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兩漢張衡的《四愁詩》
我所思兮在太山。
欲往從之梁父艱伊者,側(cè)身東望涕沾翰英遭。
美人贈我金錯刀,何以報之英瓊瑤亦渗。
路遠莫致倚逍遙挖诸,何為懷憂心煩勞。
我所思兮在桂林法精。
欲往從之湘水深多律,側(cè)身南望涕沾襟。
美人贈我琴瑯玕搂蜓,何以報之雙玉盤狼荞。
路遠莫致倚惆悵,何為懷憂心煩傷帮碰。
我所思兮在漢陽相味。
欲往從之隴阪長,側(cè)身西望涕沾裳殉挽。
美人贈我貂襜褕丰涉,何以報之明月珠。
路遠莫致倚踟躕斯碌,何為懷憂心煩紆一死。
我所思兮在雁門。
欲往從之雪雰雰傻唾,側(cè)身北望涕沾巾投慈。
美人贈我錦繡段,何以報之青玉案。
路遠莫致倚增嘆伪煤,何為懷憂心煩惋加袋。
我所思念的美人在泰山。想追隨(我)所思念的人带族,但泰山支脈艱險(阻止我不得親近美人)锁荔。側(cè)身向東望眼淚沾濕了我的衣襟。美人送給我金錯刀蝙砌,(我)以什么來報答呢阳堕?(我有)瓊英美玉。但是道路悠遠使我徘徊不安择克。為何(我)總是不能絕念恬总,總是心意煩亂呢?
我所思念的美人在桂林肚邢,想追隨(我)所思念的人壹堰,但湘水深不可測(阻止我到不了桂林)。側(cè)身向南望眼淚沾濕了我的衣襟骡湖。美人送給我琴瑯玕(我)以什么來報答呢贱纠?(我有)成雙的白玉盤。但是道路悠遠使我因失意而悲傷响蕴,為何(我)總是不能絕念谆焊,總是煩憂不樂呢?
我所思念的美人在漢陽浦夷,想追隨(我)所思念的人辖试,但隴阪迂回險阻(阻我難至漢陽)。側(cè)身向西望眼淚沾濕了衣裳劈狐。美人送給我貂襜褕罐孝。(我)以什么來報答呢?(我有)明月珠肥缔。但是道路遙遠使我徘徊不進,猶豫不決莲兢,為何(我)總是不能絕念,總是愁悶郁結(jié)呢续膳?
我所思念的美人在雁門怒见,想追隨(我)所思念的人,但塞上雨雪紛紛(礙我不達雁門)姑宽。側(cè)身向北望眼淚沾濕了衣巾。美人送給我錦繡段闺阱。(我)以什么來報答呢炮车?(我有)青玉制就的幾案。但是道路悠遠使我一再嘆息,為何(我)總是不能絕念瘦穆,總是郁悶怨恨呢纪隙?
梁父:泰山下小山名。
翰:衣襟扛或。
金錯刀:王莽鑄幣“一刀平五千”绵咱,因“一刀”兩字用錯金工藝,故稱之為“金錯刀”熙兔。
英:“瑛”的借字悲伶,瑛是美石似玉者。
瓊瑤:兩種美玉住涉。
倚:通“猗”麸锉,語助詞,無意義舆声。
桂林:郡名花沉,今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地。
湘水:源出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興安縣陽海山媳握,東北流入湖南省會合瀟水碱屁,入洞庭湖。
琴瑯玕:琴上用瑯玕裝飾《暾遥瑯玕是一種似玉的美石娩脾。
漢陽:郡名,前漢稱天水郡腋粥,后漢改為漢陽郡晦雨,今甘肅省甘谷縣南。
隴阪:山坡為“阪”隘冲。天水有大阪闹瞧,名隴阪。
襜褕:直襟的單衣展辞。
踟躕(chí chú):徘徊不前貌奥邮。
雁門:郡名,今山西省西北部罗珍。
雰雰:雪盛貌洽腺。
段:同“緞”,履后跟覆旱。
案:放食器的小幾(形如有腳的托盤)蘸朋。
張衡的詩歌留傳下來的有3首,以這首《四愁詩》為最有名扣唱,《張衡年譜》的作者認為這詩作于公元137年(漢順帝永和二年)藕坯。漢安帝于公元107年即位团南,在位18年中,外戚專權(quán)炼彪,宦宮亂政吐根,皇帝徒有虛名。公元126年辐马,順帝即位拷橘,不能刷新政治,種種弊端不但沒有革除喜爷,反而變本加厲冗疮。
這詩共分四章,分別列舉東贞奋、西赌厅、南,北四個方位的—個遠處地名轿塔,表達詩人四處尋找美人而不可得的惆悵憂傷的心情特愿。
