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國學經(jīng)典

養(yǎng)育華夏兒女

菩提偈

唐代 / 惠能
古詩原文
[挑錯/完善]

菩提本無樹萌焰,明鏡亦非臺。

佛性常清凈谷浅,何處有塵埃扒俯!

心是菩提樹,身為明鏡臺一疯。

明鏡本清凈撼玄,何處染塵埃!

菩提本無樹墩邀,明鏡亦非臺掌猛。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眉睹!

菩提只向心覓荔茬,何勞向外求玄?

聽說依此修行竹海,西方只在目前慕蔚!

譯文翻譯
[請記住我們 國學夢 www.shunbangexp.com]

菩提原本就沒有樹, 明亮的鏡子也并不是臺站削。

佛性就是一直清澈干凈坊萝,哪里會有什么塵埃孵稽?

眾生的身體就是一棵覺悟的智慧樹, 眾生的心靈就象一座明亮的臺鏡十偶。

明亮的鏡子本來就很干凈菩鲜,哪里會染上什么塵埃?

菩提原本就沒有樹惦积, 明亮的鏡子也并不是臺接校。

本來就是虛無沒有一物, 哪里會染上什么塵埃?

菩提只是向著內(nèi)心尋找狮崩,何必勞累向外界求取玄妙的佛家思想蛛勉?

以此進行修行自身,極樂世界也就在眼前睦柴!

注釋解釋

菩提偈:“菩提”诽凌,梵文的音譯,意譯為“覺”或“智”坦敌,舊譯也作“道”侣诵。指對佛教教義的理解,或是通向佛教理想的道路狱窘。偈杜顺,和尚唱頌的歌詩稱為偈。菩提偈蘸炸,即詮釋佛教教義的歌偈躬络。

樹:這里指菩提樹,意譯為“覺樹”或“道樹”搭儒。相傳佛教始祖釋迦牟尼在此樹下證得菩提穷当,覺悟成道,故稱此樹為菩提樹淹禾。但這種樹的本名是什么膘滨,有多種不同的說法。據(jù)說南朝梁時僧人智藥曾把這種樹自天竺移植中國稀拐』鸬耍《雷州府志》記載:“菩提果色白者,味甜德撬,五月熟铲咨。海南瓊山縣則把這種樹所結(jié)的果子稱為金剛子。這種果子可作念珠蜓洪。佛教徒常焚香散花纤勒,繞樹行禮。今廣東省曲江縣南華寺藏經(jīng)閣旁左右兩側(cè)隆檀,各有一棵菩提樹摇天〈馀龋”

明鏡:據(jù)《資持記》下二之三:“坐禪之處,多懸明鏡泉坐,以助心行为鳄。”通常用以比喻佛與眾生感應的中介腕让。臺:指安置明鏡的地方孤钦,可以借代為客觀存在。

佛性:是梵漢并譯名詞纯丸,意譯為“覺性”偏形、“如來性”,有時被稱為“涅”觉鼻,或叫“真如”俊扭,也是“如來藏”的異名。原指佛陀本性坠陈,發(fā)展為成佛的可能性统扳,是佛教徒所追求的修行目標和理想境界。這個問題畅姊,小乘和大乘的觀點不一致,提出種種不同的見解吹由,引起長期爭論若未。中國南北朝時盛談佛性,隋唐各宗也重視佛性說倾鲫。天臺宗提出五種佛性粗合,法相宗歸結(jié)為兩種佛性,華嚴宗更把“有情”眾生的佛性與“非情”之物的法性區(qū)別開來乌昔。清凈:佛教術(shù)語隙疚,遠惡行,離惑垢磕道,稱為清凈供屉。

