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臣論》作者為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采桃。作品又名《諍臣論》懒熙。
【原文】
或問諫議大夫陽城于愈:“可以為有道之士乎哉丘损?學(xué)廣而聞多,不求聞于人也工扎。行古人之道徘钥,居于晉之鄙。晉之鄙人薰其德而善良者幾千人肢娘。大臣聞而薦之呈础,天子以為諫議大夫。人皆以為華橱健,陽子不色喜而钞。居于位五年矣,視其德如在野拘荡。彼豈以富貴移易其心哉臼节!
愈應(yīng)之曰:“是《易》所謂恒其德貞而夫子兇者也。惡得為有道之士乎哉珊皿?在《易·蠱》之上九云:‘不事王侯网缝,高尚其事’◇ǎ《蹇》之六二則曰:‘王臣蹇蹇途凫,匪躬之故。’夫亦以所居之時不一溢吻,而所蹈之德不同也。若《蠱》之上九果元,居無用之地促王,而致匪躬之節(jié);以《蹇》之六二而晒,在王臣之位蝇狼,而高不事之心,則冒進(jìn)之患生倡怎,曠官之刺興迅耘。志不可則,而尤不終無也监署。今陽子在位不為不久矣颤专,聞天下之得失不為不熟矣,天子待之不為不加矣钠乏,而未嘗一言及于政栖秕,視政之得失,若越人視秦人之肥瘠晓避,忽焉不加喜戚于其心簇捍。問其官只壳,則曰諫議也;問其祿暑塑,則曰:‘下大夫之秩也’吼句;問其政,則曰:‘我不知也’事格。有道之土惕艳,固如是乎哉?且吾聞之:‘有官守者分蓖,不得其職則去尔艇;有言責(zé)者,不得其言則去么鹤。’今陽子以為得其言乎哉终娃?得其言而不言,與不得其言而不去蒸甜,無一可者也棠耕。陽子將為祿仕乎?古之人有云:‘仕不為貧柠新,而有時乎為貧窍荧,謂祿仕者也。’宜乎辭尊而居卑恨憎,辭富而居貧蕊退,若抱關(guān)擊柝者可也。蓋孔子嘗為委吏矣憔恳,嘗為乘田矣瓤荔,亦不敢曠其職,必曰:‘會計當(dāng)而已矣’钥组,必曰‘牛羊遂而已矣’输硝。若陽子之秩祿,不為卑且貧程梦,章章明矣点把,而如此其可乎哉?”
或曰:“否屿附,非若此也郎逃。夫陽子惡訕上者,惡為人臣招其君之過而以為名者挺份,故雖諫且議衣厘,使人不得而知焉。《書》曰:‘爾有嘉謨嘉猷影暴,則入告爾后于內(nèi)错邦,爾乃順之于外,曰:“斯謨斯猷型宙,惟我后之德”撬呢。’夫陽子之用心,亦若此者妆兑。”
愈應(yīng)之曰:“若陽子之用心如此魂拦,滋所謂惑者矣。入則諫其君搁嗓,出不使人知者芯勘,大臣宰相者之事,非陽子之所宜行也腺逛。夫陽子本以布衣隱于蓬蒿之下荷愕,主上嘉其行誼,擢在此位棍矛。官以諫為名安疗,誠宜有以奉其職,使四方后代知朝廷有直言骨鯁之臣够委,天子有不亻朁賞從諫如流之美荐类。庶巖穴之士,聞而慕之茁帽,束帶結(jié)發(fā)玉罐,愿進(jìn)于闕下而伸其辭說,致吾君于堯舜潘拨,熙鴻號于無窮也厌小。若《書》所謂,則大臣宰相之事战秋,非陽子之所宜行也。且陽子之心將使君人者惡聞其過乎讨韭?是啟之也脂信。”
或曰:“陽子之不求聞而人聞之,不求用而君用之透硝,不得已而起狰闪,守其道而不變,何子過之深也濒生?”
