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鄭文寶的《柳枝詞》
亭亭畫舸系春潭比藻,直到行人酒半酣铝量。
不管煙波與風(fēng)雨,載將離恨過江南银亲。
高高的畫船系在春水邊慢叨,行人與友人依依不舍,直到半醉才離去务蝠。
不管煙波浩渺拍谐,也不管雨打風(fēng)吹,帶著行人遠去馏段,滿載著離恨去到那遙遠的江南轩拨。
亭亭:高高聳立的樣子。
畫舸(gě):即畫船院喜。
半酣:半醉气嫁。
公元975年(北宋開寶八年)宋滅南唐后,鄭文寶仍被宋朝廷錄用够坐,被任命廣文館生寸宵。為此詩乃作者宦途中所作,抒寫詩人在運河之上元咙、隋堤之畔的客舟之中的一段離情別恨梯影。
該詩首句是說一只漂亮的畫船系在岸邊的柳樹上,表現(xiàn)的是一個“等”字庶香〖坠鳎“亭亭”多用來形容姑娘之苗條、靚麗赶掖,作者卻用來描寫船感猛,可見作者的構(gòu)思不同一般七扰。“系”的后面省略了賓語陪白,與劉禹錫的“只有垂楊綰別離”手法相同颈走,且暗切題意,手法不同凡響咱士×⒂桑“春潭”化用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用筆老到序厉,布局精巧锐膜。該句中沒有正面寫柳,但“系”字和詩題相照應(yīng)弛房,已暗示了所系之處道盏。古代有折柳贈別的風(fēng)俗,因為“柳”諧“留”音文捶,寓有惜別之意荷逞,因此,首聯(lián)所展示的系舟楊柳岸的畫面拄轻,恰是一幅春江送別圖。
“直到行人酒半酣”以“直待”接續(xù)伟葫,回答了等的對象:行人恨搓,也就是將要離開家鄉(xiāng)的人。在船將發(fā)未發(fā)之際筏养,送行者和行人依依話別斧抱,做最后一刻的流連。珍重彼此的友誼渐溶,珍重這別離的時刻辉浦,送行的人殷勤勸酒,“直到行人酒半酣”茎辐,這里含有“勸君更盡一杯酒宪郊,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的意思。同時也表明拖陆,行人所以喝得半醉弛槐,一來是朋友情重,二來是為了排遣離憂依啰。作者在上一句“亭亭畫舸”停在水中這一特寫背景下乎串,創(chuàng)立了似乎是游春的場面,而下句轉(zhuǎn)入離別速警,出現(xiàn)心理的反差叹誉,離別的黯然銷魂的意況隱現(xiàn)在句中鸯两。這兩句語言很含蓄,意思卻很明白长豁。這里不說人有情而怨別钧唐,卻怪畫船無情,無理而妙蕉斜。
三四句作者直寫離別逾柿。第三句在首句“點染的畫船上做文章,說不管煙波浩渺宅此,不管風(fēng)風(fēng)雨雨机错,行人終將離去,畫船帶走的只是離愁別恨父腕。包含了送行者相留不住的怨情弱匪,也表現(xiàn)了行人欲留不能,不得不走的無奈璧亮,像是友人對行者的埋怨萧诫,又像是行者的自怨自艾,寫得情意盎然枝嘶。
最后一句“載將離恨過江南”將抽象的離恨帘饶,化為有形體、有重量的東西群扶,使人分外感到離恨的深刻沉重及刻,意象非常新奇。作者不寫船帶走行人竞阐,也不寫行人的離恨缴饭,而是說船帶走的是離恨,多了一層轉(zhuǎn)折骆莹,加深了意境颗搂。同時把離愁悲恨這一抽象的情態(tài)想象成實在的物質(zhì),可以放在船上運走幕垦,就更為奇妙丢氢。此詩在新巧上做文章。作者把離愁別恨變成有分量的東西先改,可用船來載卖丸,在“愁”的分量上做文章,更加深切地表現(xiàn)了心中的凄苦盏道,為人所稱道稍浆。這一手法為后代詩人借鑒。好的比喻,好的意境衅枫,是不怕重復(fù)的嫁艇。
《柳枝詞》這一題目是后人加的。古代有折柳贈別的風(fēng)俗弦撩,所以寫柳也多與敘別相聯(lián)系步咪。詩第一句中的“系”字,就包涵著楊柳益楼。其實此詩中心不在詠柳猾漫,而在詠別。
如何把無形的別情直觀可感地寫出來感凤,這首詩的構(gòu)思有三點值得稱道的地方:
一是第四句中的“載”字悯周,把抽象的別情化為有形的,可以被運載的東西陪竿,同時也顯示出別情的沉重禽翼。
二是移情于物。清人吳喬說此詩族跛,“人自離別闰挡,卻怨畫舸”,似乎是這無情的畫舸礁哄,在經(jīng)過一段沉默難耐的等待之后长酗,只等行人上了船,便毫不遲疑地把人載向江南桐绒。人情無奈夺脾,遷怨于物,如此言情掏膏,深婉蘊藉劳翰。
三是“此詩首句一頓敦锌,下三句連作一氣說馒疹,體格獨別”。七絕詩通常分為兩節(jié)乙墙,前兩句與后兩句間有一個轉(zhuǎn)折颖变,而此詩一氣而下,使我們直覺得相別之干脆听想、舟行之飛速腥刹,不容人有絲毫的纏綿悱惻,有力地烘托出濃重的怨別之意汉买。
鄭文寶 : 鄭文寶(953~1013)字仲賢威彰,一字伯玉,汀洲寧化(今屬福建)人穴肘,鄭彥華子歇盼。太平興國八年進士,師事徐鉉评抚,仕南唐為校書郎豹缀,歷官陜西轉(zhuǎn)運使、兵部員外郎慨代。善篆書邢笙,工琴,以詩名世鱼响,風(fēng)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