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國學(xué)經(jīng)典

養(yǎng)育華夏兒女

為什么顏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

作者:曲阜畫院 國學(xué)知識 來源:網(wǎng)絡(luò)

  顏回像

  儒宗孔子“誨人不倦”尸变,一生從事文化教育的時間長達數(shù)十年义图。相傳他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召烂。在眾多學(xué)生中碱工,顏回最得孔子之意,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怕篷,顏回好學(xué)历筝,能自我改善。

  孔子極為好學(xué)廊谓,他自稱:“十室之邑梳猪,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xué)也蒸痹。(《論語·公冶長》)”孔子認(rèn)為君子應(yīng)該“博學(xué)于文”春弥,也以“文”(他勤奮學(xué)習(xí)所掌握的《詩》《書》《禮》《易》《樂》等文化知識)教授弟子。不過电抚,孔門學(xué)問中比“文”更重要的“學(xué)”惕稻,是培養(yǎng)君子德行和進行人倫道德實踐竖共,因而孔子強調(diào):

  “弟子入則孝蝙叛,出則弟,謹(jǐn)而信公给,泛愛眾借帘,而親仁。行有馀力淌铐,則以學(xué)文肺然。”(《論語·學(xué)而》)

  在孔子看來,道德行為的培養(yǎng)比掌握文化知識更為重要腿准。他說:

  “君子食無求飽际起,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吐葱,就有道而正焉街望,可謂好學(xué)也已。”(《論語·學(xué)而》)

  孔子教學(xué)內(nèi)容廣泛弟跑,其中最根本的學(xué)問是德行灾前。《論語·先進》按照德行孟辑、言語哎甲、政事、文學(xué)分科記錄了孔門優(yōu)秀弟子名單:

  “德行:顏淵饲嗽、閔子騫炭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貌虾、子貢;政事:冉有吞加、季路;文學(xué):子游、子夏。”

  這個排行榜印證了孔門學(xué)問首重德行榴鼎〔埽孔子認(rèn)為學(xué)習(xí)者的首要任務(wù)是改善自身,把自己培養(yǎng)成道德“君子”巫财。

  培養(yǎng)德行的正確路徑在于能夠“反求諸己”盗似。他指出:

  “古之學(xué)者為己,今之學(xué)者為人平项。”(《論語·憲問》)

  “為己之學(xué)”是將所學(xué)真知運用于自己的生命實踐赫舒,真實地改善自我;“為人之學(xué)”則是以知識技能示人,以之獲取功名利祿闽瓢。

  《禮記·大學(xué)》概括了儒家的為學(xué)目標(biāo):

  “大學(xué)之道接癌,在明明德,在親民扣讼,在止于至善缺猛。”

  《大學(xué)》隨即指出剔桨,達成“明明德”宏粤、“親民”和“止于至善”目標(biāo)的路徑是“格物、致知方庭、誠意销钝、正心有咨、修身、齊家蒸健、治國座享、平天下”: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似忧。知所先后渣叛,則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橡娄,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诗箍,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挽唉,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滤祖,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瓶籽。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匠童。”

  “格物”是觀察學(xué)習(xí),“致知”是掌握真知;“誠意”塑顺、“正心”是“學(xué)而時習(xí)之”汤求,學(xué)以致用俏险,把所學(xué)真知落實到培養(yǎng)君子德行的生命實踐中,改善自己的生命狀態(tài)扬绪,端正內(nèi)心竖独,使自己成為善良真誠、正直平和挤牛、獨立不倚的有德君子;“格物”莹痢、“致知”、“誠意”墓赴、“正心”綜合而言就是“修身”;通過自己“修身”而感化竞膳、影響、端正家人诫硕,使家庭和睦幸福坦辟,就是“齊家”;能夠“修身”、“齊家”的有德君子到社會上擔(dān)任政治職責(zé)章办,推行仁義之道锉走,親民安邦,開創(chuàng)出和諧安寧的政治局面纲菌,就是“治國”挠日、“平天下”。

