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國學經(jīng)典

養(yǎng)育華夏兒女

誰揮鞭策驅(qū)四運?萬物興歇皆自然--李白《日出入行》全詩賞析

作者:佚名 古詩詞鑒賞大全 來源:網(wǎng)絡(luò)

誰揮鞭策驅(qū)四運?萬物興歇皆自然。

[譯文] 是誰揮舞著鞭子驅(qū)趕著一年四季不停地轉(zhuǎn)換傲醉?原來世間萬物的興衰榮枯都是自然規(guī)律蝇闭。

[出自] 李白 《日出入行》

《日出入行》 李白

日出東方隈,似從地底來硬毕。

歷天又復(fù)入西海呻引,六龍所舍安在哉?

其始與終古不息吐咳,人非元氣逻悠,安得與之久徘徊元践?

草不謝榮于春風,木不怨落于秋天童谒。

誰揮鞭策驅(qū)四運单旁?萬物興歇皆自然。

羲和饥伊!羲和象浑!汝奚汩沒于流淫之波?

魯陽何德琅豆,駐景揮戈愉豺?

逆道違天,矯誣實多茫因。

吾將囊括大塊蚪拦,浩然與溟涬同科!

注釋:

四運:一年四季节腐。溟涬:這里指元氣外盯。同科:同類。

六龍:傳說中為太陽拉坐車在天空中奔跑的六條龍翼雀。

草木謝榮于春風,木不怨落于秋天.:是說草木的繁榮和凋落饱苟,萬物的興盛和衰歇,都是自然規(guī)律的表現(xiàn)狼渊,它們自榮自落箱熬,榮既不用感謝誰,落也不用怨恨誰狈邑,因為根本不存在某個超自然的“神”在那里主宰著四時的變化更迭城须。

譯文:

太陽從東方升起,好像是從地底下鉆出來的一樣米苹。

在天空中游歷一番之后落入西海糕伐,那拉著太陽的六條神龍,他們的住所又在哪里呢蘸嘶?

太陽的運行良瞧,終古不息,人不是元氣(宇宙的基本元素)训唱,怎么能與之同生共存褥蚯?

草兒不會因為春天的萌發(fā)而感謝春風,樹木也不會因為葉子的枯落而怨恨秋天况增。

是誰赞庶,揮舞皮鞭驅(qū)動四季輪回?其實,萬物興茂衰歇都是自然而然歧强。

羲和啊澜薄,羲和!你怎么能夠在那浩渺波濤中出入自由摊册?

魯陽啊表悬,魯陽!你有什么能德丧靡,能夠揮動戈矛讓時間停止蟆沫?

像這樣有違天道的傳說,錯訛之處實在太多温治!

我要順應(yīng)天地饭庞,將自己與自然融為一體,培養(yǎng)浩然之氣熬荆,與宇宙長存舟山!

賞析:

《日出入行》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利用樂府古題創(chuàng)作的詩篇。此詩反用漢樂府古意卤恳,認為人不能“逆道違天”累盗,而要適應(yīng)自然規(guī)律,表現(xiàn)出一種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突琳,也充分展示了詩人的積極浪漫主義精神若债。

漢代樂府中也有《日出入》篇,它詠嘆的是太陽出入無窮拆融,而人的生命有限蠢琳,于是幻想騎上六龍成仙上天。李白的這首擬作一反其意镜豹,認為日出日落傲须、四時變化,都是自然規(guī)律的表現(xiàn)趟脂,而人是不能違背和超脫自然規(guī)律的泰讽,只有委順它、適應(yīng)它昔期,同自然融為一體已卸,這才符合天理人情。這種思想镇眷,表現(xiàn)出一種樸素的唯物主義光彩咬最。

詩凡三換韻翎嫡,作者抒情言志也隨著韻腳的變換而逐漸推進欠动、深化。前六句,從太陽的東升西落說起具伍,古代神話講翅雏,羲和每日趕了六條龍載上太陽神在天空中從東到西行駛。然而李白卻認為人芽,太陽每天從東升起望几,“歷天”而西落,這是其本身的規(guī)律而不是什么“神”在指揮萤厅、操縱橄抹。否則,六條龍又停留在什么地方呢惕味?“六龍安在”楼誓,這是反問句式,實際上否認了六龍存在的可能性名挥,當然疟羹,羲和驅(qū)日也就荒誕不可信了。太陽運行禀倔,終古不息榄融,人非元氣,又怎么能夠與之同升共落救湖?“徘徊”兩字用得極妙愧杯,太陽東升西落,猶如人之徘徊鞋既,多么形象生動民效。在這一段中,詩人一連用了“似”涛救、“安在”畏邢、“安得”這些不肯定、不確認的語詞检吆,并且連用了兩個問句舒萎,這是有意提出問題,借以引起讀者的深省蹭沛。詩人故意不作正面的闡述而以反詰的方式提問臂寝,又使語氣變得更加肯定有力。

中間四句摊灭,是說草木的繁榮和凋落咆贬,萬物的興盛和衰歇,都是自然規(guī)律的表現(xiàn)帚呼,它們自榮自落掏缎,榮既不用感謝誰皱蹦,落也不用怨恨誰,因為根本不存在某個超自然的“神”在那里主宰著四時的變化更迭眷蜈。這四句詩是全篇的點題之處沪哺、核心所在。“草不”酌儒、“木不”兩句辜妓,連用兩個“不”字,加強了肯定的語氣忌怎,顯得果斷而有力籍滴。“誰揮鞭策驅(qū)四運”這一問,更增強氣勢榴啸。這個“誰”字尤其值得思索异逐。是誰在鞭策四時的運轉(zhuǎn)呢?是羲和那樣的神嗎插掂?讀者的注意力很快就被吸引到作者的回答上來了:“萬物興歇皆自然”灰瞻。回答是斷然的辅甥,不是神而是自然酝润。此句質(zhì)樸剛勁,斬釘截鐵璃弄,給人以字字千鈞之感要销。

