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山圖記》翻譯及賞析
《吳山圖》是吳縣百姓送給離任縣令魏用晦的紀念品挑豌,其功用相當于眾多已程式化的“去思碑”安券。下面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摹秴巧綀D記》翻譯及賞析,歡迎閱讀氓英。
《吳山圖記》
作者: 歸有光
吳侯勉、長洲二縣〔1〕,在郡治所〔2〕铝阐,分境而治〔3〕址貌。而郡西諸山,皆在吳縣饰迹。其最高者芳誓,穹窿、陽山啊鸭、鄧尉锹淌、西脊、銅井〔4〕赠制。而靈巖〔5〕赂摆,吳之故宮在焉〔6〕,尚有西子之遺跡〔7〕钟些。若虎丘烟号、劍池及天平、尚方政恍、支硎汪拥,皆勝地也〔8〕。而太湖汪洋三萬六千頃〔9〕篙耗,七十二峰沉浸其間〔10〕迫筑,則海內(nèi)之奇觀矣〔11〕。
余同年友魏君用晦為吳縣〔12〕宗弯,未及三年脯燃,以高第召入為給事中〔13〕。君之為縣蒙保,有惠愛〔14〕辕棚,百姓扳留之〔15〕,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逝嚎。由是好事者繪《吳山圖》以為贈〔16〕扁瓢。
夫令之于民〔17〕,誠重矣懈糯。令誠賢也涤妒,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澤而有榮也〔18〕赚哗;令誠不賢也她紫,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辱也屿储。君于吳之山川贿讹,蓋增重矣。異時吾民將擇勝于巖巒之間〔19〕够掠,尸祝于浮屠民褂、老子之宮也〔20〕,固宜疯潭。而君則亦既去矣〔21〕赊堪,何復惓惓于此山哉〔22〕?昔蘇子瞻稱韓魏公去黃州四十馀年而思之不忘〔23〕,至以為《思黃州》詩竖哩,子瞻為黃人刻之于石〔24〕哭廉。然后知賢者于其所至,不獨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相叁,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遵绰。
君今去縣已三年矣。一日增淹,與余同在內(nèi)庭〔25〕椿访,出示此圖,展玩太息〔26〕虑润,因命余記之成玫,噫!君之于吾吳有情如此,如之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
(《震川先生集》卷十六)
【注釋】
〔1〕吳:吳縣拳喻,今已撤銷并入江蘇蘇州市梁剔,為吳中區(qū)。長洲:明代縣名舞蔽,后并入?yún)强h。明朝二縣均屬蘇州府管轄码撰。
〔2〕郡治所:州府官署所在地渗柿,此處是指蘇州府治。吳縣和長洲縣的衙門也設在蘇州城內(nèi)。
〔3〕治:治理朵栖。
〔4〕穹窿:山名颊亮,在今蘇州市西南。陽山:在今蘇州市的西北陨溅。鄧尉:山名终惑,在今蘇州市西南,因東漢時鄧禹曾隱居此山而得名门扇,山上多梅花雹有。西脊:又稱西磧山,在鄧尉山西臼寄。銅井:又稱銅坑山霸奕,亦在今蘇州市西南,以產(chǎn)銅而得名吉拳。
〔5〕靈巖:山名质帅,在今蘇州市木瀆鎮(zhèn),又名石鼓山留攒、研石山煤惩、象山、石城山炼邀。
〔6〕吳之故宮:春秋時吳國君主夫差曾在靈巖為西施建館娃宮魄揉。據(jù)傳今靈巖山寺一帶即是館娃宮的遺址。
〔7〕尚:還汤善。西子:即西施什猖,春秋時越國的美女,越國君主勾踐將西施獻給吳王夫差红淡,西施備受吳王寵愛不狮。相傳吳王曾在靈巖山上為西施建有琴臺、梳妝臺等在旱。
〔8〕若:像摇零。虎丘:山名桶蝎,一名海涌山驻仅。在江蘇蘇州市西北閶門外。相傳春秋時吳王闔閭葬于此登渣,三日有虎踞于上噪服,故名。唐王朝避其先世李虎諱胜茧,改稱武丘粘优。后復舊名仇味。泉石幽勝,上有塔雹顺,登眺則全城在目丹墨,為蘇州名勝。劍池:池名嬉愧。在今江蘇蘇州市虎丘山贩挣。相傳秦始皇東巡時在這里找尋過吳王闔廬的寶劍;一說闔廬葬在這里没酣,曾用魚陽扁諸等寶劍各三千殉葬王财,故名。天平:山名四康,在靈巖山北搪搏,因山頂方平,故名天平山闪金。尚方:山名疯溺,又稱上方山、楞枷山哎垦,在原吳縣西南囱嫩。支硎(xíng形):山名,在原吳縣西南漏设,相傳晉代名僧支遁曾隱于此山墨闲。
