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固惯,非道也梆造。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葬毫。
關(guān)鍵詞:中庸
“道”是不可以片刻離開的镇辉,如果可以離開,那就不是“道”了供常。所以摊聋,品德高尚的人在沒有人看見的地方也是謹(jǐn)慎的,在沒有人聽見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懼的栈暇。
后面這幾句話麻裁,是中國文化、東西方的文化——宗教也好源祈、宗教的哲學(xué)也好煎源、或者不是宗教哲學(xué)、純粹的哲學(xué)也好——一切人文文化的一個萬古的名言香缺,不能變手销。它的道理就是告訴我們,“道”這個東西并沒有離開我們哦!每個人生下來本身都有道的图张,因?yàn)?ldquo;天命之謂性”嘛锋拖,個個都有道诈悍。“不可須臾離也”,這個“須臾”是中國的形容詞兽埃,等于佛家后世來說的剎那之間侥钳。那么佛學(xué)講剎那,那很嚴(yán)重柄错,人一個彈指包括六十個剎那舷夺。中國人講須臾,有多少個剎那售貌、含有多少個彈指(指頭彈動一下)沒有規(guī)定给猾,反正最快的速度就是須臾,一下子;就是眼睛眨一下也有好多須臾了颂跨。所以這個“道”啊敢伸,他說“道”這個東西,他上面講的好像是做功夫修養(yǎng)毫捣,不可以有一剎那離開道的详拙,好像叫我們修道的人要小心,隨時要在修道蔓同。事實(shí)上進(jìn)一步說,這個“不可”啊!事實(shí)上教我們認(rèn)清楚“見道”的方面蹲诀。人斑粱,生來各個有道,就是自己忘記了脯爪。“不可須臾離也”则北。
“可離都非道也。”說——道啊痕慢,修它就有尚揣、不修就沒有,那不叫做道掖举,那是修得來的快骗,沒有用。譬如現(xiàn)在我們大家有些人修道塔次、做功夫方篮,或者打坐,打起坐來有道励负,“啊!很好藕溅,我在學(xué)佛!”放下腿子來,佛也沒有了继榆,道也沒有了——那叫修腿巾表,不叫做修道汁掠,那叫做“腿也者不可須臾放也,可放者非道也”集币,啊!那就不對了调塌。他說道這個東西啊,就在我們這里惠猿,隨時隨地有羔砾。“可離者”,認(rèn)為道可以離開偶妖,認(rèn)為我現(xiàn)在為什么要修道?——道掉了姜凄,所以去找回來。找得回來一樣掉得了啊!那不是真道趾访。
這個道是“天命之謂性”态秧,人人生命當(dāng)中本來有的。“可離者非道也”扼鞋,離得開申鱼,做功夫再回來、不做功夫又掉了云头,你這個不是道哦!要搞清楚捐友,這樣不是修道哦!這樣是你在做某一種練習(xí)而已。真正的道溃槐,就同佛家說的一樣匣砖,一悟千悟、一得永得昏滴,不掉的;不生不滅猴鲫、不垢不凈、不增不減谣殊,是同樣的道理拂共。這個道是沒有變動過。所以講姻几,這幾句話是東西方宗教與哲學(xué)中的哲學(xué)宜狐,是萬古的名言。“道也者鲜棠,不可須臾離也肌厨,可離非道也。”
但是下面就講到“修道之謂教”豁陆。
事實(shí)上我們這些人啊柑爸,生下來以后把道離開了——不是離開,道沒有離開你——蒙蔽住了盒音,自己蒙蔽住了表鳍,不曉得自己的本身有那么大的寶貝馅而,道是永遠(yuǎn)跟著我們的。那么我們?yōu)槭裁床荒茏约阂姷腊?是后天的情識譬圣、觀念把這個道擋住了瓮恭。他要我們怎么樣修道呢?要“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在行為上講厘熟,在修道上來講屯蹦,他說所以啊,我們每一天都在做事绳姨,要小心登澜,自己要做個范圍——戒,要謹(jǐn)慎飘庄。“其所不睹”脑蠕,看不見的地方要小心,為什么呢?就是曾子在《大學(xué)》上講的“小人閑居為不善”跪削。一個人平常很道德谴仙,很嚴(yán)肅,當(dāng)你一個人在房間里頭碾盐,都關(guān)起來晃跺,都看不見的時候,你什么怪相自己都會做得出來廓旬,什么事情都會做得出來哼审,這就不是修道人的規(guī)范。
