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獻公假途滅虢
【原文】
晉獻公欲伐虢①,荀息曰②:“君何不以屈產(chǎn)之乘③窗声、垂棘之璧④而假道乎虞也相恃?”公曰:“此晉國之寶也。如受吾幣而不借吾道笨觅,則如之何拦耐?”荀息曰:“此小國之所以事大國也。彼不借吾道见剩,必不敢受吾幣杀糯;如受吾幣,而借吾道苍苞,則是我取之中府⑤而藏之外府火脉,取之中廄而置之外廄也。”公曰:“宮之奇存焉⑥柒啤,必不使受之也。”荀息曰:“宮之奇之為人也畸颅,達心而懦担巩,又少長于君。達心則其言略没炒,懦則不能強諫涛癌;少長于君犯戏,則君輕之。且夫玩好在耳目之前拳话,而患在一國之后先匪,此中知以上乃能慮之。臣料虞君中知以下也弃衍。”公遂借道而伐虢呀非。
宮之奇諫曰:“晉國之使者,其辭卑而幣重镜盯,必不便于虞岸裙。”虞公弗聽,遂受其幣速缆,而借之道降允。宮之奇又諫曰:“語曰:‘唇亡則齒寒。’其斯之謂歟艺糜!”挈其妻子以奔曹⑦剧董。
獻公亡虢。五年破停,而后舉虞翅楼。荀息牽馬操璧而前曰:“璧則猶是也,而馬齒加長矣⑧辱挥。”
(選自《十三經(jīng)注疏》本《春秋谷梁傳》)
【注釋】
①晉獻公(犁嗅?~前651):名詭諸,晉武公子晤碘,在位二十六年褂微。在此期間伐滅了周圍一些小國,為其子晉文公稱霸打下了基礎园爷。據(jù)《史記·晉世家》宠蚂,晉獻公伐虢的借口是虢國在晉國內(nèi)亂中支持了他先君的政敵。②荀息(童社?~前651):晉獻公最親信的大夫求厕,食邑于荀,亦稱荀叔扰楼。獻公病危時以荀息為相呀癣,托以國政。獻公死后弦赖,荀息在宮廷政變中為里克所殺项栏。③屈:即北屈,晉地名蹬竖,在今山西省吉縣東北沼沈。乘(shèng勝):古以一車四馬稱為一乘流酬。這里專指馬。④垂棘:晉地名列另,在今山西省潞城縣北芽腾。⑤府:古時國家收藏財物、文書的地方页衙。⑥宮之奇:虞大夫摊滔,劉向《說苑·尊賢》說:“虞有宮之奇,晉獻公為之終死不寐拷姿。”⑦曹:西周始封姬姓國惭载,都陶丘(今山東省定陶縣西南)。⑧馬齒:馬每歲增生一齒响巢。加長(zhǎng掌):增添描滔。
【參考譯文】
晉獻公想要討伐虢國,荀息說:“君主為什么不用北屈出產(chǎn)的馬踪古,垂棘出產(chǎn)的璧含长,向虞國借路呢?”獻公說:“這是晉的國寶伏穆,如果受了我的禮物而不借路給我拘泞,那又拿它怎么辦?”荀息說:“這些東西是小國用來服事大國的枕扫。它不借路給我們陪腌,一定不敢接受我們的禮物。如受了我們的禮而借路給我們烟瞧,那就是我們從里面的庫藏里拿出來诗鸭,而藏在外面的庫藏里,從里面的馬房里拿出來参滴,而放在外面的馬房里强岸。”獻公說:“宮之奇在,一定不讓的砾赔。”荀息說:“宮之奇的為人蝌箍,心里明白,可是怯懦暴心,又比虞君大不了幾歲妓盲。心里明白,話就說得簡短专普,怯懦就不能拼命諫阻悯衬,比虞君大不了幾歲,虞君就不尊重他脆诉。再加上珍玩心愛的東西就在耳目之前甚亭,而災禍在一個國家滅亡之后才到來,這一點要有中等智力以上的人才能考慮到击胜。臣料想虞君是中等智力以下的人亏狰。”獻公就借路征伐虢國。
宮之奇勸諫說:“晉國的使者言辭謙卑而禮物隆重偶摔,一定對虞國沒有好處暇唾。”虞公不聽,就接受了晉國的禮物而借路給晉國辰斋。宮之奇又勸諫道:“俗語說:‘唇亡齒寒策州。’豈不就說的這件事嗎!”他帶領自己的老婆孩子投奔到曹國去了宫仗。
晉獻公滅了虢國够挂,五年以后占領了虞國。荀息牽著馬捧著璧藕夫,走上前來說:“璧還是老樣子孽糖,而馬的牙齒倒多長了幾顆。”
【題解】
本篇節(jié)選自《春秋谷梁傳》毅贮“煳颍《谷梁傳》是《春秋》三傳之一,它的作者滩褥,《漢書·藝文志》班固自注署為魯人谷梁子病蛉;唐楊士勛說他名俶,字符始瑰煎,一名赤铺然;顏師古說他名喜;另外還有名嘉丢间、名淑探熔、名寊的各種說法。清阮元以為當作淑烘挫。谷梁子和公羊高都受學于子夏诀艰,《谷梁傳》和《公羊傳》體裁特點也相似。原來經(jīng)饮六、傳是分別成書的其垄,今本《谷梁傳》經(jīng)、傳合并卤橄,傳文逐句傳述經(jīng)文大義绿满。如本篇第一句“虞師、晉師滅夏陽”是《春秋》經(jīng)文中的一句窟扑,后面部分是《谷梁傳》的傳文喇颁÷┙。《四庫全書總目》以為《谷梁傳》與《公羊傳》一樣,也是谷梁子初傳橘霎,經(jīng)數(shù)世才由后學著作成書的蔫浆。也許谷梁子歧名這么多即與此有關。晉范寧評《春秋》三傳的各自特色說:“《左氏》艷而富姐叁,其失也巫(指多敘鬼神之事)瓦盛。《谷梁》清而婉外潜,其失也短原环。《公羊》辯而裁处窥,其失也俗嘱吗。”清而婉,就是清通而含蓄碧库。
魯僖公二年(公元前658)柜与,晉獻公準備伐虢。虞國地處晉嵌灰、虢之間弄匕,若繞道則受阻于中條山。獻公聽從荀息之計沽瞭,以重禮賄虞君迁匠,借道伐虢。虞驹溃、虢都是小國城丧,虞賢臣宮之奇看出晉國居心不良,有各個擊破豌鹤、一箭雙雕的用意亡哄,勸諫虞君不要上當。虞君不但不聽布疙,而且自告奮勇愿出兵開路打頭陣蚊惯,幫助晉國攻下了虢邑夏陽。這以后的事灵临,《谷梁傳》所述與《左傳》有點不同截型。《谷梁傳》以為晉國當年就滅了虢國儒溉,五年以后又滅虞宦焦。《左傳》則以為晉拿下下陽(即夏陽)以后僅作為據(jù)點,未即滅虢波闹。三年以后酝豪,晉師再次假道虞國,揮軍南下精堕,滅了虢國寓调,還師途中把虞國也滅了。虞君終于做了俘虜锄码。《谷梁傳》用簡練的語言述評了這一歷史事件晌涕,深刻地說明了“唇亡齒寒”的道理滋捶。
關鍵詞:晉獻公假途滅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