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人而不仁斋陪,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關(guān)鍵詞:論語,八佾第三
孔子說:“一個人沒有仁德,他怎么能實(shí)行禮呢?一個人沒有仁德无虚,他怎么能運(yùn)用樂呢?”
包咸的批注缔赠,包咸是漢代的大儒,說「言人而不仁友题,必不能行禮樂嗤堰。」『人而不仁咆爽,如禮何』梁棠,『如樂何』置森,就是講到如果人他已經(jīng)沒有仁心斗埂,那么他不可能真正行禮樂的≠旌#《禮記·儒行篇》中說:「禮節(jié)者仁之貌也呛凶,歌樂者仁之和也⌒刑埃」這禮節(jié)其實(shí)是仁心的一種表現(xiàn)漾稀。貌就是表現(xiàn)的樣子。有仁心建瘫,必定外表有禮節(jié)崭捍,所謂「誠于中而形于外」。這些歌樂都是表現(xiàn)和諧的啰脚,樂實(shí)際上它是要表現(xiàn)和諧的這種藝術(shù)殷蛇,所以稱為「仁之和」。
朱子《集注》當(dāng)中引程子的話說:「仁者天下之正理橄浓。失正理粒梦,則無序而不和≥┦担」說明仁是根本匀们。仁者,仁准给,仁義禮智的仁泄朴,就是天下的正理,所謂天理露氮∽婊遥《論語》當(dāng)中對仁的解釋有多個方面,從多角度讓我們?nèi)ンw會仁沦辙,仁是一種境界夫植,圣人的境界。這個仁是人字邊一個二字,就是兩個人详民。粗淺的解釋說延欠,這兩個人是我和別人,想到我自己就要想到別人沈跨,這是仁由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則立人饿凛,己欲達(dá)則達(dá)人狞玛,這是講仁。講深一個層次涧窒,二人是一體心肪,合起來才稱為仁,分開了這就不成仁纠吴,所以仁是講一體硬鞍,我和人一體,我和宇宙一切萬事萬物都是一體戴已。我是自己固该,自己以外的是宇宙一切萬事萬物,跟我合為一體糖儡,這是仁伐坏。這是真理,宇宙本來是這個樣子的握联,只是我們有妄想分別執(zhí)著桦沉,把這宇宙割開來成為二,把本來一體現(xiàn)在分開了拴疤,分別我相永部、人相,從中產(chǎn)生自私自利呐矾,損人利己苔埋,這就不仁了。
所以蜒犯,孔子制禮组橄,制定禮樂,實(shí)際上孔子制定的禮樂也是周公的禮樂罚随,他只是在恢復(fù)周公禮樂玉工。周公是圣人,圣人制禮樂也是按照宇宙的真理淘菩、天下之正理而制定遵班,都是在表現(xiàn)這天下的正理屠升,目的是讓我們回歸到仁這個境界上。所以禮樂的根本在仁狭郑,換句話說腹暖,必須有這個仁的根本,那才能夠叫行禮樂翰萨。所以脏答,失了正理,就失了仁亩鬼,「則無序而不和」殖告。無序就是無禮,禮就講一個序字雳锋,「禮者黄绩,天地之序也」,序是秩序魄缚。樂宝与,天地之和也焚廊。所以冶匹,無禮無樂,不就是無序而不和了咆瘟。沒有秩序了嚼隘,不和諧了。禮樂根本沒有了袒餐,只存形式飞蛹,那已經(jīng)不真實(shí),沒有效果了灸眼。
雪公老人講卧檐,仁是「來自固有的道德,是禮樂所由之本」焰宣,也是講這個意思霉囚。禮是講「謙讓敬人」,這是禮的精神匕积。對自己而言盈罐,我們要謙讓,對別人要恭敬闪唆。樂則「須八音克諧盅粪,無相奪倫」。音樂悄蕾,真正的音樂票顾,它的精神是和諧,就是使到倫常和睦,互相沒有爭奪奠骄,沒有矛盾霸旗、沖突。如果人不講仁戚揭、仁道诱告,沒有仁義,那么他自然沒有謙讓敬人的美德民晒,自然沒有和諧無奪的美德精居。無奪是不爭,和諧不爭潜必。他肯定會爭了靴姿。在形式上用禮樂,也就沒什么實(shí)質(zhì)的意義了磁滚。所以孔子這里評論人而無仁佛吓,奈此禮何,禮有什么實(shí)質(zhì)意義?人而無仁垂攘,奈此樂何维雇,講樂又有什么意義?所以「不仁之人必不能行禮樂」。
雪公又引皇侃的注疏說:「此章亦為季氏出也晒他。季氏僭濫王者禮樂吱型,其既不仁,則奈此禮樂何乎陨仅〗蛑停」皇侃這里特別點(diǎn)出來,這一章是孔子特別指季氏說的灼伤。實(shí)際上包括三家触徐,三家都是嚴(yán)重違禮,所以孔子說這個話狐赡。他舉出「季氏僭濫王者禮樂」撞鹉,僭是僭越、違越猾警,濫用天子禮樂孔祸。他自己只是卿大夫,比天子要降兩級发皿,竟然用天子禮樂崔慧,狂妄到如此程度,其心不仁穴墅。那其心不仁惶室,他用這些禮樂又有什么實(shí)質(zhì)意義?不就是招圣人痛罵温自、恥笑而已嗎?
