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約四千七百多年前,黃帝(號軒轅氏)聯(lián)合炎帝(號神農(nóng)氏)戰(zhàn)勝九黎族蚩尤慷暂,蚩尤被俘后稱之為“黎民”聘殖。之后黃帝又打敗炎帝的部族,兩個部落逐漸融合行瑞,形成華夏族奸腺。所以我們稱自己為“炎黃子孫” 。
2.堯是黃帝之后比較著名部落首領(lǐng)血久,堯去世后突照,舜建議把帝位讓給堯的兒子丹朱,諸侯卻推舉舜為帝洋魂。歷史上稱為“禪讓” 绷旗。
3.鯀的兒子禹采取“開、通副砍、疏衔肢、鑿、引”方法治水豁翎,大禹治水 有功角骤,被推為部落聯(lián)盟首領(lǐng)。后來心剥,禹禪讓帝位給伯益邦尊,禹的兒子啟奪位稱帝,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优烧。
4.夏王朝第16代君王“桀”是歷史上著名的暴君蝉揍,“桀驁 不馴” 便出于此人。湯畦娄,又名“成湯”取得黎民百姓的擁戴又沾,后打敗夏桀,滅掉夏建立了商熙卡。“網(wǎng)開一面”最初反映的就是湯的仁慈杖刷。
5.商第三十代大王紂和夏桀一樣是典型的暴君,歷史上有“桀紂 ” 的并稱驳癌。紂創(chuàng)造了“炮烙”“蠆(chài滑燃,蝎子)池”等刑罰,造“鹿臺颓鲜、酒池表窘、肉林”典予,勞民傷財,草菅人命蚊丐。
6.殷商“讒言進用熙参,忠良遠黜”艳吠,比干被挖心麦备、萁子裝瘋、微子出走昭娩,周武王興兵伐紂凛篙,奴隸倒戈,紂王鹿臺自焚栏渺,殷商滅亡呛梆,周王朝誕生。周武王封姜尚在齊磕诊,周公旦(武王的兄弟)在魯填物。后來周公輔佐成王,有“ 周公吐哺霎终,天下歸心” 的典故滞磺。周公禮賢下士,求才心切莱褒,進食時多次吐出食物停止進食击困,急于迎客。
7.周幽王千金難求妃子(褒姒)笑广凸。“烽 火戲諸侯”
8.東周在歷史上分為“春秋”“戰(zhàn)國”兩個時期阅茶。齊桓公、晉文公谅海、宋襄公脸哀、秦穆公、楚莊公被稱為“春秋五霸” 扭吁。
9.“管鮑之交”指春秋時期撞蜂,齊桓公的兩位賢臣管仲和鮑叔牙的友情,人們常常用“管鮑之交“
10.“ 秦晉之好” 指秦穆公幫助流亡在秦國的晉國流亡公子重耳回國做了國君智末,并將自己的女兒文嬴嫁給了重耳谅摄,成就了“秦晉之好”。
11.鼎是古代國家權(quán)力的象征系馆,楚莊公問鼎之輕重送漠,有取代周室之意,“問鼎中原” 源于此由蘑。
12.越王勾踐臥薪嘗膽 闽寡,歷經(jīng)22年代兵,報仇雪恨滅吳國,成為春秋時代最后一個霸主爷狈。
13.相傳范蠡獻美女西施于吳王夫差植影,使其沉于美色,越由此滅吳涎永。勾踐成霸業(yè)后思币,尊范蠡為上將軍。但范蠡認為:“大名之后羡微,難以久居”谷饿,認為越王“可與同患,難與處安”妈倔,后攜西施隱退到陶邑經(jīng)商博投,身家巨萬,人稱為“陶朱公” 盯蝴,被后世商人奉為保護神毅哗。
14.“三家分晉”
15.商鞅變法 :商鞅,原名公孫鞅捧挺,秦孝公期間虑绵,其通過變法使秦國變的強大,但因執(zhí)法惹了太子松忍,太子(秦惠文王)即位后用車裂之刑(五馬分尸)將其處死蒸殿,可謂商鞅“作繭自縛”。
16.孫臏與龐涓本是同門師兄弟鸣峭,但龐涓嫉妒孫臏的才能宏所,獻讒言于魏帝,并將孫臏的髕骨挖掉摊溶,孫臏裝瘋被齊國營救爬骤,后有“圍魏救趙” 的事跡,并在一次戰(zhàn)役中設(shè)計大敗魏軍莫换,誅殺了龐涓霞玄,“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多行不義必自斃”就是此事給后人的啟示拉岁。孫臏著有《孫臏兵法》坷剧。
17.合縱 連橫
18.屈原 名平,偉大的詩人喊暖、政治家惫企、思想家、愛國人士,因遭讒言被流放狞尔,后因不忍看到楚國淪亡丛版,抱石自投汨羅江,百姓乘舟尋尸不遇偏序,為防魚兒蠶食页畦,用竹筒盛米倒入江中,后演化為賽龍舟研儒、包粽子豫缨。屈原著有《離騷》《天問》《九章》等愛國詩篇,被后人整理為《楚辭》流傳至今殉摔。
19.將相和:藺相如因為“完璧歸趙”有功而被封為上卿州胳,位在廉頗之上。廉頗很不服氣逸月,揚言要當面羞辱藺相如。藺相如得知后遍膜,盡量回避碗硬、容讓。藺相如的門客以為他畏懼廉頗瓢颅,然而藺相如說:“秦國不敢侵略趙國恩尾,是因為有我和廉將軍。應(yīng)把國家的危難放在前面挽懦,把個人的私仇放在后面翰意。”廉頗聽說后,便有了“負荊請罪” 的故事信柿。
