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搖雨散各翻飛谤狡,海闊天長音信稀 出自
《至端州驛見杜五審言沈三佺期閻五朝隱王二無競題壁慨然成詠》
【年代】初唐
【作者】宋之問
【體裁】七言古詩
至端州驛見杜五審言沈三佺期閻五朝隱王二無競題壁慨然成詠
逐臣北地承嚴譴匿乃,謂到南中每相見。
豈意南中歧路多豌汇,千山萬水分鄉(xiāng)縣幢炸。
云搖雨散各翻飛,海闊天長音信稀拒贱。
處處山川同瘴癘宛徊,自憐能得幾人歸。
賞析:
唐中宗神龍元年(705)正月逻澳,宰相張柬之乘武則天臥病之機闸天,率羽林軍發(fā)動政變,誅除武氏佞臣張易之斜做、張昌宗兄弟苞氮,逼迫武則天遜位,迎中宗復辟瓤逼。
這是唐代歷史上的一大事件笼吟,當時影響所及库物,一批文人朝士因“傾心媚附”二張而盡數(shù)被貶至嶺南各遠惡諸州。作為武氏朝廷的著名詞臣的宋之問贷帮,自然難逃此厄戚揭,被貶為瀧州(今廣東省羅定縣一帶)參軍。端州:今廣東省肇慶市撵枢。杜審言民晒、沈佺期、閻朝隱锄禽、王無競都是與宋之問同時在朝的詩人潜必。唐代習慣用兄弟排行的行次與人名并稱,如杜審言排行第五沃但,稱杜五審言刮便。其余幾人的稱謂亦如此。他們都因與武則天的寵臣張易之交往而得罪被貶往嶺南的绽慈。宋之問因病晚行,當途經(jīng)端州驛時見杜辈毯、沈坝疼、閻、王各題詩于壁上谆沃,便感慨地寫了這首詩钝凶。這首詩雖即興而作,但情感充沛唁影,語言流暢耕陷,生動感人。前人曾評說据沈,宋之問“運筆如舌”哟沫,“古詩多佳”。這首七言古詩就是一個例證锌介。
詩的開頭兩句嗜诀,語言平直,如同與四位朋友相對而言:“逐臣北地承嚴譴孔祸,謂到南中每相見”隆敢,意思是說我們這些有罪的臣子,受到了嚴厲的處罰崔慧,從北方流放到南荒拂蝎,原以為在南荒大家還能夠經(jīng)常見面。想想遠離家鄉(xiāng)能有朋友作伴惶室,也是一種莫大的安慰温自。“豈料南中歧路多玄货,千山萬水分鄉(xiāng)縣。”誰料到南中會有這么多岔道捣作,千山萬水使各個鄉(xiāng)縣重重相隔誉结,哪里還能見到朋友們的面呢?這實際上是借景抒情券躁,委婉曲折地表達了他深沉的懊喪和哀愁惩坑。“云搖雨散各翻飛,海闊天長音信稀”也拜,是寫對朋友們的思念的以舒。一般形容分離,或說“云飛雨散”慢哈,或說“雨飛云散”蔓钟,宋之問獨用“云搖”一詞來表現(xiàn)他在《桂州三月三日》詩回憶早年飛黃騰達的情景時說:“風舉云搖入紫微。”
正所謂平步青云卵贱,扶搖直上滥沫。在封建社會里,要想貴為朝臣键俱,不能單憑個人的才力兰绣,尤其是在唐代,知識分子要得到重用编振,必須有達官貴人舉薦缀辩。宋之問是深明個中奧秘,而且也深有體會的踪央。他媚附武則天的寵臣張易之臀玄,或許也正是想乘其“風舉”、“云搖”吧畅蹂。
豈知武則天病危健无,張易之被殺,而他也受到了株連液斜。
這里的“云搖”有暗指皇威或政治勢力之意睬涧,后者使他們象雨點般散落四方。“翻飛”也含有命運不測之意旗唁。“海闊天長”說明朋友之間相距遙遠畦浓。杜審言流放峰州,在今越南河西省山西西北部检疫;閻朝隱貶崖州讶请,即今海南島瓊山縣,都要過海才能到達貶所。而沈佺期謫遷驩州夺溢,即今廣西崇左縣论巍,相傳是舜放驩兜的地方,這些地方離宋之問要去的貶所瀧州风响,即今廣東羅定縣嘉汰,都還很遙遠。古代交通不便状勤,因此詩接著說“音信稀”鞋怀。彼此之間難以來往和互通消息。“音信稀”又和“每相見”遙相照應持搜,更增強了悲涼的情味密似。
詩人在驛前孤寂地思念著同樣遭遇的朋友,為朋友和自己的未來擔心葫盼、憂慮:“處處山川同瘴癘残腌,自憐能得幾人歸。”上句是寫雖然各人所去的地方不同贫导,但都同樣充滿瘴癘抛猫,山川滿目凄情。下句以深沉的長嘆收結了全篇孩灯。中原人大多不適應南方偏僻地區(qū)炎熱的氣候闺金,視嶺南為蠻荒之地,被貶謫的人初到嶺南都有九死一生的恐懼感钱反。比宋之問他們早一年多貶到端州的高戩就病死在那里。與高戩同時流放到欽州(今廣西欽州)的張說于神龍元年初被赦返京匣距,再過端州時題有《還至端州驛站與高六別處》:“昔記山川是面哥,今傷人代非。往來皆此路毅待,生死不同歸尚卫。”宋詩的結尾“自憐能得幾人歸”,也許是看了張詩有感而發(fā)的尸红。
這首七言古詩平易曉暢吱涉,明白如話,于平易中見奇妙外里。詩的遣詞造句十分貼切自然怎爵,而且極富表現(xiàn)力;恰切地運用了雙聲盅蝗、疊韻及重復鳖链,讀起來音韻和諧,錯落有致墩莫。全詩八句話芙委,五十六個字逞敷,寫得波瀾起伏,跌宕生姿灌侣。就本詩而言推捐,由見題壁而引發(fā)對友人的思念,進而表露被貶嶺南的愁緒侧啼,其情感發(fā)展由失望感傷牛柒、孤獨寂寞而凄苦愁慮、迷惘憂懼慨菱,真切地道出了被貶的內心心理焰络,具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
關鍵詞:“云搖雨散各翻飛符喝,海闊天長音信稀”的出處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