,瞽師務(wù)調(diào)其器;樂心在詩绍豁,君子宜正其文榜贴。“好樂無荒”妹田,晉風所以稱遠;“伊其相謔”鹃共,鄭國所以云亡鬼佣。故知季札觀樂,不直聽聲而已霜浴。
若夫艷歌婉孌晶衷,怨詩訣絕,淫辭在曲阴孟,正響焉生晌纫?然俗聽飛馳,職競新異永丝,雅詠溫恭锹漱,必欠伸魚睨;奇辭切至慕嚷,則拊髀雀躍哥牍;詩聲俱鄭,自此階矣喝检!凡樂辭曰詩嗅辣,詩聲曰歌,聲來被辭挠说,辭繁難節(jié)澡谭。故陳思稱“左延年閑于增損古辭,多者則宜減之”损俭,明貴約也蛙奖。觀高祖之詠《大風》,孝武之嘆《來遲》杆兵,歌童被聲外永,莫敢不協(xié)。子建士衡拧咳,咸有佳篇伯顶,并無詔伶人,故事謝絲管,俗稱乖調(diào)祭衩,蓋未思也灶体。
至于軒岐鼓吹,漢世鐃挽掐暮,雖戎喪殊事蝎抽,而并總?cè)霕犯婍f所改路克,亦有可算焉樟结。昔子政品文估脆,詩與歌別牢硅,故略具樂篇,以標區(qū)界搞动。
贊曰∶
八音攡文灰羽,樹辭為體驮履。謳吟坰野,金石云陛廉嚼。
《韶》響難追玫镐,鄭聲易啟。豈惟觀樂怠噪,于焉識禮恐似。
關(guān)鍵詞:文心雕龍,樂府
《樂府》是《文心雕龍》的第七篇“睿“樂府”本來是西漢封建政府中的一個機構(gòu)蹂喻,“府”是官府,“樂府”就是管理音樂的官府捂寿。后來漸漸有人把這機構(gòu)里所保管的歌曲也稱為“樂府”口四,于是這兩字就從一個官府的名稱變成一種詩歌體裁的名稱了。這種體裁的范圍漸漸擴大秦陋,不僅包含漢代樂府機構(gòu)里所創(chuàng)制和保管的作品蔓彩,也包含后代作家學習這些作品而產(chǎn)生的新的詩歌〔蹈牛“樂府”和一般詩歌的區(qū)別本來在于它是配合音樂的赤嚼,但后代所謂樂府詩卻也包含不少與音樂無關(guān)的作品。劉勰在本篇中所討論的顺又,主要是合樂的詩歌更卒,但也涉及少數(shù)不合樂的作品。
全篇內(nèi)容分三個部分稚照。第一部分講樂府的起源和樂府的教育作用蹂空。第二部分講漢俯萌、魏、晉時期樂府詩的發(fā)展歷史上枕。第三部分闡述音樂和詩歌的關(guān)系咐熙,并說明自己為什么在《明詩》篇之外另寫一篇《樂府》的原因。
古代樂府詩不僅起源于民間辨萍,且樂府詩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棋恼,也主要體現(xiàn)在樂府民歌中。后來少數(shù)文人作家能寫出一些較好的樂府詩锈玉,正與他們向優(yōu)秀的樂府民歌學習有關(guān)爪飘。但劉勰本篇論述的卻主要是文人的廟堂樂章,這是其嚴重局限拉背。不過第一段曾說到老百姓的歌謠可以表達輿論师崎,最后總結(jié)時也說過樂府來自民間歌謠;如果再和后面的《諧隱》篇聯(lián)系起來看去团,劉勰對民間創(chuàng)作雖然重視不夠,但和封建社會其他評論家比起來穷蛹,他對民歌還是能夠有初步的認識的土陪。
(一)
所謂“樂府”肴熏,是用宮鬼雀、商、角蛙吏、徵(zhǐ止)源哩、羽的音調(diào),來引申發(fā)揮詩意鸦做,又用黃鐘励烦、大呂等十二律來和五音配合。不但傳說天上常奏《萬舞》泼诱,而且上古葛天氏的時候也曾有過八首樂歌坛掠。此外如黃帝時的《咸池》、帝嚳時的《五英》等等治筒,現(xiàn)在都無從考究了屉栓。以后夏禹時涂山女唱“候人兮猗”,是南方樂歌的開始耸袜。有娀氏二女唱“燕燕往飛”友多,是北方樂歌的開始。夏代孔甲在東陽作《破斧》歌堤框,是東方樂歌的開始域滥。商代整甲在西河想念故居而作歌纵柿,是西方樂歌的開始。歷代音律聲調(diào)的演變,是很復(fù)雜的骗绕。一般老百姓唱本地的歌謠藐窄,采詩官借以搜集輿論,樂師則給這些歌辭制譜酬土,使人們的情志荆忍、氣質(zhì)通過各種樂器表達出來。因此撤缴,晉國的樂師師曠能從南方歌聲里看出楚國士氣的盛衰刹枉,吳國的公子季札也能從《詩經(jīng)》的樂調(diào)里看出周王朝與各諸侯國的興亡,這確是很精妙的屈呕。音樂本來是用以表達人的心情的微宝,所以它可以透入到人的靈魂深處。先代帝王對此非常注意虎眨,一定要防止一切邪亂和失當?shù)囊魳敷恚逃F族子弟時,一定要選擇有關(guān)政治功德的樂曲嗽桩。因此岳守,樂曲中所表達的情感,能感動天碌冶、地湿痢、人和春、秋四時扑庞;其教育作用可以遠達四面八方譬重。
(二)