20.紙上談兵 :秦國攻打趙國冀偶,老將廉頗據(jù)守,秦無策渔嚷,后秦使離間之計进鸠,調(diào)離了廉頗,趙國任趙括統(tǒng)兵形病,此人只識紙上談兵客年,并無實戰(zhàn)之能,被秦將白起打敗漠吻,40萬趙兵量瓜,除240名年幼者,全部被坑殺于長平途乃,成為歷史上的一大慘案绍傲。
21.毛遂自薦 :毛遂,趙國平原君趙勝門客欺劳,因秦攻打趙國時唧取,說服楚國合縱抗秦铅鲤,而“鋒芒畢露”且“脫穎而出”。“穎”指錐子的柄枫弟。
22.竊符救趙
23.荊軻刺秦王 :秦王嬴政執(zhí)政后邢享,滅韓、趙淡诗,并攻占燕國骇塘,燕國太子丹派勇士荊軻刺殺秦王,“圖窮匕見(xiàn)”韩容,刺殺未果款违,丟了性命,可他英勇機智群凶、不畏強暴插爹、視死如歸的精神永垂青史。
24.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 :秦王先后滅韓请梢、趙赠尾、燕、魏毅弧、楚气嫁、齊六國,實現(xiàn)了統(tǒng)一够坐,自稱“始皇帝”寸宵。秦始皇建立了一套封建專制制度,實行中央集權(quán)統(tǒng)治元咙,地方實行郡縣制梯影,同時采用丞相李斯的建議,“書同文蛾坯、車同軌”光酣,統(tǒng)一貨幣、度量衡;為抵御匈奴的侵犯脉课,修筑了西起臨洮東至遼東的萬里長城救军,另一方面又焚書坑儒,實行愚民政策;大興土木倘零,橫征暴斂唱遭,導(dǎo)致民不聊生,在他死后不久便被農(nóng)民義軍推翻呈驶。
25.陳勝吳廣起義 :秦始皇死后拷泽,其十八子胡亥篡位稱帝,即秦二世,在郎中令趙高(有“指鹿為馬”典故)的唆使下司致,變本加厲拆吆,繼續(xù)興建阿房宮,民不聊生脂矫,怨聲載道枣耀。兵夫屯長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庭再,全國各地紛紛響應(yīng)捞奕,展開了轟轟烈烈的反秦農(nóng)民大起義。
26.西楚霸王項羽
27.鴻門宴 :反秦義軍劉邦攻下秦都咸陽拄轻,秦王朝滅亡颅围,西楚霸王項羽從范增之計預(yù)設(shè)鴻門宴鏟除劉邦,劉邦攜張良恨搓、樊噲赴宴院促,席間項莊(項羽的堂弟)舞劍,意在沛公奶卓,劉邦在樊噲的保護下得以逃脫一疯。
28.蕭何月下追韓信 :漢王劉邦謀士蕭何月下追回了韓信,并舉薦給劉邦為將軍夺姑,韓信采用“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計掌猛,攻下三秦盏浙,占據(jù)關(guān)中,后協(xié)助劉邦擊敗項羽建立漢朝荔茬。劉邦做了皇帝后废膘,以韓信匿藏項羽部下將其治罪降職,后蕭何與呂后(劉邦妻)設(shè)計將韓信處死慕蔚,所謂:“成也蕭何丐黄,敗也蕭何!”
29.霸王別姬 :劉邦趁項羽出兵之際,自漢中出擊攻占了項羽都城彭城孔飒,項羽回攻灌闺,大敗漢軍,擒獲了劉太公和呂雉坏瞄,劉邦求和桂对,范增未允,劉邦用反間計離間了范增鸠匀,又以劃分楚河漢界為誘救回老小蕉斜,后采用韓信的十面埋伏之計將項羽困在垓下,項羽愛妻虞姬,唱罷“漢兵已略地宅此,四面楚歌聲机错,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拔劍自刎父腕,一代名姬香消玉損弱匪。項羽退至烏江,烏江亭長勸其退回江東稱王侣诵,項羽無顏見江東父老痢法,在烏江邊拔劍自刎,“生當做人杰杜顺,死亦為鬼雄”财搁,西楚霸王結(jié)束了自己的生命。
30.呂氏之亂 :呂雉躬络,劉邦結(jié)發(fā)之妻尖奔,其子劉盈即位,呂氏便執(zhí)掌大權(quán)穷当,進入了呂后時代提茁,呂后為人陰險毒辣、殘酷無情馁菜,殘害劉氏家族茴扁,欲將劉氏天下改為呂氏天下。其中汪疮,將劉邦愛妾戚夫人峭火,砍手足、挖出雙目智嚷、熏聾耳朵卖丸、弄啞喉嚨,扔進豬圈盏道,做成“人彘(zhi稍浆,豬)”。呂氏執(zhí)政16年猜嘱,繼承了漢高祖開創(chuàng)的“與民休息衅枫、無為而治和對外和親”政策,是歷史上值得肯定的一面泉坐。
31.飛將軍李廣 :漢朝猛將为鳄,一生抗擊匈奴,贏得飛將軍美名腕让,后被衛(wèi)青陷害引劍自刎孤钦。唐代詩人王昌齡詩云:“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歧斟,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偏形,不教胡馬度陰山静袖。”龍城飛將說的就是李廣。