愈曰:“自古圣人賢士皆非有求于聞埋泵、用也。閔其時之不平,人之不乂丽声,得其道礁蔗,不敢獨善其身,而必以兼濟(jì)天下也雁社。孜孜矻矻浴井,死而后已。故禹過家門不入霉撵,孔席不暇暖磺浙,而墨突不得黔。彼二圣一賢者徒坡,豈不知自安佚之為樂哉撕氧?誠畏天命而悲人窮也。夫天授人以賢圣才能喇完,豈使自有余而已伦泥?誠欲以補其不足者也。耳目之于身也何暮,耳司聞而目司見奄喂,聽其是非,視其險易海洼,然后身得安焉跨新。圣賢者,時人之耳目也坏逢;時人者域帐,圣賢之身也。且陽子之不賢是整,則將役于賢以奉其上矣肖揣。若果賢,則固畏天命而閔人窮也浮入,惡得以自暇逸乎哉龙优?”
或曰:“吾聞君子不欲加諸人,而惡訐以為直者事秀。若吾子之論彤断,直則直矣,無乃傷于德而費于辭乎易迹?好盡言以招人過宰衙,國武子之所以見殺于齊也,吾子其亦聞乎睹欲?”
愈曰:“君子居其位供炼,則思死其官一屋;未得位,則思修其辭以明其道袋哼。我將以明道也冀墨,非以為直而加人也。且國武子不能得善人先嬉,而好盡言于亂國轧苫,是以見殺∫呗《傳》曰:‘惟善人能受盡言含懊。’謂其聞而能改之也。子告我曰:陽子可以為有道之士也衅胀,今雖不能及已岔乔,陽子將不得為善人乎哉?”
注釋
1諫議大夫:官名滚躯,執(zhí)掌議論政事雏门,對皇帝進(jìn)行規(guī)勸。陽城(736—805):原隱居中條山(今山西南部)掸掏,788年(貞元四年)茁影,唐德宗召為諫議大夫∩シ铮《舊唐書·陽城傳》載募闲,陽城就任諫議大夫之后,其他諫官紛紛論事愿待,細(xì)碎的問題都上達(dá)到皇帝那里浩螺。陽城則與二弟及客人日夜痛飲,人們猜不著他的意圖仍侥。及貞元十一年要出。德宗聽信讒言,要處分賢相陸贄农渊,任命奸佞裴賢齡為相患蹂,陽城拼死極諫,使事態(tài)有所改變砸紊,他則受到貶謫传于。
2晉:周時古國名,轄境在今山西大部批糟,河北西南部,河南北部及陜西一角看铆。鄙:邊境徽鼎。
3熏:熏陶,影響。
4大臣:指李泌否淤∏牡《順宗實錄》載,德宗貞元三年六月石抡,李泌為相檐嚣,次年舉陽城為諫議大夫。
5陽子:即陽城啰扛。
6本句引文見《易》的《恒》卦:“恒其德貞嚎京。婦人吉,夫子兇隐解。”意思是說鞍帝,永遠(yuǎn)保持一種行為的準(zhǔn)則,對婦人來說是好事煞茫,對男子來說并不是好事帕涌。據(jù)封建禮義,婦人應(yīng)該從一夫而終身续徽,而男子應(yīng)該因事制宜蚓曼,有應(yīng)變能力,不可一味順從钦扭。
7上九:《周易》每卦有六條爻辭纫版,“上九”和下文的“六二”都是爻的名稱。“不事王侯土全,高尚其事”是《蠱卦》的上九爻辭捎琐,即隱居不仕之意。
8王臣蹇蹇裹匙,匪躬之故:做臣子的不避艱難瑞凑,輔助國君,是由于他能不顧自身的緣故概页。蹇蹇籽御,盡忠的樣子。匪惰匙,通“非”技掏。躬:自身。
9蹈:踐项鬼,此處為履行哑梳、實行之意。曠:空缺绘盟。越鸠真、秦:周時兩個諸侯國悯仙,相隔很遠(yuǎn),越在東方吠卷,今浙江一帶锡垄。秦在西北,今陜西一帶祭隔。下大夫:周時的職級名货岭,列國的國卿。唐制疾渴,諫議大夫稱為正五品千贯,年俸二百石,秩品相當(dāng)于古代的下大夫程奠。“有官守者”四句:出自《孟子·公孫丑下》丈牢。
10匪躬:謂忠心耿耿,不顧自身瞄沙。