  可見翰舌,孔子的最高理想雖然是安民平治天下,而孔門學(xué)問的根本卻在于“為己”“修身”冬骚,即先改善自身椅贱,使自己成為能行仁義的道德君子。顏回之所以在孔門德行科名列第一只冻,是因為在實踐“為己之學(xué)”方面庇麦,他是最優(yōu)秀的弟子∠驳拢《論語》中兩次紀(jì)錄了孔子稱顏回是唯一“好學(xué)”的弟子山橄。

  《論語·雍也》:

  “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xué)?’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xué),不遷怒舍悯,不貳過航棱。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xué)者也萌衬。’”

  《論語·先進》:

  “季康子問:‘弟子孰為好學(xué)?’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xué)饮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

  顏回比孔子年輕三十歲秕豫,死于魯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朴艰,孔子去世的前兩年观蓄。說上述話時,孔子已年逾七十祠墅,他認(rèn)定弟子中只有顏回“好學(xué)”侮穿,是教導(dǎo)過眾多學(xué)生后的蓋棺之論。

  孔門弟子中不乏博學(xué)多能者毁嗦,也不乏就任高位撮珠、享受厚祿者,孔子贊顏回“好學(xué)”金矛,列舉的事實并非顏回善于博聞強記芯急,或者能在社會上出人頭地、功成名就驶俊,而是說他能夠“不遷怒娶耍,不貳過”。“不遷怒饼酿,不貳過”是心態(tài)平和榕酒,情緒穩(wěn)定,善于改過自新故俐。顏回能“反求諸己”想鹰,學(xué)以致用,端正自己药版,這正是孔子提倡的“為己之學(xué)”辑舷。“為己之學(xué)”的目的在于變化氣質(zhì),培養(yǎng)德行槽片,將所學(xué)真知用于改善自己的生命何缓。在孔子看來,能夠致力于“為己之學(xué)”的學(xué)習(xí)者才稱得上“好學(xué)”还栓。

  其二碌廓,顏回成仁,能安然樂生剩盒。

  孔子本人安生樂生谷婆,精神樂觀,生活愉快辽聊。他說自己“其為人也纪挎,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身隐,不知老之將至廷区。”(《論語·述而》)孔子的人生表面上挫敗不順,實際上幸福成功贾铝。

  從生命經(jīng)歷來看隙轻,孔子的一生不足以“安樂”埠帕,反足以“憂懼”。他幼年無父玖绿,少年失母敛瓷,早年困窘貧賤,晚年連遭妻斑匪、兒之喪;他博學(xué)多才呐籽,道德高尚,富有修養(yǎng)蚀瘸,卻不為當(dāng)政者所用所容;他長期周游列國狡蝶,致力于實踐自己的政治理念,推行仁義之道贮勃,卻四處碰壁贪惹,屢陷困境,不只一次遭遇生命危險寂嘉∽嗨玻孔子有足夠的理由憤世嫉俗、怨天尤人泉孩,卻“不怨天硼端,不尤人,下學(xué)而上達”(《論語·憲問》)寓搬,一生進德修業(yè)珍昨,樂觀積極,自強不息订咸。

  顏回的生命在一定程度上可謂孔子自身的人生寫照曼尊。師生倆都不為環(huán)境所困,心態(tài)樂觀脏嚷,精神豁達。顏回家境困窘瞒御,生活匱乏父叙,卻安生樂生,心境愉悅肴裙,他的人生貌似貧寒潦倒趾唱,實則隨遇而安,平和喜樂蜻懦√瘃孔子贊美顏回:

  “賢哉,回也!一簞食宛乃,一瓢飲悠咱,在陋巷蒸辆,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析既。賢哉躬贡,回也!”(《論語·雍也》)

  宋明理學(xué)開山者周敦頤向弟子程顥、程頤提出了一個重要問題:

  “尋孔顏樂處眼坏,所樂何事?”