32.司馬遷寫《史記》 :西漢司馬遷秉承父志編寫《太史公記》俊扭,因替大將李陵求情被漢武帝處以“腐刑”队橙,忍辱含垢地生存。有云:“人固有一死萨惑,或重于泰山捐康,或輕于鴻毛”。歷時10多年完成了《史記》庸蔼,共130卷解总,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魯迅有:“史家之絕唱姐仅,無韻之離騷”的美譽花枫。
33.昭君出塞 :王昭君,漢元帝時宮女掏膏,名王嬙劳翰,字昭君,因未行賄畫師毛延壽而被丑化馒疹,不得寵幸佳簸。后漢室與匈奴和親嫁給匈奴單于,出塞途中因曲哀人艷颖变,南飛大雁為之駐足溺蕉,故有“落雁”之稱。昭君出塞成為民族團結(jié)的象征悼做。
34.王莽改制 :漢成帝時大司馬,公元8年哗魂,王莽篡漢位稱帝肛走,該國號“新”,進行了一系列的改制录别,終未成功朽色,公元25年,漢皇族子弟劉秀推翻了王莽新朝组题,建立了東漢王朝葫男。
35.黃巾軍起義 :東漢晚期,官宦和外戚兩大集團交替專政崔列,社會動蕩不安梢褐,民眾流離失所旺遮。冀州巨鹿人張角提出“蒼天已死,黃天當立盈咳,歲在甲子耿眉,天下大吉”的口號,舉行了大規(guī)模的農(nóng)民起義鱼响,規(guī)定義軍以黃巾纏頭鸣剪,故稱“黃巾起義”,后被官軍鎮(zhèn)壓丈积,余部作亂了20余年筐骇,使得東漢王朝奄奄一息。
36.董卓專權(quán) :黃巾起義后江滨,各地豪強以鎮(zhèn)壓黃巾為名铛纬,招兵買馬,擴充實力牙寞,割據(jù)一方饺鹃。涼州軍閥董卓以鏟除宦官為名進京駐守,廢少帝间雀,立陳留王劉協(xié)為帝(漢獻帝)悔详,董卓自封相國,獨攬大權(quán)惹挟。驍騎校尉曹操茄螃,聯(lián)絡(luò)冀州袁紹,聚集各州郡人馬连锯,歃血為盟归苍,進軍洛陽。董卓得知运怖,遷都長安拼弃,燒毀洛陽城。
37.王允巧誅董 卓 :董卓挾天子專橫當?shù)酪≌梗l(fā)展到“董卓不除吻氧,國無寧日”的地步,司馬王允將義女貂蟬同時許給呂布和董卓咏连,使之反目盯孙,并挑唆呂布將董卓誅殺。
38.挾天子以令諸侯 :王允定計誅董卓祟滴,執(zhí)掌朝政振惰,董卓部將郭汜帥大軍攻陷長安,呂布出逃垄懂,王允被殺骑晶,郭汜當政痛垛,國舅董承及部將楊奉護漢獻帝出逃,被曹操接至許昌透罢,曹操自封大將軍榜晦,開始了“挾天子以令諸侯”。
39.官渡之戰(zhàn)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與北方的袁紹產(chǎn)生了沖突羽圃,公元200年乾胶,袁紹派軍10萬,先是大將顏良朽寞、文丑被暫時降于曹操的關(guān)羽所殺识窿,形成了官渡對峙。袁紹謀士許攸獻計不被采用脑融,許攸棄袁投曹喻频,并向曹操獻計火燒袁紹糧營烏巢,一戰(zhàn)便將袁紹擊敗肘迎。官渡之戰(zhàn)是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zhàn)例甥温。此后,曹操逐漸統(tǒng)一北方妓布。
40.三顧茅廬 :袁紹敗北姻蚓,劉備投靠劉表,屯駐新野小縣匣沼,訪襄陽水鏡先生司馬徽得知:臥龍狰挡、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释涛。“臥龍”便是諸葛亮加叁,劉備三訪襄陽隆中,求得諸葛亮出山輔佐唇撬,并按照《隆中對》“東聯(lián)孫吳它匕,西據(jù)荊益,南和夷越窖认,北抗曹操”的策略超凳,成就了三分天下的大業(yè)。
41.赤壁之戰(zhàn) :曹操消滅了袁紹統(tǒng)一北方耀态,便南下進軍南方。魯肅獻計孫權(quán)暂雹,聯(lián)合劉備抗曹首装,任周瑜為大都督,程普為副都督杭跪,魯肅為贊軍校尉仙逻,領(lǐng)兵五萬赤壁下寨抗曹驰吓。因北方士兵不習(xí)水戰(zhàn),曹操采用龐統(tǒng)之計將戰(zhàn)船連在一起系奉,孫劉聯(lián)盟設(shè)反間計(蔣干中計)檬贰、苦肉計(周瑜打黃蓋),并巧借東風缺亮,火燒連營翁涤,曹操敗走華容道,逃回江陵萌踱。赤壁一戰(zhàn)葵礼,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chǔ)。
