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歐陽內(nèi)翰第一書
[宋]蘇洵
洵布衣窮居桐臊,嘗竊有嘆,以為天下之人晓殊,不能皆賢断凶,不能皆不肖,故賢人君子之處于世巫俺,合必離认烁,離必合。往者天子方有意于治识藤,而范公在相府砚著,富公為樞密副使,執(zhí)事與余公痴昧、蔡公為諫官,尹公馳騁上下冠王,用力于兵革之地赶撰。方是之時,天下之人,毛發(fā)絲粟之才豪娜,紛紛然而起餐胀,合而為一。而洵也自度其愚魯無用之身瘤载,不足以自奮于其間否灾,退而養(yǎng)其心,幸其道之將成鸣奔,而可以復見于當世之賢人君子墨技。不幸道未成,而范公西挎狸,富公北扣汪,執(zhí)事與余公、蔡公分散四出锨匆,而尹公亦失勢崭别,奔走于小官。洵時在京師恐锣,親見其事茅主,忽忽仰天嘆息,以為斯人之去土榴,而道雖成诀姚,不復足以為榮也。既復自思鞭衩,念往者眾君子之進于朝学搜,其始也,必有善人焉推之论衍;今也亦必有小人焉間之瑞佩。今之世無復有善人也矣,如其不然也坯台,吾何憂焉炬丸?姑養(yǎng)其心,使其道大有成蜒蕾,而待之稠炬,何傷?
洵少年不學咪啡,生二十五年首启,始知讀書,從士君子游撤摸。年既已晚毅桃,而又不遂刻意厲行褒纲,以古人自期。而視與己同列者钥飞,皆不勝己莺掠,則遂以為可矣。其后困益甚读宙,然后取古人之文而讀之彻秆,始覺其出言用意,與己大異结闸。時復內(nèi)顧唇兑,自思其才,則又似夫不遂止于是而已者膀估。由是盡燒曩時所為文數(shù)百篇幔亥,取《論語》、《孟子》察纯、《韓子》及其他圣人帕棉、賢人之文,而兀然端坐饼记,終日以讀之者七八年矣香伴。方其始也,入其中而惶然具则,博觀于其外即纲,而駭然以驚。及其久也博肋,讀之益精低斋,而其胸中豁然以明,若人之言固當然者匪凡,然猶未敢自出其言也膊畴。時既久,胸中之言日益多病游,不能自制唇跨,試出而書之,已而再三讀之衬衬,渾渾乎覺其來之易矣买猖。然猶未敢以為是也。近所為《洪范論》滋尉、《史論》凡七篇玉控,執(zhí)事觀其如何?嘻狮惜,區(qū)區(qū)而自言奸远,不知者又將以為自譽既棺,以求人之知己也讽挟。惟執(zhí)事思其十年之心懒叛,如是之不偶然也而察之。
(選自《唐宋八大家散文集》耽梅,北京出版社薛窥,有刪改)
4.對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而洵也自度其愚魯無用之身 度:思量
B.今也亦必有小人焉間之 間:離間
C.而視與己同列者眼姐,皆不勝己 勝:超過
D.然猶未敢以為是也 是:這樣
5.下列各組句子中诅迷,全都能體現(xiàn)蘇洵“讀書益精”的一組是( )(3分)
①姑養(yǎng)其心,使其道大有成众旗,而待之 ②然后取古人之文而讀之 ③若人之言固當然者 ④胸中之言日益多 ⑤渾渾乎覺其來之易矣 ⑥惟執(zhí)事思其十年之心
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②③⑥ D.②④⑥
6.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罢杉,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歐陽修與范公、富公等被貶謫到各地的時候贡歧,作者的道德學問還未修成滩租;當他親眼見到這些事情后,就經(jīng)常神情恍惚地憂愁仰天嘆息利朵,非常失望律想。
B.作者認為,以前眾多的君子因有好人推薦才被朝廷任用绍弟,所以只要世上有好人技即,自己就可以修好心性,使道德學問有所成就樟遣,等待任用而叼,不會有遺憾。
C.作者你年輕的時候豹悬,不學無術(shù)葵陵,一直到二十五歲才讀書;此時屿衅,他明白自己年紀大了埃难,于是用古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總是認為自己的學問差得太遠涤久。
D.作者在求學過程中涡尘,曾經(jīng)燒光以前寫的幾百篇文章,再取出論語孟子响迂,韓愈等圣人考抄、賢人的文章整天閱讀,時間長了蔗彤,讀得更加精通川梅,胸中豁然明朗疯兼。
7.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尹公馳騁上下贫途,用力于兵革之地吧彪。
(2)如其不然也,吾何憂焉丢早?
