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論》選自選自《古文觀止》后频。作者蘇洵,是一篇史論,以管仲死而齊國亂為例卑惜,論證了舉賢任能是保障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膏执,指明了政治家培養(yǎng)選拔接班人的重要性。
管仲論
管仲相桓公露久,霸諸侯更米,攘夷狄,終其身齊國富強毫痕,諸侯不敢叛征峦。管仲死,豎刁消请、易牙栏笆、開方用,威公薨于亂臊泰,五公子爭立蛉加,其禍蔓延,訖簡公缸逃,齊無寧歲针饥。
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需频,蓋必有所由起丁眼;禍之作,不作于作之日昭殉,亦必有所由兆苞七。故齊之治也,吾不曰管仲饲化,而曰鮑叔莽鸭。及其亂也,吾不曰豎刁吃靠、易牙硫眨、開方,而曰管仲巢块。何則礁阁?豎刁、易牙族奢、開方三子姥闭,彼固亂人國者,顧其用之者越走,威公也棚品。夫有舜而后知放四兇靠欢,有仲尼而后知去少正卯。彼威公何人也铜跑?顧其使威公得用三子者门怪,管仲也。仲之疾也锅纺,公問之相掷空。當(dāng)是時也,吾意以仲且舉天下之賢者以對囤锉。而其言乃不過曰:豎刁坦弟、易牙、開方三子官地,非人情酿傍,不可近而已。
嗚呼区丑!仲以為威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拧粪?仲與威公處幾年矣修陡,亦知威公之為人矣乎沧侥?威公聲不絕于耳,色不絕于目魄鸦,而非三子者則無以遂其欲宴杀。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拾因。一日無仲旺罢,則三子者可以彈冠而相慶矣。仲以為將死之言可以縶威公之手足耶绢记?夫齊國不患有三子扁达,而患無仲。有仲蠢熄,則三子者跪解,三匹夫耳。不然签孔,天下豈少三子之徒哉叉讥?雖威公幸而聽仲,誅此三人饥追,而其余者图仓,仲能悉數(shù)而去之耶?嗚呼但绕!仲可謂不知本者矣救崔。因威公之問,舉天下之賢者以自代,則仲雖死六孵,而齊國未為無仲也碳竟。夫何患三子者?不言可也狸臣。
五伯莫盛于威莹桅、文,文公之才烛亦,不過威公诈泼,其臣又皆不及仲;靈公之虐煤禽,不如孝公之寬厚铐达。文公死,諸侯不敢叛晉檬果,晉習(xí)文公之余威瓮孙,猶得為諸侯之盟主百余年。何者选脊?其君雖不肖杭抠,而尚有老成人焉。威公之薨也恳啥,一亂涂地偏灿,無惑也,彼獨恃一管仲钝的,而仲則死矣翁垂。
夫天下未嘗無賢者,蓋有有臣而無君者矣硝桩。威公在焉沿猜,而曰天下不復(fù)有管仲者,吾不信也碗脊。仲之書啼肩,有記其將死論鮑叔、賓胥無之為人望薄,且各疏其短疟游。是其心以為數(shù)子者皆不足以托國。而又逆知其將死痕支,則其書誕謾不足信也颁虐。吾觀史?,以不能進蘧伯玉卧须,而退彌子瑕另绩,故有身后之諫儒陨。蕭何且死,舉曹參以自代笋籽。大臣之用心蹦漠,固宜如此也。夫國以一人興车海,以一人亡笛园。賢者不悲其身之死,而憂其國之衰侍芝,故必復(fù)有賢者研铆,而后可以死。彼管仲者州叠,何以死哉棵红?
