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史宦者傳論》由宋代著名詩人歐陽修所寫,該文通過論述宦官制度的各種弊端說明君主應(yīng)提高警惕养交,防止宦官作亂于內(nèi)而導(dǎo)致國家衰亡的道理精算。該文也是作者史論中的名篇之一。
【原文】
自古宦者亂人之國碎连,其源深于女禍灰羽。
女,色而已鱼辙,宦者之害谦趣,非一端也②。蓋其用事也近而習(xí)③座每,其為心也專而忍④前鹅。能以小善中人之意⑤,小信固人之心⑥峭梳,使人主必信而親之舰绘。待其已信,然后懼以禍福而把持之葱椭。雖有忠臣捂寿、碩士列于朝廷⑦,而人主以為去己疏遠孵运,不若起居飲食秦陋、前后左右之親為可恃也。故前后左右者日益親治笨,則忠臣驳概、碩士日益疏,而人主之勢日益孤旷赖。勢孤顺又,則懼禍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等孵。安危出其喜怒稚照,禍患伏于帷闥⑧,則向之所謂可恃者,乃所以為患也果录∩险恚患已深而覺之,欲與疏遠之臣圖左右之親近弱恒,緩之則養(yǎng)禍而益深辨萍,急之則挾人主以為質(zhì)⑨。雖有圣智斤彼,不能與謀分瘦。謀之而不可為蘸泻,為之而不可成琉苇,至其甚,則俱傷而兩敗悦施。故其大者亡國并扇,其次亡身,而使奸豪得借以為資而起⑩抡诞,至抉其種類⑾穷蛹,盡殺以快天下之心而后已。以前史所載宦者之禍常如此者昼汗,非一世也肴熏。夫為人主者,非欲養(yǎng)禍于內(nèi)而疏忠臣顷窒、碩士于外蛙吏,蓋其漸積而勢使之然也。
夫女色之惑鞋吉,不幸而不悟鸦做,則禍斯及矣。使其一悟谓着,捽而去之可也⑿泼诱。宦者之為禍赊锚,雖欲悔悟治筒,而勢有不得而去也,唐昭宗之事是已⒀舷蒲。故曰“深于女禍”者矢炼,謂此也“⑾耍可不戒哉句灌?
【注釋】
①宦者:即宦官。也叫太監(jiān),是一些被閹割后失去性能力的男人胰锌,在宮廷內(nèi)侍奉皇帝及其家族骗绕。宦官本為內(nèi)廷官资昧,不能干預(yù)政事酬土,但其上層分子是皇帝最親近的奴才,所以往往能竊取大權(quán)格带。
②一端:事情的一點或一個方面撤缴。
③近而習(xí):親近熟悉。
④專而忍:專一隱忍叽唱,不露真情屈呕。
⑤小善:指一些能得到人君喜歡的小事。中:合棺亭。
⑥小信:指一些貌似忠心耿耿的小動作虎眨。固:穩(wěn)住。
⑦碩士:道德高尚镶摘、學(xué)識淵博的人嗽桩。
⑧帷闥:帷:帳幕凄敢。闥:tà碌冶,宮中的小門。
⑨質(zhì):抵押品涝缝。
⑩奸豪:奸雄扑庞,指權(quán)詐欺世的野心家。資:口實俊卤,資本嫩挤。
⑾抉:讀音jué,剔出,剜出消恍。
⑿捽:zuó,揪岂昭。
⒀唐昭宗之事:唐昭宗經(jīng)常狂飲狠怨,喜怒無常约啊,密謀盡誅宦官∮独担宦官劉季述恰矩、王仲先等假托皇后的命令,立太子憎蛤,囚禁昭宗外傅,想盡誅百官后纪吮,再弒昭宗。后來都將孫德昭等斬王仲先萎胰,杖殺劉季述碾盟,迎昭宗復(fù)位。以后朱全忠利用誅宦官的機會技竟,弒昭宗冰肴,滅了唐朝。
1.下列句子中劃線詞語的意義榔组,解釋不準(zhǔn)確的一項是 [ ]
A.宦者之害熙尉,非一 端 也——端:方面
B.小信 固 人之心——固:使……牢固
C.患已深而 覺 之——覺:覺察
D.不 幸 而不悟——幸:寵幸
2.下列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明“宦者謀取專權(quán)手段”的一組是 [ ]
①能以小善中人之意 ②前后左右者日益親 ③小信固人之心
④圖左右之親近 ⑤急之則挾人主以為質(zhì) ⑥則懼禍之心日益切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②⑤⑥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搓扯,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本文主要講的是宦官給國家造成的禍害检痰,遠遠超過女色所造成的禍害。第一句“自古宦者亂人之國擅编,其源深于女禍”攀细,就是全文的中心論點箫踩。
