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ó fēng · shào nán · cǎi pín
國風·召南·采蘋
yú yǐ cǎi pín ? nán jiàn zhī bīn 。
于以采蘋?南澗之濱缚窿。
yú yǐ cǎi zǎo ? yú bǐ xíng lǎo 棘幸。
于以采藻?于彼行潦。
yú yǐ chéng zhī ? wéi kuāng jí jǔ 倦零。
于以盛之?維筐及筥误续。
yú yǐ xiāng zhī ? wéi qí jí fǔ 。
于以湘之?維锜及釜扫茅。
yú yǐ diàn zhī ? zōng shì yǒu xià 蹋嵌。
于以奠之?宗室牖下。
shuí qí shī zhī ? yǒu zhāi jì nǚ 葫隙。
誰其尸之?有齊季女栽烂。
關(guān)鍵詞:詩經(jīng),寫人,女子,國風,召南
哪兒可以去采蘋?就在南面澗水濱。哪兒可以去采藻?就在積水那淺沼恋脚。
什么可把東西放?有那圓筥和方筐腺办。什么可把食物煮?三腳錡與無足釜。
安置祭品在哪里?祠堂那邊窗戶底糟描。這次誰來做主祭?恭敬虔誠待嫁女怀喉。
采蘋賞析
此詩敘述的是少女臨出嫁前莊重嚴肅地準備祭品和祭祀的情況,詳實地記載了祭品船响、祭器躬拢、祭地、祭人见间,反映了當時的風尚習俗聊闯。
根據(jù)文獻可以知道,在古代缤剧,貴族之女出嫁前必須到宗廟去祭祀祖先馅袁,同時學習婚后的有關(guān)禮節(jié)。這時荒辕,奴隸們?yōu)槠渲魅瞬赊k祭品汗销、整治祭具、設(shè)置祭壇抵窒,奔走終日弛针、勞碌不堪,這首詩就是描寫她們勞動過程的李皇。全詩三章削茁,每章四句宙枷。首章兩問兩答,點出采蘋茧跋、采藻的地點慰丛,次章兩問兩答,點出盛放瘾杭、烹煮祭品的器皿诅病,末章兩問兩答,點出祭地和主祭之人粥烁。
俗話說:“上供神吃贤笆,心到佛知。”這些普普通通的祭品和繁瑣的禮儀讨阻,卻蘊積著人們的寄托和希冀芥永,因而圍繞祭祀的一切活動都無比虔誠、圣潔钝吮、莊重埋涧,正如《左傳·隱公三年》所說:“茍有明信,澗溪沼沚之毛搀绣,蘋蘩蕰藻之菜飞袋,筐筥錡釜之器,潢污行潦之水链患,可薦于鬼神巧鸭,可羞于王公。”因此麻捻,詩人不厭其煩纲仍,不惜筆墨,層次井然地敘寫祭品贸毕、祭器郑叠、祭地、祭人明棍,將繁重而又枯燥的勞動過程描寫得繪聲繪色乡革。
這首詩的藝術(shù)魅力主要源于問答體的章法,而其主要構(gòu)成因素就是五個“于以”的運用摊腋。全詩節(jié)奏迅捷奔放沸版,氣勢雄偉,而五個“于以”的具體含意又不完全雷同兴蒸,連綿起伏视粮,搖曳多姿,文末“誰其尸之橙凳,有齊季女”戛然收束蕾殴,奇絕卓特笑撞,烘云托月般地將季女的美好形象展現(xiàn)給讀者。
⑴召(shào)南:《詩經(jīng)》“十五國風”之一钓觉。召南指周朝召公統(tǒng)治的南方地域茴肥。蘋(pín):又稱四葉菜、田字草荡灾,蘋科炉爆,為生于淺水之多年生蕨類植物,可食卧晓。
⑵于以:猶言“于何”,在何處赴捞。
⑶濱:水邊逼裆。
⑷藻:杉葉藻科,為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赦政,可食胜宇。一說水豆。
⑸行(xíng)潦(lǎo):溝中積水恢着。行桐愉,水溝;潦,路上的流水掰派、積水从诲。《毛傳》:“行潦靡羡,流潦也系洛。”
⑹筥(jǔ):圓形的筐。方稱筐略步,圓稱筥描扯。
⑺湘:烹煮供祭祀用的牛羊等√吮。《毛傳》:“亨也绽诚。”按即烹。
⑻錡(qí):三足鍋杭煎。釜:無足鍋恩够。锜與釜均為炊飯之器。
⑼奠:放置岔帽。
⑽宗室:宗廟玫鸟、祠堂∠眨《毛傳》:“大宗之廟也屎飘。”大宗妥曲,即大夫之始祖。牖(yǒu):窗戶钦购。
⑾尸:主持檐盟。古人祭祀用人充當神,稱尸押桃】《毛傳》:“尸,主唱凯。齊羡忘,敬。季磕昼,少也卷雕。”
⑿有:語首助詞,無義票从。齊(zhāi):美好而恭敬漫雕,“齋”之省借》灞桑《玉篇》引《詩》作“?”浸间,美好。季:少吟榴、小魁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