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洵《木假山記》
原文
木之生扶叉,或孽而殤①,或拱②而夭帕膜;幸而至于任為棟梁枣氧,則伐;不幸而為風之所拔垮刹,水之所漂达吞,或破折或腐;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危纫,則為人之所材宗挥,而有斧斤③之患。其最幸者种蝶,漂沉汩沒于湍沙之間④契耿,不知其幾百年,而其激射嚙食之馀螃征,或仿佛于山者搪桂,則為好事者取去,強之以為山盯滚,然后可以脫泥沙而遠斧斤踢械。
而荒江之濆⑤,如此者幾何魄藕,不為好事者所見内列,而為樵夫野人⑥所薪者,何可勝數(shù)背率?則其最幸者之中话瞧,又有不幸者焉嫩与。
予家有三峰。予每思之交排,則疑其有數(shù)⑦存乎其間划滋。且其孽而不殤,拱而夭埃篓,任為棟梁而不伐处坪;風拔水漂而不破折不腐,不破折不腐而不為人之所材架专,以及于斧斤之同窘,出于湍沙之間,而不為樵夫野人之所薪部脚,而后得至乎此塞椎,則其理似不偶然也。
然予之愛之睛低,則非徒愛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服傍;非徒愛之而又有所敬焉钱雷。予見中峰,魁岸踞肆⑧吹零,意氣端重罩抗,若有以服⑨其旁之二峰。二峰者灿椅,莊栗⑩刻削套蒂,凜乎不可犯,雖其勢服于中峰茫蛹,而岌然決無阿附意⑾操刀。吁!其可敬也夫婴洼!其可以有所感也夫骨坑!
注釋
①孽(niè):樹木的嫩芽,殤:未成年而死柬采。②拱(gǒng):指樹有兩手合圍那般粗細欢唾。③斤:斧頭。④汩(gǔ)沒:沉沒粉捻。湍(tuān):急流礁遣。⑤濆(fén):水邊高地。⑥野人:村野之人肩刃,農(nóng)民祟霍。⑦數(shù)(shù):指非人力所能及的偶然因素杏头,即命運,氣數(shù)浅碾。⑧魁岸:強壯高大的樣子大州。踞肆:傲慢放肆,這里形容“中峰”神態(tài)高傲舒展垂谢。踞厦画,同“倨”。⑨服:佩服滥朱,這里用為使動根暑,使……佩服。⑩莊栗:莊重謹敬徙邻。⑾岌(jí)然:高聳的樣子排嫌。阿(ē)附:曲從依附
譯文
樹木的生長,有還在幼苗時便死了的缰犁,有長到兩手合圍粗細時而死了的淳地。幸而長成可以用作棟梁的,也就被砍伐了帅容。不幸而被大風拔起颇象,被流水漂走,有的折斷了并徘,有的腐爛了遣钳;幸而能夠沒有折斷,沒有腐爛麦乞,便被人認為是有用之材蕴茴,于是遭受到斧頭砍伐的災禍。其中最幸運的姐直,在急流和泥沙之中漂流沉埋倦淀,不知經(jīng)過幾百年,在水沖蟲蛀之后声畏,有形狀好似山峰一樣的晃听,就被喜歡多事的人拿走,加工做成木假山砰识,從此它就可以脫離泥沙而且避免斧砍刀削的災難了能扒。但是,在荒野的江邊辫狼,像這樣形狀似山峰的樹木有多少啊初斑,不被好事的人發(fā)現(xiàn),卻被樵夫農(nóng)民當作木柴的膨处,哪里數(shù)得清呢见秤?那么在這最幸運的樹木中砂竖,又存在著不幸呢!
我家有一座三個峰頭的木假山鹃答。每當我想到它乎澄,總覺得在這中間似乎有命運在起作用。況且测摔,它在發(fā)芽抽條時沒有死置济,在長成兩手合抱粗細時沒有死,可用作棟梁而沒有被砍伐锋八,被風拔起浙于,在水中漂浮而沒有折斷,沒有腐爛挟纱,沒有折斷腐爛羞酗,卻未被人當作材料,以至于遭受斧頭的砍伐紊服,從急流泥沙之中出來檀轨,也沒有被樵夫、農(nóng)民當作木柴欺嗤,然后才能來到這里裤园,那么這里面的理數(shù)似乎不是偶然的啊。
然而剂府,我對木假山的喜愛,不光是喜愛它像山剃盾,而是還有感慨寄寓其間腺占;不僅喜愛它,而且對它又有敬意痒谴。我看到中峰衰伯,魁梧奇?zhèn)ィ袂楦甙潦嬲够担鈶B(tài)氣概端正莊重意鲸,好像有什么辦法使它旁邊二峰傾服似的。旁邊的兩座山峰尽爆,莊重謹慎怎顾,威嚴挺拔,凜然不可侵犯漱贱。雖然它們所處的地位是服從于中峰的槐雾,但那高聳挺立的神態(tài),絕然沒有絲毫逢迎依附的意思幅狮,澳记俊株灸!它們是令人敬佩的呀!它們是令人感慨的呀擎值!