B.文章詳細分析了宦官怎樣通過“小善”“小信”而逐步把持政權(quán)的過程爱态,指出宦官專權(quán)的嚴(yán)重后果。 C.宦官專政是中國封建專制主義的產(chǎn)物境钟,作者寫此文意在警告帝王們不要輕信宦官锦担,漸積養(yǎng)禍,有其進步意義慨削。
D.作者以其史學(xué)家銳眼洞渔,提出了宦官禍害遠勝于女色的見解,直接觸及到歷代王朝衰亡的根本原因缚态。
二:
【注】①選自《新五代史·宦者傳》評論中的一部分磁椒。②帷闥:帳幕和小門,這里指宮廷之內(nèi)玫芦。③抉:挖出浆熔,可靈活譯為“搜捕”。④捽:揪桥帆。⑤唐昭宗(李曄)因宦官專權(quán)為禍医增,天復(fù)元年(901年),與宰相崔胤密謀誅殺宦官老虫。崔胤寫信請朱溫發(fā)兵迎接昭宗叶骨。但事情被宦官知道了,先劫昭宗到鳳翔祈匙。次年忽刽,朱溫兵圍鳳翔。天復(fù)三年春,城中食盡投降跪帝,朱溫盡殺宦官宝剖。后來,崔胤和昭宗也先后被朱溫 殺了歉甚。
15万细、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纸泄、能以小善中人之意 中:迎合
B赖钞、盡殺以快天下之心而后已 快:使感到痛快
C、使其一悟聘裁,捽而去之可也 使:讓
D雪营、前后左右之親為可恃也 左右:宦官
1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或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
A.①蓋其用事也近而習(xí)②學(xué)而時習(xí)之衡便,不亦樂乎
B.①其源深于女禍②冰献起,水為之,而寒于水
C.①則向之所謂可恃者②宦者之為禍
D.①然后懼以禍福而把持之②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
17.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镣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本文主要講的是宦官給國家造成的禍害谴餐,遠遠超過女色所造成的禍害。
B.文章詳細地分析了宦官怎樣通過“小善”呆抑、“小信”而逐步地把持政權(quán)的過程岂嗓,指出宦官專權(quán)的嚴(yán)重后果。
C.宦官專政是中國封建專制主義的必然產(chǎn)物鹊碍,作者寫此文意在警告帝王們不要輕信宦官厌殉,漸積養(yǎng)禍,有其進步意義侈咕。
D.作者以史學(xué)家的銳眼公罕,提出了宦官禍害遠勝于女色的見解,直接觸及到歷代王朝衰亡的根本原因耀销。
18把文言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楼眷。(7分)
①待其已信,然后懼以禍福而把持之树姨。(3分)
②夫為人主者摩桶,非欲養(yǎng)禍于內(nèi)而疏忠臣、碩士于外帽揪,蓋其漸積而勢使之然也硝清。(4分)
參考答案
15、【答案】C 使转晰,假使芦拿,假如
16士飒、【答案】C
【解析】C項,“之”蔗崎,①結(jié)構(gòu)助詞“的”酵幕;②助詞,取消句子的獨立性缓苛。A項芳撒,“而”,均為連詞未桥,表并列笔刹。B項,“于”冬耿,均作介詞舌菜,意為“比”。D項亦镶,“以” 日月,均是介詞,用缤骨,把爱咬。
17、【答案】D 【解析】文章并未“觸及到歷代王朝”荷憋,也非“根本原因”台颠。
18褐望、參考答案
①等到人君已經(jīng)信 任他們了勒庄,然后用禍與福進行威嚇來控制人君。
②那些做人君的瘫里,并不是想在宮廷里面滋養(yǎng)禍患实蔽,把忠臣賢士疏遠在外面,這是逐漸積累造成谨读,而且在形勢上逼使他這樣的局装。
