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哥帶你讀懂史記》
第四板塊叼风、《史記》中的六波地理大開拓
第四十三講取董、秦始皇和第四波地理大開拓
今天這一講,我要繼續(xù)帶你從地理開拓的角度讀《史記》无宿,我給你講講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皇帝茵汰,秦始皇。
說到秦始皇孽鸡,你肯定知道蹂午,他生平最著名的一件事情就是掃滅六國,結束了華夏大地上持續(xù)了幾百年的亂世彬碱。但是豆胸,在我看來,這個事情雖然影響巨大巷疼,可如果從地理大開拓的角度來看晚胡,實在稱不上秦始皇最大的功績。
我為什么會這么說呢?
這主要是因為,戰(zhàn)國七雄是從周帝國內部分化出來的估盘,他們的地理范圍基本是在周的疆域基礎上瓷患,略有擴大,主要還是在黃河流域遣妥,再加上淮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的部分地區(qū)擅编。因此,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燥透,對華夏地理世界來說沙咏,在空間層面沒有什么明顯的大變化。反而是秦始皇滅六國后班套,繼續(xù)擴張肢藐,在短短幾年內,向北進攻匈奴吱韭,將華夏世界的北部疆域擴展到了陰山山脈沿線;向南吆豹,征服了南部的眾多部落勢力,將統(tǒng)治范圍從長江流域推進到珠江流域理盆,極大擴張了華夏世界的范圍痘煤,遠遠超出了周王朝的版圖。
在我看來猿规,這才是秦始皇給華夏地理世界帶來的巨變衷快,而這個“巨變”,又可以用八個字來概括姨俩,那就是北擊匈奴蘸拔,南平百越。
今天环葵,我就借助《史記》中的《秦始皇本紀》來給你具體講講调窍,由秦始皇開啟的第四波華夏地理大開拓。
北擊匈奴:耕牧分割線上的爭奪戰(zhàn)
先說北擊匈奴张遭,這件事乍一聽邓萨,似乎并沒有什么特別。在中國歷史上菊卷,中原跟匈奴起過無數(shù)次沖突缔恳,大大小小的戰(zhàn)爭更是數(shù)不清,為什么我會將這一次的開戰(zhàn)的烁,看成是華夏世界的第四波地理大開拓呢?
原因就在于褐耳,秦始皇這一次北擊匈奴,不僅開拓了疆土渴庆,更重要的是,這場戰(zhàn)爭成功將耕牧分界地帶納入了中原王朝的控制范圍。這個耕牧分界地帶襟雷,大概就是從河北北部的燕山到陰山刃滓,再轉向南到甘肅省的臨洮,大致與400毫米等降水量線吻合耸弄。
那么咧虎,這個地帶是怎么出現(xiàn)的呢?
如果你還記得,我在講齊桓公與第二波地理大開拓 的時候曾經提到過计呈,春秋戰(zhàn)國時期砰诵,在中原地區(qū),既有農耕文明捌显,也有游牧文明茁彭,而且雙方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扶歪。
但是理肺,隨著中原農耕勢力的逐漸壯大,游牧勢力被迫向遠方遷徙善镰,中原逐漸成了純農耕世界妹萨。但農耕的生產方式,受降雨量等因素的影響炫欺,不可能無限擴張乎完。所以,這就形成了一個耕牧分界地帶品洛,過了這個地帶树姨,就無法進行農耕,而只能游牧毫别。
這個中間地帶娃弓,就是農耕和游牧兩方勢力的必爭之地。
對游牧民族來說岛宦,他們最大的優(yōu)勢台丛,就是擁有大量的優(yōu)質戰(zhàn)馬,常常依賴著精兵良馬南下掠奪生存資源砾肺,而這個分界地帶就是他們進入中原的必經之路挽霉。
