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過大通驛①
夙霧才醒后旧烧,朝陽未吐間。
翠煙遙辨市画髓,紅樹忽移灣掘剪。
風軟一江水,云輕九子山奈虾。
畫家濃淡意夺谁,斟酌在荊關②。
早霧剛剛散去肉微,朝陽尚未升起匾鸥。遙望青煙裊裊,市鎮(zhèn)依稀可辨碉纳;朝霞映紅樹木勿负,仿佛忽然移到了河灣。清風吹拂劳曹,江水泛起微微漣漪奴愉,像輕綢軟緞在波動琅摩;九子山巔高出云表,像“輕輕”浮在銀色的海面锭硼。即便是荊關再世房资,要描畫這山光水色,也得為筆墨濃淡費一番斟酌吧账忘!
①大通驛:在安徽銅陵志膀,大通河由此入長江,作者乘船途經(jīng)此地鳖擒。
②荊關:五代后梁畫家荊浩溉浙、關仝,二人擅長山水畫蒋荚。
《早過大通驛》寫曉霧戳稽、初日中的江南秀色,紅綠輝映期升,山水明麗惊奇,虛實相生,濃淡得宜播赁,儼然一幅寫意山水颂郎。
首聯(lián)點明過大通驛的時間:早霧剛剛散去,朝陽尚未升起容为。不說霧散而用醒字乓序,不僅把無知無覺的晨霧,比擬為有情有意的佳人坎背,且一語雙關替劈,早行的旅人,大概也是才醒吧得滤?不說旭日未升而用吐字陨献,使讀者感受到朝陽于轉瞬之間噴薄而出的氣勢。夙朝兩個時間名詞和才未兩個副詞懂更,巧妙地扣緊詩題的早字眨业。首聯(lián)即對仗工穩(wěn),于平易的敘述中沮协,已見出作者駕馭文字的功力坛猪。
頷聯(lián)描寫大通驛周圍的景色:遙望青煙裊裊,市鎮(zhèn)依稀可辨皂股;朝霞映紅樹木墅茉,仿佛忽然移到了河灣。詩人的觀察是精細的:炊煙一般呈淡藍色,但在這里就斤,青山綠水把它染成了翠綠色悍募。詩人的想象是豐富的:樹木本來融匯在綠色的山水之間,但在朝霞忽然照射之際洋机,變成了紅色坠宴,鮮明地突現(xiàn)出來,好像一下子移植到河灣來绷旗,樹仿佛活了喜鼓。此聯(lián)重在寫曉霧、朝霞的色彩之美衔肢,紅綠輝映庄岖,鮮艷明麗,給人以新奇之感角骤。
頸聯(lián)作者拓展視野隅忿,進一步發(fā)揮想象:清風吹皺江水,泛起微微漣漪邦尊,像輕綢軟緞在波動背桐;九子山巔高出云表,像輕輕浮在銀色的海面蝉揍。軟字借觸覺表現(xiàn)視覺链峭,輕字假重感描摹觀感,均巧妙地運用通感的修辭手法又沾,把水波云海寫得可觸可托弊仪。這兩句,上寫近景實景捍掺,下寫遠景虛景撼短。九子山再膳,現(xiàn)名九華山挺勿,與峨眉、五臺喂柒、普陀合稱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不瓶。在青陽縣西南,面積一百余平方公里灾杰,有九十九峰蚊丐,以天臺、蓮華艳吠、天柱等九峰最為雄偉麦备。主峰十王峰海拔1342米。據(jù)《太平御覽》記載,此山奇秀凛篙,高出云表黍匾,峰巒異狀,獨特別致呛梆。李白有詩贊曰:天河掛綠水锐涯,繡出九芙蓉。劉禹錫也曾嘆道:奇峰一見驚魂魄填物。但被譽為東南第一山的九華山纹腌,畢竟距大通驛有百里之遙,作者當時未必真的看到了輕浮云表的九峰之顛滞磺。云輕九子山升薯,大概得益于作者豐富的地理知識,是從中生發(fā)的想象吧雁刷。
尾聯(lián)則由眼前的自然美聯(lián)想到藝術美:即便是擅長山水畫的五代后梁畫家荊(浩)關(仝)再世覆劈,要描畫這山光水色,也得為筆墨濃淡費一番斟酌吧沛励!尾聯(lián)二句责语,暗含兩層意思:一是大通驛附近景物,很像荊關筆下的山水畫卷目派,這是由實景聯(lián)想到虛景坤候,用自然美類比藝術美。二是即使以荊關的大手筆企蹭,也難以寫盡此間山水之妙白筹,這是以虛景襯實景,用藝術美來烘托自然美谅摄。前一層意思較含蓄徒河,后一層較顯露∷湍總之顽照,是以虛襯實,虛實相生闽寡,讀來仿佛景中有畫代兵,畫中有景,意境深邃爷狈,耐人品味植影。
查慎行 :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詩人,當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涎永。初名嗣璉思币,字夏重鹿响,號查田;后改名慎行谷饿,字悔余抢野,號他山,賜號煙波釣徒各墨,晚年居于初白庵指孤,所以又稱查初白。海寧袁花(今屬浙江)...[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