第一章說思念之人在泰山,我想去追尋她勾缭。但有泰山下的小山“梁父”阻隔揍障,只能側(cè)身東望,眼淚沾濕衣襟俩由。那美人贈給我—把“金錯刀”的佩刀毒嫡,我用“英瓊瑤”這幾種美玉回報她,但路途太遠幻梯,無法送達兜畸,心中煩憂,徘徊不安碘梢。
其余三章結(jié)構(gòu)相同咬摇,按“所思、欲往煞躬、涕淚肛鹏、相贈、傷情”的次序來寫恩沛,除了美人所贈及詩人回報物品不同之外在扰,每章方位地名亦不同。
這四章不同方位的地名抉不是隨便寫的雷客。第一章地點是泰山芒珠,古人認為“王者有德功成則東封泰山,故思之” 搅裙。漢武帝曾登封泰山妓局,東漢安帝在公元124年(延光三年)亦登泰山祭告岱宗总放。可見詩人是寄希望于君王好爬,希望他振作有為,詩人愿以道術(shù)報君甥啄,使天下大治存炮。但外戚宦官這些小人的阻擋,詩人的政治理想無法實現(xiàn)蜈漓,只能徘徊憂傷穆桂。第二章地點是在桂林郡。據(jù)史載融虽,東漢安帝享完、順帝時,這一帶民族矛盾尖銳有额,順帝為此極為優(yōu)慮般又。第三章所思之處在 “漢陽”,史載安帝巍佑、順帝時這一帶羌人時時入侵茴迁,大將不能守邊。第四章詩人所思之處在雁門萤衰,即今山西北部雁門關(guān)堕义,為漢之北疆。據(jù)史載脆栋,安帝時倦卖,鮮卑人常來攻略,擄掠人馬椿争,詩人以此為憂怕膛。
《文選》收入此詩附有后人之序說張衡“依屈原以美人為君子,以珍寶為仁義丘薛,以水深雪雰?yōu)樾∪思尉梗家缘佬g(shù)相報貽于時君,而懼讒邪不得以通洋侨∩崛牛”這種分析是可信的,因為古詩中傳統(tǒng)的比興手法是常以美人比理想中的賢人希坚,詩中四處遠方地名边苹,正是關(guān)系國家安危的處所,表現(xiàn)了詩人對國事的關(guān)懷和優(yōu)慮裁僧。這四方遙遠的地名也體現(xiàn)了詩人為理想而上下四方不倦地探索追尋的精砷个束,但處處都有難以逾越的障礙慕购,追尋思念而不可得,故而優(yōu)傷茬底。這從側(cè)面曲折反映了現(xiàn)實社會的污濁黑暗沪悲,這些,就是詩人優(yōu)傷的社會內(nèi)容阱表。
除了 “美人香草”的比興手法而外殿如,這詩還運用了《詩經(jīng)》民歌中回環(huán)重疊,反復(fù)詠嘆的藝術(shù)手法最爬。這四章意思相同涉馁,結(jié)構(gòu)相同,句式相同爱致,形式上非常整齊烤送,但每章又換詞押韻,在整齊中顯出變化糠悯。
淸代沈德潛在《古詩源》中評此詩說:“心煩紆郁帮坚、低徊情深,風(fēng)騷之變格也”又說:“五噫四愁逢防,如何擬得叶沛?后人擬者,畫西施之貌耳忘朝』沂穑”
《四愁詩》鐘情美人之意既明,則愛君之深亦自可推知局嘁「然《文選》將詩分成“四思”,且看這“一思”悦昵。那無日不引人思慕的美人肴茄,身居?xùn)|方泰山云霧之中,邈焉難求但指,而“我”之渴望寡痰,卻惟在能追從她的身邊、呼吸于她的芳馨之中棋凳,則“我”情的執(zhí)著癡迷拦坠,不已隱然可體味了嗎?及至那小小梁父頑丘剩岳,阻“我”不得親近美人贞滨,而“我”竟引領(lǐng)側(cè)望、至于淚下漣漣拍棕,衣襟為濕晓铆,則“我”情之真之切勺良,不已豁然無所隱藏了嗎?詩至此三句骄噪,自與一段落尚困,詩人有情之癡的面目,已宛然可見链蕊。以下四句尾组,更成一段落,詩人言之益深示弓,亦令人讀而感慨益深『侨“投我以木桃奏属,報之以瓊瑤”(《詩經(jīng)·木瓜》),古人既如是說潮峦,“我”懷中有瓊英美玉囱皿,又如何能不思報贈?如今忱嘹,雖然明知梁父為阻嘱腥、道路悠遠,這份禮物決無可能送達拘悦,此生只能長作徘徊瞻望齿兔、悵惘以終;然而础米,“我”卻為何總是不能絕念分苇、總是心意煩亂、勞思無盡屁桑?