11曠官:空居官位己沛。指不稱職。
12肥瘠:亦作“ 肥膌 ”距境。謂肥瘦申尼。
13戚:憂愁,悲哀垫桂。
14祿:古代官吏的俸給师幕。
15祿仕:為食俸祿而居官。“仕不為貧”二句:見《孟子·萬章下》诬滩。意為仕宦的本來目的不是為了救貧霹粥,但有時為了解脫貧困而去仕宦,也是允許的疼鸟。“宜乎辭”二句:古人認(rèn)為為了解決生活而出仕后控,即以官為業(yè),不應(yīng)居高位空镜,取厚祿浩淘。
16抱關(guān)擊柝:柝:木梆;抱關(guān):守關(guān)吴攒;擊柝:打更巡夜张抄。守關(guān)巡夜的人。比喻職位卑下洼怔。
17委吏:古代管理糧倉的小官署惯。
18乘田:春秋時魯國主管畜牧的小吏。
19章明:昭著镣隶;顯揚极谊。
20惡訕:猶毀謗什荣。
21嘉謨:高明的經(jīng)國謀略。
22嘉猷:治國的好規(guī)劃怀酷。
23布衣∶平民百姓。
24蓬蒿:蓬草和蒿草嗜闻。亦泛指草叢蜕依;草莽。
25行誼:品行琉雳,道義样眠。
26擢:提拔,提升翠肘。
27直言骨鯁:言辭正直檐束,氣節(jié)剛勁。
28僭賞:謂無功受賞或賞過其功束倍。
29從諫如流:諫:直言規(guī)勸被丧。聽從規(guī)勸像流水一樣自然。形容樂于接受別人的批評意見绪妹。
30巖穴之士:指隱士甥桂。古時隱士多山居,故稱邮旷。
31束帶結(jié)發(fā):束系衣帶黄选,挽起發(fā)髻。指出仕婶肩。
32闕下:宮闕之下办陷。借指帝王所居的宮廷。
33鴻號:大名律歼;美稱民镜。
34閔:同“憫”,憂慮苗膝。
35獨善其身:獨:唯獨殃恒;善:好,維護(hù)辱揭。原意是做不上官就修養(yǎng)好自身±胩疲現(xiàn)指只顧自己,不管別人问窃。
36孜孜矻矻:勤勉不懈的樣子亥鬓。
37席不暇暖:席:坐席;暇:空閑域庇。連席子還沒有來得及坐熱就起來了嵌戈。原指東奔西走覆积,不得安居。后形容很忙熟呛,多坐一會兒的時間都沒有宽档。
38墨突不得黔:原指墨翟東奔西走,每至一地庵朝,煙囪尚未熏黑吗冤,又到別處去了。后用其事為典九府。形容事情繁忙椎瘟,猶言席不睱暖。
39天命:上天之意旨侄旬;由天主宰的命運肺蔚。
40訐:[jié]揭發(fā)別人的隱私或攻擊別人的短處。
相關(guān)試題及答案
2.選文中作者主要針對問者“_________”的評價作了旗幟鮮明的回答儡羔。(2分)
3.在作者看來宣羊,陽城在位五年的表現(xiàn)可用□□來概括。(2分)
4.作者援引孔子行為和言論的目的是什么汰蜘?(3分)
5.下面的說法不符合作者原意的一項是()(2分)
A.如果為錢而做官又怕進(jìn)諫得罪人段只,那就應(yīng)該去守關(guān)或打更。
B.身為言官無一言及政鉴扫,可見陽城不顧百姓疾苦赞枕、朝政得失。
C有人認(rèn)為陽城是“有道之十”坪创,而韓愈力辯炕婶,深不以為然。
D.該說話卻不說和不盡心進(jìn)諫卻不離開莱预,沒有一種可以容忍柠掂。
6.在《師說》和本選段中,韓愈都表現(xiàn)出了敢于力排眾議的一面依沮。試聯(lián)系兩文分別說明涯贞。(3分)
參考答案:
2.“居于位五年矣,視其德如在野危喉,彼豈以富貴移易其心哉宋渔!''(或“可以為有道之士,')