創(chuàng)作背景
嘉皊3年戊戌(1058):蘇洵五十歲
蘇洵作《答二任(任孜慌烧、任?)》詩和《木假山記》鸠儿,有郁郁不得志之感屹蚊。10月得雷簡夫書,聞將召試舍人院捆交;11月5日召命下淑翼,蘇洵上書仁宗,又致書雷簡夫品追、梅圣俞玄括,拒不赴試,謂“惟其平生不能區(qū)區(qū)附和有司之尺度肉瓦,是以至此窮困遭京。今乃以五十衰病之身,奔走萬里以就試泞莉,不亦為山林之士所輕笑哉哪雕!”(《答梅圣俞書》
解讀
這是一篇寫木假山的記,作者先從木假山的形成過程寫起鲫趁。頭段介紹樹木生長成材很不容易斯嚎,而且成材后還要遭受斧伐、風拔挨厚、水漂等無法預測的折磨堡僻。歷經(jīng)風化侵蝕而成的木假山,那是不幸之中的大幸疫剃。二段以復疊的手法來證明前段觀點钉疫。三段漸顯寓意,作者愛其家中所藏的三峰木假山巢价,不只是因其似山可供人賞玩牲阁,更因其中峰意氣端重,左右二峰莊栗刻削壤躲,凜乎不可犯城菊,猶如他們蘇氏父子的人格。
本文在詠木假山的背后蘊含著作者對人才問題的深沉的感喟與思考碉克。樹木的坎坷遭遇實際上是隱喻當時社會上人才遭受到的壓抑與摧殘役电。
蘇洵一生政治抱負未能得到施展,于是在文中托物寓意棉胀、詠物抒懷法瑟、借題發(fā)揮冀膝,以不幸中有大幸的木假山為喻,抒發(fā)了自己郁郁不得志而又不愿與世浮沉霎挟,力圖自立的精神境界窝剖。文中對三峰的愛敬,乃作者自頌三蘇父子的人格酥夭。
文章多用排比句赐纱,而又參差變化、錯落有致熬北;描繪木假山之狀隨物賦形疙描、具象生動、寄慨遙深讶隐、耐人尋味起胰。
【賞析】
蘇洵的散文縱橫捭闔,老練簡奧巫延,既有《戰(zhàn)國策》的雄放效五,文兼《韓非子》的峭勁,為宋代文壇開了生面炉峰。他寫文章力求“務一出己見畏妖,不肯躡故蹤”(曾鞏《蘇明允哀辭》),不抄襲舊說疼阔,敢于發(fā)表自己獨到的見解戒劫。蘇洵的家中有一木雕的假山,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婆廊,《木假山記》就是由此生發(fā)感慨而作的迅细。他從木假山聯(lián)想到樹木的遭際,又由此而聯(lián)想到當時的社會情狀否彩,“疑其有數(shù)存乎其間”。本文是篇絕妙的小品嗦随,全文托物寓意列荔,小中見大,反映了封建社會對人才的摧殘枚尼,贊美一種巍然自立贴浙、剛直不阿的精神。
文章的標題是“木假山記”署恍,但作者并沒有泛泛地交待木假山的制作經(jīng)過崎溃,也沒有刻意描繪其精美絕倫的雕刻藝術,而是借欣賞木假山盯质,觸景生情袁串,展開想象概而,抒發(fā)感慨,闡述事理囱修。文章一下筆先給我們寫出了樹木的不同命運:有的剛剛發(fā)芽就過早地死去赎瑰;有的剛長到拱把粗便也過早地被砍伐摧折;有的有幸成材破镰,又被采伐者隨便剪除掉餐曼。這些說不完的眾多天災人禍,使樹木無處躲逃鲜漩,不知毀掉了多少樹木源譬。不幸之中的幸者,再遭受各種折磨后孕似,有的其形“仿佛于山者”踩娘,“為好事者取去,強之以為山”鳞青,而像這樣的幸運者是極其稀少霸饲、極其偶然的。有“形”之木經(jīng)過重重厄運被造成假山形狀臂拓,供人欣賞厚脉,確屬幸運。更有許許多多的大材胶惰,未被發(fā)現(xiàn)傻工,卻被“樵夫野人”砍去當柴燒掉。這樣看來孵滞,樹木要活下去中捆,要成材,是極難的坊饶;要逃脫厄運也是極難的泄伪。