42.公元220年并鸵,政治家鸳粉、軍事家、詩人曹操在洛陽病逝园担。同年届谈,曹丕稱帝,建魏 弯汰,東漢滅亡艰山。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蝙泼,國號漢程剥,史稱蜀漢 。公元229年汤踏,孫權(quán)在武昌稱帝织鲸,國號吳
43.蜀漢建興5年,諸葛亮上書《出師表》給后主劉禪溪胶,后六次出兵北伐搂擦,史稱“六出 祁山” 。在最后一次北伐哗脖,至五丈原瀑踢,終因心力交瘁,病逝才避,年僅54歲橱夭。雖然沒有實現(xiàn)統(tǒng)一中原的愿望,但他的智慧和品格萬古流芳桑逝。
44.司馬昭之心棘劣,路人皆知 :曹髦,(曹丕之孫)楞遏,公元260年茬暇,因司馬昭權(quán)勢日重首昔,危及帝位,聲稱司馬昭有代魏之心糙俗,路人皆知勒奇,率殿中衛(wèi)士、僮仆討伐司馬昭未果被害;曹髦死后巧骚,司馬昭立曹奐為帝赊颠,即魏元帝,自己獨攬大權(quán)网缝。
45.三國歸晉 :司馬昭立了魏元帝后舉兵進攻蜀漢巨税,蜀漢后主劉禪昏庸透頂,是扶不起來的天子粉臊,在奸佞宦官黃皓的唆使下負荊而降草添,劉備、諸葛亮千辛萬苦開創(chuàng)的蜀漢政權(quán)從此滅亡扼仲。蜀漢滅亡不久远寸,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廢魏元帝屠凶,自立為晉武帝驰后,建立了晉朝,公元279年矗愧,起兵滅吳灶芝,三國歸晉,全國統(tǒng)一唉韭。
46.八王之亂 :公元290年夜涕,晉武帝病重,弱智太子司馬衷即位属愤,為晉惠帝女器,晉惠帝皇后賈南風(賈后)陰險毒辣,先后除掉汝南王司馬亮住诸、楚王司馬瑋驾胆,廢太子(毒殺),趙王司馬倫聯(lián)合齊王司馬囧廢除賈后贱呐,司馬倫稱帝丧诺,之后各諸侯為爭奪皇位展開了廝殺,有:趙王司馬倫奄薇、齊王司馬囧锅必、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颙、長沙王司馬乂搞隐、東海王司馬越,加上被賈后所殺的汝南王司馬亮远搪、楚王司馬瑋劣纲,史上稱“八王之亂”,持續(xù)16年谁鳍,獨剩東海王司馬越癞季,司馬越毒死晉惠帝,立司馬熾為帝倘潜,即晉懷帝绷柒,西晉王朝從此衰落。
47.十六國 :從后漢開始涮因,北方的一些民族先后建立了許多國家废睦,史上稱為“十六國”,南方由東晉統(tǒng)治养泡。十六國與東晉并立百余年嗜湃。
48.南北朝 :公元420年,東晉將領(lǐng)劉裕登基澜掩,國號“宋”购披,統(tǒng)治南方,晉恭帝退位肩榕,東晉滅亡;次年劉裕毒殺晉恭帝刚陡,開了殺“禪讓退位者”的先例。北方的北魏滅掉北方的幾個小國株汉,結(jié)束了十六國分裂的局面筐乳,公元439年統(tǒng)一了北方。南方的宋和北方的魏分統(tǒng)天下郎逃,并立百余年哥童,歷史上把這段時期叫“南北朝”。
49.淝 水之 戰(zhàn) :十六國時期褒翰,前秦苻堅討伐東晉贮懈,其先鋒部隊被晉軍擊潰,秦晉兩軍夾淝水對陣优训。晉軍要求秦軍后撤朵你,以便渡河一決勝負,在秦軍撤退之際揣非,秦軍中有人疾呼:秦軍敗了抡医,秦軍大亂,晉軍乘勝出擊,大獲全勝忌傻。僥幸逃脫者丟盔棄甲大脉,連聽到“風聲鶴唳”也以為是晉軍到了。這就是史上有名的“淝水之戰(zhàn)”水孩。
50.公元581年镰矿,楊堅滅北周,稱帝俘种,國號隋秤标,為隋文帝,建都長安宙刘。楊堅登基后以“節(jié)儉”“殺貪官污吏”穩(wěn)定了政權(quán)苍姜,后進行了系列的改革,其中最大的功績是悬包,廢除了曹魏以來的九品中正制衙猪,開創(chuàng)了科舉制。公元587年玉罐,隋文帝舉兵南下屈嗤,消滅了南朝的最后一個朝代“陳朝”,統(tǒng)一了中國吊输,結(jié)束分裂局面 饶号。
51.公元604年,楊堅次子楊廣季蚂,殺兄奪取皇位茫船,是為隋煬帝,公元617年扭屁,晉陽太原留守李淵起兵反隋算谈,攻入長安,立代王侑為帝料滥。公元618年三月然眼,隋煬帝被右屯衛(wèi)將軍“宇文化及”殺于江都,五月李淵在長安廢隋恭帝侑葵腹,稱帝高每,國號唐,建元武德践宴,是為唐高祖鲸匿,隋朝滅亡 。
52.決戰(zhàn)玄武門 :唐高祖李淵有四子:三子玄霸早亡阻肩,長子太子李建成带欢、次子秦王李世民、四子齊王李元吉。長子建成乔煞、四子元吉因懼怕李世民的勢力吁朦,屢次設(shè)計謀殺李世民,公元626年渡贾,李世民伏兵玄武門喇完,殺太子建成、齊王元吉剥啤,高祖立李世民為太子,八月李世民即位不脯,為“唐太宗”府怯,年號“貞觀”。
