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人之過也,各于其黨澡绩。觀過稽揭,斯知仁矣。”
關(guān)鍵詞:論語,里仁第四
孔子說:“人們的錯誤肥卡,總是與他那個集團(tuán)的人所犯錯誤性質(zhì)是一樣的溪掀。所以,考察一個人所犯的錯誤步鉴,就可以知道他沒有仁德了揪胃。”
這一章文句簡單,可是義理豐富氛琢≈幌『人之過也』這個人,就是講一般的人艺沼。這個過,過失蕴掏,一般人都會犯過失障般。過失怎么來的?這里講的『各于其黨』调鲸。黨有兩個說法,一個是做黨類挽荡,做類別這意思來講;第二個做朋黨這個意思講藐石。
首先我們來看第一個意思,孔安國批注里面講的定拟,「黨于微,黨類」,他把它當(dāng)黨類來講青自≈暌溃「小人不能為君子之行,非小人之過延窜,當(dāng)恕而勿責(zé)之恋腕。觀過,使賢愚各當(dāng)其所逆瑞,則為仁矣荠藤。」這是講到這一層意思获高,講得也很好哈肖。孔安國的批注念秧,注《論語》淤井,孔安國漢朝人。到了南北朝時代出爹,皇侃又給孔安國的批注做了一個疏庄吼,把這個話解釋得更清楚⊙暇停皇侃解說总寻,人的過失各有其類,「各于其黨」就是各有其類梢为,不能一概而論渐行。譬如說農(nóng)夫,他耕田的铸董,他屬于耕田這類人祟印。那他不懂耕田,他是過失粟害,這個要批評蕴忆,他得學(xué)耕田。如果農(nóng)夫他不懂得寫文書悲幅,當(dāng)然你也可以說這是過失套鹅,可是這個過失不屬于他這類工作站蝠,不能夠就求全責(zé)備。
所以觀人之過要隨類而責(zé)卓鹿,你責(zé)備人你看他是不是這類人菱魔。他如果不守本分,沒有把自己本職工作做好吟孙,這個可以責(zé)備澜倦。可是如果這不是他本分杰妓,他沒學(xué)過藻治,那他犯了過失你就不能夠求全責(zé)備,應(yīng)該原諒稚失,這屬于仁人之心栋艳。所以說『觀過,斯知仁矣』句各∥迹「觀過,使賢愚各當(dāng)其所凿宾,則為仁矣矾屯。」這是講我們觀察一個人過失初厚,要看看他屬于什么類件蚕。如果一個人屬于是天資高的賢人賢才,我們可以要求高一些产禾。如果這個人天資比較低排作,比較愚笨,那我們對他要求不能太高亚情。太高不僅不能讓他進(jìn)步妄痪,只會讓他生煩惱。就好像你責(zé)備一個農(nóng)夫不懂得寫文書楞件,或者責(zé)備一個讀書人不懂得耕田衫生,這都是沒有讓賢愚各得其所,沒有按類而責(zé)土浸。這個心罪针,求全責(zé)備的心就不仁。所以我們看過失黄伊,就反觀我們看過失的心泪酱。我看別人的過失,是不是出于仁心,那你就知道了西篓。實在講愈腾,現(xiàn)在人過失太多,不僅說做事方面的過失岂津,連做人都不會做。做人最起碼得講究道德悦即,孝悌忠信吮成、禮義廉恥。人要講究道義辜梳、恩義粱甫、情義,現(xiàn)在人確實很少能做得到作瞄。那我們觀察到這樣的一個情況茶宵,要不要求全責(zé)備?也不可以。為什么?因為現(xiàn)在人沒有接受過教育宗挥。他從小就沒人教他乌庶,他就不知道怎么做人,當(dāng)然他長大了也就做出不仁不義的事契耿,這個你也不能怪他瞒大。就像佛門里面的《無量壽經(jīng)》里講的,「先人不善搪桂,不識道德透敌,無有語者,殊無怪也」踢械。他為什么做出這種事情來?他父母沒教酗电,父母都不知道。父母為什么不知道?他的祖父母也不知道∧诹校現(xiàn)在中華傳統(tǒng)文化已經(jīng)斷層有四五代了撵术,現(xiàn)在人他不懂倫理道德,不知因果德绿,你怎么能怪他?所以我們對現(xiàn)代人只能夠?qū)捤『苫纾@是仁心。
