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三游洞記
劉大櫆
出夷陵州治,西北陸行二十里相叁,瀕大江之左遵绰,所謂下牢之關(guān)也。路狹不可行增淹,舍輿登舟街立。舟行里許,聞水聲湯湯埠通,出于兩崖之間赎离。復(fù)舍舟登陸,循仄徑曲折以上端辱。窮山之巔梁剔,則又自上縋危滑以下舞蔽。其下地漸平荣病,有大石覆壓當?shù)溃藗绞挂猿錾痢3鰟t豁然平曠个盆,而石洞穹起,高六十余尺朵栖,廣可十二丈颊亮。二石柱屹立其口,分為三門陨溅,如三楹之室焉终惑。
中室如堂,右室如廚门扇,左室如別館雹有。其中一石,乳而下垂臼寄,扣之霸奕,其聲如鐘。而左室外小石突立正方吉拳,扣之如磬质帅。其地石雜以土,撞之則逢逢然鼓音。背有石如床者临梗,可坐涡扼。予與二三子浩歌其間,其聲轟然盟庞,如鐘磬助之響者吃沪。下視深溪,水聲泠然出地底什猖。溪之外翠壁千尋票彪,其下有徑,薪采者行歌不狮,縷縷不絕焉降铸。
昔白樂天自江州司馬徙為忠州刺史,而元微之適自通州將北還摇零,樂天攜其弟知退推掸,與微之會于夷陵,飲酒歡甚驻仅,留連不忍別去谅畅,因共游此洞,洞以此三人得名噪服。其后毡泻,歐陽永叔及黃魯直二公皆以擯斥流離,相繼而履其地粘优,或為詩文以紀之仇味。予自顧而嘻,誰擯斥予乎?誰使予之流離而至于此乎?偕予而來者雹顺,學(xué)使陳公之子曰伯思丹墨、仲思。予非陳公无拗,雖欲至此無由带到,而陳公以守其官未能至昧碉,然則其至也英染,其又有幸有不幸邪?
夫樂天、微之輩被饿,世俗之所謂偉人四康,能赫然取名位于一時,故凡其足跡所經(jīng)狭握,皆有以傳于后世闪金,而地得因人以顯。若予者,雖其窮幽陟險哎垦,與蟲鳥之適去適來何異?雖然囱嫩,山川之勝,使其生于通者大邑漏设,則好游者踵相接也墨闲;顧乃置之于荒遐僻陋之區(qū),美好不外見郑口,而人亦無以親炙其光鸳碧。嗚呼!此豈一人之不幸也哉犬性?
注釋:(1)薪采者行歌:樵夫們唱著歌瞻离。 (2)白樂天:白居易,樂天是他的字乒裆。
(3)元微之:元稹套利,微之是他的字。 (4)知退:白行簡的字鹤耍。
(5)歐陽永叔:歐陽修日裙,永叔是他的字。 (6)黃魯直:黃庭堅惰蜜,魯直是他的字昂拂。
9、對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抛猖,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格侯、而人亦無以親炙其光 炙:炙烤
B、瀕大江之左财著,所謂下牢之關(guān)也 瀕:靠近
C联四、而元微之適自通州將北還 適:恰好
D、復(fù)舍舟登陸撑教,循仄徑曲折以上朝墩。 仄:狹窄
10、下列各項中不能分別表現(xiàn)“道路難行”和“洞內(nèi)景觀奇特”的一組是( )
A.乃傴俯徑石腹以出下視深溪伟姐,水聲泠然出地底
B.出則豁然平曠溪之外翠壁千尋收苏,其下有徑
C.有大石覆壓當?shù)雷笫彝庑∈涣⒄剑壑珥?p> D.自上縋畏弑滑以下其中一石鹿霸,乳而下垂
11、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秆乳,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懦鼠、作品以對三游洞得名原因的說明作為第一部分游記和第二部分議論的過渡钻哩,頗具匠心。它是游記必不可少的內(nèi)容肛冶,對闡發(fā)主旨有著重要作用街氢。
B、作者詳細記敘了由下牢關(guān)前往三游洞的行程睦袖,由舟而輿阳仔,由水而陸,由上而下扣泊,由下而上近范,由險而夷,由窄而廣延蟹,經(jīng)過一番波折才一睹處于荒遠之地的三游洞的真面目评矩。
C、三游洞景觀奇特阱飘,觸目皆石斥杜,不同石頭還會發(fā)出種種悅耳的聲音,此聲和從地底發(fā)出的“泠然”水聲交織在一起沥匈,還有“與二三子浩歌其間”轟然之聲蔗喂,將三游洞襯托得深邃幽靜。
D高帖、這篇游記缰儿,手法與一般的寫景游記有所不同,既生動形象地記述了游歷的經(jīng)過散址,又在此基礎(chǔ)上用一定的篇幅抒寫了因游歷而引起的“幸與不幸”的感慨乖阵。
12、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预麸。
① 窮山之巔瞪浸,則又自上縋危滑以下吏祸。(3分)
② 山川之勝对蒲,使其生于通都大邑,則好游者踵相接也贡翘。(3分)
