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暮東流,青山猶哭聲隙畜。
[譯文] 白水在暮色中無語東流抖部,青山好像帶著哭聲。
[出自] 杜甫 《新安吏》
新安吏
客行新安道⑴议惰,喧呼聞點兵⑵慎颗。
借問新安吏:“縣小更無丁⑶?”
“府帖昨夜下⑷哗总,次選中男行⑸几颜。”
“中男絕短小⑹讯屈,何以守王城⑺蛋哭?”
肥男有母送,瘦男獨伶俜⑻涮母。
白水暮東流⑼谆趾,青山猶哭聲。
“莫自使眼枯⑽叛本,收汝淚縱橫沪蓬。
眼枯即見骨,天地終無情⑾来候!
我軍取相州⑿跷叉,日夕望其平。
豈意賊難料⒀营搅,歸軍星散營⒁云挟。
就糧近故壘⒂,練卒依舊京⒃转质。
掘壕不到水⒄园欣,牧馬役亦輕。
況乃王師順⒅休蟹,撫養(yǎng)甚分明⒆沸枯。
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⒇赂弓。”
注釋
⑴客:杜甫自稱绑榴。新安:地名,今河南省新安縣拣展。
⑵點兵:征兵彭沼,抓丁。
⑶更:豈备埃。
⑷府帖:指征兵的文書姓惑,即“軍帖”。
⑸次:依次按脚。中男:指十八歲以上于毙、二十三歲以下成丁。這是唐天寶初年兵役制度規(guī)定的辅搬。
⑹絕短形ň凇:極矮小脖旱。
⑺王城:指東都洛陽。
⑻伶俜(pīng):形容孤獨伶仃的樣子介蛉。
⑼白水:河水萌庆。
⑽眼枯:哭干眼淚。
⑾天地:暗喻朝廷币旧。
⑿相州:即鄴城践险,今河南安陽。
⒀豈意:哪里料到吹菱。
⒁歸軍:指唐朝的敗兵巍虫。星散營:像星星一樣散亂地扎營。
⒂就糧:到有糧食的地方就食鳍刷。
⒃舊京:這里指東都洛陽占遥。
⒄壕:城下之池。不到水:指掘壕很淺输瓜。
⒅王師順:朝廷的軍隊是堂堂正正的正義之師瓦胎。
⒆撫養(yǎng):愛護。
⒇仆射:指郭子儀尤揣。如父兄:指極愛士卒凛捏。[2-3]
譯文
杜甫在去新安的路上走過,聽到人聲喧嘩芹缔,原來是吏役在村里點名征兵。杜甫便問那些新安縣里派來的吏役:“新安這個小縣瓶盛,連年戰(zhàn)爭最欠,還會有成丁的青年可以入伍嗎?”(又一說為:難道新安這個縣小到?jīng)]有二十三歲的成丁的人了嗎?)官吏回答說:“昨夜已有兵府文書下達惩猫,規(guī)定點選十八歲的中男入伍了芝硬。”杜甫說:“啊,這些人還是年齡不大的青年轧房,怎么能讓他們去守衛(wèi)東都啊? ”肥胖的青年大概家境還不壞拌阴,他們都有母親來送行。瘦弱的青年大多來自貧戶奶镶,他們都孤零零的迟赃,無人陪送。時候已到黃昏厂镇,河水東流而去纤壁,青山下還有送行者的哭聲。杜甫看到如此景象捺信,覺得只好對那些哭泣的人安慰一番酌媒。他說:把你們的眼淚收起吧,不要哭壞了眼睛,徒然傷了身體秒咨。天地終是一個無情的東西啊! 官軍進攻相州喇辽,本來希望一二天之內就能平定,豈知把敵人的形勢估計錯了雨席,以致打了敗仗菩咨,兵士一營一營地潰散了【耸溃伙食就在舊營壘附近供應旦委,訓練也在東都近郊。要他們做的工作是掘城壕雏亚,也不會深到見水缨硝。牧馬也是比較輕的任務。況且這一場戰(zhàn)爭是名正言順的正義戰(zhàn)爭罢低,參加的是討伐叛徒的王師查辩。主將對于兵士,顯然是很關心撫養(yǎng)的网持。你們送行的家屬不用哭得很傷心宜岛,仆射對兵士仁愛得象父兄一樣。
譯文1:
旅客走在新安縣的大路上功舀,聽到新安吏在按戶籍冊點兵萍倡。
旅客問新安吏:“難道因新安縣小,壯丁已抽完辟汰,才抓這些不成丁的青年列敲?”
新安吏回答“府帖昨夜才下達,并下令說沒有壯丁就依次抽未成年男子帖汞。”
旅客又問“抽來的未成年男子實在太小了戴而,如何能守住王城呢?”
健壯的中男還有母親相送翩蘸,瘦小的由于父母在戰(zhàn)亂中去世所意,就變得孤苦伶仃了。
河水日夜向東流催首,青山還留著哭聲呢扶踊!