53.公元641年防楷,文成公主與吐蕃(bo)王朝松贊干布和親
54.公元649年5月牺丙,唐太宗病逝物独,天宗九子李治(唐高宗)即位癌佩,唐太宗在位期間“偃武修文”,使得百姓安居樂業(yè)擦剑,文化燦爛亿昏,國力鼎盛峦剔,史稱“貞觀之治” 。
55.女皇武則天 :公元655年角钩,唐高宗廢皇后王氏吝沫,冊立武則天為皇后,自此递礼,武氏獨攬內(nèi)宮大權(quán);660年惨险,因高宗患風眩,目不能視脊髓,下詔委托武則天協(xié)理政事;674年武則天與高宗同殿聽政辫愉,共受朝拜,天下稱“二圣”;公元683年将硝,高宗卒恭朗,武則天立三子李顯為帝,為唐中宗袋哼,自為皇太后臨朝聽政;次年冀墨,武后廢中宗,改封廬陵王涛贯,立四子李旦為帝诽嘉,為睿宗;公元690年,武則天在“上尊天示”“順從眾議”下,登臨大寶虫腋,改唐為“周”骄酗,自號“圣神皇帝”。
56.請君入甕 :武則天稱帝悦冀,平定徐敬業(yè)叛亂后趋翻,為除掉反對她的唐朝宗室和大臣,昭告國人告密者可以做官盒蟆。因此出現(xiàn)一批因告密起家的人踏烙。其中,索元禮历等、周興讨惩、來俊臣是典型例子,三人辦案嚴刑逼供寒屯、手段殘忍荐捻,害死了許多無辜的人,后來有人告密周興造反寡夹,來俊臣“請君入甕”將其治罪处面,周興在被流放的途中被人暗殺;索元禮因害人太多,民憤太大菩掏,被武則天處死;來俊臣預(yù)謀害當時勢力強大的武則天侄子武三思和太平公主魂角,被后者先發(fā)制人,揭了老底患蹂,也被武則天處死或颊。
57. 狄仁杰桃李滿天下 :武則天十分信任和推重狄仁杰,凡事均仰仗他的決斷传于,尊稱“國老”囱挑,狄仁杰向武則天舉薦了很多人,后來都成了唐代名臣沼溜,包括宰相張柬之平挑。治理天下的賢能之臣,皆出自狄仁杰的門下系草,故稱“桃李滿天下”通熄。
58.唐中宗復(fù)位后,讓其妻韋后當權(quán)找都,公元710年唇辨,中宗卒,唐睿宗的兒子李隆基起兵殺韋后能耻,擁其父戴睿宗復(fù)位赏枚,兩年后亡驰,睿宗傳位給李隆基,為“唐玄宗”饿幅。唐玄宗在宰相“姚崇凡辱、宋璟”輔佐下,吏治不紊栗恩、綱紀有條透乾,再次出現(xiàn)中興局面,史稱“開元盛世”
59.安史之亂 :唐玄宗執(zhí)政后期磕秤,范陽節(jié)度使安祿山以討伐楊國忠為名乳乌,在范陽起兵,攻陷洛陽市咆,安祿山自立為帝钦扭,號大燕皇帝,之后安祿山被兒子安慶緒所殺床绪,唐軍乘機收復(fù)長安、洛陽其弊。不久安祿山部下史思明重新攻陷洛陽癞己,也稱大燕皇帝,后又被兒子史朝義所殺梭伐,此次叛變持續(xù)了8年痹雅,史稱“安史之亂”,也是唐朝由盛到衰的轉(zhuǎn)折點糊识。
60.唐末绩社,公元875年,王仙芝起義赂苗,自稱“天補平均大將軍”愉耙,黃巢率眾響應(yīng),公元880年黃巢義軍攻克長安拌滋,唐僖宗南逃朴沿,黃巢稱帝,改號大齊败砂。公元884年赌渣,唐李克用、朱全忠擊敗黃巢義軍昌犹,黃巢至狼虎谷自殺坚芜,起義失敗,唐朝也迅速走向衰亡 斜姥。
61.唐王朝滅亡以后鸿竖,中國先后經(jīng)歷了后梁沧竟、后唐、后晉千贯、后漢屯仗、后周五個朝代的更替,公元960年后周“點檢”(職位名稱搔谴,相當于皇家部隊司令)趙匡胤在陳橋驛發(fā)動兵變魁袜,“黃袍加身、拜呼萬歲”敦第,奪取周政權(quán)峰弹,即位皇帝,建立宋朝
62.杯 酒釋兵 權(quán) :為了鞏固自己的統(tǒng)治地位芜果,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quán)”鞠呈,解除了禁軍大將石守信、王審琦的兵權(quán)右钾,不久用同樣的方式罷免了個藩鎮(zhèn)的節(jié)度使蚁吝,加強了中央集權(quán)。
63.宋太祖建立北宋王朝后舀射,五代十國中留下來的有北方的北漢窘茁、南方有南唐、吳越脆烟、后蜀山林、南漢、南平等國邢羔。宋太祖用了13年的時間驼抹,把南方五國滅掉,又出兵北漢未果拜鹤,不久病逝框冀,其弟趙光義即位,是為宋太宗敏簿。公元979年左驾,親帥軍隊攻至北漢都城太原,北漢國主劉繼元投降极谊,其手下名將楊業(yè)(楊繼業(yè))也隨往歸宋诡右,北漢亡,五代十國
