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崔與之的《水調(diào)歌頭·題劍閣》
萬里云間戍蓝角,立馬劍門關(guān)阱穗。亂山極目無際,直北是長安使鹅。人苦百年涂炭揪阶,鬼哭三邊鋒鏑,天道久應(yīng)還患朱。手寫留屯奏鲁僚,炯炯寸心丹。
對青燈裁厅,搔白首冰沙,漏聲殘。老來勛業(yè)未就执虹,妨卻一身閑拓挥。梅嶺綠陰青子,蒲澗清泉白石袋励,怪我舊盟寒侥啤。烽火平安夜当叭,歸夢繞家山。
在離朝廷很遠的地方戍守邊疆盖灸,騎馬立于劍門關(guān)上蚁鳖。在群山中盡目遠眺看不到邊,正北的方向是長安城赁炎。百年來醉箕,生靈涂炭,百姓受苦徙垫,邊境的戰(zhàn)事依舊嚴峻讥裤,無數(shù)軍民在戰(zhàn)火中罹難,金人統(tǒng)治時間長了松邪,干的壞事多了必定會遭到上天的懲罰坞琴。我親手寫好要求常駐此地的奏表哨查,一寸丹心逗抑,精光炯炯。
面對著昏黃的青燈寒亥,雙手撓著蒼老的白發(fā)邮府,夜晚的沙漏即將流盡,英雄年邁卻功業(yè)未成溉奕,不妨歸隱山林褂傀。蒲澗的景色優(yōu)美,白云山間加勤,泉清水甜仙辟,梅嶺青梅陰陰,都怪我負卻舊約鳄梅。但在烽煙尚存叠国,逆胡未平的時刻,我的夢魂難以回到家園戴尸。
水調(diào)歌頭:詞牌名粟焊,又名“元會曲”“凱歌”“臺城游”“水調(diào)歌”,雙調(diào)九十五字孙蒙,上片九句四平韻项棠、下片十句四平韻。
鏑(dí):箭頭挎峦,亦指箭香追。
天道:古代哲學術(shù)語。原指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發(fā)展的規(guī)律坦胶,其中含有封建迷信成份透典。
梅嶺:即大庾嶺歪玲,在江西、廣東交界處掷匠。因嶺上多梅滥崩,故稱。作者為廣州人讹语,故云钙皮。
蒲澗:在廣州白云山上,澗中生有九節(jié)菖蒲顽决,其水清甜短条。作者曾隱居于此。
1219—1222年才菠,崔與之茸时,出任成都知府兼成都府路安撫使時,曾登臨劍閣赋访,寫下這首詞可都。這時,淮河秦嶺以北的大片國土蚓耽,盡淪于敵手渠牲。在這種情況下,詞人立馬劍門步悠,舉目瞭望中原签杈,心中不勝感慨。
南宋名臣崔與之是廣州人鼎兽,一直被稱為“粵詞之視”答姥。他開創(chuàng)了的“雅健”為宗旨的嶺南詞風,對后世嶺南詞人影響很大谚咬。南宋后期的李昂英鹦付、趙必王象、陳紀等人序宦,便是這種“雅健”詞風的直接繼承者睁壁。這首詞蒼涼沉郁,感慨良多互捌,感情與風格都與陸游潘明、辛棄疾、陳亮的詞相近秕噪。由于崔與之僻處嶺南钳降,存詞甚少,故鮮為人知腌巾。
“萬里云間戍遂填,立馬劍門關(guān)铲觉。”起句居高臨下吓坚,氣勢恢寵撵幽,形成全詞的豪邁基調(diào)〗富鳎“萬里”盐杂,寫地域之遠:“云間”,寫地勢之高:“戍”哆窿,正點出崔與之的安撫使身份链烈。劍門關(guān)為川陜間重要關(guān)隘,是兵家必爭之地挚躯。詞人于此“一夫當關(guān)强衡,萬夫莫開”的軍事要地立馬,極目騁懷码荔,自多感慨漩勤。以下筆鋒一轉(zhuǎn),由豪邁轉(zhuǎn)為蒼涼目胡【馄撸“亂山”二句,語本杜甫“云白山青萬余里誉己,愁看直北是長安”(《小寒食舟中作》)。長安是漢唐舊都域蜗,古代詩詞中常用以指代京城巨双,此即指北宋京城汴京(今河南開封)。長安在劍閣北面霉祸,亦早入金手筑累,故“直北是長安”句,既是實指丝蹭,又是借指慢宗,一語雙關(guān)。句中雖無“愁看”二字奔穿,而愁緒自在其中镜沽。亂山無際,故都何在贱田?“直北”五字缅茉,似是淡淡道來,實則包含著無窮的悲憤男摧,無窮的血淚蔬墩。接下去译打,詞人便承此發(fā)揮,描寫金兵入犯給人民帶來的巨大苦難拇颅。