作者以極其復雜的心情來寫樹木的遭際,其實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匿级。文章字面上是寫樹木蟋滴,其實字字句句都在寫人。蘇洵是有政治抱負的人痘绎,他說他作文的主要目的是“言當世之要”津函,是為了“施之于今”。在當時的社會孤页,蘇洵和廣大知識分子的命運有類于此尔苦。在那個人才受到壓制的社會,不知有多少知識分子處在厄運之中,有多少有用人材被無端毀掉允坚。偶爾有一個半個被“好事者”看中了魂那,取用了,“強之以為山”屋讶,但也是被用來做成木假山式的裝飾品冰寻,供人裝飾其門面。作者借寫樹木的遭遇皿渗,寫出了知識分子的遭遇斩芭。他把當時知識分子的命運,借著樹木的命運寫了出來乐疆,較之直寫人的遭遇更為自然划乖,更為感人。作者由家中的木假山的三峰挤土,“疑其有數(shù)存乎其間”琴庵,繼而又推想開去,揭示出“則其理似不偶然也”仰美,進一步增強了文章的批評力度迷殿。清代學者沈德潛評論這篇文章時說:“前以不幸歸本‘數(shù)’字,后從‘數(shù)’字轉(zhuǎn)出‘理’字咖杂,極變幻中自成章法庆寺。”這話說得極為準確。
在當時弊病多端的社會中诉字,“天數(shù)”是難以改變的懦尝,但作為一個人,能夠保持自己的品格是很重要的壤圃。文章的最后一段陵霉,作者由寫樹木的遭遇,轉(zhuǎn)向?qū)懩炯偕轿樯鑼懩炯偕缴椒宓钠犯駚韺懭说钠犯裼荒樱磉_自己對高尚情操的追求。木假山放在高雅的場所冲杀,供人們賞玩效床,蘇洵所贊賞的并不是它的端莊峭拔,而是木假山所表現(xiàn)出來的精神漠趁。“予之愛之扁凛,則非徒愛其似山忍疾,而又有所感焉闯传。非徒愛之,而又有所敬焉卤妒。”作者“愛之”甥绿、“敬之”字币,不但但是它的匠心獨運的雕刻藝術,而更在于愛山的中峰的“魁岸踞肆共缕,意氣端重”洗出,愛其旁之二峰的“莊栗刻峭,凜乎不可犯”图谷,這是一種傲岸不屈精神的體現(xiàn)翩活。作者特別強調(diào)旁之二峰,作為一件完美的藝術品中的一部分便贵,其勢是“服于中峰”的菠镇,然而卻有自己獨立的品格,“岌然決無阿附意”承璃,表現(xiàn)出不卑不亢的姿態(tài)利耍、精神。這正是作者“愛之”盔粹、“感之”隘梨、“敬之”的原因。他們所表現(xiàn)出的高尚品格舷嗡,也可以說是蘇洵自己的思想品格的寫照轴猎。
曾鞏在《蘇明允哀辭》中說:“明允每于其窮達得喪,憂嘆哀樂咬崔,念有所屬税稼,必發(fā)之于此;于古今治亂興壞垮斯、是非可否之際郎仆,意有所擇,亦必發(fā)之于此兜蠕;于應接酬酢萬事之變者扰肌,雖錯出于外,而用心于內(nèi)者熊杨,未嘗不在此也曙旭。”蘇洵為文,隨遇而發(fā)晶府, 這篇《木假山記》桂躏,他從木假山聯(lián)想到樹木的遭際,又由此而聯(lián)想到一些社會情狀川陆,抒發(fā)了懷才不遇的感慨剂习,體現(xiàn)出自己不與世俗同流的秉性,無論從思想性還是從藝術性上來看,都可以說是他的獨具特色的一篇散文鳞绕。
相關試題及答案
2.第①段加點詞“最幸者”“不幸者”分別指什么失仁? (2分)
3.賞析第②段畫線句的表達效果。 (2分)
4. 第③段作者認為木假山“可敬”的原因是什么们何? (2分)
5.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2分)
A.第①段作者說經(jīng)歷風雨侵蝕后未曾腐朽萄焦,又能逃脫被樵夫砍伐厄運的樹木十分少見。
B.第②段末尾感嘆“其理似不偶然”冤竹,表達了作者對造成樹木種種不幸的天命的反抗拂封。
C.第③段由家中所藏的木假山生發(fā)感慨,作者以木假山的山峰暗示自強自立的人格鹦蠕。
D.全文由樹的生長寫到木假山的特征烘苹,轉(zhuǎn)合自如,最后以三個感嘆號收束片部,引人深思镣衡。
6.指出本文主要表現(xiàn)手法,概括全文主旨档悠。 (3分)
參考答案:
2.(2分)最幸者:逃脫種種厄運廊鸥,被人發(fā)現(xiàn),做成木假山辖所。(1分)
不幸者:本來能做成木假山的良材惰说,因為無人發(fā)現(xiàn),被樵夫當作薪柴砍伐缘回。(1分)
3.(2分)角度一:運用排比吆视,(1分)寫出了木假山僥幸逃脫各種摧折的經(jīng)歷。(1分)
