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曠論學》莱睁,作者是西漢時人劉向。該書說的是人生學無止境芒澜,任何時候都應該抓緊學習的道理缩赛。劉向(約前77—前6) ,西漢經學家撰糠、目錄學家酥馍、文學家。
原文
晉平公問于師曠曰:“吾年七十阅酪,欲學旨袒,恐已暮矣汁针。”
師曠曰:“暮,何不炳燭乎?"
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
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其君乎砚尽!臣聞之施无,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必孤;壯而好學猾骡,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敷搪,如秉燭之明兴想。秉燭之明,孰與昧行乎赡勘?”
平公曰:“善哉!”嫂便。(選自西漢劉向編《說苑· 建本》)
閱讀訓練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①晉平公問于師曠曰 ②臣安敢戲其君
③孰與昧行乎 ④何不炳燭乎
2.文中師曠用了三個比喻闸与,意在說明一個什么道理毙替?
參考答案
1.①向②怎么;開玩笑③在黑暗中走路④點燃蠟燭
2.一個人要有活到才老學到老的精神践樱。
譯文
晉平公對師曠說:“我今年七十歲了厂画,想要學習,恐怕已經晚了拷邢。”
師曠回答說:“既然晚了木羹,為什么不把燭燈點燃呢?”
平公說:“哪里有做臣子的人而來戲弄自己的國君的行為呢解孙?”
師曠說:“雙目失明的我怎么敢戲弄我的君主呢?我聽說抛人,少年時喜好學習弛姜,就如同初升太陽的陽光一樣燦爛;中年時喜好學習妖枚,就像正午太陽的陽光一樣強烈廷臼;晚年時喜好學習,就像拿著蠟燭照明绝页,點上火把走路和摸黑走相比荠商,哪個更好呢?”
平公說:“說得好啊续誉!”
注釋
1.晉平公:春秋時期晉國國君莱没。
2.于:向。
3 吾:我酷鸦。
4.師曠:字子野饰躲,春秋時代晉國樂師牙咏。他雙目失明,仍熱愛學習嘹裂,對音樂有極高的造詣妄壶。
5.恐:恐怕,擔心寄狼。
6.暮:本來是“天晚”的意思丁寄,這里指“晚”的意思。
7.何:為什么泊愧。
8.炳燭:點燭,當時的燭伊磺,只是火把,還不是后來的燭拼卵。
9.安:怎么奢浑,哪。
10.戲:作弄腋腮,戲弄雀彼。
11.盲臣:瞎眼的臣子。師曠為盲人即寡,故自稱為盲臣徊哑。
12.臣:臣子對君主的自稱。
13.聞:聽說,聽聞聪富。
14.而:表并列莺丑,并且。
15.陽:陽光墩蔓。
16.秉燭之明梢莽,孰與昧行乎:點上燭火照明比起在黑暗中走路,究竟哪個好呢奸披?
17.孰與:相當于“……跟(與)……哪個(誰)怎么樣昏名?”。
18.昧行:在黑暗中行走阵面。昧轻局,黑暗。
19.善哉:說得好把ⅰ仑扑!
20.善:好。
21.日出之陽:初升的太陽置鼻,早晨的太陽镇饮。
22.日中之光:正午(強烈)的太陽光。箕母。
23.好:愛好盒让。
24.為:作為梅肤。
25.少:年少。
26.欲:想邑茄,想要
點評:
晉平公想要學習姨蝴,卻擔心自己年齡已老。而師曠認為肺缕,人的一生都應該不斷學習左医。他形象地比喻;少年好學同木,好像初升的太陽浮梢,壯年好學,好像正午的陽光彤路;老年好學秕硝,好比蠟燭的光明,也可以照亮人生的里程洲尊,雖然光線微弱远豺,但總比摸黑走路要好得多。這一比喻坞嘀,很形象躯护,人們容易理解,也容易接受丽涩,所以晉平公為之稱善棺滞。本篇的特點,在于采用形象的比喻矢渊。師曠的說辭继准,不是陳述抽象的道理,而是用日常生活的常識來闡發(fā)自己的主張矮男。為了吸引對方的注意移必,師曠有意利用漢語一音多義的特點,用雙關的手法故意曲解晉平公的語意昂灵。晉平公所說“欲學,恐已暮矣舞萄,”其中的“暮”字眨补,指的是年齡老大,已入暮年倒脓。師曠卻將“暮”字解釋為太陽已落撑螺,天色將晚,所以說:“暮崎弃,何不炳燭乎甘晤?”這樣的曲解含潘,形同戲弄,正因為如此线婚,師曠的話才引起晉平公的高度注意遏弱。以下師曠由“炳燭”自然導引出關于學習的比喻,留給對方的印象也就更為深刻了塞弊。先秦游說之士的說辭往往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漱逸,其訣竅也就在這里。
關鍵詞:師曠論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