塵埃:佛教術(shù)語,指人間的一切世俗事務溺蕉。按出家人的觀點伶丐,世務不凈,故稱塵務疯特。

玄:佛教術(shù)語哗魂,這里是指玄妙的佛教理想±煅牛《信心銘》:“不識玄者录别,徒勞念佛朽色。”對于佛教徒來說组题,通曉玄機葫男,是至關(guān)重要的。

西方:佛教術(shù)語往踢,指凈土所在的極樂世界腾誉。過去,佛教徒認為:東方日出峻呕,是萬物滋生之地利职;西方日落,才是萬物終歸之處瘦癌。因此猪贪,傳統(tǒng)的教義都認定佛教徒要以西方(或稱西天)為其歸宿⊙端剑惠能的這個觀點热押,實是對西方“凈土”的否定,為“頓悟”成佛提供了理論根據(jù)斤寇。

創(chuàng)作背景

關(guān)于這首詩的來歷桶癣,《壇經(jīng)》第四節(jié)至第八節(jié),有明白的記載:五祖弘忍“一日喚門人盡來”娘锁,要大家“各作一偈”牙寞。惠能的偈語莫秆,即針對神秀的《無相偈》而發(fā)间雀。據(jù)《壇經(jīng)》所載,惠能本不識字镊屎,他先“請人一讀”神秀的偈語惹挟,然后作此歌偈,“請得一解書人于西間壁上題著”缝驳。

詩文賞析
[搜索 國學夢 即可回訪本站]

第一首偈连锯,見于敦煌寫本《壇經(jīng)》。關(guān)于這首詩的來歷用狱,《壇經(jīng)》第四節(jié)至第八節(jié)萎庭,有明白的記載:五祖弘忍“一日喚門人盡來”,要大家“各作一偈”齿拂。并說“若悟大意者”驳规,即“付汝衣法,稟為六代”署海。弘忍的上首弟子神秀在門前寫了一偈道:“身是菩提樹吗购,心如明鏡臺医男。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埃捻勉《扑螅”弘忍知道后,“遂喚神秀上座于堂內(nèi)”踱启,說是“汝作此偈报账,見即未到”,“若覓無上菩提埠偿,即未可得”透罢,因而要他“更作一偈”。而“秀上座去數(shù)日冠蒋,作不得”羽圃。惠能的偈語,即針對神秀的《無相偈》而發(fā)抖剿。據(jù)《壇經(jīng)》所載朽寞,惠能本不識字,他先“請人一讀”神秀的偈語斩郎,然后作此歌偈脑融,“請得一解書人于西間壁上題著”。

這首偈缩宜,同神秀的那一首肘迎,在修行方法上具有原則的區(qū)別。神秀的那首“無相偈”脓恕,使他失去作為弘忍繼承人的資格,卻成了北宗一派的開山祖窿侈。由于神秀強調(diào)“時時勤拂拭”炼幔,后人以其主張“拂塵看凈”,稱之為“漸修派”史简。而惠能的這一首乃秀,是對神秀偈的徹底否定,也即主觀唯心主義對客觀唯心主義的徹底否定圆兵,直接把握住“見性成佛”的關(guān)鍵跺讯,被稱為“頓悟派”。

在《壇經(jīng)》第二十節(jié)殉农,惠能指出:“世人性本自凈刀脏,萬法在自性。思量一切惡事超凳,即行于惡愈污;思量一切善事耀态,使修于善行≡荼ⅲ”這是惠能“頓悟說”的基礎首装。在他看來,“愚人”與“智人”杭跪,“善人”與“惡人”仙逻,他們和“佛”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涧尿。從“迷”到“悟”系奉,僅在一念之間。這種“放下屠刀现斋,立地成佛”的思想喜最,不僅對我國佛教的演變產(chǎn)生了巨大的作用,對于后來的中國哲學理論也有重大的影響庄蹋。

第二首偈瞬内,也是惠能針對神秀的《無相偈》所作的。旨在說明“明鏡”的清凈限书,也即“自性”的清凈虫蝶,這是佛教徒堅信能到達理想境界人人所共有的主觀條件。該偈亦見于敦煌寫本《壇經(jīng)》倦西,但據(jù)郭朋《壇經(jīng)校釋》考證能真,這一首當屬衍文。特別是前兩句扰柠,雖調(diào)換了“身”粉铐、“心”二字的位置,實際也是重復神秀的話卤档,不應視為惠能的思想蝙泼。