角度二:多用整句酥宴,(1分)形成鏗鏘節(jié)奏啦吧,強調(diào)樹木遭受的各種不幸。(1分)
4.(2分)木假山中間山峰端正莊重,旁邊的山峰凜然挺拔拙寡,(1分)表現(xiàn)出了傲岸不屈的精神授滓,不卑不亢的姿態(tài),因此作者覺得它“可敬”肆糕。(1分)
5.(2分)B
6.(3分)手法:托物言志(或“托物寓意”)般堆。(1分)主旨:以樹的遭遇暗示人才的遭遇,表達了對人才被無端毀滅的痛惜之情诚啃;(1分)以木假山形象寄寓作者剛直不阿的人格理想淮摔。(1分)
二:
10.對下列句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或孽而殤始赎,或拱而夭 夭:死亡和橙、夭折
B. 而其激射嚙食之余 嚙:啃顾彰、吃
C. 而荒江之汾,如此者幾何 幾何:時間短暫
D. 岌然決無阿附意 阿附:逢迎胃碾、依附
11.下列各組句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 不幸而為風之所拔 若屬皆且為所虜
B. 漂沉汩沒于湍沙之間 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
C. 或仿佛于山者筋搏,則為好事者取去 求人可使報秦者
D. 雖其勢服于中峰仆百,而岌然決無阿附意 而翁歸,自與汝復算耳
12.下列對原文的理解和分析奔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作者以“木假山記”為題俄周,借欣賞木假山,抒發(fā)感慨髓迎,闡述事理峦朗。
B.樹木遭受斧伐、風拔排龄、水漂之后而成為木假山波势,是不幸中的大幸。
C.作者對木假山的“愛”與“敬”橄维,不是因其外形像山尺铣,而是心有所感。
D.本文運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争舞,敘議結(jié)合凛忿,使文章顯得厚重,耐人尋味竞川。
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店溢。(12分)
⑴ 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則為人之所材委乌,而有斧斤之患床牧。(4分)
⑵則為好事者取去,強之以為山遭贸,然后可以脫泥沙而遠斧斤叠赦。(4分)
⑶而不為樵夫野人之所薪,而后得至乎此革砸,則其理似不偶然也除秀。(4分)
參考答案:
10.C【幾何,此處應為“多次”之意】
11.A【兩個“所’字都是“為……所”被動結(jié)構算利〔岵龋】
12.C【原文是說“非徒愛其似山”,不僅僅是因為它外形像山效拭,而不是“不是因為它像山”暂吉∨置耄】
13. (1)幸運的是能夠沒有折斷,沒有腐爛慕的,便被人認為是有用之材阎肝,于是遭 受 到斧頭砍伐的災禍“菇郑【得分點:“材”风题,名詞動用;“為……所”嫉父,被動句式沛硅;“患”,災禍绕辖,禍患摇肌。各1分,句意1分仪际,共4分】
(2)就被喜歡多事的人拿走围小,加工做成木假山,從此它就可以脫離泥沙而且避免斧砍刀削的災難了树碱》宰ィ【得分點:“好事者”,“以為”應為“以之為”赴恨,“脫”“遠”脫離疹娶,遠離之意。句意1分伦连,共4分】
(3)也沒有被樵夫雨饺、農(nóng)民當作木柴,然后才能來到這里惑淳,那么這里面的理數(shù)似乎不是偶然的啊额港。【得分點:“野人”歧焦、“所薪”“理”各1分移斩,句意1分,共4分】
關鍵詞:木假山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