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的三綱八目的三綱講完了,這一講我開始講八目:格物亡呵、致知抽活、誠意、正心锰什、修身下硕、齊家丁逝、治國、平天下梭姓。這是八條目霜幼,記住了哈。
《大學》里說:“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誉尖,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罪既,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铡恕,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琢感,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探熔,致知在格物驹针。”這意思是說,要平天下诀艰,必須先治國柬甥,治國必須先齊家,齊家必須先修身其垄,修身必須先正心苛蒲,正心必須先誠意,誠意必須先致知绿满,而致知就要靠格物臂外。這就是格物、致知棒口、誠意寄月、正心、修身无牵、齊家漾肮、治國、平天下茎毁。
反過來也一樣克懊。《大學》里說:“物格而后知至七蜘,知至而后意誠谭溉,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橡卤,身修而后家齊扮念,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碧库。”什么意思呢柜与,格物了巧勤,就是致知了;致知了,就誠意了弄匕,以此類推颅悉,一直到平天下,這八條前后之間是充分必要條件迁匠。
充要條件就是說剩瓶,你只要這樣干,肯定行;你不這樣干城丧,絕對不行延曙。所以說,這八條目芙贫,就是金科玉律了搂鲫。你要重視這個結論,真照這樣去干磺平,知行合一,你就前途無量拐辽。
除了搞清楚八條目之間的關系拣挪,知道八條目的學習順序也很重要【阒睿《大學》里說:“知所先后菠劝,則近道矣。”意思是說睁搭,知道哪個在先赶诊,哪個在后,就接近得道了园骆。這個要記住舔痪,先后次序是儒家哲學的一個核心,任何事情都要分清先后锌唾。比如“只問耕耘锄码,不問收獲”,為什么?因為耕耘在先晌涕,收獲在后滋捶,問耕耘才有收獲;問收獲呢,只會給你帶來焦慮和糾結余黎。問耕耘可以改變收獲重窟,問收獲什么都改變不了,這就是個先后問題惧财。
八條目當中有一條是核心巡扇,那就是中間的“修身”炒考。修身前面的格物、致知霎迫、誠意斋枢、正心,這是告訴你修身的路徑知给,修身的后面是齊家瓤帚、治國、平天下涩赢,這是修身的結果戈次。《大學》說筒扒,從天子到普通老百姓怯邪,人人都應該以修身為本。修身花墩,就是儒家最重要的價值觀悬秉,也是我們這門課最開始提出的目標。
這一講冰蘑,我就以修身為分界線和泌,先講八條目的前四條:格物、致知祠肥、誠意武氓、正心。
但是問題來了仇箱,《大學》這本書里沒有解釋什么是格物致知县恕,我猜可能是竹簡掉了幾片,那段內容丟掉了剂桥≈抑颍總之,其它每一條都有解釋渊额,就這兩條沒解釋况木。朱熹在編著四書的時候,就在這里補了一段解釋旬迹。
朱熹說:“所謂致知在格物者火惊,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窮其理也奔垦。”之所以說要致知屹耐,就必須要格物,意思是說,要知道惶岭,就必須即物窮理寿弱,研究那事物,窮盡它的道理按灶。
朱熹接著說:“蓋人心之靈莫不有知症革,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其理有未窮鸯旁,故其知有不盡也噪矛。”人心有知,萬物有理铺罢,我們不能窮盡事物之理艇挨,所以知有不盡,就是還沒有能夠做到全知韭赘。
他又接著說:“是以大學始教缩滨,必使學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窮之泉瞻,以求致乎其極脉漏。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貫通焉瓦灶,則眾物之表里精粗無不到鸠删,而吾心之全體大用無不明矣。”所以《大學》一開始教導學生贼陶,對凡是天下之物,無不在對它已知的理的基礎上進一步窮盡巧娱,表里精粗碉怔,無所不到,這樣用力時間長了禁添,就能無所不知撮胧、無所不明了。
朱熹最后總結:“此謂物格老翘,此謂知之至也芹啥。”這就是格物完成,就是“知之至”了铺峭,就是知道的極致墓怀,是最高境界了。
朱熹說的這些卫键,就成了之后一千年“格物致知”的標準解釋傀履。但到了明朝,王陽明對此提出了疑義莉炉,他的懷疑也很有道理钓账。他說碴犬,《大學》里說了“知所先后,則近道矣”梆暮,八條目是有嚴格的先后次序的服协,如果格物是要格物窮理,要窮盡天下全部事物的全部道理啦粹,達到知無不盡才算是格物致知偿荷,那這個任務顯然是一輩子也完不成的,那我不是到死也進不了“誠意卖陵、正心”的階段嗎?還談什么“修身遭顶、齊家、治國泪蔫、平天下”呢?
王陽明想不通棒旗,他決定自己做一個試驗,選一個物來格撩荣,他選了竹子铣揉。說格就格。王陽明到花園里餐曹,對著竹子盤腿而坐逛拱,盯著竹子,就開始格台猴。格了七天七夜朽合,什么也沒格出來,倒是把自己給格病了饱狂。王陽明就斷定:朱熹錯了!