【注釋】
①管仲(約公元前723年或前716年-公元前645年)漢族,齊國潁上(今安徽潁上)人咧栗。名夷吾逆甜,又名敬仲,字仲致板,謚號敬,史稱管子交煞。春秋時期齊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可岂。周穆王的后代,管仲少時喪父错敢,老母在堂,生活貧苦缕粹,不得不過早地挑起家庭重擔(dān),為維持生計纸淮,與鮑叔牙合伙經(jīng)商后從軍平斩,到齊國,幾經(jīng)曲折咽块,經(jīng)鮑叔牙力薦绘面,為齊國上卿(即丞相),被稱為“春秋第一相”侈沪,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時期的第一霸主,所以又說“管夷吾舉于士”揭璃。管仲的言論見于《國語齊語》,另有《管子》一書傳世亭罪。
②威公:即齊桓公瘦馍。因避欽宗(趙桓諱),改為威公应役。
③豎刁情组、易牙燥筷、開方:齊桓公寵幸的三個近臣。豎刁院崇,為了進入宮廷做宦官肆氓,自割其生殖器;易牙底瓣,雍人谢揪,名巫,善于調(diào)味捐凭,相傳曾烹其子為羹以獻齊桓公键耕;開方,衛(wèi)公子柑营,喜歡阿庾逢迎屈雄。管仲死后,這三個共同專權(quán)官套【颇蹋桓公死后,諸子爭位奶赔,豎刁與易牙等殺害群臣惋嚎,立公子無虧,太子昭奔宋站刑,齊國因此發(fā)生內(nèi)亂另伍。用:當(dāng)權(quán)。
④薨(hōng):周代稱諸侯死绞旅。
⑤五公子:指桓公的五個兒子摆尝,即公子武孟、公子昭(后立為孝公)因悲、公子潘堕汞、公子商人、公子元晃琳。
⑥簡公:齊簡公讯检,名壬,公元前484年至481年在位卫旱,為左相田常所殺人灼。
⑦兆:征候,跡象顾翼。
⑧鮑叔:姓鮑名叔牙投放,史稱鮑叔。春秋時期齊國的著名大夫暴构。其生卒年不詳跪呈,以善于知人段磨、薦賢、讓賢著稱于世耗绿。
⑨顧:但苹支。
⑩四兇:舊傳共工(古代的世族官)、鱹兜(人名)误阻、三苗(古族名债蜜,這里指其族首領(lǐng))、鯀(人名)為堯時的四兇究反。
1寻定、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字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霸諸侯,攘夷狄 攘:打擊 B. 顧其使威公得用三子者 顧:探望
C. 吾意以仲且舉天下之賢者以對 且:將要 D. 可以縶威公之手足耶 縶:束縛
2精耐、下列各組句子與例句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
例: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狼速,徒以有仲焉耳。
A.管仲死卦停,豎刁向胡、易牙、開方用惊完。 B. 天下豈少三子之徒哉僵芹?
C. 仲可謂不知本者矣! D.吾屬今為之虜矣小槐!
3拇派、下列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現(xiàn)管仲“不知本”的一項是( )
①管仲相威公凿跳,霸諸侯 ②其言曰“豎刁件豌、易牙、開方三子拄显,非人情苟径,不可近” ③ 舉天下之賢者以自代
④仲能悉數(shù)而去之耶 ⑤仲以為威公果能不用三子 ⑥彼固亂人者,顧其用之者躬审,威公也。
A. ①④⑤ B. ②③⑥ C. ②④⑤ D. ①③⑥
4蟆盐、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分析承边,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作者認為齊國的安定強盛,不是由于管仲石挂,而是由于鮑叔博助。齊國的禍亂,不是由于豎刁痹愚、易牙富岳、開方蛔糯,而是管仲。
B. 桓公是個音樂不停歇于耳窖式,美色離不開眼的人蚁飒。如無此三人,就無法滿足他的欲望萝喘。他開始不重用他們淮逻,只是由于管仲在。
C. 如果齊桓公問詢時阁簸,推薦天下賢人來代替自己爬早,那么管仲雖死,齊國卻不能說沒有管仲了启妹。
D. 桓公死后宮廷發(fā)生內(nèi)亂筛严,五位公子爭搶君位,此禍蔓延饶米,直到齊簡公桨啃,齊國無一年安寧。
5咙崎、翻譯下列句子优幸。
(1)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褪猛,蓋必有所由起网杆;禍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伊滋,亦必有所由兆碳却。
(2)仲以為威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仲與威公處幾年矣笑旺,亦知威公之為人矣乎昼浦? 事業(yè)單位招考
【參考答案】
1.B(顧:回頭看)
2.C(例句和C為判斷句,A 筒主、D為被動句关噪,B為反問句。)
3.C(①是說管仲輔佐齊桓公稱霸諸侯乌妙;③是假設(shè)管仲這樣做使兔;⑥說的是“豎刁、易牙藤韵、開方”虐沥,而非管仲。)
4.D(由“威公薨于亂”可知,齊桓公死于宮廷內(nèi)亂欲险,不是“齊桓公死后宮廷發(fā)生內(nèi)亂”镐依。)
5.