而對于農耕文明而言,控制住這個分界線同樣重要变汪。作為當時最先進的生產方式侠坎,農耕可以最大化地推動經濟發(fā)展,但農耕文明的地理形態(tài)卻不適合飼養(yǎng)馬匹裙盾。而在生產力不發(fā)達的古代实胸,人和馬他嫡,就是最重要的兩種戰(zhàn)爭資源。戰(zhàn)爭的力量庐完,主要來自就人和牲畜的肌肉力钢属。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常說兵強馬壯门躯。其中淆党,戰(zhàn)馬的作用尤其重要,一支沒有戰(zhàn)馬的軍隊讶凉,即便數(shù)量占優(yōu)勢染乌,戰(zhàn)斗力也常常居于劣勢。
因此懂讯,分界地帶對農耕文明就有了雙重作用荷憋。一方面,控制住耕牧分界地帶域醇,相當于扼住了游牧民族的咽喉台谊,有效阻止游牧勢力南下。而另一方面譬挚,這個分界地帶本身就是游牧-農耕的混合經濟區(qū)锅铅,中原王朝也可以在其中發(fā)展自己的戰(zhàn)馬養(yǎng)殖事業(yè),從而變成一個既富又強的混合型國家减宣,更有效地對抗外來侵略盐须。
但是,在秦始皇決定北擊匈奴之前漆腌,這個分界地帶其實是在匈奴勢力手中的贼邓。
戰(zhàn)國時代中原各國忙于內斗,沒有精力對付北邊的匈奴人闷尿。結果匈奴人趁機控制了這個分界地帶塑径,還以河南地(內蒙、河套一帶)為據點填具,直接威脅著中原王朝的首都统舀。從這里出發(fā),匈奴的輕騎兵劳景,只需要一天一夜就可以殺入關中誉简。
劉敬從匈奴來,因言:“匈奴河南白羊盟广、樓煩王闷串,去長安近者七百里,輕騎一日一夜可以至秦中筋量。”(《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
所以烹吵,秦始皇平定六國之后碉熄,迅速對匈奴發(fā)動軍事進攻,本質上就是要消除這個巨大的威脅年叮,奪回耕牧分界地區(qū)的控制權具被。
西北斥逐匈奴玻募。自榆中并河以東只损,屬之陰山,以為十四縣七咧,城河上為塞跃惫。又使蒙恬渡河取高闕、山艾栋、北假中爆存,筑亭障以逐戎人。徙謫蝗砾,實之初縣先较。(《史記·秦始皇本紀》)
接下來,為了鞏固這個成果悼粮,秦始皇又在戰(zhàn)國長城的基礎上闲勺,修筑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大長城。秦始皇修建的這條長城扣猫,相當于是壓著游牧勢力的大門畫出的一條分割線菜循,把可耕可牧的分界地帶,都劃入了自己的范圍申尤。中原王朝則依托長城癌幕,既可以進行防御,又能主動出擊昧穿。
當是之時勺远,冠帶戰(zhàn)國七,而三國邊於匈奴时鸵。其後趙將李牧時胶逢,匈奴不敢入趙邊。後秦滅六國寥枝,而始皇帝使蒙恬將十萬之眾北擊胡宪塔,悉收河南地。因河為塞囊拜,筑四十四縣城臨河某筐,徙適戍以充之。而通直道冠跷,自九原至云陽南誊,因邊山險巉谿谷可繕者治之身诺,起臨洮至遼東萬馀里。又度河據陽山北假中抄囚。(《史記·匈奴列傳》)
明白了這一點霉赡,你就不難明白,我為什么說幔托,秦始皇的北擊匈奴穴亏,對華夏地理的開拓是一場巨變了。北擊匈奴重挑,不光向北開拓了華夏大片的疆域嗓化,更是通過劃定耕牧分界線,修建長城谬哀,為農耕世界打造了一個可攻可守的戰(zhàn)略布局刺覆。
現(xiàn)在,秦始皇在耕牧分界線上的事業(yè)算是說清楚了史煎。接著谦屑,咱們再看秦始皇在南邊的開拓事業(yè)——南平百越。
南平百越:海岸線的統(tǒng)一
跟北擊匈奴相比篇梭,“南平百越”這件事氢橙,可能有些同學并不熟悉,我在這里給你簡單介紹一下很洋。
這里面充蓝,“百越之地”指的是長江以南,到東南沿海的部落勢力喉磁。而所謂“南平百越”谓苟,是說秦始皇在稱帝后不久,立足長江流域协怒,對珠江流域發(fā)起的全面擴張涝焙。在秦始皇的時代,南方并不發(fā)達孕暇,政權分散仑撞。秦始皇沒費多大力氣,就征服了百越地區(qū)的部落勢力妖滔,并設置了桂林郡隧哮、象郡、南鹤幔郡沮翔,三個新的郡,遣送罪犯去戍守曲秉,也就是把今天的湖南南部采蚀,浙江南部疲牵、福建、廣東榆鼠、廣西這幾個地方納入了統(tǒng)治范圍纲爸。