3.曠職辜限,曠官
4.孔子即使身居卑位且貧困也從不曠其職皇拣。意在讓陽城自我對照,反省并改正尸位素餐的過錯。
5. B.錯氧急。選文并未言陽城不關(guān)心百姓疾苦颗胡。
6.《師說》中,別人都不愿吩坝、不肯毒姨、不理解從師學(xué)習(xí)的重要性,作者卻不畏人譏钉寝,主動“好為人師”手素。本選段中,眾人都贊揚陽城是有道之士瘩蚪,作者卻認(rèn)為陽城怠忽職守、不負(fù)責(zé)任稿黍,并撰文點名批評疹瘦。(3分)
【譯文】
有人在我這里問諫議大夫陽城:“他可以算是有道之士嗎?他學(xué)問淵博見識廣博巡球,不用求教于人言沐。按古人的道理行事,居住在晉地的偏遠(yuǎn)之處酣栈。晉地的百姓受到他德行的熏陶因此有幾千人善良险胰。有大臣聽說了便舉薦他,天子任命他為諫議大夫矿筝。人們都認(rèn)為很光彩起便,陽子并沒有喜色。待在這個位置上五年了窖维,看他的德行如同還是在野一樣榆综。他豈是因富貴而偏移心志的人啊铸史!”
韓愈我回答他道:“這就是《易經(jīng)》的柔順的恒卦所說的長久不變它的德操對男人是壞事啊鼻疮。怎么能算得上是有道之士哦?在《易經(jīng)·蠱》的上九卦中說:‘不侍奉王侯琳轿,使自己的情操高尚’判沟。《蹇》的六二卦就說:‘國家的臣子處境艱險崭篡,不是因為自己的原因挪哄,是為了國家和君主啊。’這也是因為在不同的時段境況琉闪,而所遵循的道德標(biāo)準(zhǔn)不同中燥。象《蠱》的上九卦,處在無所作為的境地塘偎,卻要致力于并非自己力所能及的高尚事業(yè)疗涉;象《蹇》的六二卦拿霉,處在國家臣子的位子,卻將不理國事作為高尚的心志咱扣,那么冒進(jìn)的禍患就會產(chǎn)生绽淘,對為官不作為的現(xiàn)象的諷刺就會很多。這樣的樣板可不能作為標(biāo)準(zhǔn)闹伪,而且其過錯的遺害終久難以消除的沪铭。如今陽先生在職不算不久了,了解天下的得失不可能不熟悉了偏瓤,天子待他不可謂不是厚愛有加了杀怠,而他卻未曾有一句涉及朝政的話,看待朝政的得失厅克,就好象越國的人看待秦國人的胖瘦赔退,輕飄飄在他的心里沒有一點喜憂的感受。問他的官職证舟,就說是諫議大夫硕旗;問他的俸祿,就說:‘下大夫級別的薪俸’女责;問他的職責(zé)漆枚,就說:‘我不知道啊’。有道之士抵知,原本是這樣的嗎墙基?而且我還聽說:有官職的人,不稱其職就離開刷喜;有進(jìn)言責(zé)任的人碘橘,進(jìn)言而無作用就離開。今天的陽先生認(rèn)為他自己進(jìn)言了嗎吱肌?該進(jìn)言而不言語痘拆,與不用他的進(jìn)言而不離開,沒有一樣是值得肯定的氮墨。陽先生是為了俸祿而出仕吧纺蛆?古人有話說:‘為官不是因為
貧窮,而有的時候又是因為貧窮’规揪,說的就是為了俸祿的官員桥氏。這種官員應(yīng)當(dāng)辭去尊貴的官職而呆在卑下的地位,離開富有處身貧窮猛铅,象那些守關(guān)打更的人一樣就行了字支。孔子曾經(jīng)做糧倉主管,曾經(jīng)做六畜主管堕伪,都不敢耽誤他的職守揖庄,必定說:‘統(tǒng)計停當(dāng)了才算完啊’,必定說:‘牛羊生長好了才行啊’欠雌。象陽先生的俸祿蹄梢,不是卑下和貧窮,這是非常明顯的富俄,卻如此作為禁炒,他這樣可以嗎?”