64.寇準抗遼 :寇準是北宋名相轻猖,宋太宗時期入朝任職帆吻,因剛正不阿被貶;宋真宗即位后,再次被啟用任宰相咙边。對北宋抗遼作出了很大的貢獻猜煮。公元1004年次员,契丹大舉南下攻宋,兵至澶州王带,寇準力主宋真宗親征淑蔚,挫敗契丹前鋒,雙方議和愕撰,訂立“澶州之盟”刹衫。
65.公元1115年,女真族完顏阿骨打稱帝搞挣,國號大金带迟,為金太祖 。
66.靖康之恥 :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兵再度南侵囱桨,攻陷太原仓犬,直逼京都汴京,徽宗舍肠、欽宗二帝被金人俘獲搀继,北宋滅亡,史稱“靖康之恥”翠语。公元1127年律歼,徽宗九子康王趙構(gòu)在臨安(南京)即位稱帝,是為宋高宗啡专,南宋開始。
67.賣國賊秦檜 :秦檜制圈,北宋時期的大臣们童,在北宋淪陷時被金兵俘虜,因其奴顏婢膝鲸鹦,得到金太祖的重用慧库,并在宋金交戰(zhàn)之際,連同其妻王氏派往南宋做了內(nèi)奸馋嗜。秦檜在南宋任宰相期間齐板,賣國求榮、陷害忠良葛菇,以“莫須有”的罪名將抗金英雄岳飛殺害甘磨,一起被害的還有岳云、張憲等忠良眯停,造成了一起人神共怒的千古冤獄济舆,而秦檜及其妻王氏從此遺臭千年。
68.一代天驕成 吉思 汗 :遼及北宋時期莺债,蒙古國各部落為爭奪領(lǐng)域展開了長期滋觉、激烈的部落戰(zhàn)爭签夭,鐵木真力量逐漸強大,并陸續(xù)消滅了其他部落椎侠,統(tǒng)一了蒙古第租,被推為大汗,即成吉思汗我纪。
69.公元1271年慎宾,蒙古國忽必烈改國號為元,為元世祖宣羊,次年遷都大興府(今北京市)璧诵。隨后,大舉南下攻宋仇冯。公元1279年之宿,元朝統(tǒng)一了中國,南宋宣告滅亡苛坚”缺唬抗元英雄文天祥 被俘,誓死不降泼舱,終被處死等缀,卒年47歲。“自古英雄誰無死娇昙,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其愛國精神的真實寫照尺迂。
70.朱元璋 :元朝末年,元順帝即位后冒掌,荒淫殘暴噪裕,民不聊生,許多地方爆發(fā)了農(nóng)民起義股毫,并割地稱王膳音,自立國號。其中有一支由朱元璋領(lǐng)導(dǎo)的部隊铃诬,實力發(fā)展迅速祭陷,朱元璋先后消滅了陳友諒、張士誠等南方勢力趣席,于1368年在應(yīng)天(南京)稱帝兵志,國號明,是為明太祖宣肚。同年八月毒姨,明將徐達率軍直搗元大都(北京),元順帝逃往塞外钉寝,統(tǒng)治中國97年的元王朝被推翻弧呐。
71.胡藍之獄 :明太祖建國后大封功臣闸迷,李善長、徐達俘枫、常遇春等人被封為公爵腥沽、劉基被封為伯爵,湯和等被封為侯爵鸠蚪。公元1380年今阳,明太祖借左丞相胡惟庸被告發(fā)謀反之機,誅殺胡惟庸以及其部下15000多人茅信。此后明太祖以“胡黨”為由盾舌,殺戮了不少無辜功臣,其中蘸鲸,77歲的李善長被賜死妖谴,全家共70多人被誅殺;公元1393年,涼國公藍玉被告謀反酌摇,全家被殺膝舅,并株連15000多人,包括一公窑多、十三侯仍稀、二伯,時人稱之為“藍獄”埂息,這兩次大獄持續(xù)了14年之久技潘,后人合稱為“胡藍之獄”。后來又設(shè)置了“錦衣衛(wèi)”特務(wù)機構(gòu)千康,負責監(jiān)察大臣的活動享幽。
72.靖難之役 :明太祖開國后,將自己的子孫加封為王吧秕,鎮(zhèn)守邊疆。藩王權(quán)力很大迹炼,最受器重的是燕王朱棣砸彬。公元1398年,明太祖去世后斯入,皇太孫朱允炆即帝砂碉,是為惠帝,史稱建文帝刻两。建文帝即位后增蹭,為保護自己的皇權(quán),決定削藩磅摹,各藩王先后被革去兵權(quán)滋迈。1399年霎奢,燕王朱棣起兵以“清君側(cè)”為名,北平起兵饼灿,其部隊稱為“靖難軍”幕侠,此次內(nèi)戰(zhàn)史稱“靖難之變”。三年后碍彭,燕軍攻陷京都晤硕,建文帝失蹤,朱棣即位庇忌,是為明成祖舞箍,成為明代第三個皇帝。
73.空前絕后“誅十族” :朱棣入京即帝位后皆疹,立即誅殺建文帝的臣子疏橄、宮人、內(nèi)官無數(shù)墙基,并令建文帝的臣子方孝孺起草繼位詔書软族,方孝孺誓死不從,被朱棣誅殺 “十族”共873人残制。朱棣誅殺建文帝的家眷及臣子共一萬多人立砸,慘絕人寰。清初史家谷應(yīng)泰嘆曰:“嗟乎初茶,暴秦之法颗祝,罪止三族;強漢之律,不過五宗……世謂天道好還恼布,而人命至重螺戳,遂可滅絕至此乎!”