(3)不知者又將以為自譽以求人之知己也姨裸。
參考答案
4. D(是:正確)
5. B(①是寫自己的愿望;②是寫自己開始讀古人書怨酝;⑤是要歐陽修理解自己的苦心)
6. C(后一個分句表述有誤傀缩,應(yīng)該是“沒有用古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看到別人不如自己农猬,就認為自己的學問可以了”)
7.(1)尹公在朝廷上上下奔走赡艰,在戰(zhàn)場上效力。(得分點:馳騁斤葱、兵革慷垮、句式)
(2)如果不是這樣,我擔憂什么呢苦掘?(得分點:如换帜、然、句式)
(3)不了解內(nèi)情的人鹤啡,又會以為我是在自賣自夸惯驼,用來求得別人的賞識。(得分點:知递瑰、以為祟牲、求人、知己)
附【參考譯文】
我本是平民百姓生活貧困抖部,常常私下里感嘆说贝。認為天下的人,不可能都是賢明的慎颗,不可能全都是不賢明的乡恕。正直的君子活在世上,有聚合就一定有分離俯萎,有分離就一定有聚合傲宜。以前天子有意把國家治理好的時候,夫啊,范公任宰相函卒,富公作樞密副使,您和余公撇眯、蔡公當諫官报嵌,尹公在朝廷上上下奔走虱咧,在戰(zhàn)場上效力。在那個時候锚国,天下的人腕巡,哪怕僅有一點才能,也紛紛地起來跷叉,聚合在一起為朝廷出力逸雹。可是我估量自己是一個愚鈍魯莽沒有用處的人云挟,不能和他們一道發(fā)奮出力,于是就退下來修養(yǎng)身心转质,希望自己在道德學問方面有所成就园欣,可以使我再次和當是的賢人君子相見。不幸的是道德學問未修成休蟹,而范公向就被貶謫到西邊沸枯,富公被貶謫到北邊,您和余公赂弓、蔡公被貶到各地绑榴,而尹公也失去了權(quán)勢,為小官的事務(wù)奔忙盈魁。我當時在京師翔怎,親見這個事,神情恍惚地經(jīng)常仰天嘆息杨耙,認為你們已經(jīng)離開了赤套,即使道德學問有所成也沒有引以為榮的地方。后來又多次自思珊膜,想到以前眾多君子能夠被朝廷任用容握,開始一定有好人推薦;現(xiàn)在车柠,也一定有小人離間他們剔氏。當今世上再也沒有好人也就罷了。如果不是這樣竹祷,我擔憂什么呢谈跛。暫且修好我的心性,使自己道德學問有所成就溶褪,等待任用的日子币旧,又有什么妨礙呢?
我少年的時候猿妈,不學無術(shù)吹菱,到了二十五歲才知道讀書巍虫,與一些有學問的人交往。年紀一樣大了鳍刷,又不能做到潛心學習占遥,砥礪自己的德行,用古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输瓜,反而看得與自己一起學習的人瓦胎,都超不過我,就以為自己的學問可以了尤揣。后來搔啊,我感到文思越來越窘困,然后拿出古人的文章來讀北戏,才開始覺得他們遣詞立意與自己不同负芋。當時再回頭來看看自己,思量自己有多少才能嗜愈,就又覺得好像不應(yīng)該停留在這樣的水平上旧蛾。因此燒光了以前寫的幾百篇文章,取出《論語》蠕嫁、《孟子》锨天、《韓子》及其他圣人、賢人的文章剃毒,一動不動地端坐在那里病袄,整天閱讀這些文章,就這樣過了七八年迟赃。開始的時候陪拘,深入鉆研它們的實際內(nèi)容,感到迷惑煩惱纤壁,瀏覽多了那些文章左刽,又令人吃驚。等到時間長了酌媒,讀得更加精通欠痴,而我的胸中也豁然開朗起來,似乎覺得人的言論本來就應(yīng)該這樣秒咨,然而喇辽,就是這樣也還不敢寫出我想要說的話。時間久了雨席,胸中積累的話越來越多菩咨,不能自我控制,就試著把它們寫下來。然后反復誦讀古人的書便覺得文思泉涌抽米,寫起來容易多了特占,然而就是這樣也不敢自以為是。近來所寫的《洪范論》云茸、《史論》總共七篇是目,您看怎么樣?唉标捺!我一個小人物懊纳,這樣自我介紹,不了解內(nèi)情的人亡容,又會以為我是在自賣自夸嗤疯,用來求得別人的賞識。我只是希望您理解我多年來的苦心萍倡,像我這樣做絕不是偶然的身弊,愿您察明我的心意。
賞析:
該文作于仁宗嘉祐元年列敲,是蘇洵給當時翰林學士歐陽修的一封求見信。史載蘇洵少年不學帖汞,二十七歲時才開始發(fā)憤讀書戴而。嘉祐元年,他同兩個兒子蘇軾翩蘸、蘇轍一同進京所意,晉謁翰林學士、文壇領(lǐng)袖歐陽修催首,希望得到引薦扶踊,于是寫了這封信。歐陽修看了他的書信郎任、文章秧耗,大加賞識,認為他的文章超過了漢朝賈誼舶治、劉向之文分井,并把他的二十二篇文章呈獻皇帝。蘇洵之名遂大振霉猛。這篇書信是使蘇洵后來置身仕途至為關(guān)鍵的一封信尺锚。
本文總的寫法,如沈德潛所稱贊的:“從諸賢之或離或合惜浅,千回百折瘫辩,折到歐公身上。極轉(zhuǎn)換脫卸之妙。以下稱歐公之文伐厌,并自道所得承绸,末以一語收拾,通篇何等章法!”(《唐宋八家文讀本》卷十五)細言則文分三段弧械。首段以歐陽修等人的離合為線索八酒,表達作者對他們的“慕望愛悅”之心。其中談到作者學“道”成與未成的情況刃唐,把它們和諸公離合的形勢聯(lián)系起來羞迷,表明他早就對歐陽修等人抱有希望。文章由六人的合說到六人的離画饥,由六人的離說到四人的將要合衔瓮,又由四人中富公高居相位、余公抖甘、蔡公遠在萬里之外热鞍,講到獨有歐陽修在朝,可以叫呼攀援衔彻。這段文字真是委婉曲折薇宠,層層進逼,直說到非要請歐陽修援引不可為止艰额。
關(guān)鍵詞:上歐陽內(nèi)翰第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