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江南錄》
故散騎常侍徐公鉉奉太宗命撰《江南錄》扇谣,至李氏亡國之際,不言其君之過闲昭,但以歷數(shù)①存亡論之罐寨。雖有愧于實錄,其于《春秋》之義②序矩,箕子之說③鸯绿,徐氏錄為得焉。
然吾聞國之將亡必有大惡簸淀,惡者無大于殺忠臣瓶蝴。國君無道,不殺忠臣租幕,雖不至于治舷手,亦不至于亡。紂為君劲绪,至暴矣聚霜,武王觀兵于孟津,諸侯請伐紂珠叔,武王曰:“未可。”及聞其殺王子比干弟劲,然后知其將亡也祷安,一舉而勝焉。季梁在隨兔乞,隨人雖亂汇鞭,楚人不敢加兵。虞以不用宮之奇之言庸追,晉人始有納璧假道之謀霍骄。然則忠臣國之與也,存與之存淡溯,亡與之亡读整。
予自為兒童時,已聞金陵臣潘佑以直言見殺咱娶,當(dāng)時京師因舉兵來伐米间,數(shù)以殺忠臣之罪强品。及得佑所上諫李氏表現(xiàn)之,詞意質(zhì)直屈糊,忠臣之言的榛。予諸父中舊多為江南官者,其言金陵事頗詳逻锐,聞佑所以死則信夫晌。然則李氏之亡,不徒然也昧诱。
今觀徐氏錄言佑死晓淀,頗以妖妄,與予舊所聞?wù)呱醪活愽蕖2恢褂谟右渌D者,皆以罪戾妆丘,何也锄俄?予甚怪焉。若以商紂及隨勺拣、虞二君論之奶赠,則李氏亡國之君,必有濫誅药有,吾知佑之死信為無罪毅戈,是乃徐氏匿之耳。
何以知其然愤惰?吾以情得之苇经。大凡毀生于嫉,嫉生于不勝宦言,此人之情也扇单。吾聞鉉與佑皆李氏臣,而俱稱有文學(xué)奠旺,十余年爭名于朝廷間蜘澜。當(dāng)李氏之危也,佑能切諫响疚,鉉獨無一說鄙信,以佑見誅,鉉又不能力諍忿晕,卒使其君有殺忠臣之名装诡,踐亡國之禍,皆鉉之由也。鉉懼此過慎王,而又恥其善不及于佑蚓土,故匿其忠而污以它罪。以佑觀之赖淤,其它所誅者又可知矣蜀漆。噫!若果有此咱旱,吾謂鉉不惟厚誣忠臣确丢,其欺吾君不亦甚乎!
【注】①歷數(shù):指帝王繼承的次序吐限。古代迷信說法鲜侥,認為帝位相承和天象運行次序相應(yīng)。②《春秋》之義:臣子為君親諱诸典,禮也描函。③箕子之說:周武王克商,問箕子商所以亡狐粱,箕子不悉言商惡舀寓,以存亡國祚告之。
9.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肌蜻,不正確的一項是
A.徐氏錄為得焉 得:感恩互墓。
B.然則忠臣國之與也 與:同盟。
C.?dāng)?shù)以殺忠臣之罪 數(shù):列舉蒋搜。
D.然則李氏之亡篡撵,不徒然也 徒:僅僅。
10.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豆挽,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A.①然吾聞國之將亡必有大惡 ②相與枕藉乎舟中育谬,不知東方之既白
B.①一舉而勝焉 ②而聽細說,欲誅有功之人
C.①當(dāng)時京師因舉兵來找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帮哈,不仁
D.①吾以情得之 ②臣以險釁斑司,夙遭閔兇
11.下面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其中全都屬于作者批評《江南錄》創(chuàng)作“失實”的一組是
①不言其君之過但汞,但以歷數(shù)存亡論之
②其于《春秋》之義,箕子之說互站,徐氏錄為得焉
③國君無道私蕾,不殺忠臣,雖不至于治胡桃,亦不至于亡
④今觀徐氏錄言佑死踩叭,頗以妖妄
⑤吾知佑之死信為無罪,是乃徐氏匿之耳
⑥鉉又不能力諍,卒使其君有殺忠臣之名容贝,踐亡國之禍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
12.下列有關(guān)原文的鑒賞和分析自脯,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認為徐鉉的《江南錄》在評論李煜亡國這件事時,并沒有言及李煜的過錯斤富,這有悖于歷史創(chuàng)作的“實錄”原則膏潮。
B.作者直言國君的最大惡行是殺害忠臣,有此惡行必然會導(dǎo)致國破家亡满力,作者列舉歷史上的事例證明這一觀點焕参,很有說服力。
C.作者以小時候聽到過的潘佑直言被殺的相關(guān)事實油额,來說明李氏亡國與殺害忠臣不無關(guān)系叠纷。