最后八句中,詩人首先連用了兩個詰問句夏块,對傳說中駕馭太陽的羲和和揮退太陽的大力士魯陽公予以懷疑疏咐,投以嘲笑:羲和呵羲和,你怎么會沉埋到浩渺無際的波濤之中去了呢脐供?魯陽公呵魯陽公浑塞,你又有什么能耐揮戈叫太陽停下來?這是屈原“天問”式的筆法政己,這里酌壕,李白不僅繼承了屈原浪漫主義的表現(xiàn)手法,而且比屈原更富于探索的精神歇由。李白不單單是提出問題卵牍,更重要的是在回答問題。既然宇宙萬物都有自己的規(guī)律沦泌,那么硬要違背這種自然規(guī)律(“逆道違天”)糊昙,就必然是不真實的,不可能的谢谦,而且是自欺欺人的了(“矯誣實多”)释牺。照李白看來萝衩,正確的態(tài)度應(yīng)該是:順應(yīng)自然規(guī)律,同自然(即“元氣”船侧,亦即“溟涬”)融為一體,混而為一厅各,在精神上包羅和占有(“囊括”)天地宇宙(“大塊”)镜撩。人如果做到了這一點,就能夠達到與溟涬“齊生死”的境界了队塘。

西方的文藝理論家在談到積極浪漫主義的時候袁梗,常常喜歡用三個“大”來概括其特點:口氣大、力氣大憔古、才氣大遮怜。這種特點在李白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李白詩中曾反復(fù)出現(xiàn)過關(guān)于大鵬鸿市、關(guān)于天馬锯梁、關(guān)于長江黃河和名山大嶺的巨大而宏偉的形象。如果把李白的全部詩作比作交響樂的話焰情,那么這些宏大形象就是這支交響樂中主導的旋律陌凳,就是這支交響樂中非常突出的、經(jīng)常再現(xiàn)的主題樂章内舟。在這些宏大的形象中合敦,始終跳躍著一個鮮活的靈魂,這验游,就是詩人自己的個性充岛。詩人寫大鵬:“燀赫乎宇宙,憑陵乎昆侖耕蝉,一鼓一舞崔梗,煙朦沙昏,五岳為之震蕩垒在,百川為之崩奔”(《大鵬賦》)炒俱;詩人寫天馬:“嘶青云,振綠發(fā)”爪膊,“騰昆侖权悟,歷西極”,“口噴紅光汗溝朱”推盛,“曾陪時龍躍天衢”(《天馬歌》)峦阁。詩人所寫的山是:“太白與我語,為我開天關(guān)耘成。愿乘泠風去榔昔,直出浮云間”(《登太白峰》)驹闰;詩人所寫的水是:“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瀉入胸懷間”(《贈裴十四》)撒会。為什么李白總愛寫宏偉巨大嘹朗、不同凡響的自然形象,而在這些形象中又流露出這樣大的口氣诵肛,煥發(fā)著這樣大的力氣和才氣呢屹培?讀了《日出入行》,我們總算找到了理解詩人的鑰匙──“吾將囊括大塊怔檩,浩然與溟涬同科褪秀!”這是詩人“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的自我形象薛训。這個能與“溟涬同科”的“自我”媒吗,是李白精神力量的源泉,也是他浪漫主義創(chuàng)作方法的思想基礎(chǔ)乙埃。

有人認為闸英,《日出入行》“似為求仙者發(fā)”(《唐宋詩醇》),可能有一定的道理介袜。李白受老莊影響頗深自阱,也很崇奉道教。一度曾潛心學道米酬,夢想羽化登仙沛豌,享受長生之樂。但從這首詩看赃额,他對這種“逆道違天”的思想和行動加派,是懷疑和否定的。他實際上用自己的詩篇否定了自己的行動跳芳。這正反映出詩人的矛盾心理芍锦。

這首詩,在表現(xiàn)手法上飞盆,把述事娄琉、抒情和說理結(jié)合起來,既跳開了空泛的抒情吓歇,又規(guī)避了抽象的說理孽水,而是情中見理,理中寓情城看,情理相互生發(fā)女气。詩中頻頻出現(xiàn)神話傳說,洋溢著濃郁而熱烈的浪漫主義色彩测柠,而詩人則在對神話傳說中人事的辯駁炼鞠、揶揄和否定的抒寫中缘滥,把“天道自然”的思想輕輕點出,顯得十分自如谒主、貼切朝扼,情和理契合無間。詩篇采用了雜言句式霎肯,從二字句到九字句都有擎颖,不拘一格,靈活自如姿现。其中又或問或答肠仪,波瀾起伏肖抱,表達了深刻的哲理备典,而且那樣具有論辯性和說服力。整首詩讀來輕快意述、活潑而又不失凝重提佣。

關(guān)鍵詞:日出入行

用戶評論
揮一揮手 不帶走一片云彩
國學經(jīng)典推薦

誰揮鞭策驅(qū)四運?萬物興歇皆自然--李白《日出入行》全詩賞析

古詩國學經(jīng)典詩詞名句成語詩人周易起名關(guān)于本站免責聲明

Copyright ? 2016-2024 www.shunbangex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學夢 版權(quán)所有

桂ICP備2021001830號

做暖视频免费成人,高清无码在线成人,成人午夜网站免费,日韩东京热app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