③ 天之蒼蒼蹈矮,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床估?(3分)
參考答案:
9含滴、解析 A項 炙:領(lǐng)略
10、解析A或B項 “出則豁然平曠”不能表現(xiàn)“道路難行”
11丐巫、解析B項 后面的表述有誤,應(yīng)是:由輿而舟,由水而陸递胧,由下而上碑韵,由險而夷,由窄而廣缎脾。
12祝闻、① 一直爬到山頂,又用繩子拴住從上面高處滑下去遗菠。(采分點:“窮” “縋”“ 危”)
② 山川的美景联喘,如果是在交通方便的大城市,那么喜好游玩的人就會爭先恐后地去游玩辙纬。(采分點:“勝”豁遭、“使”、“踵相接”)
③ 天空湛藍贺拣,是它真正的顏色呢蓖谢?還是天空高遠看不到盡頭呢?(采分點: “蒼蒼”譬涡、“其闪幽、、涡匀、盯腌、、陨瘩、其腊嗡、、拾酝、燕少、、蒿囤、”客们、“極”)
譯文
從夷陵州的州府出發(fā),向西北方向走陸路二十里材诽,靠近江的南岸底挫,就是所說的下牢關(guān)。路很窄脸侥,走不了建邓,便下車上船。坐船走了一里左右睁枕,聽見兩崖之間傳出“湯湯”的流水聲官边。于是又下船走陸路沸手,順著窄窄的小路曲折上山,直至山頂注簿,就又從上面用繩子從高處滑下契吉。下面的土地漸漸平了,有一塊大石頭擋在路中诡渴,便彎著腰從石頭下面過去捐晶。一出去便見開闊的平地,有一個石洞隆起妄辩,高六十多尺惑灵,寬約十二丈。兩根石柱屹立在洞口眼耀,把洞口分為三個門英支,就像三室的房子一樣。
中室像客廳畔塔,右室像廚房潭辈,左室像招待賓客的住所。洞中有一塊下垂的鐘乳石澈吨,敲它就會發(fā)出像鐘聲一樣的聲音把敢。左室外有一塊小石突出,形狀規(guī)則谅辣,敲它就會發(fā)出像磬聲一樣的聲音修赞。這地方還有些石頭雜著土,撞它就會發(fā)出“逄逄”鼓音般的聲音桑阶。后面還有一塊石頭像床柏副,可以坐。我與幾個朋友在洞內(nèi)大聲放歌蚣录,聲音轟響割择,就像是鐘磬等樂器加大了我們的音量。向下看是一條深溪萎河,水聲清越荔泳,就像是從地底傳出來一樣。深溪兩岸虐杯,是高達千尋的山壁玛歌,下面還有小路,山中樵夫背著柴邊走邊唱擎椰,歌聲縷縷不絕于耳支子。
以前白樂天(居易)從江州司馬升為忠州剌史,他的好友元微之(鸫锸妗)恰好從通州將回北方值朋,樂天攜同弟弟知退叹侄,和元稹在夷陵相會,喝酒喝得十分高興吞歼,流連忘返不忍離去圈膏,所以一起來此洞游玩塔猾,洞因為這三人而得名篙骡;后來,歐陽永叔(修)及黃魯直(庭堅)兩個人都因為被排斥貶官丈甸,相繼來到此洞糯俗,有的還寫了詩文來記這件事。我想到自己睦擂,不禁笑了得湘,是誰排斥我嗎?是誰把我貶到這里的嗎顿仇?和我一起來游玩的淘正,有學(xué)使陳公的兒子伯思、仲思臼闻。我不是陳公鸿吆,即使想來這里,也沒有上面說的那些原因述呐,而陳公因為公務(wù)不能一起來惩淳。但是就算他來了,到底是有幸還是不幸呢乓搬?
像樂天思犁、微之這樣的人就是世俗所說的高人,地位顯赫进肯,名重一時激蹲,所以凡是他們足跡經(jīng)過的地方,都流傳后世江掩,而且那個地方也因為那些人出名学辱。像我這樣的人,即使走遍幽奇險峻的山水频敛,和蟲兒鳥兒來來去去又有什么不同呢项郊?山川之美,如果是在交通方便的大城市斟赚,那么喜好游玩的人就會爭先恐后地去游玩着降。然而把它放在荒遠偏僻的地方,美好的風(fēng)景就不能顯現(xiàn)出來拗军,人們也就不能親自前來領(lǐng)略它的美好風(fēng)光任洞。唉蓄喇,這哪里是一個人的不幸呢?
作者
劉大櫆(1698—1779)交掏,清代散文家妆偏。字才甫,一字耕南盅弛,號海峰钱骂,安徽桐城人。副貢挪鹏,官黟縣教諭见秽。提倡古文,師事方苞讨盒,為姚鼐所推崇解取,是“桐城派”重要作家,為桐城三祖之一返顺。論文強調(diào)“義理禀苦、書卷、經(jīng)濟”遂鹊,要求作品能闡發(fā)程朱理學(xué)振乏,同時在藝術(shù)形式上模仿古人之“神氣”、“音節(jié)”稿辙、“字句”昆码。所作散文,多宣揚儒家思想邻储,并有不少應(yīng)酬文字赋咽。著有《海峰文集》、《海峰詩集》吨娜、《論文偶記》等脓匿。
賞析:
這是清代桐城派作家劉大櫆的一篇記游散文,記述的是作者的三游洞之行的經(jīng)歷宦赠。文中描繪了三游洞的美景陪毡,追憶了唐宋時期多位詩人來此游覽的經(jīng)歷,然后由歷史人物聯(lián)想到自身被貶的際遇勾扭,表達了他郁郁不得志的感慨毡琉。
關(guān)鍵詞:游三游洞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