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村1
淮2闊洲多忽有村,棘籬3疏敗謾4為門淘邻。
寒雞得食自呼伴茵典,老叟無衣猶抱孫。
野艇鳥翹5唯斷纜宾舅,枯桑水嚙只危根统阿。
嗟哉生計6一如此,謬入王民7版籍8論9筹我。
寬闊的淮河沙洲上忽見一小村扶平,荊條編的籬笆有個缺口便當門。
寒風中雞兒得食正在呼喚同伴蔬蕊,老頭衣衫單薄懷里還抱著孫孫结澄。
小船翹著尾巴僅剩下一根斷纜,枯桑被水沖蝕只殘留著點樹根岸夯「哦可嘆百姓的生活竟然如此悲慘,荒謬的是他們還被視為大宋民囱修。
1赎瑰、小村:指淮河泛濫成災(zāi)后的一個貧困小村。
2破镰、淮:淮河餐曼。
3压储、棘(jí)籬:用荊棘編的籬笆。
4源譬、謾(màn):馬虎集惋,隨便,此處指隨便地踩娘、草率地刮刑。
5、鳥翹:像鳥尾翹起的船頭养渴。
6雷绢、生計:謀生的方法。
7理卑、王民:臣民翘紊。
8、版籍:交納租稅的戶籍藐唠。
9帆疟、論:看待。
《小村》是北宋詩人梅堯臣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詩宇立。這首詩前兩聯(lián)詩人極言所見村莊在淮水洪災(zāi)過后的蕭索踪宠,后兩聯(lián)寫受災(zāi)百姓的悲慘且官府冷漠視之,無所撫恤妈嘹。全詩通過村內(nèi)外的蕭索凋敝殴蓬,營造了一種悲戚的氣氛。這首詩表現(xiàn)了詩人深切地同情下層勞動人民蟋滴,并且具有強烈的民本思想。
這首詩作于宋慶歷八年(1048)秋痘绎。當時淮河流域遭受水災(zāi)津函,洪水所漫,受災(zāi)州縣頗多孤页。詩人所到之處尔苦,村落被淹,一片澤國行施,人煙皆無允坚。梅堯臣由汴京返宣城,而途中路過淮河蛾号,看見河岸邊有一個小村稠项,房屋鋪設(shè)破敗零落。詩人因此感到民生之艱鲜结,乃作此詩展运。
首聯(lián)描寫偶遇小村活逆,見破門殘立。“淮闊洲多忽有村拗胜,棘籬疏敗謾為門蔗候。”在淮河流域水災(zāi)過后,詩人所到之處埂软,村落被淹锈遥,一片澤國,人煙皆無勘畔。這個時候忽然看到一個村子所灸,詩人非常驚奇。從“忽”字可以看出詩人的驚喜之態(tài)咖杂∏焖拢可是走近一看,只見破敗散落的籬笆墻上湊湊合合地裝著一個門诉字。
頷聯(lián)詩人描寫村中的情況懦尝。“寒雞得食自呼伴,老叟無衣猶抱孫壤圃。”寒雞偶然尋得食物陵霉,還在呼喚它的伙伴。用一“寒”字伍绳,既寫出雞已冷得瑟縮可憐踊挠,又點明季節(jié)已是深秋。村中的老頭兒沒有裹體的衣服冲杀,卻抱著孫子效床,用自己的身子為孫兒取暖。村里家禽很稀少权谁,人亦稀少剩檀,詩中沒有寫丁壯的人,暗示壯年已流離到外地去謀生了旺芽。這一聯(lián)與首聯(lián)借以“棘籬”沪猴、“寒雞”、“野艇”采章、“枯桑”等意象运嗜,突出這個村子人煙稀少、破敗荒涼的情景悯舟。
頸聯(lián)詩人進一步描寫村中之破敗担租。“野艇鳥翹唯斷纜,枯桑水嚙只危根抵怎。”水上飄著一只小船翩活,船頭翹起阱洪,猶如鳥雀翹著尾巴,船上闃然無人菠镇,只留下斷纜冗荸。村上沒有樹木,枯了的桑樹也被水嚙走了利耍,只剩下一點殘留的根子蚌本。
尾聯(lián)寫村上百姓災(zāi)后無助,詩人加以同情隘梨。盡管沙洲村上人家程癌,災(zāi)后現(xiàn)狀如此凄慘,他們還是被謬誤地編入交租完糧的戶藉轴猎,作一般的王民看待嵌莉,得不到應(yīng)有的撫恤,十分可悲捻脖。詩人詠嘆至此锐峭,不再評論,可以看出詩人對這些窮苦災(zāi)民可婶,傾注滿眶同情的淚水沿癞。
這首詩詩人雖表面上無指責、諷刺之意矛渴,但從最后兩句看椎扬,實際上卻婉轉(zhuǎn)的譴責了官府胡亂收稅,不顧百姓死活的做法具温,一片凋敝的場景蚕涤,令人觸目驚心,字里行間流露著詩人深深的同情铣猩。
梅堯臣 :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揖铜,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xiàn)實主義詩人剂习。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较沪。宣城古稱宛陵鳞绕,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尸曼,以蔭補河南主簿们何。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