三十三年,發(fā)諸嘗逋亡人妆够、贅婿识啦、賈人略取陸梁地,為桂林责静、象郡袁滥、南海,以適遣戍灾螃。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揩徊、象郡腰鬼,百越之君俯首系頸,委命下吏塑荒。(《史記·秦始皇本紀》)
從地理開拓的角度來看熄赡,通過這一行動,秦始皇將華夏世界的范圍齿税,從黃河彼硫、長江流域,進一步擴展到珠江流域凌箕,這就極大地開拓了華夏世界的南部邊界拧篮。
而在我看來,最重要的是牵舱,在這個過程中秦始皇第一次探明了中國東南沿海的海岸線串绩。而控制中國東南沿海漫長的海岸線,意味著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掘海洋資源芜壁。說到海洋礁凡,很多人總會覺得,海洋是到了大航海之后才凸顯重要價值慧妄。其實不是這樣的顷牌。
在中國古代,沿海交通和近海經濟塞淹,向來具有重要意義窟蓝。古人很早就發(fā)現(xiàn)了,他們不僅可以從海洋中獲得各種食物窖铡,還能制造海鹽疗锐。而鹽在古代是具有戰(zhàn)略重要性的資源坊谁,通過對鹽的控制,可以有效實現(xiàn)社會資源調配滑臊,迅速聚集大量財富口芍。像之前我給你講過的管仲改革,特別注重發(fā)掘齊國的海洋資源雇卷,在短期內幫助齊桓公積累了巨額財富鬓椭。
與此同時,海洋在古代還有另外一個重要價值关划。在古代中國小染,中原地區(qū)的最大威脅,是來自亞歐大陸腹地的游牧勢力的入侵贮折,沿海地區(qū)反而相對安全裤翩,不會遇到遠方來的大規(guī)模入侵。所以调榄,沿海地區(qū)意味著大后方踊赠。海岸線越長,不僅意味著能夠掌控的海洋范圍越大每庆,還意味著后方越大筐带。這些原因綜合在一起,讓海岸線對古人有了特殊價值缤灵。
而第一個探明并統(tǒng)一了中國大陸地區(qū)一萬八千多公里的海岸線的人伦籍,正是秦始皇。
同時腮出,正是在這個“沖向大海”的過程中帖鸦,秦始皇為了保障南進的物資供應和兵員調度,又開鑿了著名的人工運河靈渠利诺,實現(xiàn)了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聯(lián)通富蓄。這個靈渠,也就成了邗溝運河 之后慢逾,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戰(zhàn)略級運河工程立倍。
秦始皇通過北擊匈奴,南平百越侣滩,控制了耕牧分界線口注,開拓了海岸線。而這兩條線君珠,自從秦始皇劃定以來寝志,貫穿了中國以后兩千多年的歷史。歷朝歷代的統(tǒng)治者,都是在秦始皇的基礎上材部,立足這兩條線進行戰(zhàn)略布局毫缆。
總結
今天的內容就到這里,我來總結一下乐导。今天這一講苦丁,我給你介紹了秦始皇北擊匈奴、南平百越這兩個動作背后的地理開拓意義物臂。然后旺拉,我運用地緣戰(zhàn)略分析法,揭示了農業(yè)文明時代棵磷,中原王朝最重要的兩件大事是控制耕牧分界線蛾狗,以及開拓海岸線。因為控制了耕牧分界線仪媒,所以讓富和強結合在了一起沉桌。因為開拓了海岸線,所以讓陸和海融合在了一起规丽。這就是華夏世界的第四波地理大開拓蒲牧。
最后,再給你留一道思考題赌莺,從海岸線這個角度,你認為海岸線對古代中國還有哪些重要價值?
關鍵詞:猴哥帶你讀懂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