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國學經(jīng)典

養(yǎng)育華夏兒女

《徙木僨表》文言文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作者:佚名 古詩詞考題 來源:網(wǎng)絡

徙木僨表

商鞅變秦法,恐民不信扎阶,乃募民徙三丈之木而予五十金汹胃。有一人徙之婶芭,輒予金,乃下令着饥。吳起治西河欲諭其信于民夜置表于南門之外犀农,令于邑中曰:“有人能僨表者,仕之長大夫宰掉。”民相謂曰:“此必不信呵哨。”有一人曰:“試往僨表,不得賞而已贵扰,何傷仇穗?”往僨表,來謁吳起戚绕,起仕之長大夫纹坐。自是之后,民信起之賞罰舞丛。予謂鞅本魏人耘子,其徙木示信,蓋以效起球切,而起之事不傳谷誓。

(選自《容齋隨筆》作者洪邁)

【注釋】僨(fèn)表:放倒標幟。

16.給文中線部分斷句吨凑,停頓處用“/”劃開捍歪。(限斷兩處)(2分)

吳起治西河欲諭其信于民夜置表于南門之外

17.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3分)

(1)有一人徙之鸵钝,輒予金( ) (2)來謁吳起( )

(3)予謂鞅本魏人( )

18.下列句中加點的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令于邑中曰 其受之天也糙臼,賢于材人遠矣

B.有一人徙之,輒予金 送鮑浩然之浙東

C.乃下令 乃不知有漢恩商,無論魏晉

D.乃募民徙三丈之木而予五十金 擇其善者而從之

19.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变逃。(2分)

試 往僨表,不得賞而已怠堪,何傷揽乱?

20.商鞅徙木和吳起僨表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粟矿?(2分)

參考答案:

16.(2分)吳起治西河/欲諭其信于民/夜置表于南門之外

17.(3分)(1)就凰棉,便 (2)拜見,拜訪 (3)認為

評分標準:共3分嚷炉,每個1分渊啰。

18.(2分)D

19.(2分)(我)去放倒標幟看看,最多得不到獎勵罷了,有什么關系呢绘证?

評分標準:2分隧膏,意思符合即可。

20.(2分)必須說到做到嚷那,才能真正取信于民胞枕。

翻譯:

戰(zhàn)國時代,商鞅在秦國推行變法魏宽,他怕百姓不相信國家的改革法令腐泻,于是就決定在都城城門前,豎一根三丈長的木桿队询,公開宣布誰能搬走木桿派桩,就賞給他五十兩銀子。當有人搬走后商鞅馬上兌現(xiàn)蚌斩,并且在同時頒布了變法政令铆惑。

魏國的吳起在擔任西河長官時,為了取信于民送膳,在一天夜里派人在都城南門外豎立一根表桿员魏,并在城中公開宣布:誰能將這根表桿推倒,就讓他當官叠聋。百姓聽到后多數(shù)并不以為然撕阎,也有人認為不妨一試,如果得不到賞賜碌补,也沒有什么損失虏束,于是就去推倒了表桿,吳起則當即宣布了任命厦章。自此以后魄眉,魏國軍民對吳起實行的法令不再有所懷疑了。

商鞅本來是魏國人闷袒,后到秦國做官進行變法,他的做法大概仿效了吳起的計謀岩梳,而吳起立木示信的首創(chuàng)之功囊骤,卻未流傳下來,很少為人知道冀值。

關鍵詞:徙木僨表

用戶評論
揮一揮手 不帶走一片云彩
國學經(jīng)典推薦

《徙木僨表》文言文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古詩國學經(jīng)典詩詞名句成語詩人周易起名關于本站免責聲明

Copyright ? 2016-2024 www.shunbangex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學夢 版權所有

桂ICP備2021001830號

做暖视频免费成人,高清无码在线成人,成人午夜网站免费,日韩东京热app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