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第一幅
發(fā)上等愿,結中等緣迂求,享下等福
擇高處立碾盐,尋平處住,向寬處行
這是李嘉誠辦公室懸掛的唯一的一幅書法揩局,是清代儒將左宗棠題于江蘇無錫梅園的詩句毫玖。
“發(fā)上等愿”和“擇高處立”就是要格局遠大,眼界開闊凌盯,“志當存高遠”付枫。我們做人立志、發(fā)愿要高遠驰怎,要有大志阐滩、遠志。
唐代詩人王維說县忌,“眼界廣者其成就必大掂榔,眼界狹者其作為必小。”
我們常說症杏,眼界決定境界装获,如果沒有開闊的眼界,很難做出大的事業(yè)厉颤。只有發(fā)上等愿望穴豫,擇高處立,才能開闊我們的眼界走芋。
志向遠大之人總有一天會干出驚天動地的宏圖大業(yè)绩郎,而目光短淺之人永遠只能是一凡夫而已潘鲫。
青年時的孫中山愛議論國事翁逞,旁人揶揄他:“看你言高志大,莫非你想當廣東都督溉仑?”
在這些人眼中這廣東都督就偉大的不得了了挖函,而孫中山卻說:“我干的事比廣東都督大多了。
正是有這樣遠大的政治理想浊竟,才使他走上了“棄醫(yī)從文”的革命道路怨喘,成為辛亥革命第一人。
“結中等緣”和“就平處坐”就是要腳踏實地積極穩(wěn)妥振定。我們不要孤傲必怜,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高。而是要把自己擺在平處后频。
做事求平穩(wěn)梳庆,一步一個腳印暖途,步步為營。想做大事膏执、難事的人驻售,就必須要腳踏實地地做好每一件容易的事、每一件簡單的事更米。
“享下等福”和“向寬處行”欺栗。下等福才是生活的本真。一切的奢侈和繁華征峦,不過都是過眼云煙迟几,粗茶淡飯最養(yǎng)人,平平淡淡才安康眶痰。
而且瘤旨,沉溺在奢侈和繁華中,還會損傷我們的身體竖伯。正所謂“五色令人目盲存哲,五音令人耳聾。”
所以道家教我們返璞歸真七婴,諸葛亮教我們“靜以修身祟偷,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打厘,非寧靜無以致遠”修肠。
樸素、勤儉户盯、安康就是最好的福氣嵌施。
02
第二幅
大處著眼,小處著手
群居守口莽鸭,獨居守心
這幅對聯(lián)出自曾國藩之手吗伤,也是曾國藩一生智慧的體現(xiàn)。
大處著眼硫眨,是說做人眼界要開闊足淆,古人云:“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礁阁;不謀全局者巧号,不足謀一域。”
思考問題一定要有全局意識姥闭,一定要看到未來丹鸿。
然而大處著眼必須要與小處著手配合,老子說棚品,圖難于其易靠欢,為大于其細弥姻。再大的事,都必須從小處著手掺涛,這樣才能避免空談和眼高手低庭敦。
群居守口,獨居守心是修養(yǎng)之要薪缆。曾國藩認為多言秧廉,多說話是兇德,是惡習拣帽。
所以他提出要“戒多言”疼电,不議論他人是非,不吹噓個人瑣事减拭;不說違反原則的話蔽豺,不講違背良心的話。
曾國藩“戒多言”的本質并不是什么要一味的少說話甚至不說話拧粪,也并不是什么沉默是金修陡,而是在面臨人和事的時候,要做到自我控制可霎,避免禍從口出魄鸦、亂從口出,在本質上癣朗,這是一種臨事不糾纏拾因、少爭論的行動智慧。
“獨居守心”是修身的要旨旷余,做人的境界绢记。所謂慎獨,就是在別人不能看見的時候正卧,能慎重行事蠢熄;在別人不能聽到的時候,能保持清醒穗酥。
所謂“守心”就是守住自己內心的道德底線护赊、價值底線惠遏、人格底線砾跃。
東漢名臣楊震為官數(shù)載一直以公正廉明著稱,一次因公路過昌邑縣节吮,恰逢舊交王密在此任縣令抽高,當夜王密懷揣十金前往館驛相贈,以謝楊震知遇之恩透绩。楊震拒而不受翘骂。
王密急切之下說道:“此時深夜壁熄,無人知矣。”楊震卻正聲而說:“豈可暗室虧心碳竟,舉頭三尺有神明草丧,此事天知、地知莹桅、你知昌执、我知,何謂無知诈泼?”
慎獨是人生的財富懂拾,守心是修行的方便門徑。不耐孤獨是一種人生遺憾铐达,不會守心是一種做人缺陷岖赋。
獨居要守心,守住一顆善良的心瓮孙,守住一顆勤勞的心唐断,守住一顆淡泊名利的心,守住一顆平常心杭抠。
關鍵詞:國學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