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儒名士更是將自己具體的讀書锦募、學習方法流傳下去摆屯。朱熹是中國封建社會最具影響的哲學家、教育家之一御滩,他告誡后代:“日間思索鸥拧,有疑用冊子隨手札記,候見質(zhì)問削解,不得放過富弦。所聞?wù)d語,歸安下處氛驮,思省切要之言腕柜,逐日札記,歸日要看。見好文字盏缤,錄取下來砰蠢。”即遇到問題和老師的解答以及平日遇到的好文章,都要隨手記錄在本子上唉铜,養(yǎng)成記札記的好習慣台舱。曾國藩教育兒子讀書時也要“略作札記,以志所得潭流,以著所疑”竞惋。同時,對書本不要過于愛惜灰嫉。清初著名詩人孫枝蔚告誡后人:“初讀古書拆宛,切莫惜書。惜書之甚讼撒,必至高閣浑厚。便須動圈點為是,看壞一本不妨更買一本根盒。”
此外钳幅,不能閉門讀書,要與人請教切磋郑象。顏之推告誡:“禮云:‘獨學而無友贡这,則孤陋而寡聞茬末。’蓋須切磋相起明也厂榛。見有閉門讀書,師心自是丽惭,稠人廣坐击奶,謬誤差失者多矣。”他教育子孫只有虛心多問责掏、切磋交流柜砾,互相啟發(fā)不明白的地方,學習才會有所進步换衬。如果不與外界交流痰驱,無師無友,則只會使自己寡聞少見瞳浦,思路閉塞;若僅依據(jù)自己的理解而自以為是担映,更會產(chǎn)生許多的謬誤和差錯,貽笑大方叫潦。
沈陽工業(yè)大學近代史專業(yè)副教授王健輝說蝇完,培養(yǎng)孩子不同的讀書興趣也是讓其讀書的一種方式。曾國藩對兩個兒子的教育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大兒子曾紀澤不喜歡科舉考試短蜕,不喜歡八股文氢架,喜歡西方的語言學和社會學,曾國藩就鼓勵他按自己的興趣方向去讀書朋魔,于是著有《西學述略序說》和《〈幾何原本〉序》祝钢。對于二兒子曾紀鴻,曾國藩就依照其喜歡數(shù)學的興趣去培養(yǎng)叔汁,最終成為清代的一位數(shù)學家颈走,更有《對數(shù)評解》、《圓率考真圖解》解滓、《粟布演草》等數(shù)學專著傳世赃磨。
關(guān)鍵詞:國學知識,朱熹,國學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