“一思”既已医寿,“二思”“三思”“四思”源源不斷,連翩而至蘑斧,“我”首次“求女”雖然告挫靖秩,但“我”卻絕不停止努力。當(dāng)那贈他瑯玕美石的美人徜徉于桂林山水之間時竖瘾,他便懷著成雙的白玉盤奔往南方沟突;當(dāng)那贈他貂裘短服的美人飄飄于漢陽丘嶺之上時,他便揣著明月寶珠趨向西方准浴;當(dāng)那贈他錦繡彩段的美人出沒于雁門關(guān)塞之時事扭,他又趕緊攜著青玉制就的幾案,馳走北方乐横,雖然湘水深不可測求橄,限我莫及桂林今野;雖然隴阪悠長無已,阻我難至漢陽罐农;雖然塞上雨雪紛紛条霜,礙我不達雁門;雖然每次都是受阻而止涵亏,每次都落得涕泗滂沱宰睡,沾染裳襟,每次都徒增惆悵气筋,每次都憂思益加難釋-然而拆内,“我”卻始終不倦,矢志不移宠默!可以想見麸恍,倘若天地之間不止東、南搀矫、西抹沪、北四個方位,此詩又將何止“四思”瓤球?詩人的奔走將至于千融欧、至于萬,詩人的愁思且巍過五岳卦羡、廣過江河噪馏!切莫以“四愁”之間僅有并列而無遞進,而嫌其章法單調(diào)少變化虹茶;若《詩》之《蒹葭》止于“宛在水中央”逝薪,君不將謂其殊少文氣乎?若《陳風(fēng)·月出》止于“勞心悄兮”蝴罪,君不將覺其“心”之“勞”猶不甚乎董济?惟有一之不足、至于再要门、至于三虏肾、四,始能見詩人之深情纏綿欢搜、寄意幽遠封豪。即如本詩,“愁”雖止于“四”炒瘟,但其愁緒究竟延伸于胡底吹埠,又有何人能量之測之?“一唱而三嘆,慷慨有余哀”缘琅,若要領(lǐng)會此種境界粘都,不從《四愁詩》之類重章、疊句上索解刷袍,又將于何處求之翩隧?
《四愁詩》非但內(nèi)容足以使人動容,其句式也極引人注目呻纹,它是中國古詩中產(chǎn)生年代較早的一首七言詩堆生。七言詩由來尚矣,但全詩句子均為七言雷酪,而每句都采用上四字一節(jié)淑仆、下三字更為一節(jié)的形式,句中又幾乎不用“兮”字作語助的詩哥力,在現(xiàn)存的創(chuàng)作年代確切可信的古詩(而非載于后世著作中糯景、真?zhèn)文娴摹痘识鸶琛贰ⅰ栋亓涸姟分悾┓秶锸÷睿驹娛亲钤绲囊皇祝@就是《四愁詩》在中國詩史上的地位最住。在此以前钞澳,七言詩或是雜以八言、九言者涨缚,如漢武帝《瓠子歌》轧粟;或是每句前三字、后三字各為一節(jié)脓魏、而中間夾一“兮”字兰吟,如項羽《垓下歌》、李陵《別歌》:這些茂翔,都不能算作典范的七言詩混蔼。至于漢烏孫公主的《悲愁歌》,雖然已達到全篇上四下三珊燎,但每句兩節(jié)之間還存有“兮”字惭嚣,成了一首八言詩,句式上雖接近于典范的七言詩悔政,卻終不能歸入七言詩的范疇晚吞。唯本詩除了每章首句以外,其余句子與后世七言詩已全無二致谋国,顯得整飭一新槽地、燦然可觀。曹丕的《燕歌行》,自是一首成熟的七言捌蚊。而《四愁詩》作為七言詩集畅,雖然尚有不少《詩經(jīng)》的痕跡如重章疊句、每章句子為奇數(shù)逢勾,以及《楚辭》的痕跡如“兮”的使用牡整;但是,它的上四下三的句式溺拱,卻早在大半個世紀以前已達到了《燕歌行》的水準逃贝,同時這種句式在抒情上的優(yōu)勢-即節(jié)奏上的前長后短(異于四言詩及《垓下歌》之類七言的并列,和五言的前短后長)迫摔,使聽覺上有先長聲曼吟沐扳、而復(fù)悄然低語的感受,而節(jié)奏短的三字節(jié)落在句后句占,聽來又有漸趨深沉之感沪摄,如此一句循環(huán)往復(fù),全詩遂有思緒紛錯起伏纱烘、情致纏綿跌宕之趣-《燕歌行》有之杨拐,《四愁詩》亦已有之。
張衡 : 張衡(78-139)屋吨,字平子,漢族山宾,南陽西鄂(今河南南陽市石橋鎮(zhèn))人至扰,我國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xué)家、數(shù)學(xué)家资锰、發(fā)明家敢课、地理學(xué)家、制圖學(xué)家绷杜、文學(xué)家翎猛、學(xué)者,在漢朝官至尚書接剩,為我國天文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