〔9〕太湖:在今江蘇省南部,面積二千四百多平方公里郑口,是我國第三大淡水湖鸳碧。舊說有三萬六千公頃。
〔10〕七十二峰:太湖中有大小島嶼四十八個犬性,加上沿湖的山峰和半島瞻离,號稱七十二峰。尤以洞庭東山乒裆、西山套利、馬跡山、三山鹤耍、黿頭渚最為有名肉迫。沉浸:浸入水中。
〔11〕海內(nèi):古人以為我國疆土四面環(huán)海稿黄,故稱國境以內(nèi)為海內(nèi)喊衫。猶言天下「伺拢《戰(zhàn)國策·秦策一》云:“今欲并天下族购,凌萬乘鼻听,詘敵國,制海內(nèi)联四,子元元,臣諸侯撑教,非兵不可朝墩。”
〔12〕同年:封建時代同一年中舉或同一年登進士第的互相稱同年伟姐。為吳縣:出任吳縣縣令收苏。
〔13〕高第:在吏部舉行的考核中列為上等者稱高第。給事中:官名愤兵。秦漢為列侯鹿霸、將軍、謁者等的加官秆乳。常在皇帝左右侍從懦鼠,備顧問應對等事。因執(zhí)事在殿中屹堰,故名肛冶。魏或加官,或為正官扯键。晉以后為正官睦袖。隋開皇六年(586),于吏部置給事郎荣刑。唐屬門下省馅笙。元以后廢門下省,而留給事中厉亏。明給事中分吏董习、戶、禮叶堆、兵阱飘、刑、工六科虱颗,掌侍從規(guī)諫沥匈,稽察六部之弊誤,有駁正制敕之違失忘渔、章奏封還一權(quán)高帖。魏用晦所任為刑科給事中,《明史·職官三》言其職責為:“刑科畦粮,每歲二月下旬散址,上前一年南北罪囚之數(shù)乖阵,歲終奏上一歲蔽獄之數(shù),閱十日一上實在罪囚之數(shù)预麸,皆憑法司移報而奏御焉瞪浸。”
〔14〕惠愛:對老百姓施惠和愛護吏祸。
〔15〕扳留:挽留对蒲。又作“攀留”,即攀緣車駕挽留贡翘,表示對離任者功績的肯定和對離去的眷念蹈矮。
〔16〕由是:因此。好事者:喜歡繪畫的人鸣驱。事:從事泛鸟。以為贈:即作為贈送的禮品。
〔17〕令之于民:縣令對于老百姓來說踊东。
〔18〕被:通“披”北滥,受。澤:恩惠递胧。榮:興旺碑韵。
〔19〕擇勝:選擇形勝之處。
〔20〕尸祝:尸缎脾,代表鬼神受享祭的人祝闻;祝,傳告鬼神言辭的人遗菠×《莊子·逍遙游》:“庖人雖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吳辙纬』碓猓”注曰:“庖人尸祝,各安其所贺拣”托唬”尸祝在此處的意思是:將來把他當作祖先、神靈一樣祭祀譬涡。浮圖:梵語音譯闪幽,此處指佛教寺院。老子之宮:即道觀涡匀。老子是道教供奉的始祖盯腌。
〔21〕既去:已經(jīng)離開。
〔22〕(quán全):懇切陨瘩、難以舍棄的樣子腕够。
〔23〕蘇子瞻:即蘇軾(1036—1101)级乍,字子瞻,號東坡帚湘,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縣)人玫荣。宋仁宗嘉二年(1057)進士。宋神宗熙寧年間任杭州通判大诸,歷知密州崇决、徐州、湖州底挫。御史劾以作詩訕謗朝廷,貶謫黃州團練副使脸侥。宋哲宗元間建邓,累遷翰林學士,出知杭州睁枕、潁州官边,再貶惠州、瓊州外遇,赦還卒于常州注簿,謚文忠。是宋代著名的思想家跳仿、文學家诡渴,有《蘇東坡集》、《東坡樂府》菲语⊥纾《宋史》有傳。韓魏公:即韓琦(1008—1075)山上,字稚圭眼耀,宋相州安陽(今河南安陽市)人。天圣五年(1027)進士佩憾。仁宗時哮伟,西北邊事起,韓琦任陜西經(jīng)略招討使妄帘,與范仲淹率兵拒戰(zhàn)楞黄。韓、范久在兵間寄摆,名重當時谅辣,為宋廷所倚重,時人稱為“韓范”婶恼。西夏和成桑阶,入為樞密副使柏副,嘉中官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英宗立蚣录,封魏國公割择。琦為相十年,臨大事萎河,決大議荔泳,雖處危疑之際,知無不為虐杯。卒謚忠獻玛歌。《宋史》有傳擎椰。去黃州四十馀年而思之不忘:韓琦曾與其兄在黃州居過支子,黃州人以此為榮。蘇軾作有《書韓魏公黃州詩后》一文:“魏公去黃州四十馀年达舒,而思之不忘值朋,至以為詩」”此處用韓琦之思念黃州之事言魏用晦思念吳縣昨登。
〔24〕子瞻為黃人刻之于石:宋神宗元豐三年(1080),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贯底,元豐七年(1094)十月二十六日丰辣,蘇軾作《書韓魏公黃州詩后》云:“而軾亦公(即韓琦)之門人,謫居于黃五年禽捆,治東坡糯俗,筑雪堂,蓋將老焉睦擂,則亦黃人也得湘。于是相與摹公之詩而刻之石,以為黃人無窮之思顿仇√哉”黃人,即黃州人臼闻。
