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國學經(jīng)典

養(yǎng)育華夏兒女

《魯國之法》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作者:佚名 古詩詞考題 來源:網(wǎng)絡

魯國之法

魯國之法:魯人為臣妾①于諸侯赖舟,有能贖之者蓬戚,取金于府②。子貢③贖魯人于諸侯而讓其金宾抓。孔子曰:“賜④失之矣!夫圣人之舉事子漩,可以移風易俗,而教導可施于百姓石洗,非獨適己之行也幢泼。今魯國富者寡而貧者多,取其金則無損于行讲衫,不取其金缕棵,則不復贖人矣。”子路拯溺者涉兽,其人拜之以牛招驴,子路受之〖衔罚孔子曰:“魯人必拯溺者矣别厘。”

(選自明·馮夢龍《智囊》)

【注釋】①臣妾:古時對奴隸的稱謂。男曰臣拥诡,女曰妾触趴。②府:指國庫。③子貢:孔子的學生渴肉。④賜:子貢的名冗懦。

【文學常識】

說“三言、二拍” 五種明人輯著的話本集及擬話本集的總稱仇祭。“三言”指明末馮夢龍攥輯的《喻世明言》披蕉、《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短篇小說集乌奇,共收話本120篇嚣艇。“二拍”是指《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华弓,共80篇,由明末凌濛初編著困乒。“三言”寂屏、“二拍”是代表明代短篇白話小說成就的著名專集。

【文言知識】

說“非獨” “非獨”是文言固定短語,相當于“不僅”迁霎、“不只”吱抚。上文“非獨適己之行也”中的“非獨”就是“不僅”之意。又考廉,“非獨楚人為之秘豹,天下亦為之”,意為不只楚國人這樣做昌粤,天下的人都是這樣做的既绕。

【譯文】

魯國有一條法律:魯國人在其他諸侯國中做奴隸,有能把他們贖出來的人涮坐,可以到國庫中領取贖金凄贩。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貢(端木賜)在一個諸侯國中贖了一個魯國人袱讹,(回國后)拒絕收下國家給他的贖金疲扎。孔子說:“賜(子貢的名)呀捷雕,你采取的不是好辦法椒丧。圣人所做之事,可以改變風俗習慣救巷,影響老百姓的行為壶熏,不只是個人的事情。現(xiàn)今征绸,魯國富人少而窮人多久橙,你收回國家的贖金并不會損害你的行為的價值,而你不肯拿回你的贖金管怠,(從今以后淆衷,)魯國人就不肯再替淪為奴隸的本國同胞贖身了。”子路救起一名落水的人渤弛,那人感謝他送了一頭牛祝拯,子路收下了∷希孔子說:“這樣魯國人一定會有許多救落水者的人了佳头。”

【閱讀訓練】

1.解釋

(1)于 (2)舉 (3)移 (4)施 (5)適 (6)寡

2.文中寫子貢做了什么事?

3.孔子對他的做法持什么態(tài)度晴氨?孔子持這種態(tài)度的理由是什么康嘉?

【參考答案】

1.(1)在 (2)興起 (3)改變 (4)給予 (5)適合 (6)少

2.子貢在諸侯國中贖出魯國人,卻不愿依魯國法律領取應得的贖金籽前。

3.孔子不贊同子貢的這一做法亭珍》蠹兀孔子從小事情便能看到教化的潛移默化的深遠影響∫蘩妫孔子認為圣人的行為可影響百姓阻荒,子貢不取贖金,便不能引導不富裕的百姓效法她去贖回更多為奴的魯人众羡。

二:

1.文中寫子貢做了什么事侨赡?孔子對他的做法持什么態(tài)度?孔子持這種態(tài)度的理由是什么粱侣?請用自己的話回答羊壹。

答:子貢在諸侯國中贖出魯國人,卻不愿依魯國法律領取應得的贖金甜害〔耙矗孔子不贊同子貢的這一做法《辏孔子認為圣人的行為可影響百姓眨攘,子貢不取贖金,便不能引導不富裕的百姓效法他去贖回更多為奴的魯國人嚣州。

2.關于子貢贖人和子路救落水者到底講了一個怎樣的道理鲫售? 怎樣才是對的?

答:子路的行為是對的该肴,子路的行為是在倡導一種規(guī)則情竹,即善有善報,付出就應該得到回報匀哄。子貢的行為是錯的秦效。報銷贖金是國家為達到救贖國人而制定的一種規(guī)則,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具有子貢那樣的覺悟涎嚼,一旦子貢作出這個榜樣阱州,那么這條規(guī)則就會被打亂,以后其他人就不會愿意為贖同胞而墊付贖金了法梯。社會秩序要靠規(guī)則來維持苔货,無論何人都應該遵循規(guī)則,否則立哑,規(guī)則一旦打破夜惭,天下必亂。

關鍵詞:魯國之法

相關閱讀
你可能喜歡
用戶評論
揮一揮手 不帶走一片云彩
國學經(jīng)典推薦

《魯國之法》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古詩國學經(jīng)典詩詞名句成語詩人周易起名關于本站免責聲明

Copyright ? 2016-2024 www.shunbangex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學夢 版權所有

桂ICP備2021001830號

做暖视频免费成人,高清无码在线成人,成人午夜网站免费,日韩东京热app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