就此曹步,王陽明提出了格物致知的新解釋,也打開了一個思想的新世界休讳。
王陽明說讲婚,格物致知的知,不是知識俊柔,而是良知;格呢筹麸,不是去做實驗搞物理研究,而是格子的格雏婶,畫好了格子物赶,就等于畫好了一個標準,這是一個是非善惡的標準尚骄。比如块差,我們說大臣的職責是格正君王,這個格就是一個是非善惡的標準,格子就是個框憨闰,格正就是匡正状蜗。我拿著這個是非善惡的格子,去格那個物鹉动,看套不套得上轧坎。套得上,就是是泽示,就是善;套不上缸血,就是非,就是惡械筛。這就是格物致知捎泻,我一套,就致良知埋哟,就知道是非善惡笆豁。后來王陽明把這個思想總結為他的“四句教”,就是四句話:“無善無惡心之體赤赊,有善有惡意之動闯狱,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抛计。”
你自己心里有良知哄孤,一件事情的是非善惡,你自己心里明明白白的吹截,都知道瘦陈。遇到什么事,你用這個良知的格子去套一下波俄,立即就明白了双饥,不要給自己找理由,不要自欺欺人弟断,該怎樣就怎樣,善的就留下趴生,就去做;惡的就摒棄阀趴,不要作惡,這就是格物致知苍匆。
格刘急,不是研究,是用是非善惡的標準去檢驗;物浸踩,不是物體叔汁,而是那個事,是你遇到的每一件事;致,不是窮盡据块,是導致码邻,是找到;知,不是知識另假,是良知像屋。
四個字,朱熹全錯!用朱熹的解釋边篮,要即物窮理己莺,才算格物致知,那永遠都完不成戈轿,后面六條永遠都操作不起來凌受。用王陽明的解釋,八條目就豁然開朗了思杯,馬上可以操作胜蛉。遇到一件事情,該怎么辦?我用是非善惡的格子往上一套智蝠,大是大非腾么,非常清楚。對的我就做杈湾,不對我就不做解虱,這就格物致知、致良知了漆撞。我既然知道該怎么做殴泰,我就有了誠意,有了誠意浮驳,心就正了悍汛,然后就可以修身、齊家至会、治國离咐、平天下。
格是是非善惡的標準格子奉件,那這個標準在哪里呢?王陽明說:“良知自然會知宵蛀。”簡單得很,就是你自己的良知县貌,你自己心里都明白术陶。
比方說,我是一個學生煤痕,該不該好好學習?人人都知道該好好學習梧宫,但為什么那么多人不好好學習呢?這就是沒有格物致知接谨。喊他出去玩的時候,他格子一套塘匣,知道不該去脓豪,但他還是去了。
格物致知馆铁,就是完全沒有任何利益的考量跑揉,只按是非善惡的標準去做,就是絕對堅持原則埠巨,沒有任何選擇性历谍,該怎樣就怎樣。
注意啊辣垒,這就是儒家修養(yǎng)入門的第一級臺階:遇到任何事情望侈,絕對不做任何利益考量,絕對不選擇性執(zhí)法勋桶,絕對按大是大非脱衙、是非善惡的標準去做,這就是致良知例驹。
我這門課很難捐韩,難點不在于朱熹的致知,掌握知識;而在于王陽明的致知鹃锈,致良知荤胁,知行合一,按這些原則去行動屎债。但是仅政,現(xiàn)在你聽起來,好像是在講大道理盆驹,覺得是圣人理想圆丹,很難落地。聽完全部課程躯喇,你就會真正理解它的全部原理辫封。你會發(fā)現(xiàn),那些原理聽上去很高深廉丽,其實真正的骨血也就那么一點點秸讹,主要看你能不能堅持做下來。
說完格物致知雅倒,我們再看后面的誠意正心,這部分很好理解弧可。
王陽明說“知善知惡是良知蔑匣,為善去惡是格物”劣欢,知道了是非善惡,知道了自己該怎么辦裁良,打定了主意凿将,就有了誠意。
什么是誠意呢?朱熹說:“誠者价脾,不自欺也牧抵。”比如你要跟客戶說假話,你自己知道是假話侨把,只是為了附和他而說的犀变,那如果你能做到不欺騙自己,你就有了誠意秋柄。所有是非获枝、善惡、真?zhèn)魏П剩伎吹昧肆朔置魇〉辏纳习l(fā)出來的念頭和考慮,都是真實無妄笨触,沒有一點虛情假意懦傍,這就是誠意。
在我看來芦劣,這個“誠意”的“誠”字粗俱,是整個儒家修養(yǎng)的根本。從《大學》到《中庸》持寄,就修一個“誠”字源梭,從《大學》的“誠意”到《中庸》的“至誠”,也就是至誠如神——能把誠意修養(yǎng)到極致稍味,你就能成為天地人三合一的神废麻。留下這個話頭,到《中庸》模庐,我們要攀登至誠如神的高峰烛愧。
做到誠意之后,就能正心掂碱,一顆心妥妥地在胸腔里怜姿,端端正正,無所偏倚疼燥。我們不是常說做一件事要先端正態(tài)度嗎?這就是正心沧卢。心一正,就一舉一動都符合道理和規(guī)矩醉者,一舉一動都對;一舉一動都對了但狭,才算是修身了披诗,身上的每個地方都修養(yǎng)到位;修身之后,就接上了后四條——修身立磁、齊家呈队、治國、平天下唱歧。
總結格物宪摧、致知、誠意颅崩、正心几于,用王陽明的“致良知”三個字就夠了。良知自然會知挨摸,你自己心里都知道孩革,都有數(shù)。只要你能夠做到誠意得运,不自欺膝蜈,不自欺欺人,一切自然無往不正熔掺,正大光明饱搏,走在光輝大道上。
講完了八條目的核心置逻,下一講推沸,我講八條目的后四條:修身、齊家券坞、治國鬓催、平天下。
關鍵詞:儒家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