“不要讓眼淚哭干,收住你們縱橫的淚水翅帜。
眼淚哭干了會露出頭骨姻檀,但天地終歸是無情的,不能改變這悲痛的安排涝滴。
我們官軍攻取相州绣版,日夜盼望收復其地胶台。
可是賊心難料,致使官軍潰敗杂抽。
我們就去原先營壘就食诈唬,練兵也依憑著洛陽。
挖掘壕溝也不會深得見水缩麸,放牧軍馬的勞役也還算輕铸磅。
何況朝廷官軍是符合正義的,一切必然順利杭朱,愛護戰(zhàn)士一目了然阅仔。
送行戰(zhàn)士不要哭得那么悲傷,長官會像父兄一樣關愛你們弧械。”
賞析:
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冬八酒,郭子儀收復長安和洛陽,旋即刃唐,郭和李光弼羞迷、王思禮等九節(jié)度使乘勝率軍進擊,以二十萬兵力在鄴郡(即相州画饥,治所在今河南安陽)包圍了安慶緒叛軍衔瓮,局勢甚可喜。然而昏庸的肅宗對郭子儀抖甘、李光弼等領兵并不信任热鞍,諸軍不設統(tǒng)帥,只派宦官魚朝恩為觀軍容宣慰處置使衔彻,使諸軍不相統(tǒng)屬碍现,又兼糧食不足,士氣低落米奸,兩軍相持到次年春天,史思明援軍至爽篷,唐軍遂在鄴城大敗悴晰。郭子儀退保東都洛陽,其余各節(jié)度使逃歸本鎮(zhèn)逐工。唐王朝為了補充兵力铡溪,大肆抽丁拉夫。杜甫這時正由洛陽回華州任所泪喊,耳聞目睹了這次慘敗后人民罹難的痛苦情狀棕硫,經(jīng)過藝術提煉,寫成組詩“三吏”袒啼、“三別”哈扮。“三吏”:《石壕吏》纬纪,《潼關吏》,《新安吏》滑肉。“三別”:《新婚別》,《垂老別》包各,《無家別》“忻恚《新安吏》是組詩的第一首问畅。新安,在洛陽西六荒。
“客行新安道护姆,喧呼聞點兵。”這兩句是全篇的總起掏击。“客”卵皂,杜甫自指。以下一切描寫铐料,都是從詩人“喧呼聞點兵”五字中生出渐裂。
“借問新安吏:”縣小更無丁钠惩?‘“這是杜甫的問話柒凉。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定制:男女十六為中,二十一為丁篓跛。至天寶三載(744)膝捞,又改以十八為中男,二十二為丁愧沟。按照正常的征兵制度蔬咬,中男不該服役。杜甫的問話是很尖銳的沐寺,眼前明明有許多人被當作壯丁抓走林艘,卻撇在一邊,跳過一層問:”新安縣小混坞,再也沒有丁男了吧狐援?“大概他以為這樣一問,就可以把新安吏問住了究孕。”府帖昨夜下啥酱,次選中男行。“吏很狡黠厨诸,也跳過一層回答說镶殷,州府昨夜下的軍帖,要挨次往下抽中男出征微酬』媲鳎看來颤陶,吏敏感得很,他知道杜甫用中男不服兵役的王法難他埋心,所以立即拿出府帖來壓人指郁。看來講王法已經(jīng)不能發(fā)生作用了拷呆,于是杜甫進一步就實際問題和情理發(fā)問:”中男又矮又小闲坎,怎么能守衛(wèi)東都洛陽呢?“王城茬斧,指洛陽腰懂,周代曾把洛邑稱作王城。這在杜甫是又逼緊了一步项秉,但接下去卻沒有答話绣溜。也許吏被問得張口結舌,但更大的可能是吏不愿跟杜甫嚕蘇下去了娄蔼。這就把吏對杜甫的厭煩怖喻,杜甫對人民的同情,以及詩人那種迂執(zhí)的性格都表現(xiàn)出來了岁诉。
“肥男有母送锚沸,瘦男獨伶俜。白水暮東流涕癣,青山猶哭聲哗蜈。”跟吏已經(jīng)無話可說了,于是杜甫把目光轉向被押送的人群坠韩。他懷著沉痛的心情距潘,把這些中男仔細地打量再打量。他發(fā)現(xiàn)那些似乎長得壯實一點的男孩子是因為有母親照料只搁,而且有母親在送行音比。中男年幼,當然不可能有妻子氢惋。但為什么父親不來呢硅确?上面說過“縣小更無丁”,有父親在還用抓孩子嗎明肮?所以“有母”之言外,正可見另一番慘景缭付。“瘦男”之“瘦”已叫人目不忍睹柿估,加上“獨伶俜”三字,更見無親無靠陷猫。無限痛苦秫舌,茫茫無堪告語的妖,這就是“獨伶俜”三字給人的感受。杜甫對著這一群哀號的人流足陨,究竟站了多久呢嫂粟?只覺天已黃昏了,白水在暮色中無語東流墨缘,青山好像帶著哭聲星虹。這里用一個“猶”字便見恍惚。人走以后镊讼,哭聲仍然在耳宽涌,仿佛連青山白水也嗚咽不止。似幻覺又似真實蝶棋,讀起來叫人驚心動魄卸亮。以上四句是詩人的主觀感受。它在前面與吏的對話和后面對征人的勸慰語之間玩裙,在行文與感情的發(fā)展上起著過渡作用兼贸。