  這個問題的答案在《論語》中就能找到拂玻。“成仁”是孔子顏回能“樂”的關(guān)鍵所在≡滓耄孔顏之樂是不受欲望宰制檐蚜、不為環(huán)境左右的仁者之樂⊙爻蓿孔子指出:

  “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闯第,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肋坚,知者利仁乡括。”(《論語·里仁》)

  孔顏師徒能夠“長處樂”,所“樂”正是有德“君子”的“成仁”之樂智厌。“仁”是儒學(xué)的核心價值诲泌,是“德”的本質(zhì)所在,因而孔子認(rèn)為:

  “富與貴铣鹏,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敷扫,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惡也诚卸,不以其道得之葵第,不去也。君子去仁合溺,惡乎成名卒密。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棠赛,顛沛必於是哮奇。”(《論語·里仁》)

  “成仁”能使人超越聲色食貨感官享受,能使人漠視順逆榮辱外在境遇睛约,能使人“久處約”鼎俘、“長處樂”,遭遇貧寒困苦辩涝、顛沛險阻都能“不改其樂”贸伐,因而“仁”比富貴、食色更有價值怔揩。君子“成仁”捉邢,就是要以“仁”立身脯丝,做到“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歌逢,顛沛必於是”巾钉。

  孔子指出,精神價值“仁”不僅高于聲色富貴秘案,還高于肉體生命:

  “志士仁人砰苍,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阱高。”(《論語·衛(wèi)靈公》)

  從《論語》中可見赚导,孔子很少以“仁”贊許人,在他的學(xué)生中赤惊,唯有顏回被認(rèn)為能“成仁”吼旧。他贊揚顏回:

  “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未舟,其馀則日月至焉而已矣圈暗。”(《論語·雍也》)

  “仁”的內(nèi)涵豐富。綜合《論語》中有關(guān)“仁”的條目可知裕膀,“仁”是超越小我员串,不自我中心,不自私自利昼扛,不主觀專斷寸齐,不剛愎自用,不固執(zhí)己見抄谐,不怨天尤人;“仁”是設(shè)身處地渺鹦,推己及人,“愛人”蛹含,“知人”毅厚,同情人,理解人浦箱,幫助人卧斟,成人之美,“己欲立立人憎茂,己欲達達人”,“己所不欲锤岸,勿施于人”;“仁”是善于反省竖幔,改過遷善,“躬自厚而薄責(zé)于人”是偷,嚴(yán)于律己拳氢,寬以待人募逞,誠信忠厚,仁人愛物馋评,博施濟眾放接,身居陋巷、心懷天下;“仁”是理智穩(wěn)健留特,中庸平和纠脾,情緒穩(wěn)定,不偏頗極端蜕青,不縱情任性苟蹈,不大聲以色,不暴躁魯莽;“仁”是剛毅正直右核,獨立不倚慧脱,和而不同,言行一致贺喝,不巧言令色菱鸥,不做表面文章,不圓滑世故躏鱼,不虛情假意氮采,不口是心非;“仁”是堅持道義,懷抱理想挠他,不放棄原則扳抽,不曲學(xué)阿世,不同流合污;“仁”是孝悌忠信殖侵,實踐善良道德贸呢,善于向有道者學(xué)習(xí),下學(xué)上達拢军,敬天知命楞陷,安然順受,以德配天茉唉。

  孔顏師徒是具備上述豐富精神品質(zhì)和健全豁達心態(tài)的“仁人志士”固蛾,因而能夠“仁者不憂”,安生樂生度陆。在憂患挫折的生命歷程中艾凯,老師孔子能“樂而忘憂”;在貧寒困苦的生活境遇中,學(xué)生顏回能“不改其樂”懂傀。