第三首偈,見于《六祖法寶·壇經(jīng)》劝枣,流傳甚廣汤踏,為《全唐詩外編》所補錄。據(jù)郭朋《壇經(jīng)校釋》考證舔腾,這一首是由《菩提偈》第一首演化而成溪胶,關(guān)鍵在第三句,由惠昕本帶頭稳诚,契嵩本哗脖、宗寶本因之,把“佛性常清凈”改成“本來無一物”。這是一種誤解懒熙,早在宋代即有人提出非議丘损。郭朋認為:“《壇經(jīng)》的首竄者,不僅不了解‘佛性’論工扎,而且也不了解‘性空’說徘钥。”其實肢娘,大乘佛教的所謂“空”呈础、“無”,是就“妄心”橱健、“妄境”而言而钞;若就“真心”、“真境”而論拘荡,則決非“絕無”臼节。在《壇經(jīng)》第十五節(jié),惠能有言:“有燈即有光珊皿,無燈即無光网缝。燈是光之體,光是燈之用蟋定》垭”在《壇經(jīng)》第二十四節(jié),惠能又說:“虛空能含日月星辰驶兜、大地山河扼仲,一切草木、惡人善人抄淑、惡法善法屠凶、天堂地獄,盡在空中肆资;世人性空矗愧,亦復如是⊙冈牛”這些都足以證明惠能的思想體系贱枣,同“一切萬法监署,自性本空”的理論完全不同颤专。不過在這句話之前,惠能先說:“心量廣大钠乏,猶如虛空栖秕。”他把一切歸結(jié)于“心”晓避,也即“自性”簇捍。這是典型的主觀唯心主義觀點只壳。但無論如何,把“佛性常清凈”和“本來無一物”等同起來暑塑,是不適當?shù)摹?/p>

第四首偈吼句,見于《大正藏·壇經(jīng)》,著重講修行方法事格√柩蓿《壇經(jīng)》第三十五節(jié),惠能引佛言:“隨其心凈驹愚,則佛土凈远搪。”接著說:“心但無不凈逢捺,西方去此不遠谁鳍;心起不凈之心,念佛往生難到劫瞳√惹保” 《壇經(jīng)》第三十六節(jié)說:“若見真道,行正即是道柠新;自若無正心窍荧,暗行不見道。自若無佛心恨憎,向何處求佛蕊退!”《壇經(jīng)》第五十二節(jié)說:“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憔恳;自若無佛心瓤荔,向何處求佛!”《壇經(jīng)》第五十三節(jié)又說:“若能心中自有真钥组,有真即是成佛因输硝;自不求真外覓佛,去覓總是大癡人程梦〉惆眩”反復申明向人的自我求真,自我求佛屿附,這是惠能教導其弟子立地成佛的唯一途徑郎逃。在他看來,求佛的人只圖自悟挺份,不假外示褒翰,心注一境,化難為易,自能達到目的优训。論根據(jù)朵你。

作者介紹
[挑錯/完善]

惠能 : 惠能(638年-713年),俗姓盧氏揣非,唐代嶺南新州(今廣東新興縣)人抡医。佛教禪宗祖師,得黃梅五祖弘忍傳授衣缽早敬,繼承東山法門魂拦,為禪宗第六祖,世稱禪宗六祖搁嗓。唐中宗追謚大鑒禪師芯勘。著有六祖...[詳細]

惠能的古詩
你可能喜歡
用戶評論
揮一揮手 不帶走一片云彩
國學經(jīng)典推薦

菩提偈古詩原文翻譯賞析-惠能

古詩國學經(jīng)典詩詞名句成語詩人周易起名關(guān)于本站免責聲明

Copyright ? 2016-2024 www.shunbangex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學夢 版權(quán)所有

桂ICP備2021001830號

做暖视频免费成人,高清无码在线成人,成人午夜网站免费,日韩东京热app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