有的人說:“不霍比,不是這樣的幕袱。陽先生不諷諫皇帝的原因,是作為臣子不做揭示他的君主的過錯來得到名望的行為悠瞬,所以雖然有諫有議論们豌,讓人不得而知啊「笪#《書經(jīng)》說:‘你有好謀劃好的策略,就進(jìn)到里面告訴你的君主汰瘫,你在外面夸獎君主狂打,說:‘這么好的謀劃這么好的策略,只有我的君主的德行才想得出來混弥。’’陽先生的用心趴乡,也和這是一樣的。”
韓愈我回應(yīng)道:“如果陽先生的用心是這樣蝗拿,更讓我迷惑的了晾捏。進(jìn)去諷諫君主,出來不讓人知道的臣子哀托,是大臣宰相的事情惦辛,不是陽先生適合做的事。陽先生本來以百姓的身份隱居在蒿草棚之下仓手,皇上獎賞他的行為適宜胖齐,提拔他到這個職位。官職以諫作為名稱嗽冒,完全應(yīng)該有行動來盡他的職守呀伙,讓全國各地和后代知道朝廷有如鯁在喉不吐不快的直言的臣子,天子有不誤賞添坊、順?biāo)斓芈爮闹S諫的美德剿另。那些山林隱居的人士,聽了便羨慕他,綁好衣帶扎起頭發(fā)打扮整齊雨女,愿意來到朝廷申述他們的見解谚攒,致使我們的皇帝成為堯舜一樣的賢帝,英明名聲流芳萬古戚篙。如同《書經(jīng)》所說的五鲫,那么大臣宰相的事,不是陽先生所適合去做的岔擂。而陽先生的用心是要讓君主討厭聽到自己的過錯吧位喂?是促使這種現(xiàn)象的發(fā)生啊。”
有的人說:“陽先生的不求聞名而人們宣揚他乱灵,不求被任用而君主任用他塑崖,是不得已而起來的。他堅守他的原則不變痛倚,為什么您責(zé)備他這么嚴(yán)厲呢规婆?”
韓愈我說:“自古圣人賢士都沒有有求于聞名、被任用蝉稳。為當(dāng)時的不平而憂患抒蚜、為民眾不得治理而憂患,按照他們的原則耘戚,是不敢獨善其身嗡髓,而一定要普救天下啊收津;勤勞不懈饿这,到死才算結(jié)束。所以禹過家門不入撞秋,孔子來不及把座席坐暖又繼續(xù)趕路游說列國长捧,而墨子家煙囪都熏不黑長年累月奔波在外。這兩為圣人一位賢士吻贿,豈會不知道自己的安逸是享樂嗎串结?實在是敬畏上天寄托的責(zé)任同情百姓的困苦啊。上天授予某人賢能的才能舅列,難道是使他自己優(yōu)于旁人就完了嗎奉芦?其實是要用他們補救這個世上的不足之處啊。耳目在身上的作用剧蹂,耳朵是用來聽而眼睛是用來看声功,聽清楚那些是非,看清楚那些險和易宠叼,然后身體才得安寧啊先巴。圣賢的人其爵,就是那個時代的人們的耳目啊伸蚯;那個時代的人們摩渺,就是圣賢的身體啊。而陽先生如果不賢能剂邮,就要受賢能的人役使來效力他的上級啊摇幻。如果他真的賢能,就本該敬畏天命而為人們的困苦憂愁挥萌,怎能好整以暇地自得安逸呢绰姻?”
有的人說:“我聽說君子不喜歡強加于人,而且不揭發(fā)別人的陰私指責(zé)別人的過失來表現(xiàn)自己的直率引瀑。象先生這樣的言論狂芋,直率是夠直率的,不是損傷自己的德行而且浪費唇舌嗎憨栽?喜歡和盤托出揭示別人的過錯帜矾,國武子之所以在齊國被殺,先生也聽說了吧屑柔?”
