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詩句
月亮是人心中美好而又憂傷的景物。所以每當觀看月亮的時候婴谱,人們有著無限的感慨蟹但。下面是小編分享的月亮詩句,歡迎大家閱讀谭羔。
出自唐代詩人杜甫的《一百五日夜對月》
無家對寒食华糖,有淚如金波。
斫卻月中桂瘟裸,清光應更多客叉。
仳離放紅蕊,想像嚬青蛾景描。
牛女漫愁思,秋期猶渡河秀撇。
賞析
詩的首聯(lián)寫到“無家對寒食,有淚如金波”超棺。“無家”此處說的是沒有家人和自己在一起。詩人寫這首詩的時間是至德二年呵燕,此時詩人仍然被困在淪陷的長安棠绘,而妻兒卻都在鄜州,不知生死,所以此處說“無家”實際上是指沒有家人在身邊,也不知家人生死的意思。“寒食”指的是寒食節(jié)再扭。寒食節(jié)亦稱“禁煙節(jié)”氧苍、“百五節(jié)”,在農(nóng)歷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泛范,清明節(jié)前一二天让虐。杜甫詩中“寒食”二字與題目中的“一百五日”相互照應。第二句“有淚如金波”罢荡。“有淚”同上文的“無家”相對赡突,表現(xiàn)出親人離散的悲哀。“金波”指的是月光撒入水中猶如金波区赵。在這一句中惭缰,杜甫實際上是借“金波”來說自己的淚水。月光入水而金光閃爍笼才,自己此時的眼淚也像金波一樣涌動不止漱受。此聯(lián)的意思是說寒食節(jié)的夜晚,“我”沒有家人伴在身邊骡送,懷念起親人昂羡,熱淚如金波一樣流出來絮记。這也是詩人對安史之亂造成人民流離失所的無聲控訴。
頷聯(lián)“斫卻月中桂,清光應更多”紧憾。“斫卻”是砍去的意思到千,“月中桂”指的是傳說中月宮所植的桂樹,此處暗用了吳剛伐桂的神話故事赴穗。“斫卻月中桂,清光應更多”是詩人的想象:砍去了月中的桂樹憔四,月亮的光輝會更加清澈皎潔吧?這樣我就可以借明月的光輝給家人傳遞思念了。此聯(lián)寫的是自己思念妻子卻不能與之相聚時所產(chǎn)生的奇特想象般眉,表達了詩人渴望與妻兒團聚的期望了赵。頸聯(lián)“仳離放紅蕊,想像顰青娥”。“仳離”甸赃,別離柿汛。清人仇兆鰲《杜詩詳注》云:“《詩》:有女仳離,啜其泣矣埠对。仳離络断,別離也。”“想像”意思是想念故人的樣子项玛。“顰”貌笨,蹙眉,使動用法襟沮,使蹙眉的意思锥惋。“青娥”,仇兆鰲認為此處應為“青蛾”开伏。但聯(lián)系前面所提到的“月波”膀跌、“月中桂”,后面的“牛女”“渡河”等詞句可知作者處處在圍繞“月”展開聯(lián)想固灵,敘寫心懷捅伤,該句中的“青娥”也應是指與月有密切關(guān)系的嫦娥,暗指妻子巫玻,而不是“青蛾”暑认。再者,從句意來說大审,“想像顰青娥”的意思是想念故人使得青娥蹙眉了蘸际,若做“青蛾”則無法與詩意相符。這一聯(lián)是月亮偏在離別時散播光澤徒扶,想必思念故人會使得妻子為之蹙眉吧粮彤。這句運用透過一層的寫法,借自己想象妻子思念自己而憂傷不已的樣子來表達夫婦分隔兩地的愁苦之情。
尾聯(lián)“牛女漫愁思,秋期猶渡河”导坟∮炝迹《世說新語》云“:牛、女二星惫周,隔河而居尘惧,每七夕則渡河而會”。這兩句的意思是說牛郎織女每年秋天七夕之日尚能團聚递递,可自己與妻子團聚之時卻不知在何日喷橙。此聯(lián)借用牛郎織女七夕相聚的神話故事來反襯自己與妻子不能相聚的悲苦。
在這首詩中登舞,杜甫借用神話故事和想象將自己在寒食之夜對月思人的悲傷情懷書寫的淋漓盡致贰逾。詩的結(jié)尾感嘆牛郎織女尚能相聚,從側(cè)面反映了安史之亂帶來親人天各一方的苦難菠秒。
此外疙剑,這首五律的標題、手法同樣為人所稱道践叠。首先言缤,標題為《一百五日夜對月》便獨具匠心。唐人詩中往往稱“寒食”而不稱“一百五日”禁灼。此處杜甫題為“一百五日”意在突出自己離開家人已經(jīng)很長時間了管挟。其次,偷春格的手法匾二。律詩中一般是頷聯(lián)成對而首聯(lián)隨意哮独,首聯(lián)成對而頷聯(lián)不對者就被稱做“偷春格”拳芙,杜甫的這首詩首聯(lián)是對句察藐,頷聯(lián)本應是對句卻并非對句。這樣的謀篇打破常規(guī)舟扎,給人耳目一新的感受分飞。第三,想象手法睹限。在這首詩中譬猫,作者用吳剛伐桂表明自己的思念,用青娥長恨想象妻子的愁顏羡疗,用牛郎織女相會反襯自己的悲苦等染服。這些神話的運用既展現(xiàn)了詩人的精神世界,又使得詩歌極具浪漫主義色彩叨恨。
杜甫的這首《一百五日夜對月》正是通過神話故事柳刮,運用浪漫想象和多種藝術(shù)手法將自己在寒食節(jié)之夜思念親人的感情表達出來的。它同《月夜》一樣,是兼具了思想情感真實博大和藝術(shù)手法圓融貫通的好詩秉颗。
床前明月光痢毒,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蚕甥,低頭思故鄉(xiāng)哪替。
賞析
這首詩寫的是在寂靜的月夜思念家鄉(xiāng)的感受。
