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姓氏,數(shù)量繁多拱层,歷史悠久弥臼,傳承千年。
百家姓上有“趙錢孫李根灯、周吳鄭王径缅、馮陳褚衛(wèi)、蔣沈韓楊”箱吕,據(jù)統(tǒng)計芥驳,記錄在文獻(xiàn)中的姓氏有5662個,其中單姓3484個茬高,復(fù)姓2032個兆旬,三個字的146個。
如此多的姓氏之中怎栽,曾出現(xiàn)過一些影響力很大的名門丽猬,更有甚者開創(chuàng)了一朝盛世。
詩詞君今天就來盤點(diǎn)一下傳承千年的中國十大“名門望族”熏瞄,快看看你是哪個名門之后脚祟!
01
隴西李氏
隴西李氏來源于顓頊和皋陶之后。在秦代與漢代是著名的武將軍人世家强饮。這個家族涌現(xiàn)過西漢飛將軍李廣由桌、秦國名將李信等著名將軍。
到了隋朝,隴西李氏已經(jīng)是權(quán)傾朝野的望族行您。隴西李氏的李淵滅了隋朝铭乾,開創(chuàng)了大唐盛世。
02
趙郡李氏
開基始祖為秦太傅李璣的次子李牧娃循,李璣是隴西李氏始祖李崇之弟炕檩。
李牧是戰(zhàn)國時名將,為趙國丞相捌斧,封武安君笛质,始居趙郡柏人(今邢臺隆堯),為趙郡李氏的始祖捞蚂。
唐朝初年妇押,全國郡姓中位居首列的七宗五姓中,李姓占了兩家姓迅,即趙郡李氏與隴西李氏舆吮。李氏“出趙郡、隴西二望”队贱。
03
弘農(nóng)楊氏
弘農(nóng)楊氏色冀,即華陰楊氏。楊氏是楊姓郡望柱嫌,西漢丞相楊敞的玄孫楊震官太尉锋恬,號稱“關(guān)西孔子”,四世三公编丘。
楊震的十四世孫楊堅(jiān)建立了強(qiáng)盛一時的隋朝与学。北宋楊家將是楊震第五子楊奉的后裔,名垂青史嘉抓。
04
太原王氏
太原王氏系姓始祖太子晉卵佛,是周靈王太子。后裔人才輩出敞斋,成為太原之著姓截汪。
起源于山西太原的王氏,從魏晉到唐朝都非常顯赫植捎。歷史上有“天下王氏皆出太原”的說法衙解。
太原王氏名人輩出,王翦焰枢、王安石蚓峦、王陽明舌剂、王世貞,清朝思想家王夫之暑椰、王念孫等人都是太原王氏的后裔架诞。而唐代著名詩人王瀚、王昌齡干茉、王之渙更是土生土長的太原人。
05
瑯琊王氏
瑯琊王氏的祖先王元是從太原王氏遷出的很泊,同樣發(fā)展成為一個大家族角虫。
瑯琊王氏在漢唐間擔(dān)任宰相者共有104人,“公侯世及委造,宰輔相因”戳鹅,也就成為其家族特色。
著名的大書法家王羲之就出身于瑯琊王氏昏兆。
06
陳郡謝氏
陳郡謝氏起家于魏晉時期枫虏,在著名的"淝水之戰(zhàn)"中,以謝安為首的謝氏家族為東晉大勝立下至偉的貢獻(xiàn)爬虱,奠定了陳郡謝氏為東晉以及南朝的當(dāng)軸士族隶债。
與同時代的王氏,并稱“王謝”跑筝,對就是“舊時王謝堂前燕”那個死讹。
07
清河崔氏
清河崔氏,中國漢朝至隋唐時期的北方著名大族曲梗。起源于西周時期的齊國赞警,齊國第二代國君的嫡子季子,崔姓曾任宰相者多達(dá)27人虏两,地位顯赫一時愧旦。
北朝隋唐時與博陵崔氏、隴西李氏定罢、趙郡李氏笤虫、范陽盧氏、滎陽鄭氏祖凫、太原王氏并稱為「七宗五姓」耕皮。
不過隨著科舉制度實(shí)施,世族大家逐漸失去了皇權(quán)的庇護(hù)蝙场,同時隨著后唐國家的分裂和戰(zhàn)亂凌停,特別是黃巢大起義的打擊下,整個魏晉以來形成的社會制度支離破碎售滤,于是清河崔氏與其他士族的勢力基本上也隨之消亡了罚拟。
08
滎陽鄭氏
滎陽鄭氏先祖可追溯到周宣王分封的鄭國台诗,其王室國滅后仍以鄭為姓,以故地滎陽為郡望赐俗。東漢末年拉队,以鄭當(dāng)時一脈的鄭渾、鄭泰等人為開始阻逮,逐漸發(fā)展為高門望族粱快。
南北朝時滎陽鄭與清河崔、范陽盧叔扼、太原王并為中國四大望族事哭。
唐以后滎陽鄭氏連續(xù)出了9位宰相,其他尚書瓜富、侍郎鳍咱、節(jié)度使等更多。聲望達(dá)到鼎盛与柑,其先賢或勤政于朝堂谤辜,或教化于州郡、或建功于邊陲价捧,都為社會經(jīng)濟(jì)文化作出貢獻(xiàn)丑念。
09
范陽盧氏
范陽盧氏出自姜姓,齊國后裔结蟋,因封地盧邑而受姓盧氏渠欺,世祖盧敖(約公元前275-前195),號雍熙椎眯,秦始皇召為五經(jīng)博士挠将,徙居范陽,子孫遷居至涿水(今涿州)一帶之后编整,定居涿地舔稀,以范陽為郡望,后世遂稱范陽人掌测。
自漢末至唐代六百多年中内贮,正史中有記載的盧氏歷史名人達(dá)840多人,乾隆皇帝也寫下:“自古幽燕無雙地汞斧,天下范陽第一州”的詩句夜郁。
10
太原溫氏
溫氏之先出自姬姓,太原溫氏最為著名的是初唐溫氏三杰:溫大雅粘勒、溫彥博竞端、溫大有兄弟三人。
連唐文宗都感嘆:“李氏君臨天下二百年庙睡,但想和皇家聯(lián)姻的人竟然比想和王事富、溫等望族聯(lián)姻的人還少技俐。”
關(guān)鍵詞:國學(xué)知識