韓愈我說:“君子處在他的職位上屡萤,就想的是為他的職責(zé)而死;沒有得到職位掸宛,就要想著說好他的言論來闡明他的道理死陆。我是要闡明道理,不是來表現(xiàn)自己的直率而強加于人旁涤。而且國武子不能親近獲得善人的理解翔曲,只是喜歡在內(nèi)亂的國家說出所有的言論迫像,所以被殺劈愚。古書上說:‘只有善良的人能夠接受所有的言論。’是說他們聽了能夠改正缺點闻妓。您告訴我說:‘陽先生可以算得上是有道之士菌羽。’現(xiàn)在雖然不能達(dá)到自己所認(rèn)為的高度,陽先生難道不是一個善人嗎由缆?”
創(chuàng)作背景
《爭臣論》針對德宗時諫議大夫陽城注祖,不認(rèn)真履行自己的職責(zé),身為諫官卻不問政事得失的不良表現(xiàn)均唉,用問答的形式是晨,對陽城的為人和行事進(jìn)行直截了當(dāng)?shù)呐u,指出為官者應(yīng)當(dāng)認(rèn)真對待自己的官職舔箭,忠于職守罩缴,不能敷衍塞責(zé)蚊逢,得過且過。由于文章有的放矢箫章,確實也使陽城改變了自己的作風(fēng)烙荷,此乃后話。
賞析
《爭臣論》在寫法上采取問答的形式檬寂。
首先由對方發(fā)問终抽,提出陽城是“有道之士”的看法,并且闡述其理由桶至。盡管是發(fā)問昼伴,實際上是希望得到韓愈的認(rèn)可。這就迫使韓愈不能不就什么是“有道之士”塞茅,什么是“爭臣”作一番論證亩码。
第一輪辯論后,對方其實已經(jīng)勢屈野瘦。勢屈而不服描沟,只有用狡辯的方式來應(yīng)戰(zhàn)了。認(rèn)為陽城不是不諫議鞭光,而是不愿讓君主負(fù)惡名吏廉,所以他雖有諫諍而外人不知。這個狡辯應(yīng)該說是很難反駁的惰许,因為在古代君主是神圣的席覆,臣子確有不愿讓君擔(dān)惡名而匿其諫諍之跡,所謂朝回焚諫草汹买,是為世俗傳為美談佩伤。論者企圖以此而使韓愈語塞。但韓愈稟承的是原始儒家的政治原則晦毙,并不像一般人那樣生巡,把君主看得那樣神圣。諫官之設(shè)见妒,其前提就是君主會犯錯誤孤荣,所以作為諫官而隱瞞君主犯錯誤的事實,久而久之须揣,就會使君主真以為自己是永遠(yuǎn)英明正確的盐股。這種行為,其危害是顯而易見的耻卡。陽城如果真像論者所說的那樣疯汁,難道他是為了有意地讓君主養(yǎng)成“惡聞其過”的危險習(xí)慣嗎?
第二輪辯論后,勝負(fù)已成定局卵酪。但對方仍然可笑地負(fù)隅頑抗幌蚊,甚至到最后提出了與開始的觀點完全相矛盾的理由秸谢,企圖讓韓愈最后收回對陽城的批評,但這只能使自己越來越失去道義的立場霹肝。全文的整個論辯設(shè)計估蹄,確實頗為精彩。
韓愈懷著憂國憂民之心沫换,針砭時弊臭蚁,用四問四答的形式,對陽城其人其事進(jìn)行真截了當(dāng)?shù)呐u讯赏。以此為契機垮兑,闡明了他的“君子居其位,則思死其官;未得位漱挎,則思修其辭以明其道”的主張系枪。這就是韓愈第一次提出“文以明道”的觀點。這里的“道”磕谅,不言而喻私爷,絕對不可能是儒家的空洞理論,而是怎樣治理社會和如何解決現(xiàn)實中的問題膊夹。
關(guān)鍵詞:爭臣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