74.鄭和下西洋 :明成祖朱棣派太監(jiān)鄭和七下西洋,從公元1405年至1431年將近30年里折汞,鄭和七次出海倔幼,前后到過印度洋沿海30多個國家,最遠到達非洲爽待。
75.土木之變 :公元1449年瓦刺起兵犯大明损同,明英宗親征,兵敗退至土木堡鸟款,明英宗被俘膏燃,史稱“土木之變”;國不可一日無主,于是何什,在群臣的簇擁下朱祁鈺即位组哩,是為明代宗,史稱景帝。景帝力主抗戰(zhàn)伶贰,任命于謙負責指揮保衛(wèi)北京蛛砰,并取得了勝利,趕走了侵略軍幕袱。
76.奪門之變 :于謙趕走了瓦刺軍暴备,明英宗被放回后宣布退位,被代宗軟禁起來们豌,1457年涯捻,明代宗病重,大臣徐有貞望迎、宦官曹吉祥擁太上皇英宗復(fù)位障癌,史稱“奪門之變”。于謙等人不久被殺害辩尊。
77.庚戌之變 :明世宗沉迷道教涛浙,大學(xué)士嚴嵩因善于起草祭神文書而被重用,官至內(nèi)閣首輔(相當于宰相)摄欲,公元1550年轿亮,韃靼部落俺答兵犯大同,兵臨北京城下胸墙,嚴嵩閉城不戰(zhàn)我注,俺答部隊在城外燒殺搶奪,歷史上稱此為“庚戌之變”迟隅。
78.公元1565年但骨,名將戚繼光智袭、俞大猷(yóu)等在興化大破倭寇奔缠,斬殺敵眾2000人,肅清倭亂吼野,拯救被挾持百姓3000多人校哎,史稱“興化大捷” 。
79.收復(fù)臺灣 :1624年瞳步,荷蘭殖民者侵入臺灣闷哆,開始對臺灣的殖民統(tǒng)治。1662年2月谚攒,鄭成功率軍趕走荷蘭殖民者阳准,被荷蘭殖民者侵占了38年的臺灣終于回到了祖國的懷抱氛堕,其后馏臭,鄭成功的子孫統(tǒng)治了臺灣20多年,直至1683年,清軍進駐臺灣括儒,鄭成功作為民族英雄绕沈,永留史冊。
80.東林黨人 :明末清官顧憲成罷官至無錫帮寻,修復(fù)籌建了東林書院乍狐,得到了當局不滿的士大夫、官僚固逗、知識分子和商人的支持浅蚪,形成了社會輿論的中心。東林學(xué)院過去貼著一副著名的對聯(lián):風聲烫罩、雨聲惜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贝攒、國事盗誊、天下事、事事關(guān)心隘弊。對聯(lián)是東林黨的領(lǐng)袖顧憲成所寫哈踱。反對他們的人稱之為“東林黨”。后遭到當朝閹黨魏忠賢的迫害梨熙,東林黨領(lǐng)袖先后被逮捕迫害开镣,有“前六君子”和“后六君子”。明崇禎帝朱由檢即位后串结,懲治了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哑子,東林黨人得以昭雪,并一度入閣肌割。
81.公元1616年卧蜓,努爾哈赤統(tǒng)一女真各部,在赫圖阿拉稱“汗”把敞,國號大金弥奸,史稱后金,后來改國號為清奋早,努爾哈赤就是歷史上所說的“清太祖”盛霎。1626年名將袁崇煥在遼東打敗后金,努爾哈赤戰(zhàn)死耽装,史稱“寧遠之戰(zhàn)”愤炸,努爾哈赤第八子皇太極即位,即為“清太宗” 掉奄。
82.闖王李自成 :公元1627年陜北白水縣王二揭竿起事规个,各地紛紛響應(yīng),李自成、張獻忠也加入了起事的隊伍诞仓。1636年李自成被推為“闖王”缤苫,1644年初春,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順”政權(quán)墅拭,3月活玲,農(nóng)民軍攻陷北京,崇禎皇帝吊死在煤山樹下谍婉,統(tǒng)治中國276年的明王朝被李自成的農(nóng)民軍推翻舒憾,5月,原明朝山海關(guān)守將吳三桂引清兵占領(lǐng)北京穗熬,李自成退出北京珍剑,在轉(zhuǎn)輾河南、山西死陆、陜西一帶招拙,1645年被地方武裝擊斃,時年39歲措译。
83.1644年别凤,吳三桂引清兵入關(guān),同時领虹,南明福王规哪、魯王、唐王塌衰、桂王等抗清政權(quán)先后建立诉稍。5月,擁立福王朱由崧為皇帝最疆,在南京建立政權(quán)杯巨。1645年,清兵揮軍南下努酸,至揚州遭到抗清英雄史可法的頑強抵抗服爷,因寡不敵眾,揚州陷落获诈,史可法英勇就義仍源,清兵在揚州城瘋狂屠殺十日,數(shù)十萬人喪生舔涎,此為歷史上有名的“揚州十日” 大屠殺笼踩。5月,清兵攻陷南京亡嫌,弘光政權(quán)覆滅嚎于,福王被俘桶至,次年被殺。南京失陷后匾旭,又有魯王、唐王建立政權(quán)抗清圃郊,于1646年先后被滅价涝。公元1664年,清兵入關(guān)20年持舆,終于平定了大陸色瘩。
84.三藩 之亂 :清兵入關(guān)后,為清朝出力最大的明朝降將有:孔有德逸寓、耿仲明居兆、尚可喜、吳三桂竹伸。清廷平定南方后泥栖,暫由吳三桂等人鎮(zhèn)守,吳三桂鎮(zhèn)守云南勋篓、尚可喜鎮(zhèn)守廣東吧享、耿精忠(耿仲明之孫)鎮(zhèn)守福建,孔有德的女婿孫延齡鎮(zhèn)守桂林譬嚣。1673年11月康熙帝下詔削藩钢颂,吳三桂、尚可喜拜银、耿精忠起兵反抗殊鞭,1681年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亂,清廷才真正在大陸完成了統(tǒng)一尼桶。
85.1683年操灿,清朝福建水師提督施瑯率領(lǐng)大軍進攻臺灣,鄭氏傷亡慘重泵督,鄭氏大臣投降大清牲尺,至此全國統(tǒng)一 。