(1)功業(yè)的成就,不是成功于完成之日天试,必有一定的因素引起槐壳;禍亂的產(chǎn)生,不是發(fā)生于作亂之時秋秤,也必有根源預(yù)兆宏粤。
(2)管仲以為桓公真的能不用這三個人嗎?管仲和桓公相處多年了灼卢,該知道他的為人了吧绍哎。
翻譯:
管仲作丞相輔佐桓公,稱霸于諸侯鞋真,排斥打擊夷崇堰、狄等異族,終其一生都使齊國富強涩咖,諸侯不敢背叛海诲。管仲死后,豎刁檩互、易牙特幔、開方被重用≌⒆颍桓公死于宮廷內(nèi)亂蚯斯,五位公子爭搶君位,此禍蔓延饵较,直到齊簡公拍嵌,齊國無一年安寧。
功業(yè)的完成循诉,不是完成在成功之日横辆,必然由一定的因素而引起;禍亂的發(fā)生茄猫,不是發(fā)作于作亂之時狈蚤,也必有其根源而預(yù)兆。因此划纽,齊國的安定強盛炫惩,我不說是由于管仲,而說是由于鮑叔阿浓。至于齊國的禍亂,我不說是由于豎刁蹋绽、易牙芭毙、開方筋蓖,而說是由于管仲。為什么呢退敦?豎刁粘咖、易牙、開方三人本就是亂國者侈百,但重用他們的是齊桓公瓮下。有了舜才知道流放四兇,有了仲尼然后才知道殺掉少正卯钝域,那桓公是什么人讽坏,回頭看來,使桓公重用這三個人的是管仲袄ぁ路呜!管仲病危時,桓公詢問丞相的人選织咧。此時胀葱,我想管仲將推薦天下最賢能的人來作答,但他的話不過是“豎刁笙蒙、易牙抵屿、開方三個人,不講人情捅位,不能親近”罷了轧葛。
唉,管仲以為桓公果然能夠不用這三個人嗎绿渣?管仲和桓公相處多年了朝群,該知道他的為人了吧≈蟹桓公是個音樂不停歇于耳姜胖,美色不離開眼的人。如無此三人淀散,就無法滿足他的欲望右莱。他開始不重用他們,只是由于管仲在档插,一旦管仲沒了慢蜓,這三人就彈冠相慶了。管仲以為自己的遺言就可束縛桓公嗎郭膛?齊國不怕有這三人晨抡,而是怕沒有管仲。有管仲在,那這三人只是普通人罷了耘柱。若不是這樣如捅,天下難道缺跟這三人一樣的人嗎?即使桓公僥幸而聽了管仲的話调煎,殺了這三個人镜遣,但其余的這類人,管仲能一個也不剩地除掉他們嗎士袄?唉悲关!管仲是不懂得從根本上著眼的人啊娄柳!如果他乘著齊桓公詢問時寓辱,推薦天下賢人來代替自己,那么管仲雖死西土,齊國也不算是失去了管仲讶舰。這三人的危害,不言而喻靶枇恕跳昼!