修道人“戒慎乎其所不睹”孕豹,一個人都看不見的時候,乃至鬼都看不見你的地方十气,等于平常那個在佛堂里励背、在教堂里、在孔廟里砸西、在父母的前面叶眉、在祖宗的前面,完全是一樣芹枷,這是修道的行為衅疙。所以“戒慎乎其所不睹”,表面和背后完全一樣鸳慈,那還不算數(shù);看見與看不見的地方一致饱溢,這是道德的標(biāo)準(zhǔn)、行為的標(biāo)準(zhǔn)走芋。“恐懼乎其所不聞”绩郎,恐懼潘鲫,害怕。你說沒有關(guān)系肋杖,我們罵他兩句溉仑,不要緊,他聽不見;果然別人状植、第三者是聽不見浊竟,我們自己(卻)違反了自己天性上的道德。即使沒有人聽見津畸,乃至沒有鬼神聽見振定,可是一樣要恭敬而嚴(yán)肅,這是行為的標(biāo)準(zhǔn)洼畅,也就是一個人有沒有教養(yǎng)吩案,教養(yǎng)的標(biāo)準(zhǔn)。中國幾千年來文化的教育帝簇,《大學(xué)》徘郭、《中庸》、《詩經(jīng)》始終朝這一條路上走丧肴。我們過去的教育是如此残揉,這幾十年、七八十年變得很厲害芋浮。這是講形上抱环。
但這兩句話這樣解釋就是根據(jù)上面“修道之謂教”(來的),“修道之謂教”就是“行”了纸巷。假設(shè)拿修道來講镇草,同上一句“天命之謂性”的見道來講,又不同了瘤旨。那么梯啤,兩個字你要注意——“睹”,眼睛看見;“聞”存哲,耳朵聽見因宇。他說道在哪里見呢?“戒慎乎其所不睹”,看不見的祟偷,見而不見察滑,那個地方是道的體。所以要想見到道的體修肠,“率性之謂道”贺辰,真正是自己“天命之謂性”。你如果打起坐來,前面有光魂爪,不是道;道是看不見的先舷。看見有光滓侍、看見有個佛像蒋川、看到了孔子,都不是!道是看不見的撩笆,它無形色捺球,也無聲音。所以《中庸》最后有交代夕冲,“上天之載氮兵,無聲無臭”,這個本性啊歹鱼,不可見泣栈、不可聞、不可得弥姻,它充滿宇宙之間南片,空靈絕頂。所以說庭敦,“戒慎乎其所不睹”疼进,一切無所見、見無所見的地方秧廉,正是你見到自己本性伞广、悟道的時候√鄣纾可是一切人修道嚼锄,總要抓一點(diǎn)東西吧,而且有時候看見什么啊?啊蔽豺,我看見蓮花了灾票,看到菩薩了,看到上帝了茫虽,就是習(xí)慣性都要看見一個東西或者是道。“天命之謂性”既们,(這個)“性”不是肉眼可見——不可見處體會這個性命的本來濒析,你差不多到了。所以“恐懼乎其所不聞”啥纸,換句話号杏,你(要)小心、謹(jǐn)慎,有所聞盾致、被聲色所擾的不是道主经,有形可見也不是道。所以你們大家研究佛家《金剛經(jīng)》也一樣庭惜,釋迦牟尼佛也這樣說:“若以色見我罩驻,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护赊,不能見如來”惠遏。那么跟《中庸》一比一樣,(只是)兩個表達(dá)的方法不同骏啰。所以不可見节吮、不可聞,“天命之謂性”判耕,本性的境界透绩。我們剛才是進(jìn)一步解釋這兩句話是“見道”、“修道”同“行道”壁熄,都連起來把它說明了帚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