86.雅克薩的勝利 :明朝末年幌蚊,沙皇俄國向黑龍江地區(qū)大舉進犯谤碳,占領(lǐng)了黑龍江北岸的雅克薩城,清政權(quán)進關(guān)以后溢豆,派兵收復(fù)了雅克薩蜒简,公元1689年,雙方在平等基礎(chǔ)上簽署了《尼布楚條約》漩仙,劃分了兩國邊界搓茬。
87.曹雪芹與《紅樓夢》 :康熙下江南的時候犹赖,經(jīng)常住在一個織造官曹璽家中,曹璽的妻子孫氏是康熙小時候的奶母卷仑,因受到康熙的眷顧峻村。雍正即位后,因皇室內(nèi)部的糾紛牽連了曹家锡凝,雍正將曹氏抄家革職粘昨,曹家自此沒落。曹璽有一子窜锯,名曹霑张肾,字雪芹,寫成一部反映當時社會生活的小說《石頭記》锚扎,就是后來的《紅樓夢》吞瞪。《紅樓夢》與羅貫中的《三國演義》驾孔、施耐庵的《水滸傳》芍秆、吳承恩的《西游記》并稱中國古代四大名著。
88.紀曉嵐與《四庫全書》 :乾隆年間翠勉,由學(xué)者紀昀(字曉嵐)為總編纂官浪听,合同戴震、姚鼐用了十年的工夫眉菱,完成了《四庫全書》的編纂迹栓,分經(jīng)、史俭缓、子克伊、集四部,為后人研究我國的燦爛文化留下了珍貴遺產(chǎn)华坦。
89.公元1839年愿吹,林則徐在廣東嚴厲禁煙 ,責令英商繳煙惜姐,共繳獲200多萬斤犁跪,在虎門燒毀。次年英國以此為由發(fā)動中英鴉片戰(zhàn)爭歹袁。(1840年—1842年)坷衍。
90.公元1842年,中英簽署不平等的《南京條約》
91.公元1851年条舔,洪秀全在廣西桂林金田村起事枫耳,建號“太平天國” ,自稱“天王”孟抗,攻克永安后迁杨,洪秀全在永安封楊秀清為東王钻心、馮云山為南王、蕭朝貴為西王铅协、韋昌輝為北王捷沸、石達開為翼王。1853年狐史,太平軍攻克南京痒给,改名天京,定為國都预皇。1856年,太平天國內(nèi)訌婉刀,北王韋昌輝殺死東王楊秀清及其部下2萬余人吟温,天平天國漸趨衰弱。1864年洪秀全亡故突颊,清軍攻入南京鲁豪,太平天國滅亡。
92.公元1856年律秃,英國發(fā)動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 (1856-1860)爬橡,法、美棒动、俄也出兵加入糙申。1858年,清廷與俄簽訂《璦琿條約》船惨,俄割占大片領(lǐng)土;同年柜裸,英法聯(lián)軍攻陷大沽,清廷又與英法兩國簽訂《天津條約》粱锐,允許其自由傳教等;1860年疙挺,英法聯(lián)軍逼近北京,咸豐皇帝逃往熱河(河北承德)怜浅,英法聯(lián)軍進犯圓明園铐然,并將圓明園洗劫一空,制造了震驚中外的“火燒圓明園”事件恶座。同年清廷分別與英搀暑、法、俄簽訂不平等的《北京條約》跨琳,割地险掀、賠款。
93.公元1861年湾宙,清政府命曾國藩統(tǒng)轄江蘇等四省軍務(wù)樟氢,洋務(wù)運動 (1861-1894)開始冈绊,主要內(nèi)容是創(chuàng)辦軍事工業(yè)、實業(yè)埠啃,編練陸海軍死宣,設(shè)西式學(xué)堂。
94.公元1883年碴开,中法戰(zhàn)爭(1883-1885)爆發(fā)毅该,黑旗軍在越南打敗法國,擊斃法將李維業(yè)潦牛,取得紙橋大捷眶掌。兩年后簽訂《越南條約》
95.公元1894年,中日甲午戰(zhàn)爭(1894-1895)爆發(fā)巴碗,1895年朴爬,中日簽訂《馬關(guān)條約》 ∠鹣《馬關(guān)條約》使日本獲得巨大利益召噩,刺激其侵略野心;使中國民族危機空前嚴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逸爵。
96.公元1898年具滴,光緒帝根據(jù)康有為等人的奏章,施行戊戌變法师倔,此后不久慈禧太后發(fā)動政變构韵,新政被徹底推翻,光緒帝被幽禁趋艘,譚嗣同贞绳、康廣仁、林旭致稀、楊深秀冈闭、楊銳、劉光第等維新人士被害抖单,史稱“戊戌六君子”萎攒,康有為、梁啟超逃往日本矛绘,變法只維持了一百天耍休,史稱“百 日維新” 。
97.1899年货矮,山東爆發(fā)義和團 羊精,以“扶清滅洋”為口號,主要針對西方侵略者及其在華附庸囚玫,具有樸素的愛國主義思想喧锦。義和團運動從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帝國主義的氣焰读规,但由于其具有籠統(tǒng)排外色彩以及農(nóng)民運動必然的缺陷和盲目性,使其被清政府利用燃少,并在失去利用價值后被拋棄束亏,最終失敗。
98.公元1901年阵具,清朝代表李鴻章與英碍遍、法、日阳液、俄怕敬、德、美帘皿、意东跪、奧、西矮烹、比越庇、荷11國公使簽訂《辛丑條約》
99.1905年罩锐,同盟會機關(guān)報《民報》在日本東京成立奉狈,孫中山在發(fā)刊詞中提出“三民主義” 。
100.武昌起義 :1911年10月10日熊秉坤率領(lǐng)新軍工程第八營首先發(fā)難涩惑,打響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槍仁期,次日攻占武昌城,武昌起義勝利竭恬。10月11日跛蛋,湖北軍政府在武昌成立,宣布廢除清朝“宣統(tǒng)”年號痊硕,改國號“中華民國”赊级。
關(guān)鍵詞:國學(xué)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