自從雅正的音樂漸漸衰落以后罐氨,淫邪的音樂便漸漸興起臀规。秦始皇時燒了《樂經(jīng)》,西漢初年想恢復(fù)古樂栅隐。由樂師制氏記下音節(jié)以现,叔孫通定下禮容和法度。漢高祖時作《武德舞》约啊,漢文帝時作《四時舞》邑遏,雖說是學習古代的《韶樂》和《大夏》,卻也繼承了秦代的舊樂恰矩,所以记盒,中正和平的樂調(diào)便難于再見了。到武帝重視禮樂外傅,建立樂府這個機構(gòu)纪吮,綜合北方的音節(jié)俩檬,采取南方的腔調(diào),還有李延年以美妙的嗓音來配合樂律碾盟,朱買臣和司馬相如用《楚辭》的體裁來寫歌辭棚辽。像《安世房中歌·桂華》等樂章,文辭華麗而違反常規(guī)冰肴;《郊祀歌·赤雁》等作品屈藐,語言雖美而不合法度。河間獻王劉德曾推薦古樂熙尉,但武帝很少采用联逻,所以汲黯對武帝的《天馬歌》表示不滿。宣帝時所作的樂章检痰,常常模仿《詩經(jīng)》中的《鹿鳴》包归。到元帝、成帝時铅歼,漸漸推廣淫邪的音樂公壤。因為雅正的音樂不能適應(yīng)一般人的愛好,所以難于發(fā)展椎椰。后漢的郊廟祭祀厦幅,由東平王劉蒼寫了新的歌辭;辭句雖文雅俭识,但音節(jié)上卻與古樂不同慨削。到三國時魏的曹操洞渔、曹丕套媚、曹睿,他們的氣質(zhì)高朗磁椒,才華美妙堤瘤,用古題樂府寫時事,音節(jié)也美妙而和平浆熔。但讀了曹操的《苦寒行》本辐、曹丕的《燕歌行》等作品,覺得里邊無論敘述宴飲或哀嘆出征医增,內(nèi)容都不免過分放縱慎皱,句句離不開悲哀的情緒;雖然直接繼承漢代樂府詩叶骨,可是比之《韶樂》茫多、《大夏》等古樂卻差的遠了。到了晉代忽刽,傅玄通曉音樂天揖,寫了許多雅正的樂歌夺欲,來歌頌晉代的祖先;張華也寫了一些新的篇章今膊,作為宮庭的《萬舞》些阅。但杜夔所調(diào)整的音律,節(jié)奏舒緩而雅正斑唬;而晉初荀勖所改制的樂器市埋,音節(jié)卻比較感傷而急促。所以阮咸曾批評他定的不協(xié)調(diào)赖钞,后來有人考查了古代的銅尺腰素,才知道荀勖改的不對⊙┯可見和諧的樂曲之所以能達到精妙的地步弓千,是要各方面相配合的。
∠灼稹(三)
由此可知洋访,詩句是樂府的核心,聲律是樂府的形體谴餐。樂府的形體既然在于聲律姻政,那么樂師必須調(diào)整好樂器;樂府的核心既然在于詩句岂嗓,那么士大夫應(yīng)該寫出好的歌辭來汁展。《唐風》中說:“喜愛娛樂厌殉,不要過度食绿。”季札稱之為有遠見公罕∑鹘簦《鄭風》中說:“男男女女互相調(diào)笑÷ゾ欤”季札認為這是亡國的預(yù)兆铲汪。由此可見季札聽《詩經(jīng)》的演奏,并不僅僅是注意它的聲調(diào)罐柳。至于后來樂府詩中掌腰,寫纏綿的恩愛或者是決裂的怨恨;把這些不適當?shù)淖髌分瞥勺V张吉,怎能產(chǎn)生良好的音樂呢齿梁?但是一般流行的,主要傾向于新奇的樂章芦拿。雅正的樂府詩是溫和嚴肅的士飒,人們聽了都厭煩得打呵欠查邢、瞪眼睛;對奇特的樂府詩就感到十分親切酵幕,人們聽了就喜歡得拍著大腿跳起來扰藕。所以詩句和聲調(diào)都走到邪路上去,從此越來越厲害了芳撒。樂府的辭句就是詩邓深,詩句配上聲律就變成歌。聲律配合辭句時笔刹,如果辭句過于繁雜芥备,便難于節(jié)制。所以曹植說舌菜,左延年善于增減原作萌壳,太多了便刪去一些。這說明歌辭應(yīng)該注意精煉日月。試看漢高祖的《大風歌》袱瓮,以及漢武帝的《李夫人歌》,辭句并不多爱咬,而歌唱者很容易配合音節(jié)尺借。后來曹植、陸機等人精拟,都寫過較好的詩燎斩,但并沒有令樂師制譜,所以不能演奏蜂绎。一般人認為他們的詩不合聲律栅表,其實這是沒有經(jīng)過仔細考慮的挑剔。此外荡碾,還有傳說黃帝令岐伯制《鼓吹曲》谨读,到漢代又出現(xiàn)《饒歌》和《挽歌》等等局装;雖然內(nèi)容有軍事和喪事的區(qū)別坛吁,但都算是樂府的一種。還有繆襲的作品铐尚,也值得我們注意拨脉。從前劉向整理文章,把“詩”和“歌”分開宣增;所以我現(xiàn)在另寫這篇《樂府》玫膀,以表示其間的區(qū)別。
〉ⅰ(四)
總之帖旨,各種樂器產(chǎn)生種種動聽的音樂箕昭,而好的歌詞卻是其中的主干。首先在鄉(xiāng)村里產(chǎn)生了歌謠解阅,宮廷中譜制成種種樂章落竹。卓越的古樂很難繼承,不正當?shù)囊魳穮s容易開展货抄。從這里不僅看到了音樂的演變述召,更可看出禮法的盛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