“人苦百年涂炭奏司,鬼哭三邊鋒鏑”,二句概括了宋朝自南渡以來中原人民的悲慘遭遇樟插。中原人民陷于水深火熱之中结澄,邊境地方更因戰(zhàn)亂頻仍,死者不計其數(shù)岸夯÷橄祝“鬼哭”句,正是寫邊境一帶“新鬼煩冤舊鬼哭猜扮,天陰雨濕聲啾啾”(杜甫)《兵車行》的悲慘情況勉吻。這兩句把戰(zhàn)亂之苦描寫得淋漓盡致,使讀者感同身愛旅赢,激起對敵人的義憤齿桃。接著作者筆鋒一轉(zhuǎn),明確表示:天道好還煮盼,否極泰來短纵,胡運是不會長久的,苦難的日子應(yīng)該到盡頭了僵控!“天道久應(yīng)還”五字鏗鏘有力香到,穩(wěn)操勝券,流露出作者對收復(fù)失地的強烈愿望报破;與陸游“逆虜運盡行當平”悠就,“如見萬里煙塵清”(《題醉中所作草書卷后》),懷有同樣迫切的期望充易。
緊接著梗脾,作者由對北方人民的思念和關(guān)注,進而聯(lián)想到自己的職責盹靴,表示要親寫奏章炸茧,留在四川屯守御金,使他管轄下的一方百姓稿静,不受金人的侵害梭冠。“手寫”二句豪氣干云自赔,壯懷激烈妈嘹,字字作金石聲,具見作者憂國憂民的一片赤誠绍妨。真是熱血沸騰润脸,肝膽相照柬脸!
下闋以“對青燈,搔白首毙驯,漏聲殘”三個短句作過片倒堕,寫出作者賦詞時的環(huán)境氣氛:青燈熒熒,夜漏將盡爆价。三句中垦巴,重點放在“搔白首”三字上;由此而引出“老來勛業(yè)未就铭段,妨卻一身閑”的慨嘆骤宣。這里的“勛業(yè)”,并非指一般的功名序愚,而是指收復(fù)失地的大業(yè)憔披。這與陸游“華發(fā)蒼顏羞自照”,“逆胡未滅心未平”(《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的意思一樣爸吮。由于“老來勛業(yè)未就”芬膝,因此作者原來打算功成身退,歸老林泉的愿望便落空了形娇。北宋名臣范仲淹戍邊時锰霜,曾有感于自己未能象后漢的竇憲一樣,北逐匈奴桐早,登燕然山癣缅,勒石記功而還,而慨嘆“濁酒一杯家萬里勘畔,燕然未勒歸無計”(《漁家傲》)所灸。崔與之亦有此感慨。雖然他對家鄉(xiāng)十分思念炫七,但抗金守土的責任感,又使他不得不繼續(xù)留在異鄉(xiāng)钾唬。他感到有負故鄉(xiāng)的山水万哪,仿佛廣州白云山上蒲澗的流泉,粵北梅嶺上青青的梅子抡秆,都在責備他忘了歸隱田園的舊約了奕巍。句中的“舊盟寒”,指的是背信棄義之意儒士〉闹梗“怪我舊盟寒”五字,是對“妨卻一身閑”句的照應(yīng)着撩∽绺#“怪”匾委、“妨”二字甚佳,能把作者“老來勛業(yè)未就”氓润,思家而不得歸的矛盾復(fù)雜心境赂乐,委婉地表達出來。這兩句貌似閑適咖气,內(nèi)里卻是跳動著作者的報國丹心的挨措。
末二句“烽火平安夜,歸夢繞家山”崩溪,對上述意思再加深一層浅役,意思是說:請不要責備我負約吧,在“逆胡未滅”伶唯、烽煙未息之時觉既,我又能歸去?其實我無時無刻都在想念故鄉(xiāng)抵怎,每當戰(zhàn)事暫寧的“烽火平安夜”奋救,我的夢魂就回到故鄉(xiāng)去了!這兩句思家情深反惕,報國意切尝艘,十字融為一體。以此收束全詞姿染,使人回味無窮背亥。
崔與之 : 崔與之(1158~1239)南宋名臣盾戴。字正子,一字正之兵多,號菊坡尖啡,謚清獻,原籍寧都白鹿營 (今江西省寧都縣黃石鎮(zhèn)營底村)剩膘,幼年隨父移居廣東增城衅斩,故《宋史》載其廣州人,《中國人名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