蕅益大師在《論語點(diǎn)睛》中說,「世人雖甘心為不仁皇钞,未有肯甘棄禮樂者悼泌。但既棄仁,即棄禮樂夹界。故就其不肯棄禮樂處馆里,喚醒之也】墒粒」這話說得好鸠踪,世間人,專指季氏等三家复斥,泛指所有的人营密,沒有真正有仁心的人都包括在內(nèi)。雖然「甘心為不仁」目锭,仁是講他的心地评汰,他忍心做出不仁的事情,不仁道的事情痢虹,但是卻沒有見到有人肯甘心把禮樂棄除掉的被去。他還要用禮樂來裝點(diǎn)自己,他以知禮通樂為榮耀世分。人家稱他知書達(dá)禮编振,他還挺自豪,還沾沾自喜臭埋。所以禮樂他總要,他仁不要了臀玄,禮樂他要瓢阴。但是,把仁棄除掉健无,不要了荣恐,不就等于棄除掉禮樂嗎?你不要仁了,就等于不要禮樂累贤。為什么?仁是禮樂之本叠穆。世人迷惑顛倒,他不認(rèn)識這一點(diǎn)臼膏,所以搞一個禮樂的形式而丟掉了禮樂的根本硼被。
圣人真正隨機(jī)施教,知道世人不肯甘心棄除禮樂渗磅,就隨順著你不甘心棄禮樂的心理嚷硫,教你去行仁检访,喚醒你去尋找禮樂的根本。圣人教化的目的仔掸,是讓你歸仁脆贵。歸仁,我們必須要有心去歸仁∑鹉海現(xiàn)在人都不甘心卖氨、不愿意歸仁,所以孔子點(diǎn)出來负懦,你知道禮樂的根本在仁双泪。你喜歡禮樂嗎?那你就得歸仁,這個禮樂才實(shí)在密似。隨機(jī)施教焙矛,點(diǎn)醒迷惑顛倒的人。這是什么?懂得投其所好而教化之残腌。正如季氏三家村斟,他們其心不仁,可是他們還喜歡禮樂抛猫◇№铮孔子就隨順這種喜好,讓他歸本闺金。
所以逾滥,圣人教化真是高度的智慧。又譬如說败匹,世間人都喜歡名利寨昙、都喜歡富貴,他們追求的是果掀亩。那圣人教化告訴他因:你想得到這些福報(bào)舔哪,你得修善,修善因得善果槽棍。不可能說修惡因捉蚤、造惡,會得善果炼七。所以這也是圣人高度智慧的教化缆巧,隨其所好而教化之。從這里豌拙,我們能學(xué)習(xí)孔子的藝術(shù)陕悬,教育的藝術(shù)。
蕅益大師又引李卓吾先生說姆蘸,「季氏三家墩莫,哭不得芙委,笑不得】袂兀」這三章合起來我們來看灌侣,第一章講「季氏八佾舞于庭」,這個要哭;第二章裂问,三家「以雍徹」侧啼,用「雍」這篇詩唱的文跟他的實(shí)質(zhì)又不對應(yīng),要笑他;到這里點(diǎn)出根本堪簿,禮樂的根本痊乾,就說「哭不得,笑不得」椭更,這三章連起來看我們就能通達(dá)明了哪审。第一章講違禮,第二章樂不合虑瀑,第一是禮無序湿滓,第二是樂不合,第三是告訴你禮樂之根本舌狗。三家既要用禮樂叽奥,但是又失去禮樂的根本,所以就令人哭笑不得了痛侍。他們的行為朝氓,真是叫人既難以忍受,又覺得荒誕可笑主届,所以稱哭笑不得赵哲。
真正聰明的人,有一點(diǎn)理智的人岂膳,絕對不干這種傻事誓竿。何必要昧著自己良心去做違禮的事?自己未必得到什么好處,卻留下千古罵名和笑柄谈截,何苦來?不如自己一咬牙,克己復(fù)禮涧偷,你就能歸仁簸喂。你能歸仁,天下人也效法你一起歸仁燎潮。所以喻鳄,克己復(fù)禮,天下歸仁确封,那你就真正名垂青史除呵。你看再菊,就是這一念迷悟不同,結(jié)果如天地之懸殊颜曾。這是直指人心纠拔,告訴我們千萬要修仁,要知禮泛豪、守禮稠诲,這是真正學(xué)儒。
【評析】
樂是表達(dá)人們思想情感的一種形式诡曙,在古代臀叙,它也是禮的一部分。禮與樂都是外在的表現(xiàn)价卤,而仁則是人們內(nèi)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劝萤,所以樂必須反映人們的仁德。這里慎璧,孔子就把禮床嫌、樂與仁緊緊聯(lián)系起來,認(rèn)為沒有仁德的人炸卑,根本談不上什么禮既鞠、樂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