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寄愁心與明月 隨風(fēng)直到夜郎西的意思: 我要把一腔愁思托之明月威根,以其為中介凤巨,隨風(fēng)一直飄到夜郎西。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作者:李白 年代:唐
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敢茁,
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留美,
隨風(fēng)直到夜郎西彰檬。
讓我把對你的憂愁與思念托付給天上的明月吧邑彪,伴隨著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賞析: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是李白為好友王昌齡貶官而作的抒發(fā)感憤胧华、寄以慰藉的好詩寄症。在盛唐詩壇上,王昌齡也是璀璨的群星之一矩动,以寫邊塞題材著稱有巧,特別擅長七絕。天寶初年悲没,李白在長安供奉翰林時篮迎,與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齡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與李白的傲岸不羈有著相似之處甜橱。王昌齡貶龍標尉的時間不可確考逊笆,有人推測大約在天寶七八年間。李白從天寶三年離京漫游岂傲,此時正在揚州难裆,聽到這個不幸的消息,便題詩抒懷镊掖,遙寄給遠方的友人乃戈。
這首七絕,是李白寫給他的好友王昌齡的亩进,題為《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症虑。《新唐書.文藝傳》載王昌齡左遷龍標(今貴州省錦屏縣隆里鄉(xiāng))尉(古人尚右归薛,故稱貶官為左遷)谍憔,是因為“不護細行”,也就是說苟翻,他的得罪貶官韵卤,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問題,而只是由于生活小節(jié)不夠檢點崇猫。在《芙蓉樓送辛漸》中沈条,王昌齡也對他的好友說:“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诅炉。”即沿用鮑照《白頭吟》中“清如玉壺冰”的比喻蜡歹,來表明自己的純潔無辜。
李白在聽到他不幸的遭遇以后涕烧,寫了這一首充滿同情和關(guān)切的詩篇月而,從遠道寄給他,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议纯。這是一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父款,感情的分量卻相當沉重。
“我寄愁心與明月瞻凤,隨君直到夜郎西”二句緊承上文憨攒,集中抒寫了詩人此時此地的情懷。“君”字一作“風(fēng)”阀参。這里所謂“夜郎”并不是指漢代的夜郎國肝集,而是指隋代的夜郎縣,其地當在今湖南辰溪一帶(見《輿地紀勝》卷七十一)蛛壳;而龍標恰恰在辰溪以西杏瞻,所以才有“直到夜郎西”的說法所刀。句中“愁心”二字也是蘊藏著豐富內(nèi)容的,值得細細玩味捞挥。詩人為什么滿懷愁思呢浮创?不妨說,這里既有對老友遭遇的深刻憂慮砌函,也有對當時現(xiàn)實的憤慨不平蒸矛,有懇切的思念,也有熱誠的關(guān)懷胸嘴。王昌齡貶官前為江寧丞,去龍標是由江寧溯江而上的(見傅璇琮《唐代詩人叢考》)斩祭;遠在揚州劣像、行止不定的詩人自然無法與老友當面話別,只好把一片深情托付給千里明月摧玫,向老友遙致思念之憂了耳奕。
一、二兩句诬像,側(cè)重于寫景和敘事屋群。起句用筆奇巧,寫景中暗寓節(jié)令坏挠。楊花漫天飛舞芍躏,飄泊無定;子規(guī)(杜鵑鳥)一聲聲“不如歸去”降狠,鳴聲凄厲对竣。景物的描寫,渲染并烘托了暮春的特定節(jié)令和環(huán)境榜配,也象征著飄零之感和離別之痛否纬。真是融情入景,天衣無縫蛋褥!
次句敘事临燃。“過五溪”,點明王昌齡跋涉窮山惡水烙心,到達龍標膜廊。五溪一帶,當時是少數(shù)民族聚居之地弃理,這里山深水急溃论,交通十分困難,自然條件非常惡劣痘昌。此句雖是簡單的敘事钥勋,但王昌齡跋涉之苦炬转,以及李白深切關(guān)懷王昌齡安危之情,已力透紙背算灸。
三扼劈、四兩句則轉(zhuǎn)為抒情。第三句以擬人化的手法寫月菲驴,賦予月亮以人的特性荐吵。李白內(nèi)心悲愁,無可排遣赊瞬,無人理解先煎。似乎只有月亮才是真正的知音。“我寄愁心與明月”巧涧,詩人只好把滿腔悲愁托付給普照寰宇的明月薯蝎,帶給遠隔數(shù)千里的天涯淪落人。
結(jié)句奇語迭出谤绳,又把另一自然物——風(fēng)也擬人化了占锯,愿隨迅疾的長風(fēng)直到夜郎西。此句“到夜郎西”和第二句“過五溪”遙相呼應(yīng)缩筛,語意有異消略,其實相同,都是指王昌齡的貶謫地龍標瞎抛。至此艺演,我們看到詩人李白寄給王昌齡不僅僅是一首短詩,而是一片真摯的友情婿失,一顆赤誠的心钞艇。
關(guān)鍵詞:我寄愁心與明月 隨風(fēng)直到夜郎西(李白)全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