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元代舒頔的《小重山·端午》
碧艾香蒲處處忙危融。誰家兒共女畏铆,慶端陽。細纏五色臂絲長吉殃〈蔷樱空惆悵,誰復吊沅湘蛋勺。
往事莫論量瓦灶。千年忠義氣,日星光迫卢。離騷讀罷總堪傷倚搬。無人解,樹轉午陰涼乾蛤。
到處采擷艾蒿每界、蒲草繁忙捅僵,誰家的青年男女,準備過端午節(jié)眨层?五色絲帶纏繞著手臂唱歌跳舞庙楚。我內(nèi)心惆悵,還有誰在端午節(jié)追悼屈原趴樱?
過去的事不要評論衡量馒闷,屈原忠義氣節(jié),可與日月相比叁征。讀完了《離騷》總能感到悲傷纳账。沒有人理解我的心情,只有在樹蔭底下乘涼捺疼。
小重山:詞牌名疏虫。又名“小重山令”∑『簦《金奩集》入“雙調(diào)”卧秘。唐人例用以寫“宮怨”,故其調(diào)悲官扣。五十八字翅敌,前后片各四平韻。
端午:農(nóng)歷五月初五惕蹄,又稱端陽節(jié)蚯涮、午日節(jié)等,中國傳統(tǒng)的民間節(jié)日焊唬。亦以紀念相傳于是自沉汨羅江的古代愛國詩人屈原恋昼,有裹粽子及賽龍舟等風俗。
碧艾:綠色的艾草赶促。香蒲(pú):多年生草本植物液肌。俗稱蒲草。生長在水邊或池沼內(nèi)鸥滨。葉狹長嗦哆,夏季開花,雌雄花穗緊密排列在同一穗軸上婿滓,形如蠟燭老速,有絨毛,可做枕頭心凸主;葉片可編織席子橘券、蒲包、扇子∨越ⅲ花粉稱蒲黃锋华,用為止血藥。舊時端午節(jié)有在門口掛菖蒲箭窜、艾葉毯焕、蒿草、白芷等植物的習俗磺樱。明陳汝元《金蓮記·就逮》:“角黍包金纳猫,香蒲切玉,是處龍舟飛競竹捉∥咴”
端陽:端陽節(jié),端午節(jié)的別稱活孩。明馮應京《月令廣義·歲令一·禮節(jié)》:“五月初一至初五日名女兒節(jié)物遇,初三日扇市,初五日端陽節(jié)憾儒,十三日龍節(jié)∧松常”
五色臂絲:荊楚風俗起趾,端午節(jié)以紅、黃警儒、藍训裆、白、黑五彩絲系臂蜀铲,相傳這五彩絲線代表著東边琉、西、南记劝、北变姨、中五方神力,可以抵御邪祟災瘟厌丑,人們稱之為“長命線”定欧。一說這五彩象征著五色龍,可以降服鬼怪怒竿。
惆悵:因失意或失望而傷感砍鸠、懊惱「郏《楚辭·九辯》:“廓落兮爷辱,羈旅而無友生;惆悵兮,而私自憐饭弓∷ⅲ”
吊:憑吊,悼念示启。沅(yuán)湘:二水名兢哭,沅水和湘水的并稱。沅水發(fā)源于貴州夫嗓,湘水發(fā)源于廣西迟螺,都經(jīng)過湖南省注入洞庭湖。戰(zhàn)國楚詩人屈原遭放逐后舍咖,曾長期流浪沅湘間矩父。湘水支流中有汨羅江,為屈原自沉之處排霉∏现辏《楚辭·離騷》:“濟沅湘以南征兮,就重華而陳詞攻柠∏蚨”這里指代屈原。
往事:過去的事情瑰钮∶疤玻《荀子·成相》:“觀往事,以自戒浪谴,治亂是非亦可識开睡。”此指屈原投江自盡之事苟耻。論量(liáng):評論篇恒,計較。唐吳兢《貞觀政要·論任賢》:“至于論量人物凶杖,直道而言胁艰。”
千年:極言時間久遠官卡。晉陶淵明《挽歌詩》:“幽室一已閉蝗茁,千年不復朝⊙爸洌”忠義:忠貞義烈哮翘。《后漢書·桓典傳》:“ 獻帝即位毛秘,三公奏典前與何進 謀誅閹官饭寺,功雖不遂阻课,忠義炳著〖璩祝”此指屈原的忠貞義氣限煞。
日星光:屈原《九章·涉江》:“與天地兮比壽,與日月兮同光员凝∈鹱ぃ”這句是說屈原的忠義氣節(jié)永不泯滅,就像太陽和星星的光輝一樣健霹。
離騷:指屈原的長篇政治抒情詩《離騷》旺上。此詩抒發(fā)了不與邪惡勢力同流合污的斗爭精神和至死不渝的愛國熱情。
解:懂得糖埋,明白宣吱。無人解:此句寫出作者感嘆不被世俗所理解的心情。
午陰:中午的陰涼處瞳别。常指樹蔭下征候。宋蘇舜欽《寄題趙叔平嘉樹亭》詩:“午陰閑淡茶煙外,曉韻蕭疏睡雨中祟敛“贪樱”
《小重山·端午》是元曲作家、詩人馆铁、詞人舒頔的作品卒煞,作于明朝建立(1368年)之后的一個端午節(jié)。舒頔生平處于元明之際叼架,《新元史》稱他“遭逢亂世”,“嘗避寇巖谷衣撬,被執(zhí)乖订,頔正色叱賊(指朱元璋等起義軍),賊感而釋之”具练。他忠于元朝乍构,入明不仕。
“空惆悵”慨嘆了世人忙于節(jié)日的喜慶扛点,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節(jié)厚重的歷史內(nèi)涵:表達對愛國詩人屈原的懷念之情哥遮。“無人解”抒發(fā)了作者不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懷陵究,也表達了對屈原忠義氣節(jié)的崇敬眠饮。