〔25〕內(nèi)庭:即內(nèi)廷鸿吆,宮廷之內(nèi)。隆慶四年(1570)述呐,歸有光任南京太侍寺丞惩淳,留京執(zhí)掌內(nèi)閣制敕房,纂修《世宗實錄》,因此有機會在內(nèi)廷與時任給事中的魏用晦見面思犁。
〔26〕太息:出聲長嘆代虾。
【譯文】
吳縣、長洲兩縣的'縣治激蹲,在吳郡的郡治所在地棉磨,兩縣劃分境界各自管理。府城西南的眾多山岡学辱,都在吳縣境內(nèi)乘瓤。其中最高的山峰,有穹窿策泣、陽山衙傀、鄧尉、西脊萨咕、銅井等山差油。靈巖山上,春秋時吳國的宮殿的故址就在那兒任洞,還有西施的遺跡。像虎丘发侵、劍池以及天平交掏、尚方、支硎等處刃鳄,都是名勝所在地盅弛。太湖浩浩淼淼,面積三萬六千頃叔锐,七十二峰在湖中沉浮挪鹏,真可以算海內(nèi)奇觀了。
我同年得中的好友魏用晦任吳縣縣令未滿三年愉烙,因考績列入優(yōu)等被調(diào)入京城擔任給事中讨盒。魏君任吳縣縣令期間有恩于民,離任時步责,百姓設法挽留卻未能成功返顺,魏君也舍不得離開他的百姓,于是有熱心人便畫了一幅《吳山圖》來送給他蔓肯。
縣令對于老百姓來說遂鹊,確實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縣令確實是賢良的蔗包,那么當?shù)氐纳酱ú菽疽矠槊墒芷涠鳚啥械綐s耀秉扑;如果縣令不賢良,那么當?shù)氐纳酱ú菽疽矔庋甑飨蓿惺艿綈u辱舟陆。魏君對于吳縣的山河误澳,可以說是增添了光彩了。今后有那么一天吨娜,吳縣的老百姓將會在青山秀巖間挑選一塊名勝寶地脓匿,在佛寺或道觀里祭祀他,這完全是應該的宦赠。那么魏君既然已經(jīng)離開了吳縣陪毡,為什么還對這里的名山那樣眷戀呢?
從前勾扭,蘇東坡稱贊韓琦離開了黃州四十多年毡琉,還念念不忘黃州,以至于寫下了懷念黃州的詩歌妙色。蘇東坡為黃州人把這詩刻在石碑上桅滋。由此后人才明白這樣一個道理:賢能之士到某一處地方,不單單會使那兒的人民不忍心忘記他身辨,而且連自己也不能忘記那兒的人民丐谋。
現(xiàn)在魏君離開吳縣已經(jīng)三年了,一天,他與我同在內(nèi)庭煌珊,取出這幅《吳山圖》給我看号俐,一邊欣賞,一邊嘆息定庵,就命我寫篇文章記載這件事情吏饿。唉!魏君對于我鄉(xiāng)吳縣有如此深厚的感情蔬浙,又怎能使我們吳縣百姓忘記他呢猪落!
【賞析】
《吳山圖》是吳縣百姓送給離任縣令魏用晦的紀念品,其功用相當于眾多已程式化的“去思碑”畴博。但吳縣百姓所送的《吳山圖》卻是禮輕情義重笨忌,因為它代表了老百姓對廉潔賢明縣令的真情實感。對于作者歸有光來說俱病,吳縣的山山水水實在太熟悉了蜜唾,加之自己也曾在湖州府長興縣任過縣令,因此庶艾,對《吳山圖》的意義當有切身的感受袁余,故下筆為文,隨興生發(fā)咱揍,侃侃而談颖榜,毫無造作應酬之嫌。第一段作者不直接從《吳山圖》說起,而是極寫吳縣的山川形勝掩完,而這些自然景觀本身又極富文化積淀噪漾,顯示出深廣的歷史文化內(nèi)涵。第二段先交待自己與《吳山圖》主人的同年關(guān)系且蓬,再引出《吳山圖》的故事欣硼,順理成章地將一地的山川形勝與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賢能之士聯(lián)系起來恶阴,同時也為下文的議論作了堅實的鋪墊诈胜。第三段先從縣令的賢與不賢對老百姓的關(guān)系說起,又用蘇軾和韓琦的故事為例冯事,說明賢能之官吏自然會能得到當?shù)匕傩盏纳钋袘涯罱剐佟W詈笥稚仙秸嬲馁t者是“不獨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昵仅』菏欤”最后一段稱賞魏用晦是屬于“不能自忘于其人”的賢者,“如之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摔笤!”全文結(jié)構(gòu)巧妙够滑,層次井然,抒情含蓄吕世。作者緊扣官與民的關(guān)系來展開議論彰触,同時也是借他人酒杯澆自家之塊壘,真可謂運思良苦寞冯。
關(guān)鍵詞:吳山圖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