詩的前兩句菇怀,是寫詩人在作客他鄉(xiāng)的特定環(huán)境中一剎那間所產(chǎn)生的錯覺凭舶。一個獨處他鄉(xiāng)的人,白天奔波忙碌敏释,倒還能沖淡離愁库快,然而一到夜深人靜的時候,心頭就難免泛起陣陣思念故鄉(xiāng)的波瀾钥顽。何況是在月明之夜义屏,更何況是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蜂大,生動地表達了詩人睡夢初醒闽铐,迷離恍惚中將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誤作鋪在地面的濃霜。而“霜”字用得更妙奶浦,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潔兄墅,又表達了季節(jié)的寒冷,還烘托出詩人飄泊他鄉(xiāng)的孤寂凄涼之情澳叉。
詩的后兩句隙咸,則是通過動作神態(tài)的刻畫,深化思鄉(xiāng)之情成洗。“望”字照應了前句的“疑”字五督,表明詩人已從迷朦轉(zhuǎn)為清醒,他翹首凝望著月亮瓶殃,不禁想起充包,此刻他的故鄉(xiāng)也正處在這輪明月的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了“低頭思故鄉(xiāng)”的結(jié)句遥椿。“低頭”這一動作描畫出詩人完全處于沉思之中基矮。而“思”字又給讀者留下豐富的想象:那家鄉(xiāng)的父老兄弟、親朋好友冠场,那家鄉(xiāng)的'一山一水家浇、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華與往事……無不在思念之中碴裙。一個“思”字所包涵的內(nèi)容實在太豐富了钢悲。
明人胡應麟說:“太白諸絕句灌具,信口而成,所謂無意于工而無不工者譬巫。”(《詩藪·內(nèi)編》卷六)王世懋認為:“(絕句)盛唐惟青蓮(李白)咖楣、龍標(王昌齡)二家詣極。李更自然芦昔,故居王上诱贿。”(《藝圃擷馀》)怎樣才算“自然”,才是“無意于工而無不工”呢?這首《靜夜思》就是個樣榜咕缎。所以胡氏特地把它提出來珠十,說是“妙絕古今”。
這首小詩凭豪,既沒有奇特新穎的想象焙蹭,更沒有精工華美的辭藻;它只是用敘述的語氣,寫遠客思鄉(xiāng)之情嫂伞,然而它卻意味深長孔厉,耐人尋味,千百年來帖努,如此廣泛地吸引著讀者撰豺。
一個作客他鄉(xiāng)的人,大概都會有這樣的感覺吧:白天倒還罷了拼余,到了夜深人靜的時候污桦,思鄉(xiāng)的情緒,就難免一陣陣地在心頭泛起波瀾;何況是月明之夜匙监,更何況是明月如霜的秋夜!
月白霜清凡橱,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也是古典詩歌中所經(jīng)惩だ眩看到的稼钩。例如梁簡文帝蕭綱《玄圃納涼》詩中就有“夜月似秋霜”之句;而稍早于李白的唐代詩人張若虛在《春江花月夜》里,用“空里流霜不覺飛”來寫空明澄澈的月光致份,給人以立體感变抽,尤見構(gòu)思之妙础拨〉椋可是這些都是作為一種修辭的手段而在詩中出現(xiàn)的。這詩的“疑是地上霜”诡宗,是敘述滔蝉,而非摹形擬象的狀物之辭,是詩人在特定環(huán)境中一剎那間所產(chǎn)生的錯覺塔沃。為什么會有這樣的錯覺呢?不難想象蝠引,這兩句所描寫的是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夢初回的情景。這時庭院是寂寥的螃概,透過窗戶的皎潔月光射到床前矫夯,帶來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詩人朦朧地乍一望去吊洼,在迷離恍惚的心情中训貌,真好象是地上鋪了一層白皚皚的濃霜;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周圍的環(huán)境告訴他冒窍,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递沪。月色不免吸引著他抬頭一看,一輪娟娟素魄正掛在窗前综液,秋夜的太空是如此的明凈!這時款慨,他完全清醒了。
秋月是分外光明的谬莹,然而它又是清冷的檩奠。對孤身遠客來說,最容易觸動旅思秋懷附帽,使人感到客況蕭條笆凌,年華易逝。凝望著月亮士葫,也最容易使人產(chǎn)生遐想乞而,想到故鄉(xiāng)的一切,想到家里的親人慢显。想著爪模,想著,頭漸漸地低了下去荚藻,完全浸入于沉思之中屋灌。
從“疑”到“舉頭”,從“舉頭”到“低頭”应狱,形象地揭示了詩人內(nèi)心活動共郭,鮮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動形象的月夜思鄉(xiāng)圖。
短短四句詩疾呻,寫得清新樸素除嘹,明白如話。它的內(nèi)容是單純的岸蜗,但同時卻又是豐富的尉咕。它是容易理解的,卻又是體味不盡的璃岳。詩人所沒有說的比他已經(jīng)說出來的要多得多年缎。它的構(gòu)思是細致而深曲的悔捶,但卻又是脫口吟成、渾然無跡的单芜。從這里蜕该,讀者不難領(lǐng)會到李白絕句的“自然”、“無意于工而無不工”的妙境洲鸠。
關(guān)鍵詞:月亮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