這首詞最突出的表現(xiàn)手法是對比。上闋中铜邮,眾人的繁忙喜慶和作者的獨自惆悵形成對比仪召;下闋中寨蹋,世俗對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讀《離騷》的深切感傷形成對比。
這首詞蘊含了濃重的民族風味扔茅,描寫的是荊楚之地的端午風俗已旧。全詞從“碧艾香蒲”入筆,“處處忙”道出了端午時節(jié)的忙碌召娜。兒共女运褪,慶端陽,描摹出一幅合家團圓共度佳節(jié)的溫馨玖瘸,刻畫出了中華民族在節(jié)日之中共享天倫的樂趣秸讹。“細纏五色臂絲長”店读,纏五色臂絲是荊楚之地的一種民族風俗嗦枢,是在端午節(jié)由孩子們將五色絲帶纏在臂上,這種五色的臂絲又叫“朱索”或者“長命縷”屯断,據(jù)說能夠降服鬼怪文虏,企保平安。上闋的最后兩句“空惆悵殖演,誰復吊沅湘”氧秘,將全詞開辟了一個新的境界,為下闋的悼念屈原奠定了基調(diào)趴久,為抒情作了鋪墊丸相。“誰復吊沅湘”彼棍,交代了“空惆悵”的緣由灭忠,原來人們忙著過端午,只是一般性地喜慶座硕,而忘卻了這個特殊節(jié)日所蘊含的歷史文化內(nèi)涵弛作,誰還記得那為愛國詩人屈原呢?作者有感而發(fā)华匾,直指俗弊映琳。在這熱鬧喜慶的節(jié)日里,詩人卻“空惆悵”蜘拉,與“慶端陽”的熱鬧形成鮮明的對比萨西。下闋直抒自己的感情,仍然運用了對比手法旭旭。就是寫追悼屈子之情思了谎脯。“往事莫論量”您机,確實穿肄,千年已過年局,人們記住最多的不是屈子的《離騷》,而是汨羅江投河自盡的忠義氣節(jié)咸产∈阜瘢“千年忠義氣,日星光”脑溢,日星本是天地的精華僵朗,終明兒不滅,將屈原的千古大義與日星之光相提并論屑彻,并不為過验庙,大忠大義,理當被永世銘記社牲》嘌Γ“離騷讀罷宗堪傷”,此一句不單單寫出了對屈子大義的崇敬搏恤,還道出了文人的惺惺相惜违寿。“無人解”熟空,抒發(fā)了作者不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懷藤巢,也表達了對屈原忠義氣節(jié)的崇敬。千年已過息罗,便是何等的悲歌大義掂咒,又能被幾人記得呢?便是記得迈喉,又有幾人能解绍刮?樹轉午陰涼,端午之時的燥熱天氣挨摸,能得一份的涼意已是不易录淡,莫非也是屈子的美意嗎?結尾由情歸景油坝,景中又似有余情,大有余音不絕之意刨裆。
本曲以端午節(jié)為載體澈圈,從眼前所見的荊楚端午風俗寫起,描畫出一幅熱鬧繁忙的景象帆啃,與下片的“無人解”形成鮮明對比瞬女。但沅湘之水卻把作者帶入了歷史,通過紀懷屈原抒發(fā)自己對元朝覆滅的感傷和不仕明朝的節(jié)烈努潘,“空惆悵诽偷,誰復吊沅湘” 坤学、“《離騷》讀罷總堪傷。無人解”等詩句傳達就是作者的傷感失落报慕,而“往事莫論量深浮。千年忠義氣,日星光”則表明了作者對元朝的忠貞決心眠冈》晌“樹轉午陰涼”,以景結情蜗顽,情在景中布卡,是古詩詞的常用收尾法」透牵可以收到“曲終人不見忿等,江上數(shù)峰青”的余韻繚繞的效果。作者的悲觀絕望之情溢于言表崔挖。
歷來寫端午的詩詞都很多贸街,多半會提到屈原的舊事,借屈原之酒杯澆自己之塊壘虚汛,或者抒發(fā)自己郁郁不得志的失落情懷匾浪,或者贊揚屈原的精神而表明自己的忠義之心,總之卷哩,流不盡的沅湘之水蛋辈,就是中國失意文人的辛酸之淚〗辏“沅湘碧潭水冷溶,應自照千峰”(梅堯臣),“堪笑楚江空渺渺尊浓,不能洗得直臣冤”(文秀)逞频,“沅湘流不盡,屈子怨何深”(戴叔倫)栋齿。
讀中國古詩詞總讓人覺得氣悶苗胀,而沒有怒發(fā)沖冠的暢快,好像他們只會躲在角落里哀怨或者表明忠心瓦堵,從來都不會憤怒似的基协。最多不過是裝瘋賣傻,“學呆菇用,妝癡澜驮,誰解其中意?”“盡教他爭甚底惋鸥,不如他瞌睡杂穷,不如咱沉醉悍缠,都不管天和地”,沒有幾個敢真正站起來去怒去喊去抗爭耐量!這和《詩經(jīng)》開創(chuàng)的“悲而不傷飞蚓,哀而不怨”的溫柔敦厚的詩風與屈原的香草美人的藝術傳統(tǒng)是分不開的。
舒頔 : 舒頔(一三○四~一三七七)八堡,字道原,績溪聘芜,(今屬安徽市置臁)人。擅長隸書汰现,博學廣聞挂谍。曾任臺州學正,后時艱不仕瞎饲,隱居山中口叙。入朝屢召不出,洪武十年(一三七七)終老于家嗅战。歸隱時曾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