我們對過失移稳,「觀過」蕴纳,觀察得清清楚楚,但是絕不能求全責(zé)備个粱。要怎么辦?自己做好樣子古毛,自己帶個好頭,然后我們自己教,希望慢慢把人心轉(zhuǎn)過來稻薇,回歸到倫理道德上嫂冻,歸仁。這是仁心塞椎。又譬如說父母教兒女桨仿,許多父母抱怨兒女現(xiàn)在很難教,這《弟子規(guī)》光會背案狠,但是做不到服傍。那能責(zé)怪兒女嗎?首先應(yīng)該我們自責(zé),我們自己做到?jīng)]有?如果我們自己都沒做到骂铁,那你責(zé)備兒女做到吹零,怎么可能?這叫求全責(zé)備。實在講拉庵,兒女都是學(xué)父母的灿椅,父母做到了,兒女自然做到钞支。父母沒做到茫蛹,你怎么教他,他都不肯去做伸辟。他不服你麻惶,「你都不做,為什么要我做?」所以君子信夫、仁人都懂得窃蹋,「行有不得,反求諸己」静稻,反觀內(nèi)省警没。我們學(xué)《論語》,《論語》里面講的都是孔子的心法振湾,圣人的境界杀迹。我們看《論語》這些言辭,光讀懂不行押搪,要去做树酪,做給眾人看。用自己的身教感化世人大州,這才是仁人续语。這是第一層意思,剛才講的「黨」是作黨類來講厦画。
第二個意思疮茄,這個「黨」是做朋黨的意思講滥朱,也講得很好。因為《論語》里面力试,后面「述而篇」里面出現(xiàn)了「吾聞君子不黨徙邻,君子亦黨乎」,這個黨是作朋黨的意思講畸裳,這里用朋黨這意思也講得通缰犁。什么叫朋黨?《程氏集釋》里頭,程樹德先生他對《論語》有一個批注躯畴,批注得很厚的民鼓,也是集古今之《論語》批注大成。他講到蓬抄,這個黨就是「有所親比謂之黨」。親比就是有私情夯到、有偏私嚷缭,這結(jié)黨了。用這個意思來講耍贾,說「人之過也阅爽,各于其黨」。意思就說荐开,人為什么會犯過?就是因為有偏私付翁,有私情,有自私自利晃听,所以就造出以私害公這些事情百侧。這是過失的來源。
換句話講能扒,只要有私心佣渴,人難免會有過錯。如果沒有私心初斑,只存公心辛润,那絕對不會犯過失。他事情做得不圓滿见秤,甚至我們講是做錯了砂竖,錯了也是對。為什么?他的發(fā)心是對的鹃答,為公乎澄。如果人有私心,他把事情做得好像對別人有好處挣跋,做對了三圆,對了也是錯,因為他出發(fā)點就錯了。實在講舟肉,對也是對在一時修噪,對小范圍來講是對,從長遠(yuǎn)來看路媚,從大范圍來看黄琼,還是錯。所以圣人看事情他看流弊整慎,看影響的范圍脏款,不是看在一時,所以總要把私心放下裤园。
《朱子集注》當(dāng)中撤师,南宋朱熹朱夫子他《集注》里面,也提了更具體的意思拧揽。他把這個黨也當(dāng)作黨類來講剃盾,講得很具體。他引用程子的話來講淤袜,「程子曰:『人之過也痒谴,各于其類。君子常失于厚铡羡,小人常失于薄;君子過于愛积蔚,小人過于忍』。尹氏曰:『于此觀之烦周,則人之仁不仁可知矣』尽爆。」程子是朱子的私淑老師论矾,他引程子的話也代表自己的意思教翩。程子講的,「人之過也」贪壳,人犯過各有其類饱亿,類別不同,這里分為君子和小人兩類闰靴。君子他過失常常是因為太厚道彪笼,所以有過失。小人過失相反蚂且,因為刻薄產(chǎn)生過失配猫。我們也常常看到杏死,確實有這兩類人泵肄。譬如說有一個人很厚道捆交、很老實,很想幫助人腐巢∑纷罚可是在這個時局因緣當(dāng)中,他可能沒有看清楚冯丙。他想幫助人的時候肉瓦,譬如說,說的話說多了胃惜,可能說出一些不應(yīng)該說的話泞莉,他自己不知覺,他不是故意船殉■瓿茫或者是想幫助人,做的分寸沒有拿捏好利虫,所以導(dǎo)致事情不圓滿饮寞,這事當(dāng)然有過失,可是這個過失出自于厚道的存心列吼,這是君子之類。那小人反過來苦始,小人自私自利寞钥、刻薄,所以他犯的過失更重陌选。即使是他在與人交往當(dāng)中很圓滑理郑,沒有得罪人,但是這種小人出發(fā)點有自私自利的心咨油,已經(jīng)錯了您炉。這就是《論語》里面提到的「鄉(xiāng)原」,好像很圓滑役电,都沒得罪人赚爵,人們都跟他關(guān)系很好,可是他不能夠扶正一鄉(xiāng)的正氣法瑟,還是因為有自私的考慮冀膝。