“莫自使眼枯,收汝淚縱橫吃溅。眼枯即見骨溶诞,天地終無情!”這是杜甫勸慰征人的開頭幾句話罕偎。照說中男已經(jīng)走了很澄,話講給誰聽呢?好像是把先前曾跟中男講的話補敘在這里颜及,又象是中男走過以后甩苛,杜甫覺得太慘了,一個人對著中男走的方向自言自語俏站,那種發(fā)癡發(fā)呆的神情讯蒲,更顯出其茫茫然的心理。照說抒發(fā)悲憤一般總是要把感情往外放肄扎,可是此處卻似乎在收墨林。“使眼枯”、“淚縱橫”本來似乎可以再作淋漓盡致的刻畫犯祠,但杜甫卻加上了“莫”和“收”旭等。“不要哭得使眼睛發(fā)枯,收起奔涌的熱淚吧衡载。”然后再用“天地終無情”來加以堵塞搔耕。“莫”、“收”在前痰娱,“終無情”在后一筆煞住弃榨,好像要人把眼淚全部吞進肚里菩收。這就收到了“抽刀斷水水更流”的藝術效果。這種悲憤也就顯得更深鲸睛、更難控制娜饵,“天地”也就顯得更加“無情”。
照說杜甫寫到“天地終無情”官辈,已經(jīng)極其深刻地揭露了兵役制度的不合理箱舞,然而這一場戰(zhàn)爭的性質不同于寫《兵車行》的時候。當此國家存亡迫在眉睫之時钧萍,詩人從維護祖國的統(tǒng)一角度考慮褐缠,在控訴“天地終無情”之后,又說了一些寬慰的話风瘦。相州之敗队魏,本來罪在朝廷和唐肅宗,杜甫卻說敵情難以預料万搔,用這樣含混的話掩蓋失敗的根源胡桨,目的是要給朝廷留點面子。本來是敗兵瞬雹,卻說是“歸軍”昧谊,也是為了不致過分叫人喪氣。“況乃王師順酗捌,撫養(yǎng)甚分明”呢诬。唐軍討伐安史叛軍,當然可以說名正言順胖缤,但哪里又能談得上愛護士卒尚镰、撫養(yǎng)分明呢?另外哪廓,所謂戰(zhàn)壕挖得淺狗唉,牧馬勞役很輕,郭子儀對待士卒親如父兄等等涡真,也都是些安慰之詞分俯。杜甫講這些話,都是對強征入伍的中男進行安慰哆料。詩在揭露的同時缸剪,又對朝廷有所回護,杜甫這樣說东亦,用心是很苦的杏节。實際上,人民蒙受的慘痛,國家面臨的災難拢锹,都深深地刺激著他沉重而痛苦的心靈。(另一說:明確了杜甫支持平反戰(zhàn)爭的態(tài)度萄喳,杜甫關切人民的命運卒稳,更關切跟人民命運不可分割的國家的命運。)
杜甫在詩中所表現(xiàn)的矛盾他巨,除了有他自己思想上的根源外充坑,同時又是社會現(xiàn)實本身矛盾的反映。一方面染突,當時安史叛軍燒殺擄掠捻爷,對中原地區(qū)生產力和人民生活的破壞是空前的。另一方面份企,唐朝統(tǒng)治者在平時剝削也榄、壓迫人民,在國難當頭的時候司志,卻又昏庸無能甜紫,把戰(zhàn)爭造成的災難全部推向人民,要捐要人骂远,根本不顧人民死活囚霸。這兩種矛盾,在當時社會現(xiàn)實中尖銳地存在著激才,然而前者畢竟居于主要地位拓型。可以說瘸恼,在平叛這一點上劣挫,人民和唐王朝多少有一致的地方。因此钞脂,杜甫的“三吏”“三別”既揭露統(tǒng)治集團不顧人民死活揣云,又旗幟鮮明地肯定平叛戰(zhàn)爭,甚至對應征者加以勸慰和鼓勵冰啃,也就不難理解了邓夕。因為當時的人民雖然怨恨唐王朝,但終究咬緊牙關阎毅,含著眼淚焚刚,走上前線支持了平叛戰(zhàn)爭。
白水在暮色中無語東流扇调,青山好像帶著哭聲矿咕。一個“猶”字便見恍惚。人走以后,哭聲仍在耳碳柱,仿佛連青山白水也嗚咽不止捡絮。以上是詩人的主觀感受深刻地揭露了兵役制度的不合理,表達了作者對應征“中男”的無限同情之心莲镣。
關鍵詞:“白水暮東流福稳,青山猶哭聲∪鹞辏”的意思及全詩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