【譯文】
自古以來,宦官擾亂國家劳殖,這來源比婦女的禍患還要深铐尚。
婦人女子,不過使君王好色罷了哆姻。但是宦官的危害宣增,并非在某一處或某一件事情。因為宦官做事情矛缨,經(jīng)常在君王左右爹脾,親近服侍帖旨。他們的心思專一,善于忍耐灵妨。能討好以迎合君王的心意解阅,能在小處表現(xiàn)誠實以穩(wěn)固君王的心,使得君王必定相信而親近他們泌霍。等到取得君王的信任货抄,然后拿福禍來恐嚇君王把持朝政。這時雖然有忠臣賢士羅列在朝廷朱转,而君王以為離自己疏遠碉熄。宦官卻服侍起居飲食肋拔,不離自己前后左右锈津,顯得更為親近可靠,所以在君王前后左右的宦官日益親近凉蜂,忠臣賢士日益疏遠琼梆,君王的勢力日益孤立。勢力越孤立窿吩,則恐懼禍亂的心情一天天更厲害茎杂,而把持君王的宦官,地位日益牢固纫雁。國家的安危出于他們的喜怒煌往,禍患隱伏于宮門帷幄之中。這樣昔日所謂可以依賴信任的人轧邪,就是現(xiàn)在起禍為患的刽脖。待君王覺得禍患已深,想與被疏遠的忠臣賢士策劃忌愚,除掉左右親近的宦官曲管,但事情和緩則培養(yǎng)禍亂越深;事情急促硕糊,則宦官挾持君王為人質(zhì)院水,這時雖然有圣賢的智慧,也不能與之謀劃简十。即使謀劃了也不能實行檬某,實行了也不能成功。如果事情發(fā)展走了極端螟蝙,則兩敗俱傷恢恼,所以大的禍患導(dǎo)致國家滅亡,小的禍患導(dǎo)致君王身死胶逢,而使奸雄借機起事厅瞎,圍捕宦官一黨饰潜,將他們斬盡殺絕來快愉天下人之心才罷休。以前史書上所記載的關(guān)于宦官的禍患和簸,常常就是這樣彭雾,并不是一朝一代如此。為君王的人锁保,也不想養(yǎng)禍患在宮內(nèi)薯酝,而疏遠忠臣賢士于宮外,只是漸漸積累而時勢使他那樣爽柒。
女色的媚惑人吴菠,如果不幸而不覺悟,那么禍患就會來臨浩村。假使他一旦覺悟做葵,揪起頭發(fā),將她驅(qū)逐就可以了心墅∧鹗福宦官為禍患,雖然想悔悟怎燥,但時勢使君王不能將他們趕走瘫筐,唐昭宗的事就是這樣。所以說“宦官的禍患深于女色的禍患”铐姚,即指如此策肝。怎么能不引以為戒呢?
【解析】
這是《新五代史·宦者傳》評論中的一部分隐绵。主要是講宦官之害之众,深于女禍。文章詳細描述了宦官怎樣通過小善氢橙、小信而逐步把持政權(quán)的過程酝枢,從而警告帝王們不要漸積養(yǎng)禍。其實悍手,宦官專權(quán)是封建專制主義的必然產(chǎn)物:帝王驕故里淫逸,又要防止大臣們的野心袍患,勢必依賴一批逢迎殘忍的小人坦康。所以自秦而漢,自唐而明诡延,宦官之禍滞欠,愈演愈烈。
歐陽修擅長寫史論肆良,該文也是他的得意之作筛璧。清人吳楚材譽之為“可為千古龜鑒”逸绎,用現(xiàn)代的話說,就是說文章對于歷代帝王都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夭谤。作者以宦官制度這一結(jié)癥給國家?guī)淼奈:α⒄摴啄粒旧砭途哂幸欢ǖ奈Γ由献髡叩纳罟P朗儒,使文章產(chǎn)生出強烈的藝術(shù)效果颊乘。[3] 《五代史宦者傳論》是《新五代史·宦者傳》評論中的一部分。主要是講宦官之害醉锄,深于女禍乏悄。文章詳細描述了宦官怎樣通過小善、小信而逐步把持政權(quán)的過程恳不,從而警告帝王們不要漸積養(yǎng)禍檩小。其實,宦官專權(quán)是封建專制主義的必然產(chǎn)物:帝王驕故里淫逸烟勋,又要防止大臣們的野心识啦,勢必依賴一批逢迎殘忍的小人。所以自秦而漢神妹,自唐而明颓哮,宦官之禍,愈演愈烈鸵荠。[2] 該文的篇幅雖不長冕茅,但層次較多,分析詳盡蛹找,而且夾敘夾議姨伤,從容不迫,確屬功力不凡庸疾。不過乍楚,我們也應(yīng)注意到,本文把“亂人之國”的根源歸咎于宦官届慈、女禍徒溪,這種觀點也是不全面的,只能說明作者在思想上具有局限性金顿。
關(guān)鍵詞:五代史宦者傳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