這就后面講到的「君子過于愛,小人過于忍」霎挟。君子愛人窝剖,愛人、幫助人可能過分了酥夭,造成過失赐纱〖狗埽或者分寸沒掌握好,但是出發(fā)點是對的疙描。小人過失诚隙,為自己考慮,見到不平淫痰、不正義的事情最楷,也不能夠挺身而出匡扶正義,這是屬于忍待错,冷漠籽孙、沒有愛心。寧愿有君子的這種過失火俄,也不能有小人的過失犯建。君子的過失容易改,他不斷的積累人生社會的經(jīng)驗瓜客,他就不會犯過失适瓦。小人存心壞,這個很難改谱仪,必須要他自己回頭玻熙,自己生慚愧心、生懺悔心疯攒,改他的心才能改得過來嗦随。所以尹氏,這是程頤的弟子尹彥明敬尺,宋儒枚尼。他講到,「于此觀之」砂吞,從這兩類署恍,君子和小人他們的過失來看,就知道仁和不仁蜻直,就知道誰是君子盯质、誰是小人。
蕅益大師在批注里面講的袭蝗,「此法眼也唤殴,亦慈心也。世人但于仁中求過耳到腥,孰肯于過中求仁哉」朵逝。蕅益大師講,君子心存仁愛乡范,所以他有慈心配名,他也有法眼啤咽,他也能夠觀察人。觀察人渠脉,他的過失是因為過于愛還是過于忍宇整,是過于薄還是過于厚,他能鑒別君子小人芋膘。夫子這句話味道很濃鳞青,教我們「觀過,斯知仁矣」为朋。世人一般只是從「仁中求過」臂拓,一個仁人難免在社會上遭受人家的批評指責(zé),為什么?因為他跟別人不同類习寸。別人都不仁胶惰,他很仁,所以世人在他身上找毛病霞溪,吹毛求疵孵滞。孔子這里教我們「于過中求仁」鸯匹,從一個人過失當(dāng)中你去體會坊饶,體會他這個心是不是仁。這就是慈悲殴蓬,這是具法眼幼东。
像我們恩師在講課當(dāng)中提到這么一個例子說,過去清末民初這一段時期當(dāng)中科雳,有一位法師為人非常厚道老實,而且比較笨脓杉。在寺院里面做香燈糟秘,常常被人捉弄。有一次球散,其它的法師跟他講尿赚,說你天天搞香燈蠟燭,現(xiàn)在都潮濕了蕉堰,拿出去曬曬凌净。他聽了之后他也不懷疑,拿出曬就曬屋讶,他就把蠟燭白天拿出去曬冰寻。曬到傍晚,蠟燭都化掉皿渗,結(jié)果晚上做晚課的時候沒有蠟燭點斩芭,大家都笑話他轻腺。結(jié)果維那師把這個事報告給老和尚,住持老和尚划乖。老和尚知道之后贬养,把這個曬蠟燭的法師叫來,跟他講琴庵,說「你也不要做香燈了误算,你就來我這里,每天你要拜三千拜迷殿,拜佛儿礼。什么都不要做,就拜佛贪庙≈├纾」結(jié)果這個曬蠟燭的法師很老實聽話,就每天三千拜止邮。拜了幾年这橙,忽然有一天開悟了,大徹大悟导披,智慧頓開屈扎,能夠隨口說出詩、偈子撩匕,后來講經(jīng)說法鹰晨。這是什么?老和尚具慧眼、具慈心止毕,他能從人的過失當(dāng)中求仁模蜡。他這個過失不是他自己意愿的,他是太老實扁凛,失于厚道忍疾,沒有這個智慧。但是他有一片仁心谨朝,這個人老實卤妒,他絕對沒有私心雜念,所以叫他來拜佛字币。最后拜了開悟则披,他成就了。那些笑話他的人都沒有成就洗出,他能成就士复。
那如何能夠從過中求仁?這也是一個學(xué)問。蕅益大師下面給我們講的翩活,「然惟過判没,可以觀仁蜓萄。小人有過,則必文之澄峰。仁人有過嫉沽,必不自掩。故也俏竞〕袼叮」他講,一個人犯過失魂毁,可以從中看出他是不是仁人玻佩,看他的存心。怎么看?如果是小人有過失席楚,他一定會自己掩飾自己咬崔。「文之」就是文過飾非烦秩,他不能勇于承認(rèn)錯誤垮斯,他會掩飾,用種種借口理由來解釋只祠,沒有改過的誠意兜蠕。仁人有過失,他絕對不會自己掩飾自己抛寝,他勇于承認(rèn)錯誤熊杨,勇于改過自新,下次不會犯盗舰,正如顏回不貳過晶府。就從這里就能看到小人還是仁人,這就是法眼钻趋。所以你看郊霎,孔子這每一句話里頭具有很深的學(xué)問、智慧爷绘,這《論語》很有味道。我們講得也比較細(xì)进倍,一起來學(xué)習(xí)土至,相信不知不覺,正如古人講的猾昆,就能變化氣質(zhì)陶因,就能夠慢慢做君子、做仁人垂蜗。
【評析】
孔子認(rèn)為楷扬,人之所以犯錯誤解幽,從根本上講是他沒有仁德。有仁德的人往往會避免錯誤烘苹,沒有仁德的人就無法避免錯誤躲株,所以從這一點上,沒有仁德的人所犯錯誤的性質(zhì)是相似的镣衡。這從另一角度講了加強道德修養(yǎng)的重要性霜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