  在為學(xué)成仁方面趾诗,顏回是步老師后塵的忠實后學(xué);在實踐儒家核心價值仁義之道方面,師生倆志同道合∈牙幔孔子引顏回為知音同道郑兴,他對顏回說:“用之則行,舍之則藏贝乎,惟我與爾有是夫!”(《論語·述而》)“用”就是要行仁義之道情连,如果行不通,那么寧可“藏”览效,也決不能放棄自己的人生原則却舀。

  《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周游列國推行“仁義”之道朽肥,曾受困于陳國和蔡國之間禁筏。“絕糧,從者病衡招,莫能興篱昔。孔子講頌弦歌不衰始腾。”弟子們這時“有慍心”州刽,對孔子致力推行的仁義之道產(chǎn)生了疑惑。

  子路反問老師:“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子貢勸老師孔子變通求容浪箭。他說:“夫子之道至大也穗椅,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蓋少貶焉?”

  只有顏回堅定不移奶栖。他說:“夫子之道至大匹表,故天下莫能容。雖然宣鄙,夫子推而行之袍镀,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見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冻晤。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苇羡,是有國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見君子!”

  堅持原則鼻弧,堅持道義设江,堅持理想,不“曲學(xué)阿世”攘轩,孔顏師徒以自己的生命實踐昭示了仁人志士“君子儒”的品格操守叉存。在困頓險惡的境遇中,孔子“知其不可而為之”度帮,堅持推行仁義鹉胖,既不放棄自己的社會責(zé)任,也不為現(xiàn)實遭際所困,隨遇而安甫菠,坦然樂生,依然“講頌弦歌不衰”;在不為世人理解容納冕屯、幾乎眾叛親離的逆境中寂诱,唯有顏回能對老師說出“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見君子”的鏗鏘言語“财福孔子聽了顏回的一番話痰洒,欣然玩笑道:

  “有是哉顏氏之子?使?fàn)柖嘭敚釣闋栐住?rdquo;

  顏回是孔子的忠實追隨者浴韭∏鹩鳎《論語·先進》:

  “子畏于匡,顏淵后念颈。子曰:‘吾以女為死矣!’曰:‘子在泉粉,回何敢死!’”

  這些記錄生動說明了什么是“志同道合”、“生死與共”榴芳、“肝膽相照”嗡靡。

  儒家所承傳的文化極為重視父系血脈傳遞和香火延續(xù),然而窟感,從《論語》的記述中可見讨彼,對于儒宗孔子而言,精神價值的承傳勝過了肉體基因的延續(xù)柿祈」螅孔子七十歲時,獨生子孔鯉死亡躏嚎,七十一歲時蜜自,最得意的弟子顏回病逝〗羲鳎《論語》中沒有孔子因老年喪子而過度哀傷的記載袁辈,顏回之死則令他哀痛異常:

  “顏淵死,子曰:‘噫!天喪予!天喪予!’

  顏淵死珠漂,子哭之慟晚缩。從者曰:‘子慟矣!’曰:‘有慟乎!非夫人之為慟而誰為!’”(《論語·鄉(xiāng)黨》)

  孔子敬畏天命,自覺以德配天媳危,相信“仁者壽”荞彼,深信得道者天佑,他的精神之子待笑、仁義之道的忠實傳人顏回竟短命而亡鸣皂,怎能不令他生出“天喪予”的沉痛悲感而“哭之慟”呢!

關(guān)鍵詞:顏回,國學(xué)人物

用戶評論
揮一揮手 不帶走一片云彩
國學(xué)經(jīng)典推薦

為什么顏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

古詩國學(xué)經(jīng)典詩詞名句成語詩人周易起名關(guān)于本站免責(zé)聲明

Copyright ? 2016-2024 www.shunbangex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學(xué)夢 版權(quán)所有

桂ICP備2021001830號

做暖视频免费成人,高清无码在线成人,成人午夜网站免费,日韩东京热app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