五霸中沒有比齊桓公、晉文公再強的了肋乍。晉文公的才能比不上齊桓公鹅颊,他的大臣也都比不上管仲。晉靈公暴虐墓造,不如齊孝公寬厚堪伍。可晉文公死后觅闽,諸侯不敢背叛晉國帝雇。晉國承襲文公的余威,還能在一百年里充當(dāng)盟主蛉拙。為什么呢尸闸?因為它的君主雖不賢明,但是還有老成練達的大臣存在孕锄∷绷桓公死后,齊國一敗涂地畸肆,這沒有什么疑問盎侣!他僅依靠一個管仲轴脐,管仲卻死了调卑。
天下并非無賢人抡砂,確實是有賢臣而沒有明君×钜埃桓公在世時舀患,就說天下再沒有管仲這樣的人才。我不相信气破。管仲的書里有記載他將死時論及鮑叔牙、賓胥無的為人餐抢,并列出他們各自的短處现使。這是他心中認為這幾個人都不能托以國家重任。而且預(yù)料自己將死旷痕。這部書實在是荒誕碳锈,不值得相信。我看史鰍欺抗,因為活著不能薦用蘧伯玉和斥退彌子瑕售碳,為此有身后勸諫之事。蕭何臨死绞呈,推薦曹參代替自己贸人。大臣的用心,本來應(yīng)該如此暗枭艺智!國家因一個人而興盛,一個人而滅亡圾亏。賢人不悲痛自己的死亡十拣,而憂慮國家的衰敗。因此必須再推選出賢明的人來志鹃,然后才可以放心死去夭问。那管仲,憑什么可以死掉呢曹铃?
賞析:
這是一篇史論缰趋,以管仲死而齊國亂為例,論證了舉賢任能是保障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铛只,指明了政治家培養(yǎng)選拔接班人的重要性埠胖。文章細致分析了齊國內(nèi)亂的人為因素,認為表面上是豎刁淳玩、易牙直撤、開方三人導(dǎo)致,實為管仲死后蜕着,無賢人執(zhí)政谋竖,并批評了管仲臨死前沒有薦賢以代為“不知本”红柱。同時以晉國在文公死后有“老成人”執(zhí)政為例來對照論述,還以史蝤薦蘧伯玉蓖乘、蕭何薦曹參作對比證明锤悄。全文析理精細,反復(fù)對比嘉抒,層層深入零聚,筆鋒流暢犀利,見識獨特些侍,很有說服力隶症。
管仲是歷史上的名相之一。他輔佐齊桓公尊周室岗宣,攘夷狄蚂会,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耗式。他的功績一向為人稱道胁住,連孔子對他都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對于這樣一個典范人物刊咳,作者獨能從其不能推薦賢人這一要害之處進行評說彪见,其立論新奇,合乎情理芦缰。在封建社會中企巢,一個有作為的政治家的去世往往會給國家?guī)硐麡O的甚至是災(zāi)難性的影響弯汰,這種例子在歷史上是不罕見的偶垮。因此,作者的見解是正確的脯倚。
文章文筆犀利探孝,邏輯嚴密笋婿,令人無懈可擊,正如清人吳楚材所說:“立論一層深一層顿颅,引證一段系一段缸濒,似此卓識雄文,方能令古人心服粱腻。”例如庇配,為了說明管仲提出的豎刁等三人“非人情不可近”只是一句毫無意義的空話,他把齊桓公和舜绍些、孔子進行比較捞慌,說明齊桓公不可能除掉這三個人。退一步說柬批,即使是除掉了這三個人啸澡,“天下豈少三子之徒哉”袖订。又如,在談到管仲在臨死時沒有向桓公舉薦賢人是一重大失誤時嗅虏,作者又用史?洛姑、蕭何的事跡進行對比,得出了“大臣之用心皮服,固宜如此也”的結(jié)論楞艾,可以說是絲絲入扣,令人拍案叫絕冰更。
文章批評了管仲在臨死前未能薦賢自代产徊,以致在他死后齊國發(fā)生了內(nèi)亂。作者的觀點頗為新奇蜀细,可以稱為“翻案文章”。
關(guān)鍵詞:管仲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