D.作者擺事實、講道理潦嘶,指出徐鉉的《江南錄》歪曲史實涩嚣,誣陷忠良,欺瞞君主掂僵,是為了達到彈劾同僚的目的航厚。
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吾知佑之死信為無罪看峻,是乃徐氏匿之耳阶淘。(3分)
(2)大凡毀生于嫉,嫉生于不勝互妓,此人之情也溪窒。(3分)
(3)鉉懼此過,而又恥其善不及于佑冯勉,故匿其忠而污以它罪澈蚌。(4分)
參考答案:
9.A(得:中意,適合灼狰。)
10.A(助詞宛瞄,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交胚。B①連詞份汗,表順承;②連詞蝴簇,表轉(zhuǎn)折杯活。C①介詞,趁機熬词;②介詞旁钧,依靠吸重。D①介詞,根據(jù)歪今;②介詞嚎幸,因。)
11.C
12.D(“是為了達到彈劾同僚的目的”錯寄猩。)
13.(10分)
(1)(3分)我知道潘佑的死確實是無罪被殺嫉晶,這是徐鉉隱藏了事實真相罷了。(“信”焦影、“匿”车遂、句意各1分。)
(2))(3分)大抵誹謗由嫉妒產(chǎn)生斯辰,嫉妒由不能超過別人產(chǎn)生舶担,這是人的常情。(“毀”“勝”彬呻、句意各1分衣陶。)
(3)(4分)徐鉉害怕這個過錯,并且又以自己的美德比不上潘佑為恥闸氮,所以隱瞞了潘佑的忠義而用其它罪名誣蔑他剪况。(“恥”、“善”蒲跨、“污”和句意各1分)
參考譯文
已故的散騎常侍徐鉉奉(宋)太宗的命令撰寫《江南錄》译断,當(dāng)寫到李煜亡國的時候,他不談君主的過錯或悲,只按歷代存亡的舊例來談?wù)撨@件事孙咪。這雖然愧于實錄,但在(遵守)《春秋》臣不言君過之大義上巡语,徐氏的寫法算是恰當(dāng)?shù)摹?/p>
但我聽說國家將要滅亡時翎蹈,(國君)一定有大的惡行,惡行沒有比殺害忠臣更大的男公。國君即使無道荤堪,但如果不殺害忠臣,(那么)雖然不會得到大治枢赔,但也不至于亡國澄阳。商紂王做國君,殘暴到了極點踏拜。周武王在孟津巡視軍隊時碎赢,諸侯都請他去討伐紂王,武王說還不行执隧。等到聽說殺了王子比干,然后知道商紂王要滅亡了,所以一發(fā)兵就取得了勝利镀琉。季梁在隨國當(dāng)政的時候峦嗤,隨國雖然十分混亂,但楚國卻不敢攻打它屋摔。虞侯因為沒有采納宮之奇的意見烁设,晉國才有了要得到璧玉而假裝借路的計策。這樣說來钓试,忠臣和國家命運是聯(lián)系在一起的装黑,忠臣在則國在,忠臣被殺則國家也跟著滅亡弓熏。
我從小時起恋谭,就聽說過南唐的臣子潘佑因為直言進諫而被殺,當(dāng)時大宋趁機派兵前來征討挽鞠,歷數(shù)南唐后主殘殺忠臣的罪過疚颊。等得到潘佑上諫李后主的表章,拿來看信认,言辭和用意都十分正直坦率材义,這是忠臣的言論呀。我的諸位伯父叔父以前有很多做過南唐的官員嫁赏,他們說到南朝的事情十分詳細其掂,我(從他們那兒)聽到關(guān)于潘佑的死因應(yīng)該是可信的。既然這樣潦蝇,那么李煜的滅亡款熬,就不是平白無故的。
現(xiàn)在看徐鉉的《江南錄》中寫潘佑的死护蝶,極像是胡編亂說华烟,與我過去聽說的很不相同。不止是對潘佑的死持灰,其他被殺的人盔夜,(《江南錄》認為)都是因為犯罪而被處死,為什么呢堤魁?我感到很奇怪喂链。如果用商紂王和隨國國君的舊事來衡量這件事,那么李煜作為亡國之君妥泉,一定有濫殺忠臣之事椭微,由此我確信潘佑是無罪而被殺的,這一定是徐鉉隱瞞了事實的真相盲链。
憑什么知道它一定是這樣的呢蝇率?我是根據(jù)人之常情推知的迟杂。一般說來詆毀是由嫉妒產(chǎn)生,嫉妒是由己不如人產(chǎn)生的本慕,這是人之常情啊排拷。我聽說,潘佑和徐鉉都是李煜的臣子锅尘,并且都以有文采學(xué)問被稱道监氢,十余年間在朝廷爭奪名位。在李氏王朝危機之時藤违,潘佑直言相諫浪腐,徐鉉卻不上一句諫言。在潘佑被殺時顿乒,徐鉉又不能極力勸諫议街,最終使自己的國君落了個殺忠臣的罪名,遭到滅國之禍淆游,這都是徐鉉的緣故啊傍睹。徐鉉害怕這個過失被人知道,又為賢能比不上潘佑而羞恥犹菱,所以隱瞞了潘佑的忠臣行為而以其他的罪名誣蔑它拾稳。從(對待)潘佑的事來看,其他被殺的人腊脱,也能夠推知(其他原因)了访得。唉,如果真有這樣的事的話陕凹,我認為徐鉉不只事大大的誣蔑了忠臣悍抑,他對我們大宋君主的欺騙不也是很嚴重嗎?
關(guān)鍵詞:讀,《,江南錄,》,閱讀,答案,與,翻譯,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